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抛石护岸工程水下抛石效果评价是工程水下质量控制的重点和难点。准确掌握和分析工程水下质量状况,对确保抛石护岸的施工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拥有强大的空间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可用于对水下抛石效果进行多维度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分析结果可以准确评价施工质量、精准指导下一阶段施工、降低施工成本。通过对3个试验区的分析,总结出一般施工规律:1)由于工程区上游起始处以及下游深水侧容易产生冲刷,抛石效果较差。2)工程区中部及近岸区抛石效果较好,但容易过抛。  相似文献   

2.
基于地质雷达抛石施工效果探测基础提出了一种抛石量计算方法,并分步对该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同时以连云港某路基施工项目为例,采用基于地质雷达探测抛石量计算方法进行抛石量计算;总结了工程中常用的抛石量计算方法及其特点;对基于地质雷达探测抛石量计算方法优势和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对介电常数的确定方法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王茂枚  姜果  赵钢  徐毅  蔡军 《水运工程》2020,(10):172-177
长江下游深水区由于水深流急,传统抛石护脚的施工难度极大。近年来,网兜散抛石和沉箱式抛石这两种新型抛石施工工艺发展迅速。以长江老海坝抛石护岸工程为例,对比了两种工艺的抛石效果与成本,抛石效果主要采用抛石增厚和抛石均匀度两个评价指标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沉箱式抛石工艺虽然工程直接费用较高,但抛石增厚效果、抛石均匀度及施工工效均优于网兜散抛石。通过不同研究区的抛石效果对比可知,在深水区抛石效果稳定性控制方面,沉箱式抛石工艺优于网兜散抛石工艺。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沙质浅滩抛石丁坝的施工质量,增强坝体结构整体稳定性,通过对广西浔江龙圩水道抛石丁坝施工工艺进行研究,对龙圩水道抛石丁坝施工效果进行观测,总结砂质浅滩建造抛石丁坝施工工艺及施工经验,为沙质浅滩抛筑丁坝施工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5.
魏启名 《水运工程》2023,(3):183-187
近年来,港口工程中超长大直径钢管桩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但该类桩基施工需配备大型打桩船,所需施工作业水域也较大。结合码头补桩工程实例,针对后方水域空间狭小、沉桩需穿透抛石层、钢管桩为超长桩等重难点,提出了冲击引孔穿透抛石层及分节吊打钢管桩的方法,叙述了沉桩施工工艺的流程和主要施工技术、所采用的施工设备等。采用该方法,工程施工效果良好、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6.
现行《重力式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中,水下抛石基床分层厚度为2m/层,施工效率较低。某码头工程水下抛石基床厚度较大、受环境制约不能采用爆夯法。该工程采用16.17t超重夯锤,将基床分层厚度从传统的2m/层提高至4m/层。锤夯效果表明,该施工技术满足沉箱及胸墙沉降设计要求,减少了抛石基床夯实分层,缩短了工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升浆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港工建筑物加固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升浆混凝土施工技术对专项加固港工建筑物水下部分有很好的适应性和独特的优势。结合港工上已采用的典型加固案例,阐述了该方法在加固破损的沉箱码头结构、增强重力式码头抛石基床稳定性和减小已有建筑物的沉降量方面的较大优势,对升浆混凝土的施工工法程序、特点和施工的技术要点进行了叙述和分析,是一种很好的就地加固方法,尤其适用于加固一些港工建筑物破损的水下部位或基础部分。采用升浆混凝土施工技术具有经济、方便、快速和安全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苏俊剑  龚永康 《水运工程》2015,(12):144-147
连云港徐圩港区某抛石围堤工程项目,需进行围堤下软基沉降观测及固结度计算。砂被和排水板施工后围堤尚未出水,抛石后围堤在最低潮位出水时安放沉降板所得的累计沉降量有缺失,所得固结度偏小,因此提出采用工前工后钻孔探摸法确定软基实际沉降量可得到与工程实际相符合的固结度。同时,采用钢筋笼骨架+袋装碎石的围护方法在抛石施工前安放沉降板,可得到相对正确的累计沉降量和固结度,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黄睿奕  陶然 《水运工程》2019,(11):165-169
针对水下抛石施工的测深系统不能实时反馈数据处理结果的问题,对多波束测深系统的自动滤波功能进行研发,采用CUBE滤波算法,实现了多波束测深数据的准实时处理以及抛石断面与设计断面的对比分析,并将其应用于某深水防波堤实际工程。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对水下抛石施工起辅助决策的作用,并提高水下抛石效率和精度,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升浆混凝土施工技术对专项加固港工建筑物水下部分有很好的适应性和独特的优势。结合港工上已采用的典型加崮案例,阐述了该方法在加固破损的沉箱码头结构、增强重力式码头抛石基床稳定性和减小已有建筑物的沉降量方面的较大优势,对升浆混凝土的施工工法程序、特点和施工的技术要点进行了叙述和分析,是一种很好的就地加固方法,尤其适用于加固一些港工建筑物破损的水下部位或基础部分。采用升浆混凝土施工技术具有经济、方便、快速和安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平顺抛石护岸工程在长江中下游应用较为广泛,能够增强堤岸的抗洪能力,保障沿江城乡防洪安全或控制有利河势。然而,护岸块石常常发生滑落导致抛石护岸破坏。针对抛石护岸的水毁破坏问题,进行了抛石护岸实际水毁情况调研及水槽试验研究,认为平顺抛石护岸水毁主要表现为护岸块石的流失、滑落以及岸坡变形,导致坡面土体裸露,提出了抛石护岸的3种水毁破坏模式并分析了相应的破坏机理。  相似文献   

12.
桶式结构在防波堤工程中已获得成功应用,为探讨该结构形式在更广泛的工程领域推广应用的可能性,通过分析连云港港徐圩港区防波堤工程桶式结构单侧抛石回填试验数据,总结单边加载条件下桶式结构的水平运动、转角位移、结构内力、周边土体压力、土体参数的变化规律,验证桶体结构具备在岸壁、围堰等主要承受水平作用的港口结构应用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洋山港水工码头驳岸工程包括承台结构、承台后方的挡土墙、抛石棱体及内侧倒滤层结构。施工期存在因软土层上回填过高过快失控导致承台和码头位移过大的教训,也存在在回填区范围内监测控制点不稳定、工程协调和控制欠缺等问题。通过采取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驳岸结构质量控制良好。  相似文献   

14.
伍强 《水运工程》2017,(S1):90-93
由于护岸抛石中存在的回淤和沉降现象,在质量检验中如果按常规的检验方法验收,很难真实反映抛石的厚度。为了能真实反映抛石的实际质量,研究了护岸抛石在回淤和沉降的情况下质量检测方法,得出“实时检测+抛石沉降量”检测其厚度、再通过抛后旁扫检测其覆盖范围的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平顺抛石护岸在长江中下游应用最为广泛,能够增强堤岸的抗洪能力,保障中下游广大平原地区和沿江各大中城市的防洪安全。然而,护岸块石常常发生滑落导致护岸破坏。为了解其破坏机理,进行了不同岸坡坡度、不同块石粒径及大小、不同流速等条件下的水槽试验,从块石受力、弯道水流特征、块石位移特征及坍塌特征等方面研究了抛石护岸的水毁,提出了抛石护岸破坏程度的判别指标并给出需要维护的时间点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下游深水航道整治工程抛石施工过程,受限于没有针对性的三维可视化系统。目前使用的数字化工具,三维可视化效果不理想,动态数据信息查询不便,不能及时有效地反映抛石过程中的情况。基于MATLAB平台,研发出一套具有完全自主产权、有针对性、三维显示的航道工程抛石断面形成过程监测可视化软件,可实现原始地形、设计地形与实抛地形的三维显示。通过对比分析抛石前后地形,及时反映抛石施工区域漏抛或超抛情况,能辅助提高航道整治抛石施工工程的精度与进度。  相似文献   

17.
袁海龙  刘莉 《水运工程》2022,(1):140-143
三峡库区重庆渝北区下洛碛土质库段消落带因近岸采砂形成水下深槽,受江水冲刷库岸造成岸坡崩塌导致库岸线不断后移,区内生境已呈现不可逆转的破坏。为寻求一种兼顾环境、生态与经济的综合治理方案,通过现场勘察,在查明消落带地形地貌、岩土体特征、水文地质特征等的基础上,提出传统斜坡生态护岸和特拉锚垫生态护岸2种方案,并从施工工艺、护岸效果、生态恢复效果、施工周期、施工场地条件和后期养护成本共6个方面对比了2种方案的优缺点。结果表明,特拉锚垫生态河道系统护坡方案因其施工工艺简单、植物易活绿化覆盖率高、满足岸坡对江水侵蚀作用的防治需求等优势,更适合类似下洛碛库段消落带的江河湖泊和库区消落带土质和硬质岸坡的生态修复需求,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护岸工程具有岸线距离长、工程分区多、护坡类型复杂、岸坡变幅大等特点,并存在工程量计算不精确、施工交底繁冗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基于BIM理念,以马鞍山河段护岸整治工程为例,采用Civil 3D、部件编辑器和InfraWorks等软件,协同完成地形曲面创建和编辑、护坡三维模型、工程量计算、土石方量计算和BIM+GIS的应用,形成BIM技术在护岸整治过程中的一套应用流程。研究成果可为类似项目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沿海滩涂的开发,许多围海造陆工程需要在淤泥质软土区抛石挤淤形成围堰,且抛石斜坡堤下淤泥质软土的孔隙水压力测试有着广泛的应用。孔隙水压力测试对软弱土层的固结、有效应力的增加情况以及抛石斜坡堤的稳定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抛石挤淤形成的斜坡堤下淤泥质软土中的孔隙水压力测试应用进行了研究,并积累经验,可以为堆载预压工程或类似的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