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道路交通事故摄影测量模型的标定点自动提取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照相机内外参数标定是计算机视觉应用于道路交通事故摄影测量的基础,直接影响着测量精度。标定参考点的准确定位和提取是其中关键的一步。采用平面棋盘模板作为标定物,提出了一种基于Harris算子的角点自动提取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这一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实现标定点的提取。  相似文献   

2.
为适应大流量、高速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的勘察需要,数字摄影测量与现代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已成为交通现场间接测量的有效手段。在道路交通事故现场摄影测量的研究中,获取标定点像点的准确图像坐标,是求解标定点世界坐标的关键。章将边缘检测、中值滤波以及型心坐标提取等3种方法相结合,提出了标定点坐标提取的具体方案,提高了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3.
鲁光泉  李一兵  黄山 《汽车工程》2007,29(2):128-131
变形车辆测量是道路交通事故再现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建立基于普通数码相机的事故变形车辆自标定三维重建模型,可以避免在现场设置标定物,有利于提高变形车辆的勘测效率和三维重建设备的使用方便性。研究了基于基础矩阵估计的事故变形车辆摄影图像自标定三维模型,并分析了其实现过程。实验表明,自标定三维重建能为事故再现提供详细的车辆变形描述。  相似文献   

4.
基于分步标定法的交通事故现场摄影测量精度实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相机内部参数和外部参数分步标定的方案,通过数理统计法得到了测量的不确定度,分析了用于交通事故现场的摄影测量的精度.实验结果表明:标定点的设置及标定物的摆放应使标定点便于识别和准确定位,而标定物的放置位置对测量结果无显著影响;实验中10m范围的摄影测量误差小于1.5%和50m范围的摄影测量误差小于2%的概率都不小于99%.  相似文献   

5.
用双目视觉方法重建交通事故现场空间点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由于交通事故现场测量对象呈静态特性,根据计算机视觉中的双目视觉原理,可以使用两幅从不同方位拍摄的事故现场图像对事故现场进行测量.在实现过程中用预制三维方块标定物对拍摄使用的照相机内外参数进行标定,求取投影变换矩阵,并用基于面积的配准方法进行对应点匹配.模拟事故现场的测量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对交通事故现场进行测量,可为事故再现提供大量数据.  相似文献   

6.
由于交通事故现场测量对象呈静态特性,根据计算机视觉中的双目视觉原理,可以使用两幅从不同方位拍摄的事故现场图像对事故现场进行测量。在实现过程中用预制三维方块标定物对拍摄使用的照相机内外参数进行标定,求取投影变换矩阵,并用基于面积的配准方法进行对应点匹配,模拟事故现场的测量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对交通事故现场进行测量,可为事故可再提供大量数据。  相似文献   

7.
正开车最怕遇到交通事故,遇上交通事故很有可能一天都得耗在这了。但有了道路交通事故在线快处及非现场交通违法异地处理,就大大加快了解决问题的速度。本文整理了交通事故在线快处等相关流程,谨供大家参考。各地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差异,具体请以当地交管部门的处理办法为准。交通事故在线快处操作指南交通事故在线快处简介道路交通事故在线快处是应用"互联网+"理念和技术,进一步简化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和保险理赔流程,实现道路交通事故现场自行协商、在线认定,保险快速定损、快速理赔,为群众提供便捷、快速、高效的道路交通事故在线快处服务。  相似文献   

8.
道路交通事故现场摄影测量原理与模型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摄像机作为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图像数据采集工具,通过摄影测量技术和计算机视觉完成交通事故现场的快速测量,根据摄像机处于空间位置拍摄图像关系,得到摄影测量数学模型,研究了提高系统测量精度的技术及模型计算方法,建立了一种通过摄影测量和计算机视觉进行较大场景范围非接触测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避免测量过程中在现场设置标定参考点,研究了以基础矩阵估计为基础的交通事故摄影图像自标定模型,并分析了其实现过程。把便于递推实现的无限对称指数滤波器引入平均梯度矩阵计算,实现了图像特征点的检测;通过匹配强度系数计算,对两幅图像的特征点进行了匹配;分析了基础矩阵计算及不良匹配点剔除的最小中值二乘法;对通过本质矩阵分解标定摄影图像的实现过程进行了论述。通过实验对模型及其实现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0.
在交通事故现场勘测中,利用事故现场俯视摄影图,可全面、快速地记录事故现场信息。通过交通事故现场俯视摄影图像几何校正模型对俯视摄影图进行几何校正后,图像存在视场角度小,局部场景丢失的缺点。在分析几何校正坐标变换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特征线的交通事故现场照片匹配法,实现了图像拼接;并以例证校验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数字摄影测量在交通事故现场勘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詹总谦  张剑清 《公路交通科技》2006,23(1):147-150,166
对于交通事故现场的处理,目前主要使用拉皮尺、目击调查以及使用影像记录等简单的勘查手段,这对需要快速记录现场情况,然后迅速疏通交通,并在事后进行事故分析和责任认定等造成一定的困难。文章将数字摄影测量中的双像立体和单像纠正技术引入现场勘查,通过事后恢复有用的几何信息以及绘制符号化事故现场图,实现事故现场的可视化重现,为事故分析、责任认定和案例存档等提供了有效途径。为说明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文中介绍了相关软件,并通过实验证明该技术具备精度高。自动化程度高以及使用简单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道路交通事故现场三维扫描技术的原理,针对三维扫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在吸取国外道路交通事故现场三维扫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道路交通的实际情况,对运用三维扫描技术现场采集交通事故信息的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保证交通事故现场处理人员的人身安全,避免二次交通事故发生,分析了影响交通事故现场安全性的因素,建立了系统动力学模型,对交通事故现场安全水平进行了动态预测。为了将管理水平量化处理,以各因素的资金投入标定事故现场管理的水平,通过系统仿真,得到各因素管理水平的变化对交通事故现场安全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的因素是影响交通事故现场安全水平的主要因素,管理因素次之,加强人为因素的管理是提高交通事故现场安全性,预防二次事故发生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交通事故重建是交通事故分析、交通事故司法鉴定、交通事故深度调查的重要手段。传统的交通事故重建方法对现场轮胎印迹及车体痕迹依赖程度较高,随着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发展,交通事故中的轮胎印迹越来越少,交通事故重建的技术难度逐渐增大。与此同时汽车ECU数据处理能力不断提高,以EDR为代表的数据记录装置为交通事故重建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前我国购买和使用汽车的人数不断上升,而在有限的道路交通资源的情况下,交通拥堵以及交通事故发生的频率大大上升,而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则需要对交通事故车辆及周围环境进行信息采集,对事故现场进行重建,进而还原事故产生的原因,进而对事故车辆的责任进行鉴定。近年来,为了更好地重建事故现场,分析相关事故产生的原因,对事故车辆进行责任鉴定以及采取措施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如今在大部分地区已经使用了信息技术、监控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对交通事故信息进行采集。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在交通事故信息采集过程中主要应用的三种技术类型,包括:基于摄影测量的技术、基于视频解算及分析的技术以及基于电子智能的技术。并分析了这些技术在交通事故信息数据库、交通事故分析重建、道路交通安全状况改善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高速公路场景图像的二值化及交通标志定位检测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CCD摄像机采集高速公路场景图像,并通过图像颜色空间变换,将图像的RGB量值转换为色度-饱和度-亮度(HSV)量值。采用基于阈值的方法对场景图像中颜色饱和度分量进行二值化分割处理;利用场景二值化图像形状特征(周长、形状参数、圆形性参数)去除非目标区域,并通过搜索场景二值化图像方向投影值序列的突变点实现标志准确定位。采用HSV颜色模型中的亮度分量和最佳阈值法对场景图像中标志区域进行二值化处理。结果表明,应用上述方法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大型车的混入对高速公路交通流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在交通事故情景下。为了引导事故条件下驾驶人和组织者做出高效准确的决断,将考虑了大型车混入率的动态空间占有率模型引入到交通波模型,构建干涉与非干涉情景下的交通事故影响模型。以郑尧高速为例,对模型的准确性和可行性进行了验证,分别对干涉情景下的疏散时间、疏散量以及事故发生的位置,车辆数等指标与事故影响程度的指标(包含事故最远排队长度,事故持续时间)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疏散时间与事故影响程度成正相关关系,疏散量与事故影响程度成负相关关系,而事故发生点与上游匝道之间的距离与其关系不大;道路服务水平为0.456,车辆数为1 321 veh·h-1时,为了使得分合流区不受影响,在不采取任何措施的情景下,应将大型车混入率控制在50.1%以下,使得最远排队长度在10 km内;当大型车混入率大于58%时,将很难通过干涉引导避免对上游分合流区产生影响;在35 min以内采取干涉措施的效果最为明显,而大于35 min时,事故持续时间会发生一个急剧的增加,不利于路网恢复,之后事故恢复时间将趋于平稳;对道路交通量进行模拟可知交通量每增加50 veh,疏散时间和距离增加的范围为[1.5 min,3.6 min]和[1.209 km,1.543 km]。研究结果可为高速公路事故诱导策略制定和疏散效果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陈峻  王涛  李春燕  袁长伟 《中国公路学报》2012,25(1):128-134,140
为了精确解析城市公交车和社会车辆混合运行的状态,在基本路段车速模型适用性分析的基础上,引入公交车流量、社会车辆流量、公交车比例等参数,建立了改进的混合机动车运行速度模型,分别选取单向二车道和单向三车道路段进行交通试验调查,采用Metrocount 5600气压管式车辆分型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并用于改进模型的参数标定,并分别建立了2种车型的速度差模型,提出了路段混合车流3种不同交通运行状态的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同等车流量情况下,不同公交车比例对社会车辆速度的影响表现为3个显著的变化区间;随着路段饱和度的增加,社会车辆和公交车之间的速度差呈现出从几乎不变、快速缩小到接近于零3个较为明显的运行状态;考虑车流组成中公交车比例的变化可以细化路段车流畅通状态、拥堵形成状态以及拥堵状态的判别。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交通事故卷宗、交通事故视频信息数据,研究机非混行交通环境下典型交通事故形态,构建了面向机非混行交通环境下的自动驾驶汽车测试场景,旨在针对我国较为特殊的机非混行环境下的自动驾驶汽车的测试场景及测试评价方法提供参考。本文首先分析了自动驾驶测试场景的构建需求,建立交通事故数据筛选标准,得到133例可用于构建自动驾驶汽车测试场景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通事故数据集;其次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行驶要求,对133例交通事故的发生地点、车辆行为、道路类型、环境光线等方面进行解构分析;最后通过聚类分析,建立了5类典型的自动驾驶测试场景模型,并分析了不同场景模型的关键要素,为实际道路测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