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无驾驶证不能驾驶机动车上路是众所周知的,因为在没有取得驾驶证的情况下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是极高的。无证驾驶很好理解,就是没有驾驶证而驾驶机动车上路。可如果有驾驶证,但驾驶的机动车与准驾车型不符,是否属于无证驾驶,发生交通事故后保险公司是否应当承担相应的保  相似文献   

2.
根据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关于乡村公路交通事故的数据和资料,以人的行为为重点,对乡村公路交通事故的致因进行归纳分析,主要有:第一,乡村公路上男性、年轻人、轻型货车乘员和后座乘员的安全带使用率较低;第二.乡村公路上男性和年轻人倾向于超速行驶,摩托车和小型车超速行驶的比例较高,在周末和夜间超速行驶的比例较高;第三,男性和年轻人是乡村公路上酒后驾驶的主要人群,周末和夜晚因酒后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较多;第四,乡村公路交通事故中男性疲劳驾驶的比例低于女性,年轻人疲劳驾驶的比例仍较高,周末、夜间和下午的因疲劳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较多;第五,65岁以上的老年驾驶员容易在乡村公路上发生由于未按规定让行和不遵守交通信号指挥而造成的交通事故;第六,导致乡村公路交通事故的道路环境因素主要有道路环境突变、车道狭窄、弯道半径过小、安全视距不够等;第七,乡村公路的交通事故救援响应慢、质量低、效果差.  相似文献   

3.
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SAHS)的驾驶员表现为日间嗜睡,驾驶中易发生错误操作,因而导致交通事故。为降低事故发生率,应识别 OSAHS 驾驶员发生事故前的驾驶状态。从驾驶员的生理角度,通过脑电波识别驾驶状态,提出交通事故前的预警指标。招募20名已被确诊患有 OSAHS 的驾驶员在模拟驾驶舱中进行模拟驾驶试验。被试者的驾驶环境、驾驶要求(如驾驶中不能接打电话、不能超速等)相同;在驾驶中采集 OSAHS 驾驶员的脑电波(α和β节律)变化、发生交通事故的时间和类型。通过宏观(波形图)及微观(数据)2个方面分析脑电波在不同驾驶状态下的变化。研究得出,交通事故发生时脑电波α节律受到抑制或消失;正常驾驶状态下和发生事故前的β/(α+β)均值具有显著差异性。以上2项均可作为驾驶嗜睡预警的指标。此外,提出事故发生前30 s的β/(α+β)均值作为预警的临界阈值。   相似文献   

4.
公路平面交叉口驾驶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目前公路平面交叉口交通事故严重的现状,为了公路平面交叉口交通事故致因分析和加深对交叉口驾驶行为的了解程度,探讨了公路平面交叉口驾驶行为理论,总结了目前道路交通系统交通事故原因及其导致事故所占比例,分析了交叉口交通系统,给出了影响交叉口驾驶行为的具体因素。在驾驶行为三阶段基础上,研究了交叉口驾驶行为模型,分析了交叉口驾驶行为特征和交叉口驾驶行为与交通事故发生的一般关系。并针对驾驶失误和不安全驾驶行为给出了防止措施,以减少交叉口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5.
基于交通事故卷宗、交通事故视频信息数据,研究机非混行交通环境下典型交通事故形态,构建了面向机非混行交通环境下的自动驾驶汽车测试场景,旨在针对我国较为特殊的机非混行环境下的自动驾驶汽车的测试场景及测试评价方法提供参考。本文首先分析了自动驾驶测试场景的构建需求,建立交通事故数据筛选标准,得到133例可用于构建自动驾驶汽车测试场景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通事故数据集;其次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行驶要求,对133例交通事故的发生地点、车辆行为、道路类型、环境光线等方面进行解构分析;最后通过聚类分析,建立了5类典型的自动驾驶测试场景模型,并分析了不同场景模型的关键要素,为实际道路测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选取了新疆吐——和高速公路中的两段事故多发段作为依托,对这两段道路近几年的交通事故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深层次剖析出干旱荒漠区高等级公路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为:超速驾驶、疲劳驾驶、违章驾驶等,并针对事故发生原因建议采取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以期降低干旱荒漠区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驾驶园》2014,(11):95-95
<正>有权威统计显示,大部分交通事故都是因为驾驶人疲劳驾驶或者驾驶时注意力不集中而引发的。如何解决汽车驾驶员疲劳驾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当驾驶员发现在驾驶时注意力难以集中,这就意味着已经有了安全隐患了。据调查数据的统计显示,疲劳驾驶易发生交通事故的时间为深夜、凌晨或午后。在中午11时至13时、深夜24时至2时、凌晨4时至6时三个时间段要特别谨慎驾驶。  相似文献   

8.
有关资料统计显示,驾驶员违章驾驶造成的交通事故占事故总数的50%以上,而疲劳驾驶所引发的车辆事故占行车事故的5%-10%。近几年,部队驾驶员因疲劳驾驶所发生的车辆事故也在呈上升趋势。驾驶员疲劳会造成判断失误和驾驶错误明显增多,对潜在事故的可能性及应付办法考虑不够细致。主要表现为:感觉机能的敏,违章驾驶造成的交通事故占事故总数的50%以上而疲劳驾驶所引,发的车辆事故占行车事故的5%~10%近几年部队驾驶员因疲劳。,驾驶所发生的车辆事故也在呈上升趋势。驾驶员疲劳会造成判断失误和驾驶错误明显增多对潜在事,故的可能性及应付办法考…  相似文献   

9.
正一些人明知酒驾的危害却依然唆使、纵容驾驶人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时,同饮人可能承担相应民事或刑事责任的法律后果。在此,提醒饮酒的朋友不要劝酒,更不要教唆或放任醉酒者驾车;饮酒后对醉酒者应当尽到护送、照顾的义务,防止醉酒者驾驶机动车,危害公共交通安全。案例江苏苏州的张某、蒋某等人一起在蒋某工作处饮酒。酒后,张某明知蒋某已饮酒,仍唆使蒋某驾驶车辆,其后蒋某驾驶该车搭载张某等人沿江苏苏州市虎丘区竹园路由西向东行驶至金枫路路口附近时发生交通事故。经苏州大学司法鉴定中心鉴定,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宁杭高速公路东庐山段2006年1月~2010年7月的交通事故资料的统计,从事故地点、事故时段、事故形态和事故车型等方面分析了上坡段交通事故的主要特征.研究发现:高速公路上坡段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要远大于下坡及其他路段;事故多发生在长大上坡段的中后部和竖曲线段;事故形态主要是追尾、撞护栏和撞固定物,而且重特大交通事故中追尾事故比例大;夜间的事故率和严重程度高于白天,尤其是凌晨02:00~06:00时为重特大交通事故高发期;大货车和小客车是坡段内交通事故的主要车型.上坡段事故的致因为疲劳驾驶、车辆速度离散性大、交通组成复杂.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驾驶员的异常驾驶行为与人格类型的关系,以及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可能性,采用驾驶行为问卷(DBQ)形式,将次任务从注意力流失中细化出来,与注意力流失、错误和违规构成异常驾驶行为四因子.人格类型的调查问卷采用菲尔人格测试.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试调查问卷的信效度分析以及正式调查的数据分析,得到试调查问卷是可靠的,异常驾驶行为四因子两两之间具有相关性,"穿高跟鞋驾驶"的女性驾驶员易出现异常驾驶行为;大多数被调查者属于人格3与人格4,人格3中有近1/3的驾驶员易发生次任务,人格4中近1/4的驾驶员易发生次任务;通过回归分析可知异常驾驶行为与人格类型会在不同程度上诱导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群众交通出行锐减,交通事故大幅下降。但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交通运输秩序、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交通流量快速回升,交通事故出现反弹,酒后驾驶、疲劳驾驶、无证驾驶、超速超员超载等违法引发的事故多发。针对这一情况,4月16日,公安部召开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减量控大"工作部署会议,对道路交通事故预防特别是"减量控大"(减少事故死亡总量、防控较大事故和重特大事故)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大力实施"六大提升工程"。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2006—2013年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酒后驾驶所造成的交通事故数据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机动车酒后驾驶交通事故数整体呈下降趋势,所占总交通事故数比例无太大波动,稳定在2.5%左右,其中交通事故数从2006年的9 442起,降低到2013年的4 886起;而非机动车酒后驾驶交通事故数整体呈上升趋势,从2006年的134起上升至2013年288起;酒后驾驶事故数所占总交通事故数比例也有所上升,其中2006年所占交通事故总数比例为0.04%,2013年所占交通事故比例为0.14%.  相似文献   

14.
为综合考虑车队安全氛围与驾驶员多种个人特征对公共汽车交通事故发生的影响,设计了营运驾驶员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车队的安全氛围,驾驶员的个人信息、健康状况、睡眠状况、驾驶行为与驾驶愤怒.对公交客运企业的13个车队,共计844名驾驶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双层Logit模型用于分析车队特征与驾驶员个人特征对事故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车队层面,安全氛围对交通事故发生有显著影响,可解释约9.2% 的模型方差;在个人层面,驾驶员年龄、在所调查企业工作的时间、睡眠状况、普通违规行为、侵略违规行为、失误驾驶行为、积极驾驶行为以及驾驶愤怒对交通事故发生均有显著影响.基于随机森林中的平均准确度下降方法对显著变量的相对重要度进行了排序,结果显示,驾驶行为与睡眠状况是对驾驶员事故发生贡献最高的因素,车队安全氛围次之;其中4类驾驶行为对事故的累积贡献率为68.2%.研究结果可为公交客运企业安全管理与驾驶员安全教育提供理论基础,安全教育应给予对事故贡献度高的因素教育优先权.   相似文献   

15.
《驾驶园》2017,(10)
正发生多车连续追撞的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后,各事故责任人往往相互推诿。那么,对于发生多次碰撞的交通事故,应该如何认定人员伤亡的损害后果与每次碰撞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确定各方的赔偿责任呢?以案说法:程某的微型轿车在发生单方交通事故后停在路边,这时正好赶上刘某驾驶物流公司的中型厢式货车由西向东行驶,二车相撞,致使程某受伤,两车损坏。  相似文献   

16.
<正>一些人明知酒驾的危害却依然唆使、纵容驾驶人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时,同饮人可能承担相应民事或刑事责任的法律后果。在此,提醒饮酒的朋友不要劝酒,更不要教唆或放任醉酒者驾车;饮酒后对醉酒者应当尽到护送、照顾的义务,防止醉酒者驾驶机动车,危害公共交通安全。  相似文献   

17.
《汽车与安全》2008,(7):60-61
追求刺激或许是人类的天性。无论是从自身的体验,还是从电视上看汽车比赛,高速驾驶所带给人们的刺激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为此,很多司机在驾驶汽车的时候总是跃跃欲试,殊不知危险正在一步一步地靠近。据统计,2007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27209起,造成81649人死亡、380442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达12亿元。其中超速驾驶肇事导致的死亡人数占交通事故总死亡人数的10.2%。超速驾驶已成为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并成为名副其实的“马路杀手”。  相似文献   

18.
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如何确定驾驶员的赔偿责任?在审判实践中,根据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驾驶员驾驶行为的性质不同,其赔偿责任也不同,具体而言,分以下三种情形:  相似文献   

19.
疲劳驾驶——驾车人最沉重的伤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公安交警部门对多组交通事故作了调研,发现在多组交通事故中六成大事故跟驾驶员疲劳驾驶有关,仅今年1至2月.全国就发生交通事故83334起,造成16582人死亡.其中因疲劳驾驶导致死亡的有381人,可见疲劳驾驶的危害性是很大的。事实上.连续驾驶机动车超过四小时不停车.或者连续开车四小时而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这些部是《道路交通安全法》严令禁止的。  相似文献   

20.
漳州宣 《驾驶园》2005,(9):30-31
7月17日零时许,陈某驾驶闽F10099号中型自卸货车,在国道319线天宝油城路段,与韩某无证驾驶的无牌两轮摩托车(后载两人)发生碰撞,造成韩某当场死亡、另两人(包括一名初二学生)受伤及两车不同程度损坏的重大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