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雷鸣 《交通与运输》2012,28(3):52-53
作为我国校车研发的领先者,苏州金龙不仅提供安全的校车产品,更为校车运营提供一整套的管理方案,开创了我国校车安全运营的新模式。一、用严格的校车标准把好产品安全关苏州金龙全程参与了国家专用校车标准的起草工作,其中校车标志标准部分,苏州金龙是唯一参加的整车企业,校车新标准很好地贯彻了公司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6,(2):150-151
介绍了加拿大校车的技术标准和法律制度,并介绍了加拿大校车的运营管理和全民校车安全教育。通过分析加拿大校车运营和经验,有助于正确审视国内校车问题,对我国校车工作开展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3.
江南 《交通与运输》2013,29(3):52-52
海格利用其智能管理技术的多年积淀,在G—BOS智慧运营系统基础上,结合校车运营特点,独家研发校车版G—BOS智慧运营系统。通过帮助校车管理单位建设校车安全监控管理中心,提供“安全校车+智慧运营+完善服务”的全方位校车智慧运营解决方案,帮助校车运营机构走专业化、智能化的安全运营之路。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校车安全事故不断发生,使校车运行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针对目前的实际情况,从我国校车安全现状入手,结合SHEL模型分析,提出预防校车安全事故发生的措施,旨在提高校车运行的安全水平,保证乘坐校车儿童的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专用小学生校车为例,对相关专用校车和非专用校车的国家标准要求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可为厂家进行校车产品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梅生 《交通与运输》2012,28(3):33-33
校车安全事故的频发,尤其是"甘肃幼儿园校车车祸"事件触动了社会的神经,也让校车制度的缺失再次成为舆论、社会关注的焦点.各界对如何防患校车事故,自然也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一、强化专项立法 解决校车安全问题必须从法律层面入手,将校车的安全管理上升到行政法规层面.要明确校车的质量标准、统一标志、运营条件和监督机制,制定"校车优先"的具体规则和实施细则,为我国校车系统建设提供政策指导和法律保障.值得欣慰的是,2012年4月5日,温家宝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了《校车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把校车安全问题真正纳入具有很强操作性、实用性的法制轨道.  相似文献   

7.
《校车安全管理条例》(下文简称为《条例》)已经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第197次常务会议通过,并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条例》对校车安全管理的政府角色、校车服务的安全责任主体、校车使用要求及路权保障等均做了明确规定,从法律的高度给校车安全系上了"安全带"。《条例》的施行,是向涉及校车安全的有关政府和部门,发出了一个  相似文献   

8.
为了保证小学生校车安全行驶,将于2010年7月起实施的国家标准《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规定,双层客车不应作为校车。根据这个标准,专用小学生校车是指设计和制造上专门运送不少于10人的小学生校车。为了确保安全,标准对  相似文献   

9.
元旦前夕,江苏省淮安市中小学生迎来了一份特别的新年礼物——150辆宇通校车.这批校车的投运,将大大缓解当地5万多名农村学生上下学的交通压力,为孩子们带来安全便捷的校车服务. 此次淮安交车也为宇通2012年在校车市场的出色表现做了一个完美收官.据了解,2012年1~11月宇通累计销售6957台专用校车,其中,长头专用校车实现销售5350台,占据了国内该类型校车市场约40%的份额.这些骄人的成绩背后,正是宇通校车2012年不断进取、追求卓越的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10.
《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和两项校车新国标相继实施,为2012年打下了"中国校车发展元年"的印记.2013年春天,新学期伊始,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孩子们坐上了快乐校车,在一路欢声笑语中快快乐乐上学、平平安安回家.这背后,离不开校车生产商的品质保障,离不开校车运营商的经营思考. 校车 智慧安全的载体 校车承载的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希望,如何选择最令人放心的校车?青岛交运集团温馨校车有限公司总经理毛德丰介绍说,公司在车辆品牌及车型的选择上一直坚持标准化,由机务人员与市教育局等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人员成立专门的招标小组,结合试运营情况、车辆配置等严格筛选,优中选优,统一采购,尤其是对安全性要求非常高.  相似文献   

11.
学生通学出行是居民出行的重要构成部分.通学出行时间与工作日的早晚高峰基本重合.随着城市机动化进程的加快,利用私家车接送孩子的模式加重了城市路网的交通负荷,学校周边交通拥堵问题显著.鉴于此,在天津市第四次综合交通调查的基础上,采用人工计数法和问卷调查法选取四所小学进行交通出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从缓解交通堵塞、调整居民出行方式结构两方面对天津市实施校车开行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最后,从交通管理、法律保障、宣传教育等方面,提出实施校车开行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某校车侧翻安全性仿真与结构改进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GB/T17578《客车上部结构强度的规定》要求进行分析参数设定与生存空间定义,应用HyperWorks软件建立某校车动态侧翻碰撞仿真计算模型,并应用ANSYS/LS-DYNA软件进行求解计算。依据仿真结果,评价某校车上部结构的变形及其侵入乘员生存空间的状况是否符合标准规定。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种结构改进建议,同时考虑地面与车体之间摩擦系数的影响,对各种改进结构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对客车结构侧翻安全性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面向小汽车和公交组成的多方式交通网络,建立公交到站时间迭代表达式,分别给出公交及小汽车的时间可靠性计算方法,构建包含时间可靠性的多方式交通网络均衡模型并设计求解算法.计算结果表明,开辟公交专用道及增加公交发车频率这两项措施,均能提高公交自身的时间可靠性及分担率,同时也能改善小汽车的时间可靠性,但是后者还会增加公交积聚概率;而增加公交站点间距,将降低公交分担率,同时也将增加公交集聚的发生概率;随着乘车站数的增加,公交时间可靠性及分担率降低,特别是下游公交线路分担率降低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可超车条件下公交车站点延误估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解公交车在站点的等待过程,给出了公交车站点延误的分类和定义.运用排队论中的M/M/s模型,结合随机变量函数和幂级数等相关知识,基于平均排队时间、排队时间标准差和延误产生概率,采用理论推导的方法建立了公交车站点延误估算模型.该模型以公交车到达率、站点通行能力、泊位数和信号参数为解释变量.通过停靠站实地调查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表明所建模型可用于公交车站点延误的预测.  相似文献   

15.
在西南交大两校区校园交通车和119路公交的出行调查中发现,出行者对交通方式偏好和评价存在不一致的现象,并通过谨慎控制调查对偏好反转现象的存在进行了实证.在齐当别的视角下建立起选择支属性的维度判断体系进行匹配心理实验,检验结果发现匹配任务与偏好显著相关,齐当别理论能够对偏好反转现象进行解释.第2次实验通过改变任务顺序和选择支整体期望,验证了齐当别理论可对偏好进行预测,偏好选择是齐当别过程,而不是多维度整合过程.第3次实验通过2组风险场景下的对照,发现概率的引入并不必然提高决策度量水平,偏好反转现象也并非由于个体偏好真实发生了变化,而是由于偏好和评价是不同的策略过程,属性维度差的不同判断结果导致了偏好与评价的不一致.  相似文献   

16.
为了缓解因停靠站公交线路数过多而造成的拥堵,提出双港湾式公交停靠站。本文首先详细说明了双港湾式停靠站的平面形式设置,然后从常规港湾式停靠站的停靠线路数入手,运用排队理论分析常规港湾式停靠站容纳线路能力,得出其不适用于线路数较多的情况,并与常规港湾式停靠站通行能力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其可以有效降低停靠站的排队概率,适用于公...  相似文献   

17.
城市公交中途站合理规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晓达  景啸 《城市交通》2009,7(5):68-71,26
泊位数与可容纳公交线路数的确定是公交中途站优化设计的重要部分,但国内外相关研究还不成熟。根据武汉市实际交通状况,改进了排队论计算模型,提出确定公交中途站泊位数与可容纳线路数关系的计算方法。以武汉市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可超越前车进出站和依次进出站两种情况的可容纳线路数进行计算,建议可超越前车进出站时,泊位数不超过4个,可容纳线路数为17~20条;依次进出站时,直线式中途站泊位数不超过3个,可容纳线路数为9~11条,港湾式中途站泊位数不超过4个,可容纳线路数为13~16条。  相似文献   

18.
现有公交大站快车站点选择方法存在未考虑站点枢纽作用,以及未融合多源数据等不足.本文引入复杂网络理论,融合公交车和出租车客流数据,提出一种综合考虑站点客流,潜在客流及交通枢纽作用的多指标协同的公交大站快车站点推荐方法.该方法基于公交客流,线路数据和出租车客流数据,分别计算公交线路站点客流集散量和潜在客流集散量;通过构建有...  相似文献   

19.
社区公交的开通可有效缓解乘客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合理的站点布局可提高社区公交的客流量、促进公共交通发展。基于交通实地调查、SP调查和RP调查,对郑州市社区公交现状进行分析,分别对出行者的性别、年龄、家庭人口数、月收入、职业、出行目的进行特征分析。考虑用地性质和线路的区位影响,分别对社区公交的客流量和乘坐社区公交前使用的交通方式进行研究,分析其对社区公交的站点布设、两站点间的距离、发车间隔和发车频率等的影响,为社区公交的布设提供依据,增加社区公交的竞争力,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的出行需求。  相似文献   

20.
基于车辆运行特性,从时空和微观的角度,运用概率论、运动学原理和 M/Ek /1(N) 排队模型,对港湾式公交站车辆的延误问题进行研究.将公交在港湾站台的延误按阶段分类并定性分析延误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公交车辆进出站台及在站台内外运行过程和机理,构建公交进站延误时间、停靠延误时间及出站延误时间模型,推导单泊位和多泊位站台的公交延误模型.采集长沙市雨花区4个站点的公交运行数据,绘制延误变化趋势,并将计算值与实测延误时间进行比较,分析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公交在港湾式站台的延误随公交到达率增大呈指数增长,随上下车乘客数增多呈对数函数增长,随相邻车道流量增大呈递增的抛物线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