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结合汽车内饰材料开发实践,阐述了以NVH性能为目标的汽车内饰轻量化开发工程控制方法及机理。结合某乘用车车型开发,以前壁板隔音垫与车门吸声材料的轻量化设计验证为例,提出一种内饰材料轻量化的NVH性能开发方法。通过SEA仿真和道路测试,全面评估和验证了其优化效果。在质量减轻高于50%情况下,显著提升了行驶工况中的车内声品质。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汽车簇绒地毯材料的吸声性能,对比分析了起绒高度、PE膜和EVA重涂层对簇绒地毯材料吸声性能的影响,同时将簇绒地毯材料与汽车行业常用的吸音棉材料的吸声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起绒度高的地毯材料吸声性能好;PE膜对吸声性能的改善无益;EVA重涂层对吸声性能的改善无作用,但能显著提高隔声性能;通过调整簇绒地毯材料自身结构无法满足吸声要求时,可以考虑以增加使用吸音棉材料的方法解决吸声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某车型开发过程中针对整车车内噪声较大的问题,使用实验的方法对影响NVH性能的主要声学零件进行了分析,其中地毯作为最大面积的零件,重点研究不同材料、密度及工艺过程对其吸声性能的具体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针刺毯面中PE淋膜对地毯正面吸声性能影响较大,毯面克重及背部吸声材料覆盖面积的提升都可有效提升地毯正面的吸声性能,在地毯初始方案上进行的改进,包括更改PE撒粉工艺、增加背部PET成型毡覆盖面积,地毯吸声系数提升超过30%,满足了整车NVH性能需求。  相似文献   

4.
现在汽车制造厂在设计汽车时通常只注意汽车内饰的色彩是否宜人、面料是否高档、手感是否舒适等方面指标,还不太关注汽车内饰安全性能设计。为了改善这种现状,使汽车的安全得到更好的保障。本文从汽车内饰在防撞安全性能、车内环境质量控制、防火阻燃性能、隔振降噪安全性能四个方面内饰就其在汽车安全性中所起的作用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文章论述了汽车NVH性能的重要性。并且,从汽车三大噪声振动源出发,分析噪声振动的产生、传播路径及接受等机理。并在开发设计阶段,制定相应的整车车身NVH目标及内饰车身NVH目标,从而指导汽车内饰NVH性能优化及开发。文章从内饰声学包装的角度出发,对空气传播路径中噪声进行控制。并对吸声结构与隔声结构的原理及特点、材质及结构、性能影响因素等进行阐述。同时,阐述了声学包装的轻量化技术。并结合实际情况,论述了吸声材料与隔声结构在汽车内饰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车内环境品质正向设计方法,即在车型研发初期,根据车型定位设定整车车内空气质量性能指标,通过材料认可筛选出低VOC、低气味的材料牌号,再对认可后的材料进行零部件用材方案组合;针对用材组合方案,利用量产车型模具进行样件试制和工艺验证;最后利用整车VOC、气味模拟评价舱对整车内饰零部件的VOC和气味性能进行模拟验证,根据模拟验证结果确定整车内饰零部件最终用材及工艺方案。然后再通过过程管控对工装样件和工装样车进行实件、实车验证。  相似文献   

7.
为降低汽车内饰声学环境的噪声,依据层复合材料的声学特性与防水膜材料特点,采用现场实测数据,结合内饰设计工作经验,对3种主流车门防水膜材料及其组合内衬材料的声学性能、成本及使用特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XPE材料防水膜满足设计要求,吸声和隔声效果良好,在层复合材料中,刚性高的材料能提高隔声效果。为新型材料用于车门内饰件功能扩展方面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汽车顶棚的生产工艺(湿法工艺和干法工艺),并从零部件隔吸声性能和整车车内噪声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湿法工艺的NVH性能明显优于干法工艺,将成为汽车顶棚的主要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9.
采用粉煤灰陶粒作为轻骨料,聚合物环氧树脂作为粘结剂,制备多孔声屏障材料,研究了粉煤灰陶粒粒径大小、级配组成、掺加材料、背后空腔对吸声隔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粒径大小的试件均在低频附近产生一个最大吸声峰值,随着粒径的增大,最大吸声峰向高频方向移动;复合级配组合使最大吸声峰值向低频移动,对隔声性能有所提高;掺加橡胶粉对高频吸声性能有所改善,低频吸声和隔声均影响较小;增加空腔对低频的吸声有较大改善,且厚度越大,吸声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0.
路面降噪是现阶段城市道路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文中选取大孔隙橡胶沥青路面材料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试验测定材料吸声性能和实际工程测定路面降噪性能,确定大孔隙橡胶沥青路面材料具有良好的降噪性能,并给出了材料的设计与路面服务性能水平。  相似文献   

11.
基于某1.5 L涡轮增压汽油机,研究了压气机特性参数对发动机低速低负荷瞬态性能的影响。在GT-Power中建立稳态仿真模型并验证,进而构建瞬态仿真模型。采用定转速增转矩的方式进行发动机瞬态性能研究,并建立三种瞬态响应指标用于分析。通过改变压气机特性参数中高效率区在高低压比、大小流量范围内的分布并分析瞬态性能评价指标,可知高效率区处在高压比范围时瞬态性能得到优化;当在该范围内改变比例为20%时,瞬态响应变快68%。研究结果表明,压气机高效率区在高低压比、大小流量范围内的不同分布有助于改善发动机瞬态性能。  相似文献   

12.
矿物掺和料对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6组具有代表性的不同配合比混凝土拌和物和试块的性能测试,研究了高性能混凝土在掺入不同比例的粉煤灰、矿粉后的物理、力学性能、耐久性能以及经济性。结果表明:掺入粉煤灰、矿粉对混凝土的性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复合掺入比不掺或单掺矿物掺料具有更好的效果,保证了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3.
性能的裂变     
奚旺 《汽车知识》2012,(11):42-47
1985年,也就是M5诞生的那一年,911是德国公路绝对的王者。一天,在不限速的autobahn高速公路上,一辆911行驶在左侧的超车道上,反光镜中逐渐逼近的红色宝马5系轿车并没有引起他的重视。见911一直无意让路,这辆红色轿车从右侧强行超越,当911的驾驶员看到红色轿车尾部的M标志时方才如梦方醒,意识到这并不是普通的5系轿车,而是刚问世的第一代M5。从此M5一举成名。今天M5已经发展到第五代车型。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不同聚羧酸减水剂掺量对超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制备含有不同减水剂掺量的超高性能混凝土,并对其流动度、抗压强度、收缩性能及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减水剂掺量对超高性能混凝土早期抗压强度与流动度影响存在临界点,超过临界点后,增加减水剂掺量,U H PC流动度保持稳定,但早期和后期抗压强度有不同程度下...  相似文献   

15.
粗集料性能对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明确沥青混合料中粗集料的表面特性及几何形状对高温性能的影响机理,进而为集料选择及性能评定提供参考,结合当前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研究状况,通过大量室内试验,分析了粗集料表面纹理、棱角性、扁平颗粒含量对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粗集料表面纹理与内摩擦角、动稳定度呈线性关系,表面纹理越大,动稳定度越高;平均棱角性系数大于14.5%时,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提高幅度明显;粗集料扁平颗粒含量越高,其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越差,同时不同级配条件下,扁平颗粒含量对混合料高温性能影响程度不同,骨架型级配最为敏感.  相似文献   

16.
江波  陈太林 《公路》2008,(3):144-147
在配制高性能混凝土(HPC)时加入适量矿物细掺料,对混凝土的性能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矿物细掺料能降低温升;改善工作性;增进后期强度;提高抗腐蚀能力与耐久性;复合使用时具有"超叠效应"。阐述了活性与需水量等品质指标对矿物细掺料质量的影响,对矿物细掺料品质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17.
选择一组密级配和一组开级配同时进行不同掺量的室内试验,探究自调温材料对沥青混合料空隙率、水稳定性能、高温稳定性以及析漏和飞散的影响规律;同时,对不同级配自调温材料沥青混合料路面进行温度观测,探究其调温幅度和边界。结果表明:随着自调温材料掺量的逐渐增多,开级配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不断减小且减小速率逐渐增大,稳定度先减小后增大,动稳定度逐渐减小,析漏损失基本维持在0.5 %~0.6 %之间;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和动稳定度均逐渐减小,对稳定度影响较小;夏季温度高时,自调温路面自动储能吸热,降低密级配路面温度4.0 ℃左右,降低开级配路面温度2.0 ℃左右;冬季温度低时,自调温路面自动释放热量,提高路面温度约0.4 ~1.0 ℃。  相似文献   

18.
通过SHRP试验,分析沥青在老化过程中,各因素(时间、温度、氧、水)对其高、低温性能的影响,从而为沥青的再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
纳米改性沥青的路用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纳米粉粒(A、S)、燕山4303SBS和克拉玛依70^#沥青相组合的14种沥青室内试验研究(针入度、软化点、延度、RTFOT和BBR试验等),分析了纳米种类和剂量对基质沥青和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讨论了纳米改性沥青的老化特性,初步结果表明纳米改性沥青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