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开体泥驳是辅助大型挖泥船疏浚施工关键设施之一。针对国内研发的4 000 m3大型自航艏吹开体泥驳,分析泥驳通过左右两个半体开启快速卸泥、在浅水区域卸泥、通过溢流筒装置实现不同装舱高度溢流、通过艏吹装置进行吹岸作业等功能特点,提出此类型船设计的关键技术,解决了船舶开体状态稳性、液压缸及泥舱密封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掌握了大型自航艏吹开体泥驳核心技术,为同类型船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泥驳是挖泥船的配套船只,在港口或航道的疏浚工作中,配合链斗式或抓斗式挖泥船作运泥及卸泥之用。我国过去使用的开底式泥驳的泥门启闭机构,均为机械传动。该种形式泥驳的缺点是机构复杂、操作时的劳动强度大;消耗钢材多、造价高;卸泥时,特别是卸粘质泥时,总有相当一部分放不干净,不得不以人力清除;同  相似文献   

3.
本文例举的泥门形式多运用在耙吸式挖泥船及开底泥驳中,此类泥门的安装方式大同小异,安装需要关注的控制要点也十分相近,通过工艺策划和实施,泥门系统顺利验收,运行效果良好泥门是指具有装舱功能的自航和非自航挖泥船或疏浚物运载船排卸疏浚物的专用设施。泥门是相对于泥舱而言的,是疏浚物专用装载舱的自卸设备。  相似文献   

4.
董恩春 《上海造船》2017,33(3):31-34
结合开体泥驳的船型特点,对动稳性力臂(GZ)和排水量变化的数据进行对比,详细分析开体泥驳的稳性与其他普通货船稳性的区别。针对开体泥驳稳性的特点给出相应的理论计算方法,为开体泥驳的安全运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500m^3开体泥驳是一艘由两个对称浮体构成的驳船,主要用于在沿海、内河港口、码头工地装载运输泥沙、石块,并在水上卸泥、抛石施工作业。由于该船本身无白航能力,靠拖船拖航,不能满足实际营运需要,船东决定将其由驳船改为自航机动船,并委托我所进行改装设计。  相似文献   

6.
开体泥驳甲板铰链构件尺寸由直接计算确定,常规的开体泥驳甲板铰链设计中,存在载荷取值主观性大、海况影响考虑不准确、应力衡准困难等问题,采用基于波浪载荷直接计算的开体泥驳甲板铰链设计方法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使用该方法对1艘1800 m3沿海自航开体泥驳的甲板铰链进行计算分析,根据计算结果进行甲板铰链疲劳寿命估算。结果表明,甲板铰链的高应力区出现在眼板与轴承支座的过渡处和铰链眼板自由边的中间部分,斜浪状态下波浪载荷对甲板铰链的影响最大,在开体泥驳甲板铰链的结构设计中应重视这类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自航开体泥驳结构设计的方法,推导了主惯性轴的转角和惯矩计算公式,给出了中剖面结构设计实例,并探讨了三艘开体泥驳的总强度。  相似文献   

8.
以1 800 m3沿海自航开体泥驳为例,提出动载荷的3种计算方法,从受力角度对甲板铰链与液压缸支座的设计进行研究,最后利用有限元软件对舱段强度进行直接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开体泥驳的甲板铰链和液压缸支座是实现开体泥驳“抛得出”的关键部件,设计结构满足强度衡准要求。  相似文献   

9.
张军 《武汉造船》1998,(4):41-42
介绍了500m^3开体泥驳的动力性计算及试验过程。  相似文献   

10.
张军 《造船技术》1997,(8):25-26
本文介绍了500m3开体泥驳的动力性计算及试验过程。  相似文献   

11.
大连长兴岛公共港区通用泊位高桩码头为窄桩间大棱体接岸抛石结构,皮带机抛石船和方驳配反铲抛石船均无法满足工期要求。采用自制的小开底驳船抛石施工工艺,通过合理的分区分层抛填,跟踪测量监控,适时调整施工参数,确保了因抛石引起的桩位偏差(没采取夹桩工艺)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有效解决了抛石施工难题,为类似高桩码头抛石施工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2.
耙吸船艕带泥驳疏浚工艺在长江口维护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利于长江口深水航道的可持续性维护和发展,在借鉴已有工程实例的基础上,开展耙吸挖泥船艕带泥驳疏浚工艺在长江口应用的研究工作。综合现场模拟试验情况、长江口专用耙吸挖泥船及配套泥驳的设计性能等,对耙吸装驳工艺在长江口应用的施工工艺、施工时间和效率、施工作业条件和工况、经济效益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技术上可行、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明显,可在长江口航道维护疏浚中应用,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闫桂荣 《船舶工程》2013,35(3):16-18
介绍了开体式挖泥船上开体液压缸及主甲板铰链的设计方法,并以某小型1800m3开体泥驳为例,就船上开体液压缸、主甲板铰链、液压缸铰链的力学原理、受力计算、结构型式及尺寸校核等作详细说明,为开体式挖泥船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及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韩政  王丽华 《水运工程》2017,(12):232-235
吹填造陆项目需要从远距离取砂到近岸填陆,自航泥驳船联合耙吸挖泥船施工工艺能提高远运距项目综合工效,补充耙吸船施工能力不足,从而降低综合成本。根据施工工艺特点,基于影响因素分析,建立不同工效计算理论模型,借助实际施工效率数据,测算不同运距、不同工艺形式的综合工效,得到典型工况的综合效率及应用边界条件,为工程应用耙吸船与自航泥驳船联合施工方案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充砂袋施工中砂源短缺的问题,以京唐港东南防波堤工程为例,结合另一在建的航道疏浚项目,对耙吸挖泥船艏吹装驳技术进行研究。创造性地提出将传统耙吸船靠岸艏吹施工变更为利用全新研制的海上装驳平台进行装驳作业的施工方法。该技术旨在充分利用现场自然资源,在节约成本、保护环境的基础上确保工程按期完工。目前国内针对耙吸船艏吹装驳尚无成熟的施工工艺,该技术的成功实施对类似工程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苏焱 《船舶力学》2021,25(10):1311-1321
本文主要研究在近岸水深变化区域两维矩形驳船的运动.变化底部被分解为连续的阶梯且驳船所在流体域被划分为一系列矩形子域.在每个流体子域中采用特征函数展开方法表达速度势,并通过连续性假设求解速度势的值.文中对计算方法的收敛性进行了讨论并给出表达式中参数的推荐值.本文计算驳船在平底和斜底条件下的水动力系数并与文献结果进行对比,同时把驳船在非规则波中的运动响应与水池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  相似文献   

17.
坐底式半潜驳的开发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坐底式半潜驳的开发,主要的技术难点是缺乏相应的设计规范和法规。坐底式半潜驳开发的过程,是满足施工工艺需要、解决关键技术和不断完善提高的过程。工程实践表明,开发成果的应用效果显著,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同时,推动了行业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评价长江口不同疏浚吹填工艺的特点及适用性的基础上,结合疏浚土资源供需关系和圈围工程现状条件,提出"十三五"期长江口深水航道疏浚土造地利用的初步技术方案。结果表明:1)长江口航道常用的"挖运抛+挖吹"和"挖运吹"工艺仅适用于较短运距的疏浚吹填工程;新研制的"耙吸装驳"工艺能适用于长运距的疏浚吹填工程,"十三五"投入应用后可显著拓展深水航道疏浚土的利用空间。2)"十三五"期间,横沙东滩七、八期圈围工程可利用深水航道北槽段疏浚土,采用"挖运抛+挖吹"和"耙吸装驳"的"挖+运+吹"工艺实施疏浚吹填;南汇东滩圈围工程N1库区可部分使用深水航道疏浚土,采用"耙吸装驳"工艺实施吹填;其他零星建设用地圈围工程可使用深水航道南港圆圆沙段疏浚土,采用"挖运吹"工艺吹泥上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