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脾大、脾脏巨噬细胞 (MΦ)在门脉高压症 (PHT)脾亢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和透射电镜等方法 ,对比观察PHT脾脏MΦ 内ACP含量 ,MΦ 超微结构及MΦ 吞噬破坏血细胞数量的变化。并对PHT患者的脾指数、MΦ 内ACP含量及外周血细胞计数三者之间作相关分析。结果 同正常脾脏相比 ,PHT脾脏MΦ 内ACP含量增多 ,MΦ 表面伪足增多、增长 ,胞内溶酶体数量增多 ,MΦ 吞噬破坏红细胞、血小板的数量明显增多。PHT患者的脾指数和MΦ 内ACP含量与外周血细胞计数成反比 ,脾指数和MΦ 内ACP含量成正比。结论 脾大、脾脏MΦ 在PHT脾亢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成人胰岛分离纯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成人胰岛分离纯化方法。方法 在传统的胰岛分离纯化方法的基础上 ,就供体选择、消化条件及方法、胰岛保护等方面作了一些改进 ,并在消化液和Ficoll分离液中加入大豆胰酶抑制剂 (STI)、牛血清白蛋白 (BSA)。结果 分离纯化后胰岛产量由原来的 (991± 14 4 )个胰岛·g-1组织提高至 (2 0 4 3± 2 4 9)个胰岛·g-1组织 (P <0 .0 1) ;纯度由 4 0 %提高到 6 0 %。结论 改进后的方法简单易行、经济实用 ,成功解决了传统方法中凝胶样物形成的难题 ;证实STI、BSA在成人胰岛分离纯化中同样具有保护作用 ;所获胰岛产量、纯度提高 ,并具良好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提高大鼠胰岛细胞产量和纯度的最佳分离纯化方法。方法40只大鼠分为4组,每组10只。A组:Hanks液灌注 胶原酶V消化 Ficoll400梯度纯化;B组:组织剪碎研磨 筛网过滤;C组:胶原酶V灌注 Ficoll400梯度纯化;D组:胶原酶V灌注 筛网过滤。对用四种不同方法分离纯化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显示,A、B、C、D组收获量及纯度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多重比较显示,A组收获量均高于B、D组(P<0.05),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纯度与其他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用胶原酶V或Hanks液灌注,Ficoll400梯度纯化法所收获胰岛细胞的产量和纯度较高,而且价格低廉,是一种较理想的胰岛细胞分离纯化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房室隔内不同部位细胞复极特性及相应的形态学特征。方法 利用标准玻璃微电极技术 ,对30只家兔房室隔内普通房肌、房室结 (atrioventricularnode ,AVN)、射频消融慢径的有效靶点部位 ,即 :希氏束与冠状窦口连线的中 1/3(M区 )及下 1/3(P区 )进行细胞动作电位的引导 ,之后行组织连续切片 ,光镜下观察M区和P区的形态学特点。结果 房室交界区中不同部位细胞动作电位复极特性 :AVN细胞的动作电位复极 90 %时程 [APD90 ,( 182± 17)ms]分别长于M区、P区及普通房肌细胞的APD90 [( 16 0± 9)ms,( 15 7± 8)ms ,( 15 1± 10 )ms ,P <0 .0 5 ]。普通房肌细胞的APD50 和APD3 0 [( 90± 6 )ms和 ( 70± 7)ms]分别短于AVN、M及P区过渡细胞的APD50 和APD3 0 [( 12 8± 13)ms和 ( 10 9± 12 )ms ,( 114± 9)ms和 ( 93± 8)ms ,( 10 6± 6 )ms和 ( 87± 6 )ms ,P <0 .0 1]。此外 ,在APD50 和APD3 0 上 ,AVN与P区的细胞间亦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M区可见一大束疏松平行排列的过渡细胞束 ,为房室结后延伸。P区可见一些过渡细胞束分别来自冠状窦口前方、下方和左房后壁。结论 房室交界区不同区域细胞间存在复极异质性。M区和P区的过渡细胞束可能与慢传导有关  相似文献   

5.
实验结果显示:生理盐水对照组小鼠的血清溶菌酶含量(μg/ml)为5.31±0.72,益气养血保元方组为7.02±0.44(P<0.01);生理盐水对照组小鼠的MΦ吞噬率(%)及吞噬指数分别为14.58±2.01和0.1826±0.043;益气养血保元方组分别为52.48±4.12及0.7249±0.1222(P<0.01);益气养血保元方组的MΦ中ANAE及ACPasea活性比生理盐水对照组小鼠明显提高。说明益气养血保元方对小鼠血清溶菌酶活性及巨噬细胞活性有正性作用,提示益气养血保元方具有生物反应调节剂BRMs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鼠肌源性干细胞(MDSCs)的原代培养方法及其分化潜能,为肌性泌尿组织的细胞修复、治疗奠定基础。方法运用中性蛋白酶(DispaseⅡ)、胰蛋白酶及Ⅰ型胶原酶联合消化法分离小鼠MDSCs,并运用差速贴壁法进行纯化。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RT-PCR法鉴定MyoD及Desmin的表达,同时对分离的细胞进行成骨、成脂等分化诱导并鉴定。结果运用中性蛋白酶可很好地消化组织,差速贴壁法能得到纯度较高的MDSCs;RT-PCR检测发现MDSCs不表达MyoD以及Desmin,提示其为不同于肌卫星细胞的肌源性干细胞;成骨诱导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染色(+),成脂诱导油红O染色(+);其可自体分化诱导为心肌样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心肌肌钙蛋白(cTnI)呈现阳性结果。结论利用此分离方法可获得纯度较高且具有较强分化潜能的肌源性干细胞,有助于进一步进行组织工程研究。  相似文献   

7.
针刺对与 IL2 - IFN- NKC调节网相关 MΦ- IL1 - Th免疫调节网的研究 ,对该网络及针刺作用机理的阐明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者采用针刺荷瘤 ( S1 80 )小鼠足三里、大椎、筑宾穴 ,分别以 MTT法、单抗 SPA- Ig花环法同步观察针刺对 MΦ、白细胞介素 1 ( IL1 )、辅助性 T细胞 ( Th)及 S1 80 肉瘤的影响。发现针刺后 ,小鼠腹腔 MΦ吞噬功能、IL 1含量及 Th细胞 L3T4百分率显著增高 ,并对 S1 80 肉瘤有一定程度的抑制效应。说明作者在以往证实针刺对 IL2 - IFN- NKC调节网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的基础上 ,又证明了对其相关 MΦ - IL 1 - Th免疫调节网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认为 IL 2 - IFN-NKC与其相关网络 MΦ- IL1 - Th发挥了机体完整的正向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以荷瘤 (S37)小鼠为模型 ,进一步验证针灸并施的抗肿瘤和对IL2 IFN NKC调节网的相关网络MΦ IL1 Th的效应。方法 针灸荷瘤 (S37)小鼠的大椎、后海二穴后 ,取样 ,以吞噬中性红比色分析法 ,MTT比色分析法和单抗SPA Ig花环法等观察针灸对MΦ、IL1、Th及S37肉瘤的影响。结果 荷瘤针灸并施组、荷瘤艾灸组、荷瘤针刺组的小鼠腹腔MΦ吞噬功能、IL1含量及Th细胞 (L3T4)百分率均较荷瘤对照组显著增高 ;除针刺组外 ,其余两实验组均对S37肉瘤有明显抑制作用。另外 ,针灸组和艾灸组IL1含量均较针刺组显著增高 ;针灸组Th细胞(L3T4)较针刺组显著增高。结论 针灸荷瘤小鼠大椎、后海二穴 ,具有正向调节IL2 IFN NKC网的相关网络MΦ IL1 Th和抑瘤 (S37)作用。艾灸也显示出相似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自体肿瘤疫苗的作用机制。方法  2 0例进展期肿瘤患者术后第 4周开始以自体肿瘤细胞疫苗行主动免疫治疗。免疫接种共 4次 ,每次间隔 7~ 10d ;接种前 3d及第 4次接种后一周 ,采集外周血 ,分离单个核细胞 ,以流式细胞分析术 /细胞内细胞因子检测法测定CD8+ IFN γ+ ,CD8+ IL 10 + 细胞及CD4+ IFN γ+ ,CD4+ IL 10 + 细胞 ;同时采集血清 ,ELISA法检测血清IFN γ、IL 10水平。结果 自体肿瘤细胞疫苗治疗后 :①血清IFN γ水平升高 [(7.16± 2 .91)ng·L- 1升至 (11.68± 4.86)ng·L- 1,P <0 .0 5] ;而IL 10水平下降 [2 1.0 4± 13 .81)ng·L- 1降至 (13 .41± 5.71)ng·L- 1,P <0 .0 5] ;②CD8+ IFN γ+ 阳性细胞由 (3 .80± 1.45) %升至 (6.94± 2 .63 ) % ;CD4+ IFN γ+ 阳性细胞由 (3 .0 9± 1.52 ) %升至 (5.2 0± 2 .94) % (P <0 .0 5) ;③病人耐受良好。结论 自体瘤细胞疫苗免疫后可改善肿瘤患者细胞介导的抗瘤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脾脏巨噬细胞表型变化及体外诱导培养的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与胃癌细胞共培养对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的影响,以期了解脾脏在胃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3月至2017年5月期间15例行进展期近端胃癌根治术联合脾脏切除术患者的新鲜手术切除脾脏组织,分离巨噬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各型巨噬细胞表型变化;全自动磁珠提取系统从健康志愿者新鲜血液中分离单核细胞,分别给予10 ng/mL的GM-CSF和M-CSF诱导成M1型、M2型巨噬细胞,并用CD16和CD163进行鉴定;利用Transwell共培养法将胃癌细胞SGC-7901和AGS与M1、M2型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共培养,锥虫蓝(台盼蓝)染色进行计数来检测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变化。结果进展期胃癌患者脾脏中M2型巨噬细胞比例增加,M1型巨噬细胞比例降低;单核细胞经GM-CSF和M-CSF体外培养,可分别诱导为M1型、M2型巨噬细胞,其阳性率分别为(95.46±4.21)%和(94.67±4.97)%;M2型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可促进胃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M1型巨噬细胞则抑制胃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结论本研究鉴定出进展期胃癌患者脾脏组织中不同巨噬细胞的比例,证实了不同类型巨噬细胞对胃癌细胞的影响不同,M2型巨噬细胞起促进胃癌细胞进展,而M1型巨噬细胞则对胃癌细胞起抑制作用,进一步揭示了脾脏在胃癌进展中的作用,为临床制订进展期胃癌的治疗方案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1.
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兔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的体外分离纯化、扩增和鉴定的方法,为MSCs的进一步诱导分化和应用奠定基础。方法抽取兔胫骨骨髓,密度梯度离心,得到骨髓单个核细胞,接种后形成单层贴壁细胞,经胰蛋白酶消化后传代培养扩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原代和传代细胞的生长特性。通过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流式细胞分析和透射电镜鉴定细胞。结果分离培养的骨髓MSCs贴壁、呈梭形,原代细胞呈集落生长,7~10d达到融合,传代后增殖速度加快;骨髓MSCs表达CD90,反复传代后表达效率增高,不表达CD34;透射电镜可见细胞表面有大量的绒毛突起,胞浆中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核大,形态不规则。结论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法,以及消化传代能有效分离纯化和扩增骨髓MSCs,分离培养的细胞具有骨髓MSCs的基本表型和特性。  相似文献   

12.
以MgCl2·6H2O为原料,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作为致沉剂,采用离子交换树脂法制备了纳米MgO粉体.通过单因素实验探讨了MgCl2的起始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煅烧温度和时间对MgO粒径及物化性能的影响,用XRD、SEM、TEM对纳米MgO进行了表征,并考查了离子交换树脂的循环利用.结果表明,制备纳米MgO的最佳工艺条件为:MgCl2浓度为0.2mol/L,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8h,煅烧温度及时间为400℃煅烧6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纳米MgO具有规则的六方片状结构,平均粒径大小为10nm左右;离子交换树脂的再生对MgO的产率和形貌不产生影响.与其他制备纳米MgO的方法相比,该工艺成本低、污染小、产率较高,具有一定的环保效应,适宜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构建一种新型三价抗ErbB2、抗CD16 BsAb。方法构建重组载体pET22b( )/BsAb;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获得重组蛋白的表达,通过包涵体复性纯化蛋白。应用悬浮培养系统扩增稳定表达抗人CD16 scFv-Fc融合蛋白的CHO细胞株(CG5细胞)和稳定表达抗人ErbB2 scFv-Fc融合蛋白的CHO细胞株(HG2细胞),通过rProtein A Sepharose Fast Flow亲和层析柱纯化融合蛋白,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BsAb的结合能力。结果该BsAb可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以包涵体形式高效表达,通过对重组蛋白的复性可获得高纯度的蛋白;复性后的BsAb具有与其亲本抗体相似性的结合靶抗原的能力。结论新型三价抗ErbB2、抗CD16 BsAb能与高表达ErbB2的乳腺癌细胞系SKBR3细胞高亲和力结合和表达CD16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低亲和力结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基质干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方法取因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磁珠分选子宫内膜基质干细胞,进行传代培养。传代细胞分别加入成骨诱导剂和成脂诱导剂培养,并通过茜素红和油红O染色对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形态进行鉴定。结果子宫内膜基质干细胞呈成纤维细胞样贴壁生长,其经成骨、成脂诱导培养3周后形态、体积发生明显改变。茜素红染色显示细胞团中央能形成钙化结节;成脂诱导后油红O染色可见细胞质内出现橙红色脂滴。结论子宫内膜基质干细胞经体外诱导培养后可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并具有明显的成骨和成脂细胞形态,表明子宫内膜基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海藻酸盐水凝胶作为软骨细胞三维培养环境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酶消化法获取的P1代软骨细胞包裹在20 g/L海藻酸钙凝胶小球中持续培养4周,在培养的不同时间点取适量的小球行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HE、番红"O"染色及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并通过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及增殖;二甲基亚甲兰法进行氨基葡聚糖(GAG)含量测定。结果在海藻酸钙小球内培养的软骨细胞能够保持球形状态,且随时间的延长,细胞增殖逐渐聚集成簇;细胞外基质沉积逐渐增加,GAG含量增多。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阳性,鉴定证实为具有正常表型的软骨细胞。结论软骨细胞在海藻酸盐凝胶小球中培养有效维持了细胞的分化状态,细胞增殖并具有良好的分泌蛋白功能。海藻酸钙凝胶适合于软骨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应用Franz接触电极记录室内传导正常的人左室内膜单向动作电位(MAP),观察心内膜激动时间(AT)、动作电位时程(MAP),复权时间(RT)及其关系。结果:①AT与APD呈显著负相关,平均相关系数为-0.87±0.07(P均<0.05);②空间隔、心尖部、侧壁及基底部AT分别为26±6、29±4、39±4和44±2(ms);③多数部位的AT间和APD间有显著差异,而RT间无显著差异。结论:①心内膜中激动早的部位APD较长,激动晚的部位APD较短;②激动较早的部位为空间隔和心尖部,较晚的部位为例壁和后基底部;③正常心内膜复极投除极具有较强的均一性。  相似文献   

17.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腺病毒介导的GFP标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分离、培养以及鉴定的方法,同时应用腺病毒介导的绿色荧光蛋白(Ad-GFP)检测细胞转染的效率。方法应用人淋巴细胞分离液(Ficoll)对hMSCs进行分离,经贴壁纯化后用MTT法检测增殖能力;并对其成骨、成脂、成平滑肌诱导分别进行碱性磷酸酶(ALP)、油红O染色及α-SMA免疫细胞化学检测;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的表达。用Ad-GFP转染,并应用荧光显微镜与FCM检测转染效率。结果 hMSCs镜下为成纤维样形态,约在第4天进入对数增长期;分化诱导后ALP染色、Von kossa银染、油红O染色以及α-SMA均为阳性;FCM检测CD14、CD31、CD45表达阴性,CD44、CD73、CD106及PDGFRβ表达阳性;当感染复数MOI=200,细胞培养48h时感染效率较高,FCM检测显示为99.81%。结论经过对增殖、分化能力以及表面标志的分析,证明用Ficoll可以分离得到较纯的hMSCs,Ad-GFP可以很好地感染细胞,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体内示踪提供了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光动力疗法(PDT)对人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为研究对象,以血卟啉衍生物(HpD)为光敏剂,以630 nm波长激光为光源,采用连续照射的方式。将不同浓度HpD染色的MDA-MB-231细胞,照射不同剂量的激光后,用MTT法测定其A492值,选择最佳作用参数;电镜观察PDT作用后不同时间的细胞凋亡情况,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促凋亡蛋白Bax和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随着PDT作用后时间的延长,细胞凋亡现象越明显;Bax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而Bcl-2蛋白表达自PDT后6 h起显著下降(P<0.01),PDT后6 h Bax/Bcl-2比值依次递增,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光动力疗法可诱导人乳腺癌细胞发生凋亡,其机制可能与Bax和Bcl-2蛋白表达的比值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