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提出一种水致分离装置的设计思想。这种分离装置通过内部可溶蚀材料在水中的延滞失效实现装置的定时分离。通过对基于水致分离装置应用的可溶蚀材料的失效机理、失效模式和失效判据进行研究,结合对装置的力学分析,建立描述该装置水中分离问题的数学模型,并基于该模型通过数值方法评价可溶蚀塞表面溶蚀失效模式下装置定时分离的设计性能,从技术上证明这种装置是可行的,不仅具有与传统火工式分离装置相当的连接强度,而且分离过程无需火工品,在水中能自发进行,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大大改善,简化了设计。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水下航行器的声隐蔽性受到广泛关注,而有关其水动力噪声的研究却较少。将水动力噪声分为壳体流噪声、壳体流激振动噪声、螺旋桨流噪声和螺旋桨流激振动噪声4类,采用大涡模拟(LES)结合Light-hill声类比混合计算方法,对水下航行器的水动力噪声进行分离预报。首先,采用已有文献数据验证该混合声学计算方法的有效性。随后,对水下航行器壳体和螺旋桨三维流场的流噪声和流激振动噪声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4类噪声均与速度呈非线性关系。在上游段,螺旋桨流激振动噪声为主要噪声;在下游段,壳体流噪声所占比例最大。在低速时,由壳体激发的水动力噪声是主要噪声;随着航速的增大,由螺旋桨激发的水动力噪声占总噪声的比例逐渐增加;总体水动力噪声能量随航速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3.
针对舰船上为武器发射装置配套的气水分离装置的噪声特性,分析研究了相应的噪声控制方案,阐述了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并对实测的降噪效果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4.
舰船在水面上航行,由于各种机械设备和电气系统的运行,从而会产生一定的振动噪声,这些噪声无法完全消除。业内的专家学者将舰船振动噪声的研究重点放在推进器上,这是因为推进器作为舰船上的主要驱动装置,它的振动噪声对舰船的运行稳定性具有直接影响。为在原本的基础上降低舰船的辐射噪声,应当对推进器的噪声水平进行评价,想要获得准确的评价结果,可以采用频谱特征对推进器的噪声进行分离。  相似文献   

5.
基于目标物的辐射雷达回波信号是船舶水下识别系统的主流技术,水下噪声的混入会对识别产生干扰,时域分析很难区分噪声与目标信号特征。频域特性分布是区分雷达回波辐射噪声及干扰噪声的主要手段,通过对辐射信号及噪声的频谱提取,可以获取目标信号和干扰信号在基频频谱的特性,设计滤波器去除噪声。本文研究目标雷达回波信号及水下噪声信号的特性,在基础上提出基于基频线谱提取技术的噪声分离策略,最后对算法进行仿真。  相似文献   

6.
水下双层加筋圆柱壳振动和辐射声场的评估对其辐射噪声监测和控制具有重要工程意义。文中通过结构振动模态参与因子向量自身的稀疏特性,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结构振动的辐射噪声欠定分离评估方法,可实现有限振动测点情况下的水下复杂结构振动和辐射声场的有效评估。数值和试验结果验证了文中方法的有效性,且所需要的振动测点数目少,具有良好的工程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传感器获得的水下声场信号含有复杂多样的噪声信号,从收集的信号中提取有用的信号,是盲源信号分离的研究重点。本文针对自然梯度算法在盲源信号分离中的收敛速度慢,误差精度低等问题,利用步长自适应进行改进,通过实验对比结果可以看出,本文所改进的算法收敛速度快,提高了系统的性能,算法简单,推广性强。  相似文献   

8.
火箭发动机水下分离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大型压力水筒中研究了火箭发动机的水下分离特性.实验采用了锥型喷管,测量了火箭发动机在水下过膨胀条件下燃烧室压强和喷管扩张段不同截面处的压力.研究表明,与在空气中工作相比,火箭发动机在水下更容易产生气流分离.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一种小型非火工分离器,对其结构构成、工作原理进行了论述,运用失效分析方法,确定了机构的薄弱环节,并对各环节进行了受力分析与强度校核,通过计算得知内筒壁厚的尺寸设计是影响连接分离装置总体载荷强度的关键。同时,对装置进行了分离能力的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符合预期分离要求,具有较好的分离性能,可为类似装置的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水下弹性储能推进装置是一种新颖的推进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噪声很小等显著优点,非常适合装备我国的船舶。作为控制储存在弹性体中的能量按特定规律进行释放的关键组件,控制阀的开启过程的精确控制是研制水下弹性储能推进装置时必须解决的一个技术难点。本文对水下弹性储能推进装置电液伺服控制阀的数学模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介绍一种从辐射噪声中分离出螺旋桨噪声的方法。根据螺旋桨噪声同航速的变化关系,将辐射噪声1/3 Oct谱级进行归一化处理,求得艇体函数,给出各工况下螺旋桨绝对声压谱。对分离算法进行建模仿真,重点讨论不同航速工况的选取和机械噪声随航速的增长规律这2个因素对分离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华柏忠 《江苏船舶》2007,24(2):43-44
列举了船舶油水分离设备配备、使用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分析船员、油水分离设备及海事管理机构等方面的相关因素,提出改进油水分离设备、提高人员素质、加强管理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自主式水下航行器(AUV)越来越广泛应用于携带、布放载荷。介绍一种AUV两侧对称携带载荷的布置方法,对AUV与载荷分离过程做简单说明。通过对AUV携带2种不同重量的载荷海上航行实验数据分析,验证了采用该布置方案,载荷分离可靠,且对AUV水中航行姿态影响不大;同时,携带载荷水中重量越大,载荷分离对AUV水中航行时的横滚角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4.
连中 《船海工程》2006,35(3):100-102
船舶舱底水对海洋环境的污染、船舶油水分离器的工作效果直接关系到是否满足MARPOL73/78公约的要求。通过对营运船舶油水分离器的检验方法,保证船舶油水分离器的工作效果。  相似文献   

15.
氘气制备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氘是氢的稳定同位素,室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无害的可燃性气体。氘气可用于核能、可控核聚变反应、激光器和灯源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氘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氘的制备技术研究也会变得更加重要。本文综述了氘气的主要制备方法,如液氢精馏法、电解重水法、钯/合金薄膜或金属氢化物法、气相色谱法、激光分离法等;简介了对电解重水法制备高纯氘的现状。同时,也对氘气的研究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船用丝网除雾器分离效率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丝网除雾器是船舶发动机及舱室空调进气过滤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分离效率的计算,先前研究者的计算公式误差较大且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一定的假设,对模型的设置进行改进,推导出一个在不发生夹带和液泛情况下丝网除雾器对入口液滴分离效率的计算公式.并引入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丝网除雾器进行两相流模拟,通过流场分析对结果进行修正.与实验值对比表明:文中的公式达到了更高的精度,在工程应用中可以作为设计的预估手段.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numerically investigates the influence of separation variation of the outriggers on the hyd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a high speed trimaran (HST) aiming at improving its applicability in diverse realistic disciplines.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was performed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2-D slender body method (SBM) by calculating the resistance of three symmetric trimaran series moving in a calm free surface of deep water. Each trimaran series comprises of 4681 configurations generated by considering 151 staggers (50%≤α≤+100%), and 31 separations (100%≤β≤400%) for 81 Froude numbers (0.20≤Fn≤1.0). In developing the three trimaran series, Wigley-st, AMECRC-09, and NPL-4a models were used separately for both the main and side hulls of each individual series models. A computer macro named Tri-PL was created using the 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s. Tri-PL sequentially interfaced Maxsurf then Hullspeed to generate the models of the three trimaran series together with their detailed hydrostatic particulars, followed by their resistance components. The numerical results were partially validated against the available published numerical calculations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to benchmark the Tri-PL macro and hence to rely on the analysis outcomes. A graph template was created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SigmaPlot to visualize the significant results of the Tri-PL properly.  相似文献   

18.
潜射导弹尾空泡从生成到拉断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气体弹射方式发射的潜射导弹,会在导弹尾部产生空泡.本文采用改进的MAC方法成功地模拟了尾空泡的生成、扩张、收缩和拉断过程,揭示了尾空泡周围的流场结构,研究了尾空泡的发展对潜艇固壁所受压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