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玮  倪兵  陈乾阳 《水道港口》2013,34(1):39-44
为增加长江澄通河段沿江深水岸线资源,拟进行通州沙西水道整治工程,主要包括边滩圈围工程、洲头潜堤工程、西水道疏浚工程。利用一二维耦合潮流数学模型,模拟计算不同整治方案实施前后的汊道分流比,分析研究工程对通州沙河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边滩圈围和潜堤工程、西水道航道疏浚工程、上游径流条件等都将影响通州沙西水道的分流比;仅仅实施边滩圈围和潜堤工程,将减少西水道分流比,而疏浚工程将使西水道分流比有所增加;整治工程实施后,通州沙河段分流比的改变程度主要取决于西水道的疏浚深度,因此,为维持该河段河势稳定应慎重选择西水道的疏浚尺度。  相似文献   

2.
《水道港口》2014,(6):608-612
通州沙河道分为东西两水道,是长江下游典型的分汊河道。东水道岸线资源利用几近饱和,拟通过疏浚等工程措施开发西水道以增加深水岸线资源,需研究西水道疏浚尺度。首先计算原工程方案实施前后河道分流比;其次,研究在西水道布置单向航道的可行性,计算不同单、双向航道尺度对于西水道河槽容积和分流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原工程航宽356 m方案对东水道分流比减幅较大;在工程河段布置单向航道办法可行,航宽180 m时东水道分流比减少0.5%以内,可以较好地平衡西水道开发和东水道保护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针对通州沙西水道存在的诸多问题,2011—2016年间通州沙西水道实施了大规模的河道整治工程,为通州沙汊道形成稳定的双分汊河型创造了有利条件。根据近年来实测水文、地形资料,从通州沙西水道分流比、通州沙沙体、河道的冲淤、河道尺度等方面,分析通州沙西水道河道演变出现的新变化以及整治工程效果。结果表明:通州沙沙体基本稳定,西水道分流比增加2. 4%,-5 m河槽全线贯通,四干河以下-10 m河槽基本贯通,达到工程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通州沙西水道整治工程对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整治一期工程的影响,通过物理模型试验进行深入研究。研究表明,西水道整治工程实施后,西水道开挖至-8 m或不开挖,东水道分流比增加,对深水航道影响较小,但会造成深水航道左侧通州沙滩地窜沟的冲刷;随着开挖深度增加,其对深水航道影响逐渐增加,开挖至-12 m、-14.7 m时,航道沿程会出现一定淤积,营船港下航道浅区有淤积的趋势,不利于航道维护,但通州沙滩地窜沟略有淤积。建议:通州沙西水道整治时,西水道疏浚深度不宜过深;尽快实施通州沙潜堤下延工程。  相似文献   

5.
长江下游马当南水道为典型的分汊水道,在分析河床演变特点和碍航特性的基础上,结合类似分汊水道治理实例,提出了马当南水道治理思路和整治方案。动床模型试验成果显示,工程实施后可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辽河口西水道的泥沙、水文动力条件,分析该水道的演变规律和泥沙来源,给出西水道分沙及分流比值和冲淤变化的内外条件,并得出计算的经验公式,该公式通过动床模型试验结果验证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可以为西水道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钦州湾发育有东、中、西3条涨、落潮水道和相间分布的潮流沙脊.钦州港的东、西两个航道即分别位于东、西水道内.分析航道的多次大规模浚深和拓宽对周围浅滩和沙脊的冲淤影响以及水道的稳定性变化.认为不合理的围填造陆、海砂开采和其它海岸工程活动可能深刻影响钦州湾的整体演变过程,不利于3条水道的稳定.对此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定床和动床模型试验结果,并参照有关历史文献,比选东西水道,提出了外航道的最佳治理方案,工程实施后,取得良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9.
陈刚 《中国港湾建设》2005,(4):17-18,25
通过对陆溪口水道系统治理前河床变化采取的措施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对类似水道进行治理的最佳时机和对治理前出现的不利变化提前采取工程措施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根据原型观测地形、水文泥沙资料,在分析三峡水库蓄水以来芦家河水道演变基础上进行了演变趋势预测,介绍了芦家河水道现状及维护,提出了芦家河水道的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11.
依托中科炼化离岸式码头工程,通过波浪物理模型试验,对码头桩基墩台底面压强和上托力进行研究。首先,在不同墩台底面相对超高条件下,分析了墩台底面波浪压强作用过程以及分布,对作用的两种压强类型(冲击压强和缓变压强)进行探讨,给出了墩台底面同步平均相对压强与墩台底面相对超高的变化关系。然后,在不同墩台底面相对超高条件下,分析了墩台上托力变化过程,并将最大相对上托力与最大相对同步压强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将上托力试验结果与几种典型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相关研究提供了深水离岸式码头的桩基墩台上托力计算依据,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2.
半滑行船的航行姿态对船体阻力影响较大。为研究扰流板对半滑行船的降阻作用,首先在3种典型载况下,确定了船模未加扰流板的阻力、纵倾及升沉;然后在这3种载况下,于船模艉部添加扰流板,与静水未添加扰流板时船模的阻力和航态作比较,且不同航速时扰流板的设置不同。实验结果表明:合理的扰流板高度可以减小半滑行船的纵倾角和阻力;扰流板的降阻效果与船模的压载有关,其中满载情况下的降阻效果最为明显,最大可达6%。  相似文献   

13.
跨海桥梁基础波浪(流)力计算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胡勇  雷丽萍  杨进先 《水道港口》2012,33(2):101-105
在收集国内外海洋桩柱结构物波浪(流)力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桩柱波浪力计算的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结合已建多座跨海大桥工程实践,通过桥梁基础波浪(流)力模型试验结果与采用现行规范方法所得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别对跨海桥梁基础波浪力特点、小尺度桩基波浪力计算、大尺度沉井(承台、桥墩)波浪力计算、横向波浪(流)力计算及波流共同作用下的波浪(流)力计算等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目前桥梁基础波浪(流)力计算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与方法,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跨海桥梁基础波浪(流)力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思路、研究技术路线及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4.
罗扬 《船舶》2010,21(4):28-33
针对集装箱船航行过程中集装箱的运输安全,探讨了集装箱系固的计算方法。以德国劳氏规范和中国CCS规范为依据,分析了集装箱的受力及力的传递与分配,重点阐述了集装箱堆重计算的原理。并以堆重计算为基础,介绍了捆扎计算的基本方法。希望对集装箱船的结构设计以及舾装设计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3C技术改造目标是在现存集装箱码头生产MIS系统基础上,实现全码头生产资源管理的无纸化和无缝隙的数据通讯;实现堆场集装箱定位数据的自动核检;实现堆场轮胎吊作业的动态追踪和码头生产作业链上的全程实时调度管理。经过改造后,露天作业的虚拟现实及远程管理的可视化使得中心调度、现场调度和轮胎吊司机的工作方便快捷、和谐有序。该项目可降低堆场仓储成本6%,提高码头生产效率15%。实践证明,3C技术改造是我国集装箱码头实现港口机械化、信息化和自动化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不规则波作用下码头结构对波浪上托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模型试验,对开缝板、开孔板、桩帽及靠船构件、桩基等不同码头结构的面板上波浪上托力的影响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规则波作用下面板开缝结构对波浪上托力有一定影响,开缝比较大时能相应地减小波浪力;桩帽及靠船构件的存在使得超高比较大,波浪难以冲击到面板上时,波浪上托力仍然能保持相当大的值;而面板上开孔结构、码头桩基对波浪上托力没有明确的影响。据此结果,对工程设计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港池开挖前后波高分布变化及对护岸工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港池开挖对护岸前设计波浪要素影响很小,对扭王字护面块体稳定、防浪胸墙稳定、越浪量和堤后冲刷影响也较小,对护底块石稳定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引起护岸破坏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以江珠高速公路上的一座单索面部分斜拉桥——荷麻溪大桥主桥为例,通过调整其塔高和塔旁、跨中无索区长度等主要结构参数,研究各结构参数对主梁受力及位移的影响,并分析荷麻溪大桥主桥的合理塔高。  相似文献   

19.
汪怡 《港口装卸》2005,(5):18-21
通过对岸桥滑轮压痕现象调查结果和试验台试验数据的分析,对滑轮压痕产生的条件及影响因素 进行了论述。提出了“滑轮压痕的产生是一个系统问题”的论点,根据分析结果,从设计和使用2个方面,提出了避 免滑轮产生压痕应采取的措施,以及产生压痕以后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提出改进的关于软件产品的软件可靠性增长模型.分析了关于软件产品的可靠性增长原模型的特性,指出了原模型的假设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方面;在充分考虑补丁对销售后的软件产品的作用下,将Littlewood对软件模型的思想-即在测试初期出现的错误对软件失效的影响大于后期出现的错误对软件失效率的影响-引入到原模型,并提出了改进的关于软件产品的软件可靠性增长模型.针对所提出的模型,利用测量的数据进行了实际仿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