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就在海外汽车巨头忙着在中国的汽车厂增资、扩建、引进新产品的同时,其目光也投向了国内众多的汽车零部件厂家。作为影响整车价格的关键因素,如何降低零部件采购成本是各大汽车公司必须考虑的问题。中国已成为各公司零部件采购的心仪之地。据报道,今年通用、福特等世界汽车巨头给中国的零部件采购订单将达50亿美元,未来五年,这一数字更将上升到年均65亿美元。  相似文献   

2.
一、美国汽车制造商的采购策略 通用汽车集团1997年剥离其零部件子公司——德尔福公司是北美汽车产业的一个分水岭,随后,福特集团剥离伟世通公司完成了这个转变。这个转变带来的影响将是深远的,但短期内,它的效果尚不明显。这次研究主要关注在这个转变之前的美国汽车制造商的采购策略。  相似文献   

3.
鉴于中国汽车市场发展迅速,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以及较高的劳动力素质,吸引了全球著名汽车公司和零部件公司纷纷在中国独资或合资建厂,并把全球采购的目标瞄准了中国。为了使广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了解各大汽车公司对采购汽车零部件要求,本刊记者采访了上海纳铁福传动轴有限公司,试图了解福特汽车公司采购要求和全球采购认可程序,供汽车零部件企业参考。  相似文献   

4.
张妍 《世界汽车》2002,(10):37-39
在过去的五年里,全球汽车工业经历了一轮激烈的重组和变革,汽车工业的供应链正在经历着整车厂全球化以及大规模兼并重组带来的巨变:美国的汽车公司开始从欧洲采购零部件,而欧洲的供应商也将业务转移至北美,日本的汽车公司也在改变其传统的KIERETSU模式.全球出现了超大规模的零部件供应商,德尔福、伟世通、博世等公司,他们从整车厂荻取越来越多的业务.汽车供应链的变革将会给供应商和整车厂带来显著的收益,同时也使整个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对于未来的汽车工业的供应商来说,在整个汽车工业的价值链上正确的定位将对其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燕平  明轩 《上海汽车》2000,(10):17-20,33
本文主要论述世界汽车工业的兼并收购浪潮所引发的世界汽车零部件工业大改组的原因、实例和趋势。阐明了在世界汽车工业急剧大动荡中,由少数超级跨国汽车公司控制的世界汽车工业及90年代世界汽车零部件公司展开的激烈竞争和汽车产业结构的变化。特别论述了美国汽车零部件公司对欧洲汽车零部件公司采取的大规模收购攻势。重点介绍了由于世界汽车零部件产业格局的变化,日本汽车整车公司采购政策的变化及日本汽车零部件产业所面临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来,我国汽车企业与世界各大汽车公司合作建立了一批汽车合资企业。围绕着为汽车合资企业整车产品配套,各地又陆续建立了一批零部件配套供应系统。近几年来,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飞速发展,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对外开放的扩大,各大国际汽车零部件公司都加大了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力度。加入WTO后,我国取消零部件进口配额和进口关税下降等措施逐渐到位,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相似文献   

7.
资讯     
《汽车杂志》2013,(11):66-66
自1989年5月德国AUTOMOBILPRODUKTION《汽车制造》杂志在斯图加特首次举办AUTOMOBILFORUMStuttgart以来,已经成为欧洲汽车企业高管们的春季盛会。各大欧洲汽车企业在会上纷纷给出行业发展分析和精彩见解。11月21~22日,该会首次在广州车展期间召开“汽车制造中国峰会”,邀请欧洲、亚洲和北美的行业领导者分析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介绍从零部件采购到整车营销之间诸多环节的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峰会被指定为2013年广州车展官方高峰论坛。  相似文献   

8.
《时代汽车》2006,(5):104-104
[讲故事的背景]2001年5月,上汽集团组织20多家零部件企业,首次在世界最大的汽车城美国底特律举行了上汽集团汽车零部件北美展示会。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德尔福、伟世通等50多家世界著名汽车及零部件企业的200多名采购商前往参观或洽谈采购。  相似文献   

9.
作为全球整车制造企业一种重要的经营策略,汽车零部件全球采购已经成为其充分利用全球资源,迅速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目前全球跨国汽车公司均已按全球化采购方式采购汽车零部件。在我国.随着汽车市场对外开放进步加大,汽车零部件全球化采购的理念已逐步被我国汽车行业所熟悉,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将要面对零部件全球采购所带来的重大决择。  相似文献   

10.
汽车产业链的全球化加速了整车企业的兼并重组,随着传统的全球配套体系被打破,汽车零部件企业为了争夺重新分配的市场,纷纷通过企业之间的并购活动提高自己的竞争实力,这种现象最初出现在欧洲和北美。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亚洲汽车供应商的联合也逐步兴起,不过当时,大多数的  相似文献   

11.
最近有日本媒体报道,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日本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在中国生产的积极性呈现跃跃欲试的热情,甚至出现一股空前高涨的汽车零部件投资潮流。迄今丰田汽车公司与本田汽车公司正在不断扩大在华的生产规模,因此也带动了一大批配套零部件厂商向中国直接投资进行当地化生产。不仅如此,甚至在日本本土也已经看到采购在  相似文献   

12.
一、民营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基本情况 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是伴随汽车整车工业发展起来的。在20世纪80年代前期,我国还没有像样的轿车工业。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更是为了发展我国自己的轿车工业,决定寻求国际合作。在“以市场换技术”的背景下,二十多年来,与世界各大跨国汽车公司合作,在我国建立了一批汽车合资企业。随着世界各大跨国汽车公司进入中国,世界著名汽车零部件公司几乎也都来华投资,  相似文献   

13.
美国《华尔街日报》在2006年8月1日头版刊载文章称: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已摆脱前几年“价高质低”的困扰,在去年首次实现出口额超过进口额,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正迅速崛起。随着中国汽车零部件质量的大幅提升,一些西方主要汽车生产商,如德国大众和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已决定未来几年在中国采购数十亿美元的汽车零部件。富奥公司如何以“制造精品部件、服务名牌整车”为质量方针,切实抓好汽车零部件产品质量,参与国际化经营,主动融入到国际市场呢?日前,本刊就此专访了富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质量生产部部长丛伟。  相似文献   

14.
近二十多年来,我国汽车企业与世界各大汽车公司合作建立了一批汽车合资企业,围绕汽车合资企业整车产品的生产配套,各地建立起零部件配套供应系统。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对外开放的扩大,国际汽车零部件大公司都加大进入中国市场投资的力度,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在取消零部件进口配额和进口关税下降到位后,  相似文献   

15.
目前各大跨国汽车公司产品自制率都在30%左右,如福特为38%,通用为30%,丰田为22%。整车制造商越来越倾向于掌握几种关键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对标准化的一般性汽车零部件按照QCDD或QCDS原则(Qualily质量、Cost成本、Delivery交付、Design设计or Service服务)在全球范围比较选择,利用全球资源实行全球采购。全球采购已经成为  相似文献   

16.
沉寂与消失多年的“本土化”现又重新成为中国汽车业界的流行词。狭义的本土化在中国官方文件中又被称之为国产化,国产化是指国外汽车公司在中国合资生产的汽车产品中,有多大比例的零部件采用中国制造。上世纪90年代,国家为了鼓励国产化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并在1994年出台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中曾对汽车零部件的国产化率作出了具体的要求。国家系列政策措施,有力地抑制了当时业界流行的CKD组装汽车的风潮,  相似文献   

17.
目前,汽车零部件全球采购、系统配套、模块化供货已成为国际发展趋势。世界各大汽车集团都在提高零部件的通用化程度,减少零部件的数量,利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和平台战略,达到用较低的成本和较少的总成生产较多系列车型的目的。1我国汽车工业采购管理现状分析我国大中型汽车生产基  相似文献   

18.
麦恩-麦肯尼公司是记者此次底特律之行的最后一站,有别于其他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这是一家专为汽车零部件厂商进入北美OEM市场提供代理服务的公司.在当前全球采购的热潮中,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正在积极寻找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而对于北美OEM厂商来说,寻找中国供应商也成为其降低成本的必要选择.在这个中外双方互相寻找的过程中,象麦恩-麦肯尼这样提供代理服务的公司,其作用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19.
德尔福公司于1999年从通用汽车公司独立出来后成为独立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并成为上市公司。从通用汽车的分离,创造了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德尔福,但德尔福从通用汽车继承了大量尖端技术,但同时也从通用汽车继承毫无竞争力的劳资协议,德尔福必须承受高昂的整车厂员工的工资和福利,又要和其他供应商竞争。近两年,由于北美汽车市场疲软,导致德尔福将对北美业务进行重大结构调整和兼并、重组。德尔福公司于2005年10月8日在美国申请破产保护,进行企业重组自愿性申请.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资本势必向着低成本国家和地区流动。作为汽车制造成本中重要的一个环节,零部件采购也遵循着成本最低化的原则。在全球各大汽车整车和零部件厂商纷纷把亚太采购中心移师中国的时候,MG Rover也不失时机地把亚太采购中心设到了上海。在中国汽车零部件采购贸易洽谈会召开的前夕,本刊对MG置障碍Rover国际资源采购亚太区经理杨诗杰(Gemma Stuart Young)女士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