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3 毫秒
1.
柔性调节无凸轮配气机构设计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液压驱动柔性调节的无凸轮配气机构,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和气门运动特性,试制了原理样机,通过对原理样机的试验研究获得了该配气机构的气门运动特性,提出了气门"软着落"方案,有效降低了气门落座冲击。该柔性调节配气机构可以实现气门提前角、气门开启持续时间(时面值)、气门迟闭角等参数的连续可变。将该柔性调节配气机构成功应用于液压自由活塞柴油机的排气门,试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了汽车液压气门系统噪声、振动的产生机理及影响因素,提出了降低液压气门系统噪声和振动的措施,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通过改进凸轮型线设计、选用合适的润滑油、调整液压系统的结构参数等可有效抑制液压气门系统的噪声和振动。  相似文献   

3.
柴油机配气机构动力学特性的仿真与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理论计算和试验进行了柴油机配气机构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研究,基于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对配气系统动态特性进行了仿真和评价,构建了配气机构动态测试系统,进行了多参数同步测量试验.仿真模拟与试验测量结果表明:气门升程曲线连续光滑,最大气门落座速度小于许用落座速度,但落座瞬间气门加速度波动幅值较大,高速时气门落座有反跳现象,...  相似文献   

4.
线控液压制动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多数是采用PWM信号对开关阀进行控制,所以建立变PWM信号作用下的液压模型具有实际应用意义。文中通过对线控液压制动系统关键液压零部件进行理论分析,得到了变占空比作用时的压力变化模型;再利用试验数据对系统模型进行参数辨识,通过开关电磁阀试验辨识得到节流指数和最大开度时的系统参数、不同PWM压力变化试验得到占空比与平均开度的关系,最后得到变占空比调节时的轮缸压力模型。经试验验证,该模型可以准确表达变占空比调节时的压力变化过程,实现轮缸压力的准确估计。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柴油机的配气系统,设计了中压共轨电控可变气门系统。根据电控可变气门的工作原理,利用HYDSIM软件建立电液控制配气机构的仿真模型,对电控可变气门的动态特性进行研究。分析活塞直径、高压共轨腔压力和高压电磁阀的通流面积等关键参数对气门升程及气门响应的影响规律,研究确定可变气门机构部件的关键参数,得到了较为满意的气门运动动态特性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6.
在某柴油机上将传统凸轮驱动气门机构改进设计为液压驱动气门机构,利用仿真软件GT-Power建立液压驱动气门柴油机模型,分析进气滞后角、排气提前角和气门重叠角对柴油机动力性的影响,然后以扭矩最大为目标对配气正时进行联合仿真优化,最后对比两种内部EGR实现方法在不同负荷下的EGR率和对NOx排放量的改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外特性下,液压驱动气门柴油机在中低转速时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有了明显改善,扭矩比原机提高了5.6%,燃油消耗率降低了5.1%;但由于液压气门响应滞后,随着转速的升高,改善效果逐渐降低。在转速2 000r/min时,排气门晚关比排气门早关可以获得更大的EGR率,NOx排放量降幅也比排气门早关的大,在50%负荷时,NOx排放量降幅最大为23.8%。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种基于ADuC814单片机柴油机转速等参数的监控系统的设计及实现方法,对关键部分的硬件电路及软件设计进行了论述。本系统实时检测柴油机转速、脚踏板和手柄位置、开关量等参数,通过分析、判断和处理,实现对两台柴油机运行工况的控制和转速调节。并将系统的运行状态信息通过串行通讯上传给上位机进行监测。开发的系统成本低、体积小、使用方便,通过对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进行测试实验,表明本系统性能可靠、稳定。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型车用柴油机气门间隙调整片存在的可靠性问题,开展气门间隙调整片的故障树分析,研究气门间隙调整片的失效机理,建立基于发动机耐久性考核试验剖面的气门间隙调整片可靠性模型,并对气门间隙调整片的既有可靠性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从结构、材料和工艺等方面研究气门间隙调整片的可靠性增长措施,运用可靠性模型对可靠性增长效果进行评价,并进行试验验证。研究表明,气门间隙调整片的故障模式为接触疲劳破坏,通过采取优化结构和工艺参数、更换材料等可靠性增长措施,气门间隙调整片的可靠性能够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基于1105单缸柴油机,开发了无凸轮轴电液配气机构.介绍了该机构的工作原理并进行了机构性能台架试验;探索了无凸轮轴电液配气机构的气门升程、气门启闭速度和落座冲击的影响因素.试验表明,该系统对气门正时、气门开启持续期和气门升程等参数可以实时控制,达到了设计要求.指出了该机构目前存在的不足及拟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可变气门系统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根据对气门正时、气门升程、气门开启持续期及气门动作速度等参数进行调节的方式 ,对发动机各种可变气门系统进行了分类 ,介绍了不同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1.
某大功率柴油机顺序增压系统切换过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提高某大功率柴油机顺序增压系统切换过程的平稳性,对柴油机不同负荷工况下切换对增压压力的影响规律,进气阀延迟时间与动作速度对系统喘振、空气倒流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台架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切换点选择在柴油机的较大负荷工况,可以避免切换过程中柴油机功率的大幅度下降;从1TC到2TC的切换过程中,进气阀延迟并缓慢打开,从2TC到1TC的切换过程中,进气阀延迟并快速关闭,可以避免系统的喘振和空气倒流。研究结果为顺序增压系统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挖掘机采用泵阀复合进出口独立控制液压系统较传统抗流量饱和的负载敏感系统(LUDV)可显著降低阀口工作压差,提高能量利用效率,同时降低柴油机转速及其扭矩输出,改善柴油机的燃油经济性,但在动臂下降、回转制动工况时液压系统功率输出较小,柴油机工作于低负荷工况,尚有较大节油空间。为优化柴油机工作区域,进一步提高泵阀复合进出口独立控制挖掘机的整机经济性,提出基于柴油机万有特性分析的柴油机-液压泵功率匹配方案。通过对比泵阀复合进出口独立控制系统与LUDV系统的动臂工作特性和回转特性,明确动臂单动作、回转单动作时的功率范围,并依据柴油机万有特性曲线,分析2个系统在相应工况时柴油机的工作区域,指出对于泵阀复合进出口独立控制系统,当动臂下降、回转制动时,柴油机输出功率远小于1 800 r·min-1所对应的额定功率。为改善此工况时柴油机的经济性,基于柴油机三缸工作模式和柴油机两缸工作模的万有特性曲线,确定功率匹配的控制策略,当挖掘机动臂举升时,柴油机全部气缸工作,动臂下降时,柴油机采用两缸工作模式;当以最大半径回转启动时,柴油机全部气缸工作;以最小半径回转启动时,柴油机采用三缸工作模式;回转制动阶段,柴油机工作于两缸模式。建立整机动力系统试验平台,进行动力性和经济性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满足的动力性的前提下,采用柴油机多个气缸停缸技术,动臂单动作举升过程中降低燃油消耗20%,在最大半径回转过程中,可降低燃油消耗40%,在最小半径回转过程中,燃油消耗降低20%,节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基于摩擦磨损理论和柴油机的燃烧理论,分析了供油提前角、供油量、气门间隙、喷油压力等调整参数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并且提醒广大机械设备的使用者和维修人员,应重视对调整参数的检查与调整,以便保持柴油机的整机性能。  相似文献   

14.
针对1130单缸柴油机研究了喷油嘴油线分布、喷油嘴孔数和喷油嘴针阀开启压力对分层燃烧甲醇发动机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燃油系统参数对分层燃烧甲醇发动机的性能有比较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试验装置模拟装甲车辆水下起动,进行了多方案对比试验,分析了影响柴油机水下起动性能的几个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配气相位和排气系统是影响柴油机水下起动性能的2个主要因素,气门重叠角越小,越有利于水下起动;脉冲排气系统较组合脉冲排气系统更有利于柴油机水下起动。  相似文献   

16.
胡明江  刘健 《车用发动机》2012,(1):23-26,35
基于高阶滑模混沌控制的快速稳定和高效鲁棒特点,建立了柴油机EGR系统动态数学模型;设计了柴油机EGR系统的误差评估滑模面、滑模控制率与混沌控制器;针对EGR阀动态控制规律与响应迟滞机理,制订了柴油机EGR阀的控制、修正与优化策略。利用Control Core软件,对EGR阀的响应特性、占空比和EGR率进行了仿真,实现了高阶滑模混沌控制器对EGR系统精确修正、优化与控制。依据柴油机瞬态测试循环法规,进行了增压柴油机EGR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和排放测试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高阶滑模混沌控制器性能可靠、处理能力强、控制精度高,满足柴油机EGR系统的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种用于柴油机共轨系统的新型泵控制阀,进行了共轨压力控制的试验研究,分析了电磁铁占空比对泵控制阀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泵控制阀在共轨压力控制精度(共轨压力波动Δp在3%~5%范围内)、共轨压力建立速度、共轨压力改变随动响应速度及系统工作稳定性等方面均可满足共轨系统柴油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新型四冲程发动机液压可变配气机构的动态仿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百键  李科  谭立武 《汽车工程》2006,28(8):725-728,746
提出一种新型的四冲程发动机液压可变配气机构。建立系统非线性数学模型,并分析配气机构的动态特性。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新的液压配气机构能实现可变气门正时及开度的控制,可适用于高转速发动机,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