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研究了SB分布函数的分布特性,发现SB分布比正态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能更好地表达单向偏好因子的参数,结合合肥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建立了Logit交通方式分担模型和两种约束条件的SB分布Mixed Logit交通方式分担模型MIXED1和MIXED2,通过对比分析发现MIXED2模型对原始数据解释更合理,且更能体现出行者对出行时间认识上的差异性,文章最后对模型进行了公交出行时间敏感性测试,结果表明实施公交优先后,公交客流转移量主要来源于自行车使用者。基于SB分布Mixed Logit模型不存在Logit模型的IIA缺陷,且能体现出行者对影响因素认识上的差异性,其更适合于交通方式分担建模。  相似文献   

2.
王树盛  黄卫  葛华 《公路交通科技》2006,23(8):122-125,146
Mixed Logit模型参数的分布形式的选择对模型物理意义的阐释和模型的实际应用均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选取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和均匀分布3种代表性分布函数进行分析,以Daganzo1979年应用Logit模型进行交通方式划分模型标定所采用的原始数据进行试验研究,并将试验结果与Logit模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Mixed Logit模型对原始数据的拟合性更好;3种分布函数分别适应于不同特点的参数;Mixed Logit具有更为丰富的物理意义,对个人选择交通方式的偏好信息表达更为清晰。  相似文献   

3.
出行者时间价值是影响出行决策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研究时间价值有利于准确构建方式划分离散选择模型.在分析居民出行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应用聚类树分析对家庭收入分组的合理性进行了探讨,分别对每种出行方式的出行者家庭收入统计分析,说明家庭收入对家庭成员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在说明家庭收入与出行时间价值之间关系的前提下,提出家庭共享时间价值的概念,数据拟合的结果发现家庭共享时间价值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分别基于MNL模型和ML模型构建出行方式选择模型以家庭共享时间价值为主要变量的对比模型,研究了设置家庭收入变量与不设置家庭收入变量、设置家庭收入分段变量与设置家庭收入常量、设置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的费用项随机系数与不设置费用项随机系数3类情况下模型的精度和准确程度.当设置家庭收入变量且费用项系数服从对数正态分布时,拟合效果最优,居民对交通出行的主观支付意愿期望值约为家庭共享小时收入的2倍.   相似文献   

4.
Mixed Logit模型及其在交通方式分担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离散选择模型的典型代表Logit模型简洁易用的特点使其在经济、交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同时Logit模型的两个重要缺陷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在分析了Logit模型固有的两个缺陷和Mixed Logit模型的良好性质后,比较了Logit模型与Mixed Logit模型的差异,对Mixed Logit模型的算法进行了研究,并借助SAS统计软件提供的仿真算法给出了详细的工程实践应用范例。结果表明,Mixed Logit模型有着更丰富的物理含义,对个人出行交通方式选择行为的描述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5.
交通方式选择模型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运用用效用和随机效有的概念,儿有在原则推出了效用服从Gumbel分布时的Logit模型,在此基础上简要介绍了交用服从其他分布时的交能芬担模型,进一步地,文章采用乘客收入与旅行时间来描述效用函数,给出了公共汽车与了出租车两种方式下应用Logit模型计算的结果,初步分析了总体收水平及总体收入水平的不同分类对运输方式分担结果的影响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接驳设施规模进行准确预测,从各接驳方式分担的客流量入手对接驳设施规模预测方法展开研究.在分析接驳设施规模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各出入口进出站客流进行观测统计,确定高峰小时集散的总客流量,利用多项logistic回归和Bayes判别分析2种方法分别建立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接驳方式分担率预测模型,将模型输出的结果与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判定2类模型在不同接驳方式分担率预测上的适用性,进而得到城市轨道交通站点高峰小时各接驳方式分担的客流量.利用数理统计学方法建立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的常规公交停靠站、出租车停靠站、P&R停车场和自行车停车场规模预测模型,根据调查数据和已有研究成果对模型参数进行标定.应用这组模型对哈尔滨轨道交通1号线中哈达站的接驳设施规模进行预测,验证了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为预测双核都市圈运输通道内旅客运输分担率,结合双核都市圈运输通道的旅客运输特性,通过将不同特性的变量引入效用函数,对Logit模型的应用加以改进,以成都-重庆运输通道为例,进行了旅客运输方式分担与线路分配的联合应用。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能有效地进行双核都市圈运输通道旅客运输方式分担与线路分配的预测;成渝(成都-重庆)运输通道中,成渝(成都-重庆)高速公路、成遂渝(成都-遂宁-重庆)高速公路、成遂渝(成都-遂宁-重庆)准高速铁路的分担率约为29%、33%、38%。  相似文献   

8.
采用系统捕捉和随机捕捉两类捕捉形式对出行方式的时间感知差异进行建模分析,以验证出行方式选择中时间认识的个体差异性,为更准确的交通方式划分预测提供模型参考。系统捕捉通过在Logit模型中分别设置性别、收入与出行时间的交叉变量以捕捉性别和收入不同导致时间价值认识的差异;随机捕捉通过假定出行时间参数分别服从正态分布、均匀分布、对数正态分布以及约翰逊分布4种随机分布形式,利用Mixed Logit模型捕捉出行者对时间感知的差异。结果表明:出行方式选择中出行者对时间重要性认识存在差异,男性比女性对时间要求高,高收入者比低收入者对时间估值更高;随机捕捉较系统捕捉更能捕捉到出行时间的感知差异,且约翰逊分布较其他分布对时间感知差异性的模拟更优。  相似文献   

9.
为反映交通大数据平台受益对象的多元化,与传统ITS效益评价基于车辆所有者经济效益不同,给出了基于居民出行方式分担比的经济效益计算方法.该效益包括小客车、出租车、公交车等不同交通工具车辆运输成本、乘客出行时间成本、CO2排放环境等成本节约效益,采用加权平均法得到总效益.在乘客出行时间成本计算中,考虑收入对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给出了不同出行方式不同目的人工时间成本计算方法及参数取值.为反映交通大数据平台信息发布对出行行为选择的影响,采用有无对比法,提出了因交通方式转移而产生的车俩运输成本、CO2排放环境成本效益计算方法.以武汉交通大数据平台建设为例,给出了影响范围与主要参数取用方法,进行了成本效益预测分析实证研究.解决了交通大数据平台效益分析定量化的问题,为交通平台类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提供了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国内慢行交通系统现状,借鉴欧、美等国外先进经验,综合考虑时间与距离等影响因素,采用分担曲线模型对慢行交通进行需求预测分析,研究了快—慢交通换乘时间、距离关系及其有效结合与衔接的途径;提出了城市商业区、风景区等不同性质区域的交通规划,探讨了快—慢交通一体化交通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