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经济导报》2010,(2):60-62
美国电线电缆公司成立于1899年,作为美国钢铁公司(USX)在马萨诸塞州伍斯特市的电缆制造部门,其主要.功能是为美国钢铁公司的众多煤矿制造矿用电缆。  相似文献   

2.
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的一家名为“Terrafugia”的公司即将推出他们的最新产品——飞行汽车。目前,这家公司已经开始接收定单准备向其未来的客户提供名为“Transition”的全新交通工具。  相似文献   

3.
PARLEE Z-0 Disc     
正PARLEE Z-0 Disc是公路车中特立独行的典范,其拥有定制几何、定制涂装设计,以及全部在美国波士顿北部马萨诸塞州的贝弗利手工生产的定制管材,可以更好地控制每一台车的骑乘感、操控性、舒适性,以满足每个PARLEE客户与爱好者的需求。无论沙石路段还是长距离的耐力训练,Z-0 Disc卓越的适应能力与多功能性都能完美胜任。  相似文献   

4.
福州市汽车修配二厂为中国汽车配件联合经销成员单位,是中汽公司和福建省汽车配件公司定点的专业厂,生产电车、各类国产汽车和进口汽车用制动鼓已有20多年历史,远销坦桑尼亚等四个国家,和全国30多个省、市共240多个企事业单位。制动鼓生产的技术关键在于材料、配方、造型、浇铸和机械加工。由于该厂在生产过程中强化检测手段、严格按照国家机械工业部JB531—84汽车制动鼓技术条件的部颁标准,并参照美国的ANSI/ASTMA159—77的机动车辆灰口铸铁件的G3500b美国国家标准,遵守工艺规则,搞好对化学成份、机械性能、金相组织及硬度的化验和测试,并选取最佳参数进行铸造,因此各类制动鼓产品都具有精度高,强度大、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排放法规     
美国德克萨斯州和佐治亚州准备 采用加利福尼亚环保局排放标准  美国有更多的州正在考虑转向采用更为严格的加利福尼亚清洁空气标准,特别是汽车排放标准。纽约州和马萨诸塞州准备采用加利福尼亚州的LEV2(低排放车辆)汽车排放法规。目前,德克萨斯州和马萨诸塞州很可能加入这个行列,摒弃美国联邦(49个州)的清洁空气标准,甚至佛罗里达州也在认真考虑转向采用加利福尼亚州排放法规。如果德克萨斯州等具有较大影响的州选择严格的CARB标准,其他北部的州可能会接着照办。为满足更为严格的空气质量标准,美国各州的法律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  相似文献   

6.
高原 《汽车电器》2010,(9):13-13
<正>美国特拉富贾公司2010年7月底宣布,该公司已研制出全球首辆能飞的汽车,并已收到70个订单,2011年就能交货。不过,"飞车"必须开到附近小机场才能起降,不能想飞就飞。马萨诸塞州特拉富贾公司研制出的首辆"飞车"已获得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批准生产出售。70名"飞车"爱好者已付了订金,购买这种每辆价值19.4万美元的"飞车"。  相似文献   

7.
张莹  景升 《世界汽车》2007,(11):100-105
2007年10月15日,由美国排放控制制造商协会(MECA)、欧洲催化排放控制协会(AECC)、机动车污染防治委员会(CVEC)主办的2007国际大城市机动车排放污染研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作为此次会议的承办单位,在美国和欧  相似文献   

8.
《汽车电器》2011,(6):38
《汽车电器》于1962年创刊,是汽车电器电子行业权威专业杂志,国家级汽车类重点技术期刊。国内外发行。本刊发行已到台湾、香港两地和澳大利亚、美国、法国、日本、新加坡、加拿大等国。国内发行不仅有沿海大城市,而且有包括新疆、西藏、内蒙古等地的汽车及其零部件生产、维修、检测、科研、教学等相关单位,遍布全国  相似文献   

9.
陈远 《摩托车》2009,(9):I0014-I0019
1867年,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发明家西尔维斯特·罗帕(Sylvester Roper)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摩托车-这是一辆哥伦比亚高车架自行车,搭载一台双缸蒸汽发动机,并在骑手的坐垫下安装了煤炉,可以达到40km/h的速度。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现存最早的汽车实物是存放于颐和园中当年慈禧太后的座车,至今已100多年了。这辆车给人留下很多谜惑:这辆车的生产者为谁?哪一国厂商?何时来中国的?是否中国出现的第一辆汽车?在什么情况下来到中国?如何到了皇宫大内之中? 生产厂家 该车生产厂家的可靠证明是在其脚踏板上有杜里埃字样,可以认为系美国杜里埃厂之产品。1893年,美国的杜里埃兄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  相似文献   

11.
Electric vehicle’s motor draws power from battery to meet its power demand in different road profiles. Battery high discharged currents are causes of warming battery’s cells. The temperature of 40 ºC and above reduces battery life span. The rationale of fuzzy controlled evaporative battery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EC-BThMS) development from this study is to control the battery temperature in the range of 20 ~ 40 ºC both in charging/discharging modes. The proposed system has been developed with estimating the total cooling loads and thermal behavior of the battery cells. A fuzzy controlling system has been introduced with the EC-BThMS to control the electro-compressor and the expansion valve based on the response of battery temperature sensors.A battery pack of 8.6 kWh equipped EV has been operated with 60 km/h on 0 % gradient and 40 km/h on 5 % gradient in IIUM campus while 130 km/h on 0 % gradient and 50 km/h on 3.67 % gradient in Malaysia International Formula circuit to study the battery temperature profile and percentage of battery power saving. Comparison has been made on the performance of EC-BThMS with air cooling battery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AC-BThMS) by using same vehicle. Result shows that EC-BThMS can save energy 17.69 % more than AC-BThM 1 and 23 % more than AC-BThM 2.  相似文献   

12.
电动汽车电池非线性等效电路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成涛  仇斌  陈全世 《汽车工程》2006,28(1):38-42,47
服务于电动汽车系统仿真,提出一种非线性等效电路电池模型,模型考虑SOC、温度对电池特性的非线性影响。设计了系统的模型参数辨识实验及数据处理方法,使用S imu link建立了以电流为输入和以功率为输入的镍氢电池组模型。通过1 372 s的FUDS实验验证,两个模型最大电压误差分别为电池组额定电压的1.02%和1.39%,精度满足电动汽车系统仿真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为4 A·h的21700型锂离子电池研发了蜂巢式液冷电池模块,并通过搭建的试验平台测定其充/放电过程的传热特性。结果表明:在25℃环境温度下,0.5C恒流恒压充电和1C恒流放电过程中,电池模块的最大温差均被控制在2℃以内;40℃环境温度下,1C恒流放电过程中,当冷却液流量大于1 L/min时电池模块的最大温差能保持在所要求的5℃以内。说明蜂巢式液冷电池模块冷却性能优良,可为未来电池热管理方案的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瞬时优化能量管理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提高燃料经济性为目标,采用基于瞬时优化的方法开展能量分配策略研究,并引入了蓄电池等价燃料消耗理论,将蓄电池电能消耗或者电能补充,等效为燃料电池发动机的燃料消耗量,并由此建立系统瞬时燃料消耗量函数.为保证蓄电池工作在最优的范围内,引入蓄电池的充电保持策略.仿真结果表明,按照等价燃料消耗量瞬时优化理论得出的优化结果,能提高燃料经济性,同时蓄电池SOC保持在合理范围内,对今后实车的研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的生热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锂离子电池生热特性的研究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设计的基础。文章以电动汽车用11A·h电池单体为例,进行有限元建模分析,比较了它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生热特性。经过试验验证,测试结果与仿真分析相符合,该电池在环境温度为-20~40℃时以1C放电终止,温升为20℃左右。指出由于该电池推荐工作温度为30~55℃,因此使用时电池外部应配有加热系统;当电池放电倍率始终小于1C时,可不配置强制冷却系统。  相似文献   

16.
简要介绍一种电池管理系统电压采集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对电路进行实际测试。围绕电路输出电压值偏离实际电压值的问题,从信号采样、放大、A/D转换、电源以及PCB布局等环节,分别分析误差的来源,提出相应改善对策。数据表明,优化后的电路电压采样值与实际值误差控制在±2V范围内,能够满足电池管理系统对电压采集模块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An electrically assiste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s obtained by combining a conventional engine and one or more electrical motors of considerably smaller size. A key feature of such an innovative vehicle hybridization approach is that the torque generated by electric machines is not transmitted to the wheels. The electric motors are, in fact, intended only to assist th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n low efficiency, low performance, or high polluting working conditions. They however, draw extra power and energy from the battery. This paper presents a tool to evaluate different possible solutions in terms of energy balance, efficiency, battery stress and battery ageing. The method, which is based on suitable mathematical models and specific analysis criteria is also exploited to compare eight different configurations of a C-segment vehicle, pointing out limits and capabilities of traditional 12?14 V systems.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实验研究了锂离子电池1C倍率放电,20℃自然对流情况下的温升特性。测得了20℃环境温度下电池的充放电内阻特性,并根据某品牌18650型锂离子电池的物性参数以及实验测得的内阻数据建立了电池单体仿真模型,仿真计算了与实验同工况下的温度分布情况,最大误差4.9%。设计了一种包含480节电池的并行通风空气冷却散热结构,并通过正交试验进行了优化,得到了进出风孔距电池的最小距离1mm,上挡板距离电池的最小距离1mm,下挡板距离电池的最小距离1mm的最优结构,使电池组的最大温升下降了5.71℃,最大温差降低了5.06℃。并基于最优结构给出了120s后每60s改变送风方向的往复送风策略,使电池组即使在40℃、2C放电的恶劣工况下也能够工作在25℃-40℃,电池单体温差5℃以下的工作环境中。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锂离子电池组容量确定方法存在的效率低、能耗高且只能离线应用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电池剩余充电电量的锂离子电池组容量快速估计方法。首先,基于充电电压曲线一致性原理,以电池组内率先充电至充电截止电压的电池单体电压曲线为基准,通过电压曲线的平移缩放与线性插值计算出各单体电池的剩余充电电量与剩余充电时间,从而实现各单体电池的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 SOC)在线估计,在此基础上实现电池组容量的快速估计。其次,在电池单体模型的基础上建立电池组的仿真模型,并在全SOC区域上对模型参数进行分段辨识。通过所建立的仿真模型得到电池组的充放电曲线,并对电池组容量进行估计。最后,对4个单体串联而成的电池组进行充电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仿真容量与估计容量误差为1.2%以内,验证了所提出的容量快速估计算法的有效性;利用所提方法估计出电池组容量与试验得到的电池组容量的误差为2.61%;该方法根据电池充电曲线的平移与缩放即可在线估计出电池组容量,可应用于新电池组容量的在线快速估计,能在保证3%估计误差的基础上将检测效率提高到传统方法的2倍以上。  相似文献   

20.
汽车动力电池包内部的潮湿和凝露现象是温湿度耦合作用的结果,它直接影响电池性能、加剧电池失效且可能引发安全事故,但相关的研究工作还未得到足够关注,开展电池包内部温湿度耦合特性的分析工作尤为迫切。基于此,研究相应瞬态数值分析方法,求解电池包内部空间动态变化的温湿度分布情况。首先,分析电池包内部空间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热量传递过程,建立热湿传递的物理模型,并根据流体运动三大基本守恒定律以及温湿度耦合关系,建立对应的热湿传递数学模型;利用恒温恒湿箱和安装防水透气阀的电池包箱体进行热湿传递试验,验证外界环境动态变化的温湿度对电池包内部温湿度的影响以及电池包内部出现凝露和积水现象的条件;建立电池包及其内部空间的多物理场耦合三维模型,对电池包内外的热湿传递与温湿度耦合过程进行瞬态数值模拟,根据仿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模型的可靠性;采用真实气候环境数据定义模型中动态变化的电池包外部环境,从时间和空间分布的角度分析电池包内部温湿度的瞬态计算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瞬态数值分析方法的可行性佳,得到了外界环境以及电池工作状态的动态变化对电池包内温湿分布、电池表面凝露时长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