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燕舞春风花遍地,鸡鸣盛世喜盈天。东风商用车公司2005年1月产销为近年来最好水平:生产汽车20800辆,同比增长107%;销售汽车13616辆,同比增长100%。其中重型货车销售同比增长137%,中型货车销售同比增长61%,客车销售同比增长90%。东风商用车公司2005年确立科学的发展观:在2004年形  相似文献   

2.
2013年1~7月,汽车产销增幅较前6月略有减缓,但继续保持在10%以上增长。1~7月,汽车产销1233.50万辆和1 229.86万辆,同比增长12.46%和12.02%,增幅较前6月小幅减缓。其中商用车产销237.17万辆和239.58万辆,同比累计增长8.64%和6.75%。货车市场产销2013年1~7月,国内货车(含非完整车辆、半挂牵引车)累计产销量分别为206.12万辆和208.82万辆,同比分别累计增长8.31%和6.31%。1~7月,重型货车(含非完整车辆、半挂牵引车)累计产销量分别为44.29万辆和45.15万辆,产销同比分别累计增长1 6.49%和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上半年汽车销售了1168万辆,其中乘用车销售了963万辆,累计增长11.2%,商用车则完成了205万辆,累计下降3.2%。商用车中,客车及客车底盘完成了27.9万辆,货车、货车底盘、牵引车共完成了177.1万辆。具体到各细分市场,表现也不尽相同。货车行业中,只有重型货车为累计同比增长6.53%,其他中型、轻型、微型货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客车版块中,只有轻型客车为累计同比增长9.7%,其他大型、中型客车均有不同幅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4.
姚兰 《汽车纵横》2021,(5):107-108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会")发布的统计数据,2021年3月,商用车产销环比、同比增幅均高于50.0%。受国六标准切换、治超治限、基建项目启动等因素拉动,再加上2020年3月基数依然较低,因此今年3月商用车产销同比均呈现出大幅增长状态;其中,重型货车、轻型货车表现强劲,产销再度刷新历史最高记录,从而支撑货车和商用车产销共创历史新高。此外,在细分市场屡创佳绩的助推下,一季度商用车市场累计销量比上年前4个月数值还高出数万辆。  相似文献   

5.
据统计,2005年行业商用车累计销售178.7万辆,同比下降0.75%.其中货车同比增长3.79%,半挂牵引车、货车非完整车辆、客车和客车非完整车辆,同比分别下降42.76%、3.37%、2.34%和0.15%.商用车市场疲态尽显.从销售结构看,客车及客车非完整车辆约15%,如何冲破客车市场的桎梏,开辟客车的畅通之路,则需要所有商用车企业理性思考,各找定位,鼎力而为.  相似文献   

6.
2006年西欧市场中型货车(总重6.1—15.91)总销量达到80,000多辆,与2005年的79.088辆相比,增长了1.9%。  相似文献   

7.
张蕊 《时代汽车》2007,(12):93-96
在经历了2005年的销量严冬之后,2006年商用车市场开始全面复苏,全年累计销量为204.0万辆。到了2007年上半年,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最新数据,商用车市场需求迅速提高,销售129万辆,同比增长26%。其中,高端重载货车市场井喷式的增长成为商用车行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重卡市场的表现已成为研究分析商用车市场,尤其是判断和预测载货车市场走势的一个重要风向标.2007年行业重卡(含重型货车、重型货车非完整车辆和半挂牵引车,下同)销售达到48.75万辆,增幅为58.63%.正是由于重卡市场的强劲增长,拉动整个商用车市场的高速增长,出现商用车和乘用车增幅均超过20%,2大类车型并驾齐驱的可喜而难得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2010年,中国商用车出口贸易量和贸易额双收顺差,累计出口总计284285辆,较去年同期增长30.99%;贸易额较去年同期增长25.31%。1.细分市场数据从金额看,整车出口中货车最高,为31.84亿美  相似文献   

10.
1998年中型货车市场需求仍然呈下滑趋势,市场份额继续下降,产品市场价格低位徘徊,市场流向发生变化。燃油税,环境保护,品种竞争,地方保护,道路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将影响1999年中型货车市场,预测1999年中型货车需求可达到18万辆,比1998年下降1% ̄2%,品种继续以适应投资建设需求的自卸车,普通货车为主,保持保持稳定,市场竞争将集中在销售方式上,另外,国际市场开拓将加快。  相似文献   

11.
自从2002年我国重型货车的产销量第一次超过了中型货车的产销量以后.重型货车的发展一直是行业内普遍关注的对象。关于重型货车发展趋势的论断也不时见诸报端。主要观点都是货车的重型化将是行业的主要方向之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尽管2020年受疫情影响,但商用车市场的整体表现还是相当抢眼。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称“中汽协会”)的统计数据,1〜11月,汽车销量同比下降2.9%,而商用车销量为467.6万辆,同比增长20.5%,其中客车销量同比下降6.1%,货车销量同比增长23.7%。显然,货车增长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13.
每周要闻     
《汽车与配件》2012,(30):7-15
总编点评罗锦陵《轿车情报》《汽车与配件》"技术与市场"专题"技术与应用"专题"制造技术与材料"专题"产业经济报道"专题"商用车与发动机"专题"新能源汽车"专题造就一个可以持续发展的市场商用车6月份销量创今年2月份以来的新低,仅为293333辆。与5月相比下降9.8%。上半年累计负增长10.31%。整体似乎已经陷入了低谷状态。商用车中只有客车和其它燃料汽车是亮点。客车增长了3.58%,其它燃料车绝对值太小,差二、三个数量级,因此意义不大。今年6月1日国家财政部、商务  相似文献   

14.
《商用汽车》2011,(16):94
中汽协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7月,我国汽车销售127.53万辆,环比下降11.19%,同比增长2.18%。其中:乘用车环比下降、同比增长;商用车同比、环比降幅均超过10%,其中货车类产品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15.
“复关”后的中型货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型货车是我国汽车工业的奠基车型,几十年来其绝对需要量一直处于领先地位,随着我国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日期临近,我国的中型货车将和其他车型一样,面临着国际市场的竞争和挑战。一方面,从长远利益看,“复关”为提高中型货车生产企业的整体素质,促进中型货车上规模、上水平、上质量和推动我国汽车工业的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机遇。另一方面,从眼前利益看,“复关”后,由于进口车的冲击,可能会导致国内中型货车  相似文献   

16.
美国的重型货车市场主要是由以下几个著名的货车制造商所主宰:戴姆勒-克莱斯勒集团的合资子公司美国福莱纳公司以及旗下的西星货车公司和斯特林公司;美国航星国际公司(北极星);美国佩卡集团的旗舰公司、彼德比尔特公司和肯沃思公司;沃尔沃货车北美公司。他们的主要产品是8级重型货车以及6、7级中型货车,其主力重型车大都是传统型的长头货车。以下是几大主要企业2009年新款重卡介绍。  相似文献   

17.
《驾驶园》2012,(1):50-50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最新统计数据,2011年11月,商用车生产320853辆,环比增长4.04%,同比下降17.79%;销售312290辆,环比增长2.71%,同比下降12.59%。客车分别产销38103辆和37273辆,2011年1-11月份累计产销357741辆和363971辆,同比累计增长11.77%和13.10%;货车分别产销218496辆和207129辆,  相似文献   

18.
数据     
《商用汽车》2014,(11):19-19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4年4月,我国商用车生产40.01万辆,环比下降11.75%,同比下降0.22%:销售39.52万辆,环比下降13.90%,同比下降1.31%。在商用车主要品种中,与上月相比,客车和货车产销有所下降,其中货车降幅更明显:与上年同期相比,客车产量小幅下降,销量略有增长,货车产销微降。  相似文献   

19.
车事荟萃     
《时代汽车》2011,(1):68-69
政策工信部印发商用车企准入规则2010年12月20日,工信部消息称,工信部日前印发了《商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以下简称《规则》),明确重型货车年产能不少于1万辆,中型货车不少于5万辆,轻型货车不少于10万辆,大中型客车不少于5000辆,轻型客车不少于5万辆。《规则》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规则》明确,货车生产企业应具有整车、驾驶室、车架、车厢的制造能力。客车生产企业应具有整车、车身的制造能力,其中制造类客车企业还应具有车架的制造能力。发动机的生产能  相似文献   

20.
正2017年1-7月,汽车销售1532.52万辆,同比增长4.10%,增速比上半年提升0.29%。其中,乘用车销售1293.14万辆,同比增长1.95%,商用车销售239.38万辆,同比增长17.51%。1-7月,商用车按照品种分,货车销售213.75万辆,同比增长22.53%。货车的四大品类都呈现较好的增长状态,其中增长势头最猛的是重型货车,销售67.39万辆,同比增长72.78%,而半挂牵引车销售36.63万辆,同比增长93.15%。商用车行业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