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氧传感器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由于长期使用或环境恶劣等因素将导致其信号失真,为此提出模型算法替代氧传感器实物的思路,根据模型设计理念,设计一种实现空燃比精确控制的控制器。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搭建空燃比控制器算法模型,主要包括氧传感器信号计算模块、模式调度模块和PI控制器模块。将由空燃比算法模型所得空燃比输入氧传感器模型,得到氧传感器信号值,将该信号值反馈到PI控制器模块中,进行喷油量修正,使空燃比控制在14.7附近。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在没有使用氧传感器的条件下可将空燃比精确控制在14.31~15.01范围内。与装有氧传感器的电控原机相比,排放性能相似。  相似文献   

2.
通过阐述双氧传感器对催化转换器转换效率的监测作用及氧传感器的缺点,提出了车辆混装空燃比传感器和氧传感器的必要性,介绍了空燃比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信号特征,并以实例说明了车用混装空燃比传感器和氧传感器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为适应日益严格的汽车尾气排放要求,传统的氧化锆式氧传感器状态型监测精度已远远不能满足要求,监测范围更大、性能更优越的宽带型氧传感器应用越来越多。本文以2010款丰田卡罗拉车1ZR-FE发动机空燃比传感器为例,详细介绍其工作原理及检测方法。1空燃比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空燃比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普通氧化锆型氧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都采用锆元件,但是进行了优化升级,充分应用氧浓差及泵氧原理。根据氧化锆这种固体电解质的特性,  相似文献   

4.
8 氧传感器(O_2传感器) 为了使装配有TWC(三元催化净化器)的发动机获得最佳净化效果,就需要使空燃比保持在接近理论空燃比的狭小范围内。 氧传感器测量空燃比,判断其与理论空燃比相比,是浓还是稀。这个传感器位于排气歧管或前排气管内等处(视发动机型号而异)。  相似文献   

5.
氧传器的发展,使电子控制喷油装置的供油量能控制混合气的空燃比在理论空燃比附近,使三元催化装置充分挥作用,氧传感按检测原理区分为氧化锆型和二氧化钛型;按检测范围分有稀薄空燃比传感器和广域空燃比传感器。  相似文献   

6.
<正>一、故障现象氧传感器也称气体浓度传感器,是电控发动机控制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传感器,其功能是通过监测排气中氧离子的含量来获得混合气的空燃比信号,并将空燃比信号转变为电信号输入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ECU)。ECU根据氧传感器信号对喷油时间进行修正,实现空燃比(A/F)反馈控制(闭环控制),从而将空燃比控制在14.7左右(过量空气系数约为1),使发动机在最佳混合气浓度下工作,从而达到降低有害气体的排放和节油的目的。氧传感器出现故障  相似文献   

7.
1氧传感器的作用和分类 在使用三元催化转换器以减少排气污染的发动机上,氧传感器是必不可少的元件。由于混合气的空燃比一旦偏离理论空燃比,三元催化剂对CO,HC和NO_x的净化能力将急剧下降,故在排气管中安装氧传感器,用以检测排气中氧的浓度,并向ECU发出反馈信号,再由ECU控制喷油器喷油量的增减,从而将混合气的空燃比控制在理论值附近。  相似文献   

8.
图4表示的是全范围平板型空燃比传感器在实际空燃比数值小、浓混合气工况下的工作原理。实际空燃比数值小、浓混合气工况时,由于缺氧造成可燃混合气不能完全燃烧,从而产生了大量的未燃烧气体(碳氢化合物和一氧化碳)。实际空燃比数值越小、可燃混合气越浓,产生的碳氢化合物和一氧化碳越多。在此实际空燃比数值小、混合气浓的工况下,发动机电脑在两个空燃比传感器铂电极间施加电压,空燃比传感器空气腔内的氧气在空气腔侧铂电极得到电子后被电离变成氧离子,氧离子从空气腔侧铂电极流到尾气侧铂电极。在尾气侧铂电极,它同穿过空燃比传感器扩散阻…  相似文献   

9.
1氧传感器的作用及原理对于使用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车辆,为了降低尾气排放污染,必须精确控制空燃比(始终接近14.7的理论值),从而充分发挥三元催化转化器的作用,降低排气中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和氮氧化合物(NOx)等的含量。氧传感器的作用就是监测尾气中的氧含量并反馈给ECU,ECU根据反馈的信息判断实际空燃比的大小,继而对空燃比进行修正,从而达到精确控制空燃比的目的。氧传感器  相似文献   

10.
六、Lexus车系平面型空燃比传感器闭环反馈PID控制及自适应学习修正控制鉴于杯型阶跃式氧传感器的物理特性,信号输出电压在0.45V处会发生阶跃,近似于开关,因此其只可作为区分空燃混合汽是浓还是稀的两种状态,却不能确切地反映空燃混合汽浓/稀的具体程度,例如,当空燃混合汽稍浓时,信号反馈电压突变为0.6~0.9V;当空燃混合汽稍稀时,信号反馈电压突变为0.1~0.3V;倘若空燃混合汽进一步变浓或变稀,其信号反馈的输出电压依然处在上述两个区间范围,故对于过浓或过稀的空燃混合汽,借助杯型阶跃式氧传感器仅可作定性分析,不可作定量测量。这样一来,基于此类型氧传感器的空燃比闭环反馈修正及空燃比自适应学习修正在针对与目标空燃比的偏差控制上,速度、精度势必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1.
一、氧传感器简介1.氧传感器燃油反馈控制系统 氧传感器是燃油反馈控制系统的重要部件,用汽车示波器观察到的氧传感器的信号电压波形能够反映出发动机的机械部分、燃油供给系统以及发动机电脑控制系统的运行情况,并且,所有汽车的氧传感器信号电压的基本波形都是一样的,利用波形进行故障判断的方法也相似。2.氧传感器与三元催化器 发动机电脑利用氧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来控制混合气的空燃比,即令空燃比总是在理论空燃比14.7的上下波动。这不仅是发动机进行完全燃烧的要求,也是三元催化器中两种主要化学反应(氧化和还原)  相似文献   

12.
在使用三元催化转换器以减少排气污染的发动机上,氧传感器是必不可少的元件。由于混合气的空燃比一旦偏离理论空燃比,三元催化剂对CO、HC和NOx的净化能力将急剧下降,故在排气管中安装氧传感器,用以检测排气中氧的浓度,并向ECU发出反馈信号,再由ECU控制喷油器喷油量的递减,从而将混合气的空燃比控制在理论值附近。  相似文献   

13.
车型:2009年丰田皇冠轿车,配置V6发动机,装有两个前氧(空燃比传感器)传感器和两个后氧传感器.故障现象:发动机故障灯亮,行车时动力基本正常,此车在其他修理厂维修,更换一个新的空燃比传感器后,故障没有排除,然后转到笔者修理厂维修.  相似文献   

14.
伏 尔伏轿车LH型电控 燃油喷射系统采用加热型氧传感器,检测实际空燃比与理论空燃比的偏差情况,控制电脑接收到空燃比偏差值后及时修正喷油量,使实际空燃比与理论空燃比相一致,降低排污,实现发动机电控单元的闭环控制。  相似文献   

15.
氧传感器失效的原因氧传感器是排气氧传感器(EG O)的简称,其功用是通过监测排气中氧离子的含量来获得混合气的空燃比信号,并将该信号转变为电信号输入电子控制单元(EC U)。ECU根据氧传感器信号对喷油正时进行修正,实现空燃比反馈控制(闭环控制),从而将过量空气系数(λ)控制在0.98~1.02范围内(空燃比A/F约为14.7),使发动机得到最佳浓度的混合气,达到降低有害气体排放量和节约燃油的目的。目前汽车上采用的氧传感器分为氧化锆式和氧化钛式2种类型。氧传感器失效的主要原因是传感元件老化和中毒。氧传感器老化的主要原因是传感元件局部表…  相似文献   

16.
汽油机燃油动态特性的标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空燃比传输延迟时间和UEGO传感器(宽域氧传感器)响应时间常数确定以后,利用燃油扰动法打破油膜平衡状态,用UEGO传感器记录汽油机混合气空燃比的变化过程,采用最小二乘法对空燃比测量值进行处理,从而得到燃油动态特性参数值。介绍了标定过程及数据处理方法,并对标定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7.
在使用三元催化转换器的发动机上,氧传感器是必不可少的元件。由于混合气的空燃比一旦偏离理论空燃比,三元催化剂对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氦氧化物(NOx)的净化能力将急剧下降,故在排气管中安装氧传感器,用以检测排气中氧的浓度,并向电控单元发出反馈信号,再由电控单元控制喷油器增减喷油量,从而将混合气空燃比控制在理论值附近。  相似文献   

18.
基于UEGO传感器的空燃比自学习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传统的开关型氧传感器和宽域氧传感器的物理特性和基本工作原理出发,提出了基于宽域氧传感器的电控增压稀燃CNG发动机的空燃比自学习算法策略,并将所编写的控制代码用于试验发动机上。台架标定试验表明,所设计的算法能够有效补偿发动机出现的磨损、疲劳、老化等状态,可提高实际空燃比的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19.
现代摩托车用氧传感器(Oxygen Sensor)的主要功能是监测发动机排放中氧的含量,调节空燃比。如图1所示是美国德尔福公司生产的各种摩托车用氧传感器,它是现代摩托车闭环反馈控制系统中必不可少的元件,是EFI电脑ECU监控发动机混合气空燃比始终收敛于理论空燃比(14.7:1)附近的唯一控制依据;同时也是OBD中必不可少的关键性部件,是确保摩托车在整个使用寿命期内排放不超标的关键传感器,为监管摩托车排放达标和维修提  相似文献   

20.
电控系统氧传感器自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电控发动机加装的三效催化转化器要达到最佳的排气净化性能,需要利用氧传感器提供的反馈信号,将混合气的空燃比保持在理论空燃比附近。阐述了氧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故障自诊断,指出了满足OBDⅡ法规将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