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5.传感器电子装置控制单元(1)传感器电子装置控制单元为水平调节控制单元提供车辆在X轴、Y轴和Z轴方向的加速度值和相应的旋转率,水平调节控制单元根据这些信息计算出车辆的运动情况。因此就不需要车身加速度传感器了。(2)以下信息供可调空气悬架系统使用:纵向加速度、横向加速度、竖轴方向加速度、偏摆率、俯仰率、振摆率。部件见图7。  相似文献   

2.
奥迪A8轿车作为奥迪品牌的顶级车型,配备了新开发的自适应空气悬架(图1). 它利用电子减振调控装置可以实时跟踪汽车当前的行驶状态测得车轮的运动状态(非簧载质量)和车身的运动状态(簧载质量).  相似文献   

3.
基于Kalman滤波算法设计了一个状态观测器,利用测得的簧载和非簧载质量加速度信号估计半主动悬架的簧载质量绝对速度以及簧载和非簧载质量之间的相对速度,并且基于这两个速度构建了天棚控制策略.仿真和实车试验表明,该状态观测器能较准确地估计这两个速度信号;与被动悬架相比,天棚控制有效提高了悬架的平顺性.  相似文献   

4.
森林人汽车VDC系统主要由ABS车轮转速传感器、横摆和横向加速度传感器、转向角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车辆动态控制液压控制单元(VDCH/H)、车辆动态控制模块(VDCCM)等组成。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电路图如图2所示。VDC系统作为ABS功能的补充,转向量和制动操作量是通过转向角传感器和制动开关被检测到的,并通过G传感器、车辆速度传感器等一些传感器确定车辆驾驶状态(转向不足/过度转向)。  相似文献   

5.
一、判断题1.传感器按能量关系分类,可分为主动型和被动型传感器。() 2.主动型传感器是指传感器本身吸收了能t(光能和热能),经它本身变换后再输出电能。主动型传感器不舞要外加电源,它本身是一个能t变换器。() 3.传感器按信号转换关系可分为二种:由一种非电t转换成另一种非电,的传感器,如弹性敏感元件和气动传感器;由非电t转换成电t的传感器,如热电偶温度传感器和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等。() 4.按输入量分类,即按被测t参数分类,可分为位移、速度、加速度、角位移、角速度、力、力矩、压力、真空度、温度、电流、气体成分和浓度传感器…  相似文献   

6.
DTCC0187是为诊断横向加速度传感器电路性能故障而设置的。车辆稳定性增强系统(VSES)根据横向加速度传感器输入信号计算期望的横向偏摆率。横向加速度传感器的有效输出电压范围为0.25V-4.75V,故障诊断仪将零横向加速度时的输出电压定为2.5V。横向加速度传感器的偏压为传感器安装定位误差和电子信号误差进行补偿。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加速度传感器粘贴方式对车辆碰撞试验数据采集的影响,引入双面胶安装加速度传感器的粘贴方式,并运用ORM(Objective rating method)方法评价碰撞试验中加速度-时间历程曲线的一致性,通过台车模拟与整车碰撞试验验证使用双面胶安装传感器的可靠性与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胶粘方式,采用双面胶安装加速度传感器获得的试验数据可靠性更高;在整车试验中根据工况、车身结构、传感器位置及不同安装方式特点,综合使用螺栓、双面胶与胶粘方式进行传感器布置安装。  相似文献   

8.
1曲轴位置(CKP)传感器与飞轮齿圈运动干涉该车曲轴位置传感器也是发动机转速传感器安装在变速器壳体上(图1),和凸轮轴位置传感器一起用于控制发动机的喷油和点火正时,以及失火的监测诊断。曲轴位置传感器将飞轮齿圈上的两个连续"缺齿",作为参考点,曲轴位置传感器和发动机飞轮齿圈之间必须保证有一定的间隙。  相似文献   

9.
六、空调系统1.空调的种类奥迪A7 Sportback上使用的是节省能源的空调。奥迪A7 Sportback车上的基本装备就是前部自动空调,前座区温度可单独来调节。空调装置配备了两个湿度传感器,一个是位于新鲜空气进气通道内的湿度传感器G657,另一个是空气湿度传感器G355。如果配备的是前座区温度可单独来调节的前部自动空调装置,那么后座的通风是通过副仪表台上的出风口来实现的,如图42所示。  相似文献   

10.
邓裕 《汽车电器》2009,(5):11-13
针对发动机失火诊断中可能出现的误判,引入车身垂直加速度传感器。介绍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相关应用电路。  相似文献   

11.
一、概述 奥迪轿车四级空气悬架主要由空气弹簧、空气供给装置、气动装置、电磁阀、温度传感器(G290)、压力传感器(G2)、水平传感器(G76、G77、G78、G289)、指示灯(K134)和操纵单元E281等组成,其元件安装位置如图1所示。四级空气悬架是一种全支撑式水平调节机构,它在前桥使用了传统的减振器,而后桥使用了与载荷有关的减振器。共有四个水平传感器,它们分别用于获知每个车桥上车身的水平状况。  相似文献   

12.
基于参数自调整模糊控制方法对半主动空气悬架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和试验验证.以某空气悬架大客车1/4车辆模型为仿真对象,设计了参数自调整的模糊控制器,并以随机路面为输入、悬架动行程为约束条件、簧载质量振动加速度和车轮动载荷为评价指标,对模型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同时依据仿真模型设计了空气悬架试验台。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当汽车行驶工况变化时,引入参数自调整模糊控制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簧载质量振动加速度和车轮动载荷。  相似文献   

13.
王猛  徐新喜  王旭 《汽车工程》2007,29(7):611-615
针对车辆悬架系统的功能及物理特性,以车轴的运动为系统输入,对复杂的整车行驶模型进行了合理简化。以某型专用越野车辆为例,建立了簧载质量的3自由度振动模型,推导了簧载质量任意位置处的加速度频响函数;利用汽车试验场道路测试数据,通过遗传算法编写VC程序进行了数据拟合,得到了悬架系统在不同路面工况下的等效物理参数。实际应用表明,拟合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4.
半主动悬架较被动悬架,在乘坐舒适性、操纵稳定性方面均有较大提高,同时与主动悬架相比具有性价比高、耗能小等优点,所以半主动悬架成为近年来汽车底盘研究的热点。本文基于车辆4自由度1/2半主动悬架模型,提出了模糊PID混合控制算法,并基于该算法对半主动悬架进行控制,且对半主动悬架系统的时滞问题做了定量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模糊PID混合控制的半主动悬架在车身加速度、车身俯仰角加速度、前后悬架动挠度、前后轮胎动载荷、前后簧载质量加速度等在时域和频域中均有所改善,且一定量的时滞对该算法亦影响较小。这对半主动悬架控制算法的研究和半主动悬架的开发具有较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对磁流变减振器工作原理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目前理论研究中对阻尼力实施控制和没有建立精确的整车模型而带来的仿真与实际情况差别较大的问题,在SIMULINK中建立了磁流变减振器的数学模型。结合其工作原理设计了以车身加速度和簧载质量与非簧载质量相对速度为输入,控制电流为输出的模糊控制器。在ADAMS/CAR中建立了比较准确的基于磁流变减振器的半主动悬架及整车多刚体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联合仿真。结果表明了磁流变减振器能够有效提高车辆的平顺性与舒适性,同时也为加快磁流变减振器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上海通用别克新君越车采用连续可变阻尼式(Continuous Damping Control,简称CDC)电子悬架系统,属于半主动式悬架系统(Semi-active Damping System,简称SADS),其目的是改善颠簸路面条件下的减振阻尼状态,适时持续地使每个车轮的阻尼力得到最优调节,减少车身摆动、倾斜和垂直运动,增强驾驶舒适性和动态稳定性。1电子悬架系统的组成如图1所示,该车电子悬架系统主要由CDC悬架控制单元、3个车身垂直加速度传感器、2个车轮垂直加速度传感  相似文献   

17.
吉奥搭载三菱4G69和吉奥自主研发的GA4D25TCI高压共轨柴油机,自动变速器采用韩国现代5AT,底盘是在三菱越野车底盘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设计。前悬挂采用双横臂独立结构,后悬架采用五连杆螺旋簧非独立结构。整车排放水平达到了国Ⅳ标准,车身内饰采用了免喷涂无污染材料,可达到欧盟内饰污染物标准。  相似文献   

18.
针对国内普遍用簧载偏频公式计算悬架频率时存在较大误差的问题,系统地对悬架的两个偏频进行了误差分析,拟出悬架系统的两个准主频计算公式以较准确地获得悬架系统的频率.其中,用不计非簧载质量的车身--车轮双自由度模型计算出的悬架频率,与第一主频的相对误差很小,可作为第一准主频来计算悬架频率;用非簧载偏频公式计算的频率,与第二主频的相对误差很小,可作为第二准主频.  相似文献   

19.
<正>一、介绍新款G级车型W464是G级车型W461的改款且将取代这款车型。与前辈车型类似,新款G级车型W464作为一款专用车辆也为特殊行动制定了关于稳健性、质量和安全性方面的标准。将上市两款车型,车型G350d提供有封闭五门旅行车(车身类型FAS)或带驾驶室的底盘(车身类型FFH)。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惯性质量带来的馈能式悬架性能恶化的问题,研究了减振器串联缓冲器的解决方案。建立了带缓冲器的2自由度馈能式悬架模型,理论研究表明增加缓冲器利于改善簧载质量加速度、悬架动挠度,同时降低惯性力;通过传递特性分析,揭示了缓冲器对减振器速度幅值通低频阻高频的作用。对比有无缓冲器时悬架耗散功率,结果表明缓冲器降低了悬架耗散功率。通过台架对比测试,验证了增加缓冲器能够有效提升馈能式悬架性能,簧载质量加速度均方根值降低58.0%,车轮相对动载荷均方根值降低33.3%,悬架动挠度均方根值降低2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