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新建市政道路桩板结构下穿对高速铁路桥梁变形的影响,本文以某新建市政道路工程下穿既有高铁桥梁为工程实例,为确保铁路运营的安全,利用桩土共同作用有限元软件Midas GTS NX模拟分析该工程实施以及运营期间引起的既有高铁桥梁的附加变形。结果表明:该新建市政道路工程采用桩板结构下穿方案对高铁桥梁影响较小,且理论结果与现场北斗自动化监测高铁桥梁变形趋势大体一致,结果较吻合,均在规范变形控制范围内。  相似文献   

2.
边慧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3,(4):242-245+27
在研究道路下穿高速铁路工程中,针对软土地区高铁桥下明挖基坑设计要点,以江苏省某市政道路下穿高铁桥梁工程为例,分析基坑支护措施在符合铁路相关管理规程和文件要求,保证高铁安全运营的前提下,如何能够满足基坑整体稳定性、抗倾覆稳定性、坑底抗隆起、墙底抗隆起和抗渗流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正>2019年4月8上午10时许,正在施工的长沙地铁3号线湘星区间迎来一个重要节点,随着"先锋号"盾构顺利下穿京港高铁浏阳河隧道,国内首次地铁盾构下穿运营中的高铁隧道施工宣告成功。此次长沙地铁3号线湘星区间双线盾构隧道下穿位置距离浏阳河高铁隧道底部约11 m,下穿隧道正线宽度15.3 m,红线控制  相似文献   

4.
以改扩建市政道路下穿高速铁路工程实例,探讨了改扩建市政道路涉铁段的下穿设计方案,对比了分离式路基方案和半路半桥方案,分析了半路半桥方案在改扩建市政道路下穿高速铁路中的优势,提出了施工措施和监测要求,为类似工程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5.
彭翔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3,(9):87-89+97+14-15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市政道路与高速铁路交叉点位增多。受高铁桥梁桥墩的净距限制及城市主干路的宽路幅制约,下穿设计方案的合理度直接着影响工程的可行性。为实现对下穿工程在设计、施工及监测等阶段的全过程指导,首先理论分析下穿工程对高速铁路安全影响的控制要素;然后以汕头市某城市主干路下穿汕汕铁路为例,从全专业角度详细分析道路、桩板结构、管线的设计原则和方案设计要点,并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论证方案的合理性;最终系统阐述施工要求和监测水平,为类似工程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6.
中国国内高铁已在多个城市间开通,运行速度高达300 km/h,然而城市建设规划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道路横穿高铁线路的情况。该文针对这一问题,以苏相公路下穿京沪高铁桥为例,对道路下穿高铁桥梁的情况进行了数值分析,得到了群桩基础的负摩阻力、桩身轴力和差异沉降,以及上部结构的位移,并对该设计方案进行了安全评估。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北京地区砂卵石地层大断面暗挖区间下穿施工对京沪高铁北京特大桥的影响,以北京市新机场线草桥站站后折返线大断面暗挖区间隧道工程为背景,对下穿京沪高铁北京特大桥段区间暗挖隧道进行设计,并用Midas/GTS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研究大断面暗挖区间下穿京沪高铁北京特大桥施工过程中桥面、桥墩、承台及桥桩位移变化规律特征,得出大断面暗挖区间侧穿桥桩施工过程中桥桩附加应力变化规律,以及大断面暗挖区间下穿京沪高铁特大桥施工过程中承台差异沉降及地层应力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公路》2017,(11)
道路下穿高铁桥梁施工会使高铁桥梁桥墩产生过大位移,可能会影响铁路的安全。针对道路下穿高铁桥梁施工对高速铁路的影响,以丹阳市区至滨江新城快速通道下穿京沪高速铁路张巷特大桥工程为背景,利用Plaxis岩土工程有限元软件进行三维施工模拟,并将计算结果输入利用ABAQUS通用有限元软件建立的高速铁路桥上无砟轨道精细化模型,从而评估新建桩板及空心板梁桥下穿高铁桥梁方案施工对京沪高铁桥上无砟轨道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桩板结构与空心板梁桥方案对高铁的影响均满足结构保护及运营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新建天然气管道下穿施工对京津城际铁路杨村特大桥的影响,以高压天然气管道穿越京津城际铁路防护套管工程为背景,对下穿京津城际铁路杨村特大桥段顶管施工进行设计,通过运用MIDAS GTS有限元软件对顶管施工下穿高铁桥梁进行有限元数值分析,得出了采取顶管下穿高铁桥梁施工,会引起铁路桥墩的扰动和变形,进而引起结构受力的变化。在揭示了施工过程前后地层应力分布变化规律后,提出相关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2018年4月11日,汉十高铁重难点工程——四方山隧道胜利贯通,这是汉十高铁贯通的首座6 000 m以上大长隧道,标志着这条"最美高铁"距开通运营目标又迈出重要一步。四方山隧道位于十堰市境内,总长6 130 m,为汉十高铁全线重点工程。据介绍,该隧道下穿金鸡庙水库,最大埋深仅有3 m,还要穿越6条断层破碎带和3条韧性剪切带,被称作头顶"大水缸"、"穿过千层酥",是全线施工难度最大的隧道,施工时间长达27  相似文献   

11.
随着铁路路网的不断完善,市政道路下穿铁路施工环境也随之越来越复杂,难度也越来越大,施工方案的优化对下穿铁路施工控制也越发重要。结合上海软土地区下穿立交顶进施工,详细阐述通过便梁条基数量和破除工艺优化等措施,确保工程安全、优质、高效完成的案例,为后续同类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以渝长扩能项目唐家嘴隧道为工程依托,为保证下穿段安全快速地通过,经技术经济方案比选,有限差分法数值模拟验证,确定下穿隧道最优施工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双层初支+三台阶法具有工序简单、施工机械化程度高、工期短、经济性好等优点,对高铁路基沉降及轨道偏差的控制处于标准之内,下穿段隧道施工宜采用此方案。  相似文献   

13.
拟建公路下穿高铁高架桥,在开挖基坑的施工过程中会对临近桥梁下部结构和周边土体产生影响。该文依据某实际公路下穿高铁高架桥工程,利用Midas-GTS有限元软件模拟基坑开挖过程,分析在高铁高架桥正常运营情况下,基坑开挖不同深度对桥梁墩顶、桩基础和周围土体的影响,以确保铁路桥梁的安全运营。分析表明:基坑开挖方案在各施工阶段对高铁高架桥桥墩及基础的变位和内力影响均在规范限值内;在基坑开挖至1.0 m时,基坑边坡开始塌陷,在施工阶段应采取可靠的支护措施,避免基坑边坡塌陷,造成对桩基础和周边土体的扰动。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化发展不断加快,市政道路与铁路的交叉情况日渐增多。基于铁路与市政道路交叉方式的不同,以太原市新店街建设工程为例,简述工程概况,并通过阐述该工程中道路下穿铁路节点、立交上跨铁路节点,以及平交铁路节点的涉铁设计方案,介绍不同模式下新建道路涉铁需注意的设计要点,以期为今后相似涉铁方面的市政道路工程设计提供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速铁路建设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地方公路项目与高速铁路交叉。该文研究了合理的公路下穿高铁桥梁的结构形式,并结合典型的工程实例,对道路桥梁下穿客专桥梁进行了数值分析,并提出施工和监测方面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正>京沈高铁最后一条隧道——朝阳隧道近日胜利贯通。该隧道由中铁四局集团京沈高铁项目部施工建设,全长6 750 m。至此,京沈高铁辽宁段全线39座隧道全部贯通。兴建于2014年7月的京沈高铁,预计2019年通车。通车后,将把首都北京和东北最大城市沈阳更加紧密地连接起来,列车运行时间可压缩至2小时30分钟左右。朝阳隧道地处辽宁省朝阳市境内,全长6 750延米。这个隧道地质条件复杂,下穿国道和营业线铁路,  相似文献   

17.
结合苏州城北路改建工程下穿京沪铁路、沪宁高铁立交节点工程,分析基坑工程对下穿运营铁路立交的影响及建议措施,并着重从设计、施工、监测等方面探讨基坑施工期间为确保铁路立交运营安全采取的各项保护措施。通过对施工过程和监测数据的分析,认为所采取的基坑围护方案、铁路慢行等各项保护措施具有必要性及可实施性,通过监测数据实时指导基坑工程施工可确保京沪铁路、沪宁高铁的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18.
冯印 《中外公路》2020,(2):157-162
新建城市道路下穿运营的高速铁路桥梁,近距离取土施工必定会扰动高铁桥梁桩基周围土体,引起高铁桥墩的不利附加变形及桩侧摩阻力变化,从定量、定性的角度判断其是否会影响高铁的正常运营,以及选取影响最小的设计、施工方案十分重要。该文通过精细数值仿真模拟分析某城市道桥下穿高铁桩基不同建造次序,尤其关注施工、运营过程对高铁桥墩的变形、桩基承载能力的影响,得到以下主要结论:不同的道桥基础施工顺序对高铁桥墩的影响不同,其中施工方案的选取应以变形为主要控制要素;选取对角对称的道桥桩基施工方案可将不利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满足高铁桥墩在施工过程与最终附加变形均在2 mm以内的要求;高铁桥墩附加变形最大发生在施工过程,最终变形相比施工过程变形较小,应加强过程监测;不同施工方案会引起高铁桩侧摩阻力变化,进而影响桩基承载力总体减小,但影响的幅度仍在高铁桥桩基承载能力允许值范围。  相似文献   

19.
结合国内某城市盾构隧道下穿的实际工程,采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盾构穿越施工对高铁桥梁桩基的影响和控制措施。结果表明:在中风化泥质粉砂岩中,隧道施工完成后,桥梁桩基水平位移背离隧道方向;盾构隧道施工引起桩的最大水平位移为0.24 mm,承台中心最大沉降为0.52 mm,产生的最大附加轴力为230 kN,变形值及桩底承载力满足规范要求,不必对桥梁桩基进行主动加固。结合下穿之前的实际掘进试验,提出了盾构近距离下穿高铁桥梁的施工控制措施。计算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基本一致,从而说明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盾构隧道下穿既有铁路施工不可避免地会对周边岩层产生扰动,导致铁路线路的不平顺而危及行车安全。该文以厦门地铁2号线盾构下穿厦深线高速铁路路基工程为依托,通过Peck沉降公式和PLAXIS-2D、MIDAS-GTS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盾构施工对高速铁路路基与轨道变形影响的时空分布规律;同时在盾构下穿前设立100 m试验段,通过对深层位移孔、地表沉降点监测得到岩层变形规律和盾构合理推进参数,为盾构下穿高速铁路路基提供理论支持。下穿过程中,通过对高速铁路路基和轨面变形的自动化监测,实时调整盾构推进参数以减小引起的沉降,盾构穿越后实测路基最大沉降0.97 mm,确保了高铁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