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徐工RP953T型多功能摊铺机在云南的施工中酋战大捷。作为新一代摊铺机的升级产品,RP953T多功能超厚摊铺机打破了传统摊铺机产品的设计理念,集徐工成熟的路面施工工艺及摊铺机优质的路面成型技术于一身,可以实现500mm以上的摊铺厚度。  相似文献   

2.
摊铺机自动找平系统高度传感器的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摊铺机自动找平系统中高度传感器的选取非常重要,在对沥青混凝土摊铺机自动找平系统中的几种不同高度传感器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后,说明了其在摊铺机作业中的性能特点,对研制摊铺机自动找平系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针对沥青混凝土摊铺机单片机数字控制系统的不足,结合可编程控制器完善的功能、特点及良好的接口性能,对摊铺机原控制系统进行了改造,提高了摊铺机电气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可靠性,简化了电控系统外围驱动电路。  相似文献   

4.
针对摊铺机检测试验技术在国内的发展情况,介绍了机电液一体化摊铺机检测试验的方法,为现代摊铺机的故障排除提供了较有效的检测方法和思路,使故障排除进一步科学化、理性化和数字化。  相似文献   

5.
本简要论述沥青摊铺机使用历史,研讨了浮式熨平器的工作原理,以及摊铺机牵引装置与整车装置.无论多么现代化的摊铺机,其基本功能仍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6.
浅谈路面基层的摊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灰和水泥混合料路面基层,目前在国内采用摊铺机摊铺尚不普遍,该文详细叙述了摊铺机摊铺基层时,应做的各项工作和要求,包括摊铺机工作装置的调整和工作参数的确定。  相似文献   

7.
水泥滑模摊铺工艺中,其主导设备为水泥搅拌设备及水泥滑模摊铺机。在介绍了滑模摊铺机发展历史及趋势后,对水泥搅拌设备及滑模摊铺机的工作原理及设备配套进行了叙述,并提出施工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SF350型滑模式摊铺机进行浇筑成型工艺及滑模工艺性能的试验研究,说明实施滑模式摊铺机滑模工艺具有能使混凝土硬化后强度提高的性能,并以此对滑模式摊铺机混凝土配合比工艺参数进行了分析,对其规律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摊铺机性能检测方法落后、效率较低的状况,开发研制了一种多功能摊铺机性能综合检测试验装置。该设备可进行整机32个主要技术参数的检测处理,采用了多项专利技术,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检测费用低、检测速度快等特点,填补了国内摊铺机性能自动化检测的一项空白。  相似文献   

10.
杨瑞平 《东北公路》2003,26(4):141-144
作者曾多次参加美国产CMI滑模式水泥混凝土路面摊铺机的安装和调整,在此对该产品的初始调整方法和主要工作参数的确定进行了比较系统地总结,可供广大使用CMI滑模式摊铺机的施工单位参考。由于各种滑模式摊铺机的工作原理是相同的,所以该文对使用其它品牌摊铺机的用户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发现,发动机悬置系统对车辆的NVH表现影响比较大,文章通过调整整车悬置长度、悬置强度、正时罩盖(又称发动机前罩盖、正时链条盖)强度、悬置螺栓安装点等结构参数,对悬置系统进行仿真计算,提高发动机悬置系统的刚度,优化发动机NVH性能,减轻产品的重量,从而达到最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2.
沥青混合料是多级多相颗粒性材料,其复杂的颗粒特征、界面效应和迁移行为决定了离析特性、压实效果与力学响应。为了解析沥青混合料的微细观作用机理,为混合料组成优化设计、施工控制及性能预测提供理论基础,进而提升沥青路面的耐久性,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在矿料-沥青体系的研究成果,并将摊铺、压实、服役阶段的沥青混合料分别看作不同状态及迁移自由度的矿料-沥青体系。首先,针对矿料体系的颗粒特性,分析了颗粒几何形态以及尺寸效应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给出了多级矿料复合几何特征表征方法。其次,针对松散态的矿料-沥青体系,梳理了矿料颗粒体系的接触摩擦特性、界面交互作用等细观特征,介绍了沥青混合料的离析行为评价方法,分析了颗粒迁移行为对离析倾向的影响,并讨论了离析形成机理;针对沥青混合料的压实过程,描述了动态压实特性与颗粒的迁移行为,分析了矿料几何特征、矿料-沥青界面效应对颗粒迁移行为的影响,从内部颗粒迁移角度讨论了沥青混合料的压实过程;针对压实成型的沥青混合料,介绍了矿料-沥青体系的颗粒迁移行为,并分析了颗粒微迁移特性对沥青混合料力学强度的影响。最后,将运输摊铺过程的松散态、压实过程中的错动态、服役过程中的成型态...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柱中配箍率和钢纤维掺量对抗震性能的影响,对不同配箍率(0%、0.25%和0.5%)与钢纤维体积掺量(0%、1%和2%)的5根超高性能混凝土足尺柱试件进行了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分析了配箍率和钢纤维掺量对超高性能混凝土柱耗能能力、自复位能力、强度退化性能、刚度退化性能以及弯矩曲率关系的影响规律。基于对超高性能混凝土柱构件性能、箍筋应变以及等效侧向约束力的分析,提出钢纤维体积掺量与配箍率的等效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①配箍率对正截面破坏超高性能混凝土柱的延性、耗能能力以及自复位能力均有影响,当配箍率从0%提高到0.5%时,柱试件的延性系数提高15%,耗能能力提高55%,自复位能力提高32%;②钢纤维体积掺量对超高性能混凝土柱破坏形态的影响显著,随着钢纤维体积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的压碎剥落现象得到明显改善,延缓了受压钢筋屈曲现象的发生,从而提高了柱的延性,当钢纤维体积掺量从0%提高到2%时,柱试件的延性系数提高45%,耗能能力提高142%,自复位能力提高42%;③对于正截面破坏的受压构件而言,采用钢纤维代替箍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对于所研究的超高性能混凝土柱而言,2%的钢纤维体积掺量可等效于0.51%的配箍率。  相似文献   

14.
杭州湾跨海大桥滩涂区50 m箱梁施工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滩涂区大吨位箱梁的结构设计和施工环境的特点,对预制场规划、制存梁台座、模板、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施工和箱梁场内搬运、提梁、梁上运输及箱梁架设等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基于数据驱动的材料基因组方法是未来材料研发的趋势,尤其对于具有复杂材料组成、显著结构随机性和材料分布不均匀性的沥青混合料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推动沥青混合料基因组方法的应用,综述了影响沥青混合料性能的材料基因组体系及与使用性能的关联。首先,总结了目前材料基因组方法在材料工程领域的应用;然后,介绍了沥青混合料基本材料特征基因,主要包括沥青组分、沥青微观结构、集料矿物组成和集料形貌特征,并分析主要特征基因与材料性能之间的联系;进而,介绍了沥青混合料细观结构特征基因,包括空隙分布、集料分布和集料接触关系,总结了细观尺度上的研究方法及特征基因与沥青混合料性能的联系;最后,展望表征沥青混合料性能的代表性材料基因组体系、基因组数据库、共享平台及数据挖掘方法。  相似文献   

16.
借鉴美国自动公路系统(Automated Highway Systems,AHS)技术框架,系统回顾了初级应用、通信技术、绿色能源技术、自动驾驶技术等不同因素驱动下智能公路的概念演化、技术发展和未来变革。根据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在AHS的研究基础上延伸和扩展了智能公路的概念和技术框架,提出了未来智能公路系统的演化方向以及包含信息管理层、网络通信层和感应控制层的智能公路体系架构。同时,瞄准当前主流技术和未来科技发展方向,总结了泛在无线通信、高精度定位与导航、车辆队列控制、无线充电、道路智能材料、道路主动安全控制、面向出行即服务的车路信息交互、基于基础设施的智能决策规划等驱动智能公路快速发展的新兴技术研究现状,并基于这8项关键技术的自身发展特点,提出了未来智能公路技术应用和推广的建议措施;分析了车路协同一体化、智能平行系统、人工智能、交通信息安全、自动驾驶等新兴技术将对未来智能公路发展带来的冲击和影响;系统性地预测了智能公路技术的商业化推广路线以及未来智能公路的应用将进一步降低自动驾驶的技术设备成本,为自动驾驶提供了一个更安全、更稳定和高效的交通环境。研究成果将对当前和未来智能公路的技术研发和工程应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颤振和涡振是大跨桥梁风致振动控制的核心研究对象,而被动气动控制措施是当前最常用的抑振方法。为了提高气动选型和优化的效率,系统调研了既有的颤振、涡振被动气动控制措施,发现对于有类似气动特性的主梁,被动气动控制措施在颤振、涡振控制方面存在较明显的趋同性。在选择颤振、涡振气动控制措施时,有必要紧密结合主梁气动外型分类。为此,基于大跨度桥梁中最常见的4种主梁类型(双边主梁、整体式箱梁、分体式箱梁以及桁架梁),综述了被动气动控制措施在改善主梁颤振、涡振性能时的优化思路,提出了基于气动附属物(稳定板、格栅、风障、翼板、分流板、裙板、导流板、隔流板等)的形状和位置优化原则,推荐了考虑主梁固有外形(主梁开槽、槽内倒角、设计风嘴、调整栏杆和检修轨道形式)的附加构件尺寸设置策略。研究结果可为大跨度桥梁主梁选型设计阶段提供气动选型方面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对超速行为进行有效控制,研究多通道告警系统以及差异化矫正系统对不同风险等级超速行为的干预矫正效果。试验基于模拟驾驶三维仿真平台,搭建包含隧道在内的限速高速公路场景,将招募的48名被试平均分为对照组、告警组、矫正组以及告警-矫正组,采用自主设计的多通道告警系统以及差异化矫正系统进行模拟驾驶试验。结果表明:在驾驶表现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告警组的平均车速离差减小,但可接受风险超速比例显著增加,矫正组的平均车速显著降低,比对照组低8.31 km·h-1,告警-矫正组超速时间比例最低,在可接受风险、低风险以及高风险超速行为下,其平均超速比例分别低至6.55%、0.18%和0.01%;在主观评价方面,告警-矫正组在有效度、接受度、使用度、推广度、满意度、理解度、轻松程度和注意力分散程度等8个维度的综合评分最高;在视觉特性方面,相比矫正组,告警-矫正组的积分界面注视频率以及积分界面注意力分配率均显著下降,对限速标志牌的注视频次最高,且单次视线离开路面时长在462~982 ms区间,表明告警-矫正组合系统在不干扰驾驶人安全驾驶的情况下,提高了驾驶人主动控制超速行为的意识。  相似文献   

19.
文章针对大型客车上的空调壳(包括蒸发器和冷凝器)与顶蒙皮存在干涉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及排查,对其安装支架焊接过程、空调侧边轨(固定支座)的制做精度、空调壳下边缘出厂时的精度检验、整个空调安装过程、空调与顶蒙皮之间的弹性件尺寸及安装完工后的检测方式进行了优化和改进,经过一系列的措施实施,验证结果表明,能较好地解决客车空调壳与顶蒙皮存在的干涉问题,避免了客车在市场上因磨穿顶蒙皮出现的漏雨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20.
道路安全审计及实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国外道路安全审计研究成果和国内道路安全实际情况,阐述了道路安全审计的定义、目标、内容和理论模型.并结合中国交通的特点,探讨了在中国实施道路安全审计工作的原则、对象、阶段和步骤.结合云南省某具体路段,从交叉口的位置、布局、视距、标志、标线和安全设施等方面,指出了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建议和优化整治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