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用化学沉积技术制备了Ni-B表面强化铜基材料,研究了表面涂层的显微组织、涂液的成分对镍硼沉积速率的影响及有关性能.结果表明,用化学沉积技术能在纯铜表面形成一层均匀、连续的镍硼硬化层,镍硼涂层的沉积速率由涂液中的NiCl2, KBH4, NaOH, 稳定剂和H2NCH2CH2NH2的浓度控制, 涂层是非晶态组织和少量过饱和镍固溶体的混合物,热处理后在涂层中析出Ni2B和Ni3B化合物,改善了铜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损性能,对铜的电阻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研究分析了Ni60自熔性合金高频感应熔涂组织。结果表明:高频感应熔涂Ni基涂层与基体形成了良好的冶金结合,涂层与基体之间存在明显的扩散转移带,涂层组织中存在明显的柱状晶。高频感应熔涂涂层中有丰富的增强耐磨性的杂质相,能显著提高基体表面硬度。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零部件在苛刻环境下的使用寿命,在零件表面沉积耐高温润滑膜的方法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利用直流磁控溅射技术在硅片和718镍基高温合金钢表面沉积MoVN-Ag涂层,利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检测涂层成分及相结构,在室温和500℃交变温度环境下,利用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其摩擦磨损性能.实验表明:MoVN-Ag涂层在室温和500℃高温环境下的摩擦系数分别为0.4和0.2.对涂层的摩擦机理进行进一步分析可知,室温下涂层的摩擦机理主要是轻微磨损,500℃下涂层的摩擦机理主要是在涂层磨痕表面形成银扩散润滑层,降低了涂层的摩擦系数.  相似文献   

4.
稀土元素对渗硼过程、渗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固体粉末法将硼和稀土元素渗入钢的表面,通过金相组织观察,x射线结构分析和渗层显微硬度测定,研究了稀土对钢的渗硼过程、渗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对钢的渗硼过程有明显的活化催渗作用;稀土元素的加入量对催渗作用有一最佳量,在渗硼过程中稀土元素也同时渗入钢中和Fe_2B相中,由于稀土元素的同时渗入,使渗层组织基本上由Fe_2B单相组成,从而改善了组织,提高了显微硬度。  相似文献   

5.
锌铬膜涂层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粒状金属锌粉、铬酸和有机还原剂等材料制备了锌铬膜涂层,研究了锌铬膜涂层的成分、结构及有关性能.结果表明,实验中制备的锌铬膜涂层是由Zn·ZnO·Cr2O3·CrO3)组成,该涂层具有良好的耐蚀性,涂层涂覆的质量受涂液成分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低温稀土渗硼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稀土元素对固体渗硼的作用,测试了45钢低温渗硼层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加适量的稀土元素可显著的提高渗硼速度,低温渗硼层是由FeB、Fe2B和Fe3(C2B)等相组成.其渗层组织致密、无明显疏松及孔洞,渗硼层前沿过渡区较窄,有良好的抗磨损特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缩短高温超导涂层导体缓冲层薄膜制备周期,采用自开发的前驱溶液,以乳酸为溶剂,硝酸钐和硝酸铋为溶质,在应由表面氧化外延法所得的衬底(NiO(l00)/NiW)上,用化学溶液沉积快速制备了SmBiO_3缓冲层薄膜,研究成相温度对SmBiO_3薄膜的影响;在SmBiO_3薄膜上沉积YBa_2Cu_3O_7-δ超导层,检验其效用.研究结果表明:在798.5℃下制备的SmBiO_3缓冲层薄膜平整致密,并且高度织构,缓冲层薄膜制备周期缩短到2h以内;在SmBiO_3上所沉积的超导层薄膜超导转变温度为89K,超导临界电流密度为1.46MA/cm2(77K、0T),达到了某些电力应用要求;该SmBiO_3薄膜制备方法可用于高温超导涂层导体的快速制备.  相似文献   

8.
纯铜的表面弥散硬化及其性能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用渗铝-内氧化技术对纯铜进行了表面弥散硬化处理。研究了渗层的铝浓度分布,硬化层的为微特性及有关性能。结果表明,渗层的铝浓度接近于渗占的铝粉含量,渗层深度可达100μm,内氧化后,能在铜的渗铝怪形成Al2O3弥散硬化层。Al2O3含量影响了铜的表面硬度,电阻率及磨损能力。  相似文献   

9.
用粒状金属锌粉、铬酸和有机还原剂等材料制备了锌铬膜涂层,研究了锌铬膜涂层的成分、结构及有关性能.结果表明,实验中制备的锌铬膜涂层是由Zn@ZnO@CrO3@CrO3)组成,该涂层具有良好的耐蚀性,涂层涂覆的质量受涂液成分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真空钎焊技术,在5CrMnMo模具钢表面钎焊不同含量的WC/Co基及WC/Ni基涂层.通过SEM观察涂层的组织、形态,同时对涂层进行硬度及热疲劳试验,结果表明钎焊涂层与基体金属之间实现了冶金结合,涂层中无裂纹、气孔等缺陷,其表面硬度高于母材基体,试件的热疲劳性能符合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1.
A crystalline and non-crystalline two-phase Ni-B coating was prepared by electroless deposition with potassium borohydride as reducing agent. When the deposit was heated from 10 C to 500 C, it took place three kinds of phase transformation and formed corresponding nickel borides. An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 was used to directly view the surface morphologies of the samples in various treated states. The AFM images indicate that nano-dimensional protrusions grow on the surface of the deposit grain during some heat treatment processes,and they are distinguished greatly from the small bulges existing in the as-plated deposit. Further studies show that the microhardness related to the surface topography of thecoating to some extent. Especially when a two-step heat treatment process was performed, the nano-dimensional protrusions on the grain surface grew upt to 40~100nm in diameter and 10~20 nm in height, and the deposit microhardness reached up to HV1500~ 1600 in the meantime.  相似文献   

12.
镍—钼—磷/聚四氟乙烯复合电沉积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镍-钼-磷(Ni-Mo-P)合金电镀液中加入聚四氟乙烯(PTFE)制得了镍-钼-磷/聚四氟乙烯(Ni-Mo-P/PTFE)复合镀层。研究了镀液主要成份及工艺条件对复合镀层的影响,优选出一种较佳的工艺条件及复合镀液配方。由复合镀层性能测试结果发现,与Ni-Mo-P合金相比,由于PTFE的加入,提高了复合镀层的减摩性,但结合力与硬度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3.
用溶胶-凝胶法在Fe32Mn3A18Cr反铁磁精密电阻合金表面提拉制备Al2O3耐腐蚀防护涂层。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涂层相结构,扫描电镜观察涂层表面形貌。在Fe32Mn3A18Cr合金表面形成连续、光滑的Al2O3涂层,具有(110)择优取向的γ-Al2O3结构。采用动电位阳极极化法测定涂层的电化学腐蚀性能表明,与原始合金相比较,在1mol/LNa2SO4溶液中,Al2O3涂层的自腐蚀电位提高了571 mV,自腐蚀电流密度降低了1个数量级以上,维钝电流密度降低了近1个数量级;在1%NaCl溶液中,自腐蚀电位与原始合金相当,自腐蚀电流密度降低了2个数量级,腐蚀电位高达2000mV(SCE)时仍未发生孔蚀击穿。而且,Al2O3防护涂层的耐均匀腐蚀和耐孔蚀性能均优于1Cr18Ni9Ti奥氏体钢。  相似文献   

14.
以NiSO4和Na2MoO4作为成膜主盐制备铝合金表面无铬的Ni-Mo二元化学转化膜,考察了溶液pH值、NiSO4浓度、Na2MoO4浓度、温度对Ni-Mo二元膜耐腐蚀性能的影响.耐腐蚀性试验、电化学分析和SEM表征结果表明:与空白铝合金试片、覆盖Ni一元膜的铝合金试片相比,覆盖Ni-Mo二元膜的铝合金具有更佳的耐腐蚀性能和更为平整的转化膜外观.  相似文献   

15.
Introduction  Ingeneral,compositecoatingispreparedbyco depositingfineparticlesofmetallicornon metalliccompoundswiththemetalionsinordertoimprovematerialpropertiessuchaswearresistanceandlubrication[1,2 ] .Nickel,copper,cobalt ,silver ,nickel phosphorous ,…  相似文献   

16.
不锈钢氧化着金色及耐蚀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H2SO4-CrO3溶液对不锈钢(1Cr18Ni9Ti)进行氧化着色试验,获得令人满意的金色膜,较好地解决了膜层颜色均匀和再现问题。通过改变传统的坚膜处理配方,使膜层颜色稳定,致密坚实,同时采用不同方法对金色膜耐蚀性进行研究,得到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利用SEM、EDX和XRD等方法分析了在点焊镀锌钢板时球形电极表面熔敷TiC涂层对电极失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点焊镀锌钢板时,球形电极的失效机制,主要是电极和镀锌板之间局部焊接的断裂发生在电极表面而导致的电极磨损,以及电极和镀锌板表面的锌之间的合金化。表面涂敷TiC的CuCrZr电极的寿命(1200点)是CuCrZr电极寿命(500点)的2.4倍,表面处理能提高电极寿命的主要原因是,在点焊镀锌钢板时表面涂敷的TiC层能阻碍电极和镀锌板之间的局部焊接和阻碍电极和镀锌板表面的锌之间的合金化。  相似文献   

18.
采用化学镀Ni、电沉积Fe-Cr合金工艺在聚氯酯泡沫表面电沉积Fe-Cr合金,研究了镀液成分及各工艺参数(温度、pH、电流密度)对镀层厚度、沉积速率以及铬含量的影响.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量散射分光仪(EDS)对镀层横截面、表面形貌和成分进行了观察与检测.研究结果表明:在镀液CrC13·6H2O浓度为140 ~220 g/L、pH为2.4、温度为20℃及电流密度为15 A/dm2的条件下,电镀30 min能够获得表面光亮平整的厚度为9.88~14.03μm的Fe-Cr合金镀层,镀层中的Cr含量为26.42%~56.18%.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与总结国内外内燃机活塞组件-缸套系统表面技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梳理了表面织构和表面涂层技术在内燃机关键运动副减摩抗磨与节能应用中的特点; 剖析了表面织构加工技术、表面织构形貌特征与分布、表面涂层制备工艺、表面耐磨涂层、表面热障涂层和表面技术与润滑的协同效应对运动副摩擦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激光表面织构(LST)能有效改善运动副表面的摩擦学性能,直接/间接激光冲击表面织构(LSSP)技术已成为高效、灵活的表面织构加工方法,但由于织构加工工艺、形貌和分布特征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较为复杂,仍需进一步结合内燃机活塞组件-缸套系统的工况特性研究并优化表面织构的形貌和分布特征; 大气等离子喷涂(APS)和超音速火焰(HVOF)喷涂制备的耐磨涂层和热障涂层(TBC)具有良好的耐磨、隔热和抗氧化性,可使内燃机活塞组件-缸套系统表面金属基复合材料、类金刚石(DLC)材料、纳米复合材料和陶瓷材料涂层的减摩抗磨和节能成效明显,但涂层材料种类繁多,很难形成统一的行业标准、规范以及工业化应用; 内燃机活塞组件-缸套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和表面织构、表面涂层与润滑的协同作用复杂,将来仍需综合考虑多场条件下各种表面技术耦合的减摩抗磨机理,进一步完善内燃机活塞组件-缸套系统表面复合理论和技术体系,为内燃机产业的绿色和高效发展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0.
太阳热反射涂层试验路铺筑及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沥青路面热反射涂料在不同温度下的黏度变化及涂层的不黏胎干燥时间,建议太阳热反射涂层施工时气温保持为15~30℃,沥青路面温度保持为20~40℃。提出了热反射涂层的施工工艺并进行了试验路的铺筑及性能观测;涂层在夏季高温季节具有良好的降温效果,最大降温值可达8.7℃,在低温季节无明显降温效果;防滑粒料的添加使涂层具有良好的抗滑性能,使用半年后抗滑性能仍保持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