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验证潮湿路面眩光评价指标的有效性,需对潮湿路面状态下的路面眩光指标进行研究。首先,对比干燥和潮湿状态下的路面反射特性,确定一套适用于潮湿路面的路面反射特性分类标准。然后采用德国照明软件DIALux分别针对双车道和四车道道路建模,通过更改道路覆盖层类型来模拟潮湿状态下路面镜面反射性能的变化,以观测计算眩光限制指标阈值增量TI和亮度均匀度U。最后分析比较眩光指标在潮湿路面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现行规范中的阈值增量TI在潮湿状况下的数值远低于标准值甚至不足以计算,规范中针对眩光做出的限制在潮湿状况下已经失效;潮湿状态下,亮度均匀度U的下降远低于现行规范中的标准值。基于眩光成因考虑,潮湿状态下对亮度均匀度在现有规范上进行10%~15%的限制可以有效地起到限制眩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隧道内传统点式布设照明存在的视觉均匀度不佳和诱导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连续照明的方法,并用Dialux光学分析软件对隧道连续照明进行数值仿真,分析其照明环境的舒适性和能耗性。基于仿真给出的配光曲线,研究得出:1)连续照明时,相比点式照明其路面亮度的总均匀度和纵向均匀度最高分别可提升45%和16.3%,且连续照明光环境视觉诱导性好;2)连续照明GR眩光方面无明显突出特点,且能满足规范要求;3)路面相同亮度等级下,连续照明比点式照明需求的光通量要高、比点式照明中的对称型配光和偏光型配光分别高出2%和14.7%,照明节能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我国与日俱增的道路建设,分析了道路照明特别是道路照明产生的眩光对行车安全产生的影响以及道路照明眩光限制及眩光评价对保障交通安全的重要意义;阐述了道路照明眩光的产生过程和产生因素;讨论了英国的眩光指数法、美国的视觉舒适几率法、亮度限制曲线法、改进的英国眩光指数法、统一眩光值法、眩光指数法、眩光控制等级法及域值增量法等8种眩光评价原理;最后研究了针对普通道路(包括大桥)照明、隧道照明以及高速公路收费收费广场照明的眩光评价体系,并针对不同的照明安装条件分别提出了各自适用的具体评价原理和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隧道智能调光技术的发展要求,提高隧道入口段驾驶员安全舒适性,利用眼动仪进行实车试验,研究公路隧道入口段驾驶员视觉特性.采用瞳孔面积变化率和反应时间表征驾驶员行车舒适性及安全性,建立与亮度折减系数、车速2项指标的回归模型,并以此基于确定高速公路隧道入口段照明动态阈值区间.以张承高速(张家口—承德)小三岔口隧道为例计算隧道入口段照明动态阈值,求解得到满足小三岔口隧道行车安全舒适性的亮度折减系数区间为[0.033,0.050],对调光方案进行节能计算,方案实施后预计隧道半幅在24 h内约节能20%.该模型可保证各时段隧道入口段照明环境满足驾驶员视觉需求.   相似文献   

5.
JTG/T D70/2-01—2014《公路隧道照明设计细则》列表数据有限,无法满足公路隧道照明按需控制连续参数取值需求,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MATLAB曲线拟合工具,拟合了隧道入口段折减系数、中间段亮度和照明停车视距计算公式,最大拟合误差分别为-1.43%、-1.7%和8.48%。仿真分析了不同设计时速下隧道车流量、洞外亮度和隧道坡度变化对隧道照明功率变化的影响,提出了隧道照明节能优化措施。结果表明,设计车速超过60 km/h后,车流量和洞外亮度变化引起的照明功率变化开始快速增加。公式化的隧道照明设计方法可为不同工况的隧道照明功率优化计算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某道路照明系统为设计实例,阐述了道路照明设计不仅要以路面亮度均匀度和纵向均匀度(或路面照度均匀度)作为设计计算依据,还应考虑眩光限制、环境比和诱导性等指标.对设计过程中照明光源类型的选择、照明灯具的布置、照明系统供电及控制方式、配电线路的设计、金属灯杆接地、绿色照明节能措施等方面做了一系列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7.
东西朝向公路隧道接近段由于朝向因素,隧道受到东升西落阳光的照射而使得隧道入口内外亮度差异增大,进而产生接近段眩光.为了分析东西朝向接近段眩光对行车安全所产生的影响和改善隧道接近段的行车视觉环境质量,基于洞外亮度L20(S)的20°视场内由于隧道内外景观引起的间接眩光和亮度差异进行分析,并得到接近段眩光时变特性及其对行车安全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东西朝向接近段眩光时变特性为先增后减,分别于上、下午达到极大值;其与隧道内外亮度差异比变化趋势一致;②当隧道内外亮度差超90%时,接近段易出现由于间接眩光所产生的不舒适乃至难以容忍的眩光,进而影响行车安全性.③可通过避免出现间接眩光、降低隧道内外亮度差和改变20°视场内景观构成来提高接近段行车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袁立  史玲娜  张龙 《隧道建设》2019,39(Z1):131-138
针对隧道加强照明高能耗问题,结合太阳光直接照明的优势,提出太阳光和LED相结合的按需照明智能控制方法。根据实时洞外亮度和交通量确定的照明需求和洞内反馈亮度,由亮度需求差进行LED照明控制调节,最大化利用太阳光实现智能按需照明节能效果。根据试验测试结果,在满足规范要求和安全前提下,可达到50%以上的节能效果。通过对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以期提升隧道照明节能技术水平,推动隧道提质升级,实现公路交通绿色低碳目标。  相似文献   

9.
尹力  史玲娜  刘贞毅  张龙 《隧道建设》2019,39(Z1):327-333
为解决公路隧道照明节能压力和品质提升之间的矛盾问题,采用新型发光反光高性能涂料用于隧道涂装。通过模拟分析不同涂装方案对路面亮度、亮度均匀度及目标物亮度的增益作用得到适用于工程的应用方案。依托工程应用效果表明,采用发光反光高性能涂料涂装后,隧道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程度更高,所用方案可降低隧道照明年运营能耗在20%以上。本技术对提升隧道照明安全和节能水平、推动隧道提质升级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卓  曹校勇  李弘博  李广华 《公路》2022,(5):298-302
为解决公路隧道节能低碳、减少电力资源浪费的问题,针对公路隧道典型场景,以圭噶拉隧道为依托工程,设计了基于LoRa物联网的公路隧道按需照明控制系统。通过对物联网主流通信技术的分析比选,选择了适用于隧道典型场景的低功耗广域物联网技术,并以该技术为基础搭建了按需照明的调光系统。系统通过现场布设的各类传感器采集隧道洞外实时亮度、灯具亮度、交通量等数据,通过LoRa物联网将采集数据上传至主控器,主控器结合照明设计细则的亮度计算方法实时控制隧道内照明亮度,实现精细平滑调光。该系统还增加了车辆感应联动设施,通过检测车辆信息实现车来灯亮、车走灯熄的功能,最大程度地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杨明  曾剑锋  张云  白伟振  蒙甲孟 《公路》2023,(5):259-264
隧道照明的电费和维护费用在隧道运营成本中占比很大。为了最大程度地节约隧道照明用电,降低隧道运营成本,通过调研现有的隧道照明技术的方法,分析总结了现有照明系统的节能技术及其不足。针对现有照明节能技术的不足,提出了将自然光与传统灯具相结合,协同为隧道提供照明的方法,并设计了太阳光与传统灯具协同照明的设备。通过采光器和导光管把太阳光引入隧道照明,结合智能控制系统和传统灯具,在保证照明安全的前提下,达到了节约电能和降低隧道运营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隧道运营中照明能耗较大的问题,详细调研了广西地区20条公路隧道的能耗状况,研究了公路隧道照明能耗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将影响因素分为不可调控因素及可调控因素,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量化研究各因素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 3年间全年单位长度耗电量分布区间118.30 kWh/m~1 229.10 kWh/m,能耗消耗情况差异较大;2)短隧道在近3年单位长度耗电量降幅最大,说明短隧道的节能潜力较高;3)通过影响因素强弱对比分析,照明控制方式和洞外亮度对能耗影响程度较大。该结果可供后续开展公路隧道照明的节能降耗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任昱豪  何世永  潘国兵  梁波 《隧道建设》2020,40(12):1748-1756
隧道内壁作为隧道光照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的照明计算方法在解决隧道内壁反光增效时,漫反射系数无法准确描述侧壁材料的反射特性,计算结果和实测值之间有较大偏差,不利于隧道照明安全与节能。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照明计算方法,借助离散元思想,将隧道侧壁离散为若干个反射单元,引入侧壁的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借此计算侧壁反射增光作用对路面的影响。研究发现: 相比隧道照明相关规范中的计算方法,改进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差距更小,仅有3.5%; 对不同材料用作隧道侧壁材料时的辅助照明效果,从路面、墙面的照度、均匀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可知,相比于隧道专用腻子材料,隧道侧壁采用蓄能反光发光材料更有助于照明节能。  相似文献   

14.
胡江碧  江川  高小娟 《隧道建设》2020,40(Z1):17-24
为研究高海拔地区与平原区驾驶员驾驶工作负荷差异特性以得到适用于高海拔地区的隧道照明亮度需求,以及客观量化高海拔地区公路隧道照明设计与管理标准提供理论、方法与技术依据,基于驾驶员驾驶工作负荷理论,从驾驶视认安全、稳定和舒适性的角度,分别在道路运行条件相似的江西宜安Ⅱ级公路和青藏公路高原青藏段(公路-Ⅱ级)设计实车试验进行定量研究。1)运用CART分类方法分析实地驾驶试验数据,发现海拔高度与驾驶员正常行驶的驾驶工作负荷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平原区驾驶员驾驶需求最低、驾驶工作负荷度最小,海拔高度3 200~3 300 m驾驶工作负荷度居中,海拔高度4 300~4 400 m驾驶工作负荷度最大。2)通过分析得到高海拔地区驾驶员驾驶工作负荷可根据海拔高度进行修正,得到修正系数和驾驶工作负荷度阈限。3)提出高海拔地区隧道照明视认需求相对于平原区的修正系数,海拔高度3 200~3 300 m时为1.2,海拔高度4 300~4 400 m时为1.8。4)得到不同海拔高度公路隧道各个特征段照明亮度设计标准。  相似文献   

15.
毛自根  洪千哲  邸昊田  于斌 《公路》2023,(5):240-246
我国公路隧道建设里程飞速增长,隧道内照明环境因灯具布设参数不合理,内饰环境单一所带来的安全与能耗问题日益凸显。根据照明灯具布设参数优化流程,以浙江省铜关隧道为例,利用照明仿真软件对灯具纵向间隔、安装高度、横向间隔、安装夹角以及灯具布置形式进行了系统地优化与选用说明,得到了最佳的灯具布置形式与布设参数,充分发挥灯具最大光效,避免了光照环境的设计冗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7种新的隧道内饰组合方案,为隧道照明环境设计优化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尹力  史玲娜  刘贞毅  张龙 《隧道建设》2019,39(8):1270-1276
针对公路隧道照明安全与节能之间的矛盾,特别是低交通量下“无车照明”的能耗浪费现象,采用微波车检实时探测交通流技术,提出一种在低交通量下实施“车来灯亮、车走灯暗”的“与车随行”智能控制技术。根据安全视距和人眼视觉反应驰豫时间要求,确定该控制技术下“车来灯亮”以及无来车时“车走灯暗”亮度水平和间隔时间规定。由该技术制定的应用方案用于实际工程,不仅可保证隧道照明安全性,更可在现有规范基础上进一步降低隧道照明能耗,实现低交通量下实时动态的智慧节能照明控制。根据实际工程照明效果测试,所采用的方案可降低隧道照明年运营费用达72%。该技术对提升隧道照明安全和节能水平,推动隧道提质升级和公路交通绿色低碳水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掌握公路隧道调光参数的变化特征,更好地解决调光控制与隧道照明需求匹配的问题,采用改进的环境简图法结合环形线圈车检器同步获取浙东沿海丘陵地区6条公路隧道的长序列洞外亮度L20(S)和交通流数据。实测结果表明: 1)对浙东地区,公路隧道春、夏、秋、冬季的L20(S)峰值比例约为0.95∶1∶0.95∶0.85,晴天、云天、阴天、重阴天的L20(S)比例约为1∶0.6∶0.18∶0.11; 2)L20(S)是影响浙东地区公路隧道照明需求的主要因素,其对调光控制节能的贡献超过95%,交通流对隧道照明需求的影响较为有限; 3)隧道越短,调光控制所取得的节能效果越显著,短隧道采用无级调光,照明能耗可降低50%以上。  相似文献   

18.
针对雷达、视频、感应线圈等车辆感知装置难以同时满足低成本、高精度、易安装维护的问题,提出基于麦克风阵列车辆检测 的公路隧道照明节能方法及系统研究,实现精准照明节能。 具体方案包括: 1)采用成本较低、非地埋的基于麦克风阵列车辆检测 装置替代已有接触式感知技术; 2)在音频装置中,通过改进的MVDR算法对麦克风阵列拾取到的信号进行降噪去混响,并融合基 于卷积神经网络交通事件识别方法,实现隧道内精细、分段车辆感知; 3)提出基于环境传感的多信息协同控制方法,根据环境与隧 道内车辆行驶信息,进行无级调光控制器多信息联动,智能调节隧道内灯照明亮度与时长。 试验分析表明,提出的基于麦克风阵列 音频车检技术单独事件检测精度高于98%,混合事件检测精度高于95%。 工程实践表明,与常规LED无级调光隧道节能技术相 比,该技术使隧道综合能耗降低约20%,极大地降低了安装维护成本,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汽车杂志》2009,(7):336-337
1-5月,乘用车销售366.09万辆,同比增长21.20%,除MPV同比销量下降外,其集装箱检验车种均有增长,其中交叉型乘用车的销量同比增幅最大,达50.78%,轿车与SUV销量增幅分别为16.54%,10.73%。1-5月,乘用车自主品牌占有率为45.98%,比1-4月略有下降,但依然保持第一。  相似文献   

20.
基于几何和材料双重非线性理论,该文研究了连续钢桁结合梁多塔斜拉桥裸塔状态和成桥状态风荷载作用下结构非线性稳定性,并探讨焊接残余应力对桁架结构稳定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风荷载作用下,裸塔状态和成桥状态风荷载作用下结构非线性稳定安全系数均大于6,非线性稳定系数比线弹性稳定系数约折减40%~50%,材料非线性比几何非线性对非线性稳定的影响大;同时,焊接残余应力对稳定系数影响较大,最大折减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