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BP神经网络,对混凝土预制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进行预测,并分析了各种参数对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影响。通过影响因素分析,确定了桩径、桩长、入土深度、桩侧摩阻力加权平均值、桩端阻力平均值等参数对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有影响。对混凝土预制桩单桩静载试验资料进行分析和取样,将包含上述参数的样本与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形成数据对,采用三层神经网络进行训练,输入层为各参数,输出层为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建立了混凝土预制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预测模型。研究表明,所建立的模型能够有效地预测混凝土预制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通过参数分析,能够得出各参数对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规律,从而确定比较合理的单桩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交通事件对高速公路运行状态持续时间的影响规律,研究了高速公路交通事件持续时长预测方法。考虑高速公路交通事件时间序列特性,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理论,从时间序列数据中提取交通事件时间依赖关系;通过引入长短时记忆网络,结合特征、时序注意力层挖掘历史时刻信息和当前时刻数据间的相关性,构建基于注意力机制-长短时记忆网络的高速公路交通事件持续时长预测模型。以2018年西安绕城高速公路交通监测数据集为例,开展了高速公路交通事件持续时长预测模型验证,对比了所提模型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长短时记忆网络模型这4种典型算法的预测精度,并分析了事件类型、天气条件、车辆类型、交通量等不同影响因素对持续时长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使用同一数据集,注意力机制-长短时记忆网络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平均绝对误差为24.43,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25.24%,均方根误差为21.17,预测精度优于其他4种预测方法。在模型的各影响因素权重中,事件类型所占权重最大为0.375,其次分别为车道数、车辆类型、天气等;采用立交出入口小时交通量作为修正参数,可以进一步提升预测精度,预测结果的绝对误差、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可分别降低21.3%、7.5%和16.9%。研究结果能进一步提高高速公路交通事件持续时长预测的精度,为公路安全高效运行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国际平整度指数IRI预测模型准确性不高等问题,以路面长期性能(LTPP)数据库实测数据为基础,采用机器学习中BP神经网络建模方法对提取出的数据进行预测分析,并与传统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做评估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利用传统的Logistic方法和BP神经网络得出的复判定系数分别为0.731、0.876,说明采用的BP神经网络平整度预测模型具有较高效率和预测精度以及较低的复杂度,能够有效评价路面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周围车辆行驶轨迹的准确预测,运用深度学习方法,设计了一种基于图神经网络与门控循环单元(GRU)的驾驶意图识别及车辆轨迹预测模型。驾驶意图识别模型将车-车间的交互关系构造成时空图,运用图神经网络学习其交互规律,并利用Softmax函数计算出不同驾驶意图的概率;轨迹预测模型采用编码-解码的GRU网络,编码器将车辆历史轨迹信息进行编码并融合识别的驾驶意图信息,再通过解码器实现轨迹预测。最后采用NGSIM数据集对模型进行训练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能够更好地识别车辆的驾驶意图,且考虑驾驶意图的车辆轨迹预测模型能够有效提高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汽油机进气流量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分析支持向量回归机(SVR)应用在进气流量预测的可行性,提出一种基于SVR的进气流量预测模型。该模型通过结合支持向量回归机的结构优势,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GRA)对模型的特征向量进行提取,并利用遗传算法(GA)对模型参数进行寻优辨识,以提高模型的泛化性能和预测精度。运用汽油机过渡工况仿真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训练和预测,并应用MATLAB/LIBSVM工具箱实现SVR模型的回归预测功能。结果表明:SVR模型的预测值与试验值的误差控制在2%范围之内,有效实现了过渡工况进气流量的预测;与常规的RBF神经网络预测模型、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相比,SVR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适用于汽油机过渡工况空燃比的精准控制。  相似文献   

6.
针对大跨度桥梁等工程结构在紊流场作用下的抖振响应预测问题,以薄平板为例,将数值模拟的薄平板抖振响应时程结果作为训练与测试数据,选用风场时程数据作为输入,并将薄平板的横向位移、竖向位移以及扭转角响应时程数据作为输出,分别采用带外部输入的非线性自回归(NARX)、长短期记忆(LSTM)、卷积长短期记忆(Conv LSTM)、注意力机制长短期记忆(LSTM-AM)神经网络模型预测薄平板的抖振响应。进一步地,将迁移学习(TL)方法与上述神经网络模型相结合,提出基于Davenport准定常抖振理论获取大量源任务数据的方法。通过筛选出的可用源任务数据,训练上述神经网络模型并经共享权重、微调参数后完成对薄平板目标任务数据的预测,并最终构建了TL-Conv LSTM-AM组合模型来预测薄平板抖振响应的思路。研究结果表明:在薄平板抖振响应预测中,LSTM模型的预测精度要高于NARX模型;引入卷积计算和注意力机制均有利于时序数据的预测,因此Conv LSTM和LSTM-AM模型的抖振响应预测精度相比单一的LSTM模型的预测精度要高;当上述神经网络模型结合迁移学习方法后能有效提升抖振响应的预测精度,但在局部...  相似文献   

7.
为了预测桥梁结构钢在海洋大气环境中的腐蚀速度,并用以指导青岛海湾大桥钢结构的后期维护维修,利用多年累积的材料暴露腐蚀试验数据,对桥梁结构钢(Q235)的腐蚀深度,分别建立了幂函数预测模型和灰色预测模型,并对两者的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灰色预测模型预测精度较高,但仅能预测Q235钢在t=2n年的腐蚀深度;幂函数预测模型可预测不同钢种在不同环境中的腐蚀深度,应用范围更广,但精度较低;实际应用过程中,可综合考虑这2个模型的腐蚀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8.
根据公路客运量的历史数据及相关影响因素数据,采用SPSS及MATLAB软件分别建立多元回归及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通过将2种模型输出的预测结果与实际数据进行对比,得出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在预测客运量变化过程中所产生的误差远小于BP神经网络方法所产生的误差,认为,当数据样本量较小时,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优于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9.
RC梁桥承载力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RC梁桥承载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将人工神经网络 (ANN)技术引入RC梁桥承载力评估中 ;选取 8种损伤指标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值 ,桥梁承载力指数作为输出值 ,建立了RC梁桥承载力预测 3层BP网络模型 ;使用MATLAB程序 ,完成了样本归一化、样本训练、仿真逼近和结果预测 ,使BP神经网络理论在实际应用中实现了计算机化 ;讨论了提高模型预测精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桥梁桩基的沉降预测,能有效地评价和判断桥梁的稳定性,为现场施工提供一定的指导依据。同时,系统性的预测方法能有效提高预测精度,因此,将灰色模型和BP神经网络进行耦合,建立了桥梁桩基沉降的初步预测模型,再利用马尔科夫链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实现桥梁桩基沉降的分阶段预测。该模型发挥了灰色模型“累加生成”灰色序列的优点,增加了沉降数据的规律性,又充分利用了BP神经网络和马尔科夫链的非线性预测能力,具有系统性强、全面性高等优点。同时,利用2个实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实测值和预测值较吻合。其中,实例1平均相对误差为1.37%,实例2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39%,两实例的预测结果差异不大,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验证了所提预测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由氧传感器构成的瞬态空燃比反馈控制系统无法满足实时性要求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混沌时序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瞬态空燃比预测模型。对试验采集到的一维空燃比数据利用相空间重构技术构造多维空间数据,恢复空燃比时间序列的多维非线性特性,然后采用LS-SVM对重构后的数据进行训练及预测,得出预测结果。仿真结果表明:与Elman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及前馈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相比较,混沌时序LS-SVM预测模型具有更强的非线性预测能力,能够有效地提高瞬态空燃比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2.
孙凡  邬晓光  霍建斌  方淼淼 《公路》2022,67(2):95-98
目前,桥梁预防性养护理念已得到广泛应用.为找到PC桥梁合适的养护时机以更好地进行养护决策,需要对PC桥梁使用性能进行预测.将PC桥梁使用性能分解为若干个指标,采用模糊神经网络法对这些指标数据进行运算,并以上滩大桥为例进行桥梁使用性能预测.结果 表明,发现实测值与预测值之间最大相对误差在5%以内,满足精度要求.研究结果证...  相似文献   

13.
方勇  何川 《公路隧道》2006,(4):7-10
在公路隧道前馈式通风控制系统中,需要对下一控制周期内的交通流进行在线预测。针对公路隧道交通流的特点,分别建立了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和模糊逻辑预测模型,并采用仿真手段对它们的预测效果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正常交通流的预测精度较高,而模糊逻辑预测模型则对异常交通流的预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4.
分析粉煤灰掺量对水泥稳定碎石材料溶蚀特性的影响,利用BP神经网络理论建立掺粉煤灰水泥稳定碎石材料溶蚀特性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掺入适量粉煤灰和增大水泥掺量可以减少水泥稳定碎石材料钙离子溶出量,降低钙离子溶出率和空隙率,有效延缓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的溶蚀进程;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和实测结果非常接近,相关系数大于0.97,与逐步回归预测模型相比,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更准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的自适应性、容错性、模糊性,建立了各自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偏压短柱,选取长径比、偏心距、钢材的屈服强度、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及偏心率等5个影响偏压短柱极限承载力的主要因素作为输入单元,以极限承载力为输出单元,选用52组数据作为训练集,13组数据作为测试集,建立了一个3层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预测结果与现有规范比较,公式物理意义明确、简洁、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了方形钢管混凝土的神经网络BP模型.对方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选取试件长度、截面的宽度、钢管的厚度、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及钢材的屈服强度5个影响轴压短柱极限承载力的主要因素作为输入单元,选用45组数据作为训练集,8组数据作为测试集,建立了一个3层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仿真预测结果要比现有计算理论更准确.  相似文献   

17.
城市地铁车辆段整体道床区路基对工后沉降有严格要求。为保证路基沉降观测数据的可靠性,首先采用沉降观测异常数据判别方法,对沉降数据进行了预处理;根据路基沉降数据的特性,分别以支持向量机和神经网络法为核心技术构建了路基沉降预测模型,并通过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预测方法与过程。对比分析表明:基于支持向量机和神经网络法构建的预测模型均有较好的预测精度;预测结果显示,依托工程路基沉降已基本趋于稳定,运营期不会发生较大的工后沉降,现有地基处理与路基填筑压实的施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混凝土收缩徐变预测模型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提高对混凝土收缩徐变的长期预测精度,是大跨度桥梁设计中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通过从模型建立的机理、影响因素的考虑、预测精度的比较以及通过短期试验确定预测模型中材料参数的可行性与可靠性等方面对常用的5种收缩徐变模型进行了比较,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基于RBF神经网络的短时段交通量预测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高速公路所采集的数据进行仿真预测分析。预测结果表明RBF神经网络预测方法通过定义合理的网络结构参数可以获得较高的预测精度,能够满足路网调度对短时段交通流预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比较分析神经网络和粗糙集在数据处理过程中的各自优缺点,提出一种基于二者强耦合集成方式的短时交通流预测模型。首先利用粗集对获取的交通流数据进行预处理,简化神经网络训练样本数据集并通过粗集属性约简提取决策规则;其次,利用所提取的规则直接确定神经网络的隐层数、隐层节点数及节点的相互关系;最后训练神经网络用于短时交通流预测。通过与单纯利用神经网络预测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该模型降低了网络训练时间,提高了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