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外公路》2021,41(4):131-134
以BIM技术在某特大桥设计阶段的应用为例,提出了BIM模型的构建流程;探讨了BIM技术在景观设计、复杂构件精细化设计、工程量统计、碰撞检查、二维施工图纸创建、施工技术交底、施工组织设计、二维码生成和数据接口开发等方面的应用;并对BIM技术在桥梁全生命周期应用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桥梁技术状况评定现场作业存在可视化程度低、评定作业主观性较大、病害定位效率低、评定数据延续性差等实操难点。针对桥梁技术状况评定需求及前述问题,该文梳理中国桥梁技术状况评定规范体系及BIM在桥梁运维中的应用概况,分析桥梁BIM模型的建模要点及评定业务流程,设计基于BIM的技术状况评定系统总体框架及业务模块功能。以港珠澳大桥青州桥为工程依托开发桥梁技术状况评定系统,并初步应用于大桥的技术状况评定工作中,以提升现场作业的可视化水平及作业效率、标准化存储桥梁评定数据,实现对桥梁服役性能的长期追踪。  相似文献   

3.
针对桥梁设计、施工和运维管养不同阶段信息转移遗漏和难以共享的问题,以武汉青山长江公路大桥为背景,综合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无人机倾斜摄影等新兴信息技术构建基于BIM的全生命期信息管理平台,平台包括电脑端的WEB应用系统、智慧沙盘和移动智能终端APP 3种可视化交互方式.设计阶段,对全线桥梁进行参数化BIM建模,并...  相似文献   

4.
5.
碰撞检测主要用于在项目设计阶段对“错、漏、碰、缺”问题进行检测和优化。将BIM技术的碰撞检测功能与时间域分类下的静态检测、伪动态检测和动态检测3种检测理论相结合,优化了基于BIM技术的碰撞检测方法,减少了检测运算时间和复杂度。另外,在桥梁工程中的实例应用验证了此优化方法的高效性和实时性。  相似文献   

6.
姜玉龙  夏远靖  贺波 《公路》2020,(1):123-127
交通建设项目多为带状分布,横跨多个区域,如何使交通基础设施BIM模型与周围地理环境进行无缝结合,是交通建设BIM应用与研究的重要方向.依托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灵昆至阁巷段工程,以B/S系统架构为基础,通过对WebGL轻量化技术、BIM模型与GIS技术结合的应用研究,提高了交通建设BIM应用范围,为同类BIM项目应用提供借...  相似文献   

7.
周应华  瞿浩  景磊 《公路》2020,(7):109-112
BIM技术的应用是当前一个非常活跃的工程建设领域研究方向,近年来复杂异形钢结构桥梁在国内的应用越来越多,但是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量的计算等还多采用传统的计算表方式计算.以郑万铁路巫山大宁河大桥应用BIM技术为例,提出了一个基于BIM模型的钢结构桥梁工程量统计新方法,构建了一套钢结构桥梁的标准化建模流程,使用VB语言对CA...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基于BIM技术的沪通长江大桥项目运维管理平台的平台构架和具体搭建步骤进行了探讨。通过研究合理的运维管理平台构架和功能模块,为运维阶段桥梁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养护奠定科学基础;通过研究合适的能筛选和整合项目各阶段产生的数据,并将这些格式、来源、表现形式都不同的数据换为一个统一的运维阶段需要的BIM模型及数据的方法,为提高运维管理平台的工作效率和管理精度,降低数据丢失风险,做出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9.
以洞庭湖大桥A2标项目、莫桑比克马普托大桥项目、飞云江跨海特大桥项目为依托,实现BIM技术在大型桥梁工程施工阶段的研发和应用。主要介绍BIM技术在此三个项目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数字交通强国等一系列政策的提出,BIM技术成为信息化的重要抓手。通过分析BIM与力学分析数据的关系,得到了基于BIM构件理念的力学基础信息分类。同时,通过基于BIM模型的桥梁力学响应快速分析方法实现了力学数据动态可视化分析,通过本系统可以极大地完善监测的结果动态对比,辅助设计人员进行快速决策,为施工方案的确定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建筑信息模型(BIM)是工程建设领域的第二次信息化技术革命。在过去一段时间,BIM主要用于房建和机械制造领域,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交通量日益增加,大跨径、高难度、多功能的特大型桥梁建设越来越多,对桥梁设计及施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针对桥梁,常规的设计、施工、管理及存储方式已无法满足桥梁全生命周期内各个阶段的协作性要求。因此,将BIM技术应用于桥梁全生命周期,实现多维化操控管理,显得极为重要。现通过对BIM的概念理解,总结国内外BIM发展状况,基于建筑全生命周期内各阶段所采用的BIM软件,对桥梁BIM设计做了简述及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为了使BIM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桥梁工程,基于CATIA软件,参照"骨架+模板"的建模思路,提出一种桥梁参数化智能建模方法与相应的技术路线.使用EKL语言提高构件模板的参数化能力与CATIA二次开发技术实现构件批量实例化功能,借助WPF框架研发参数化设计系统,打通了构件模板创建、构件设计、构件实例化的全流程.依托遵余高速公...  相似文献   

13.
针对公路工程BIM模型在Web端加载、渲染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基于多源异构工程数据的融合方法,使之和BIM模型共同实现公路工程三维场景构建。通过采用前端缓存优化、文件传输优化及渲染优化等多种优化策略,显著提高BIM模型和多源异构数据在Web端的加载与渲染效率。实现了多源异构数据的高效整合,减少了响应时间,增强了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14.
CATIA凭借其优秀的曲面造型能力,广泛应用于市政行业,但其本身并不具备地质建模能力,相关应用也相对较少.现针对地质数据传递困难、地层建立过程复杂等问题,基于CATIA进行地质BIM模型建模方法研究.采用DACE工具箱的克里金模型拟合地质界面数据,结合CATIA软件优秀的曲面造型能力建立地形实体和地质界面,最终提供一种适用性高的地质BIM模型创建方法.结合3DE平台和CATIA的协同设计功能,保证了地质数据的有效传递,增强勘察专业与其他专业的工作协同,较好地解决了岩土相关的实际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5.
尹航  张蕴灵  傅宇浩  王琼 《公路》2020,(9):208-212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是指在传统的工程设计的基础上,利用数字化技术,建立的具有完整的与实际情况一致的建筑模型,服务于工程建设的全生命周期。由于大部分交通行业的工程建设过程与建筑物周边的地理、地质环境息息相关,因此,BIM与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技术结合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本文将基于作者在实际项目建设过程中积累的经验,通过解决BIM与GIS各自的多源异构数据兼容性,总结出两个大类主要的BIM+GIS的技术框架:(1)以GIS技术为底层平台,在其基础上兼容BIM模型;(2)以BIM为底层平台,在其基础上兼容各类GIS数据。本文将着重介绍两套技术框架的实现思路,如何通过数据格式转换解决两类数据兼容性问题以及各自的功能特点,并对BIM+GIS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多数隧道地质情况复杂、施工难度大、控制难度高、建设周期长、施工危险性高的特点,进行隧道施工风险管控尤为重要.文中利用BIM技术构建隧道施工进度风险、质量风险、安全风险等施工风险信息模型,形成隧道施工动态风险管理的信息集成及协同应用关键技术.实践表明,BIM技术对隧道工程项目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等要素的风险管控信息化...  相似文献   

17.
宁晓旭  李健刚  王磊  杨冰  王雪剑 《公路》2020,(9):107-113
BIM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工程设计中.相比于传统设计,BIM设计的一大优势就是作为成果的BIM模型可以方便快速地转化为有限元模型用于计算分析.长安街西延线永定河特大桥采用基于CATIA的BIM正向设计,最终交付成果为全桥精细BIM模型.由于大桥结构体系新颖、细部构造异常复杂,因此需要针对整体和局部等不同尺度进行计算分...  相似文献   

18.
分析BIM技术的优势和应用特点,详细总结桥梁设计的基本特征和难点,从而明确了应用BIM技术对桥梁设计的改造优化。从可行性和施工图两个阶段详细总结了BIM在桥梁设计中的应用,凸显基于BIM的全寿命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传统桥梁管理系统在数据可视化与信息共享方面的不足,提高监测信息与桥梁模型的交互性,提出了基于BIM技术的桥梁健康状态可视化途径.通过建立Dynamo轻量化模型,将桥梁健康监测物联网采集的监测数据与BIM模型动态链接,实现数据在模型上的可视化,提升了动态监测曲线查看以及自动预警等功能,并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实...  相似文献   

20.
王雄;郭强 《公路》2025,(1):47-53
互通式立交方案不仅会影响路网交通流的转换效率,还会影响行车安全、工程造价。提出将BIM技术应用到枢纽互通式立交方案设计中,详细叙述了BIM技术的优势以及BIM技术在互通式立交方案中的设计方法。利用BIM技术建立了互通三维模型,在真三维环境中进行互通方案比选,并对推荐方案进行通行能力分析、三维视距检查。总结了山区高速公路地形条件复杂、隧道进出口与互通间距较小时互通方案布设的要点,供同类项目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