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针对我国高寒高海拔地区在边坡开挖过程中发生落石、崩塌、滑坡等安全事故的问题,通过研究该地区施工现场的气候环境、地质条件、施工方法等与边坡施工安全影响的关系,采用现场调研、专家咨询等方法,引入了适用该地区边坡开挖的事故诱发指标,建立了边坡开挖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基于AHP-熵权法确定了评估指标组合权重,构建了边坡开挖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模型。最后采用本模型对该地区某边坡开挖工程进行了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与《高速公路路堑高边坡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和实际工程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本模型在该地区的适用性和准确性,为该地区施工安全分级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技术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3.
隧道工程中,洞口施工方案的选择对于整个项目的工期及投资都非常关键,也是隧道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火凤山隧道右线出口段浅埋偏压地质条件,运用大型有限元软件MIDAS GTS对该隧道右线进洞明、暗挖2种施工方案进行数值模拟,针对不同方案建立围岩的位移场、应力场,并从风险控制、建设投资、施工工期以及环境影响4个方面对2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暗挖方案优于明挖方案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为了深入探究高寒隧道保温层敷设方式及其设计参数优化的问题,以高寒高海拔特长珠角拉山隧道工程为背景,通过数值模拟重点研究了保温层敷设方式、设计厚度及导热系数参数的选择,并讨论了当地气温变化与保温层设计参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寒区隧道保温层设防区段,贴壁式敷设方式最佳;随着保温层厚度的增加,洞内冷空气影响范围逐渐减小,调热圈径深随保温层厚度变化的趋势用公式表达为f(xh)=3.039e-0.280 9xh+13.8e-0.009 322xh;基于调热圈径深随保温层厚度增加的变化速率曲线及隧道结构安全,建议保温层厚度设计为5~10 cm;随着保温材料导热系数的增大,洞内冷空气影响范围逐渐增大,调热圈径深与导热系数关系趋势用公式表达为f(xλ)=15.47e0.287 4xλ-3.829e-39.05xλ;基于调热圈径深随导热系数变化速率曲线及隧道结构安全,建议保温材料导热系数取0.020~0.035 W·(m·K)-1;在假定保温层厚度为5 cm,导热系数为0.022 2 W·(m·K)-1,通风时间4个月的情况下,只有当洞内气温大于-15℃时才能保证支护结构和围岩不受冻害影响。研究成果可为川藏铁路建设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隧道工程的快速发展,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问题也越发重要。论文在分析归纳我国公路隧道发展的总体情况基础上,通过现有文献资料概述了隧道洞口景观设计现状,并总结出我国隧道洞口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继而分析了洞口景观的重要作用,最后对我国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的过程和表现形式进行了探讨,希望对未来的隧道洞口景观设计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西部艰险山区长大隧道进出口存在较大海拔差下的车内外压力计算方法,采用理论分析方法对现有平原地区车内外压力单维计算模型进行修正,使之适用于进出口存在海拔差的隧道。通过青藏铁路列车内压力实测数据的对比,验证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并在实际设计中进行应用。主要结论如下: 1)根据大气压力随海拔变化的规律,通过调整原有计算模型中每一时刻对应的基准压力、温度、密度和声速,可实现进出口存在海拔差隧道内列车内外压力的计算; 2)通过此计算方法,确定了某高海拔山岭轨道交通单线隧道断面净空面积为19.5 m2,双线隧道断面净空面积为41.5 m2,列车动态密封指数最低要求为2.5 s。 相似文献
8.
9.
公路隧道洞口景观数据库的编制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隧道洞口景观数据库的编制是洞口景观设计的基础。本文探讨了隧道洞口的分类,景观数据库的结构,收集了上百个国内外洞口景观设计的样本,编制了洞口景观数据库,并简单介绍了国内外景观设计现状和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研究公路隧道洞口设计施工新理念,在确保隧道洞门安全性、经济性的基础上,不仅要追求它的艺术性,还应特别注重洞口的景观效果,使隧道洞门与环境和谐统一,从公路隧道洞口的设计施工理念来研究公路建设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随着西部大开发公路交通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高寒地区公路隧道技术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高海拔超低温环境的公路隧道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50%以上的隧道位于海拔3000m以上。高原冻土等特殊地质条件,使工程施工面临前所未有复杂环境和巨大的工程量。目前,已建成通车的高寒地区公路隧道主 相似文献
16.
17.
针对高寒地区修建隧道面临的冻害问题,通过冻害发生影响因素及冻害发生机理分析,结合隧道防排水方案及冻胀力对结构影响的研究,了解隧道病害的成因,并提出处理方法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隧道洞口段的抗震设防长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运用Newmark隐式时间积分有限元法并采用粘-弹性人工边界,进行了隧道三维地震反应分析。在不同的围岩材料、衬砌类型情况下,分析了隧道洞口段衬砌应力和位移沿隧道轴线方向的变化规律以及采取注浆加固围岩方法的减震效果。计算结果表明:抗震设防长度主要与洞口段围岩性质有关,洞口段松软、破碎的围岩越长,隧道的设防长度就越长;隧道的断面形式以及洞口段临空面的存在与隧道的设防长度关系不大;在地震荷载作用下,洞口段隧道衬砌产生了很大的轴向应力;可采用注浆加固洞口段围岩的方法减小洞口段衬砌的应力和位移。 相似文献
19.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要,山区道路隧道洞口区域生态的恢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从隧道洞口的设计原则、目前隧道景观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探讨隧道洞口景观设计,研究绿化设计手法及其景观效果,提出隧道洞口绿化不仅包括以植被绿化恢复生态,还包括因地制宜进行洞门装饰,并以工程实例验证,让两者相结合,可以达到更好的景...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高海拔与低海拔公路隧道火灾燃烧特性的差异,掌握高海拔隧道火灾烟气控制临界风速计算方法,给高海拔隧道防灾通风及人员疏散设计提供参考,建立1∶16的缩尺寸移动式水平模型隧道试验台,对海拔高度为504、3 297、3 544、4 103、4 446 m的5个地点开展隧道火灾热释放率试验研究,并采用三维数值计算方法和量纲分析,对不同海拔高度、不同火灾热释放率工况下水平隧道内烟气控制临界风速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油盘尺寸相同的情况下,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火灾热释放率明显减小,燃烧时间显著增长,当海拔超过3 000 m时,高海拔地区隧道稳定段火灾热释放率仅为海拔504 m隧道火灾稳定段热释放率的60.9%。隧道火灾临界风速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大,其表现出2种典型变化规律:火灾热释放率大于30 MW时,海拔高度对临界风速影响较小,同一火灾热释放率下,海拔5 000 m时隧道内临界风速较海拔0 m时提高了不到2%;火灾热释放率小于30 MW时,海拔高度对临界风速的影响显著增强,且随着热释放率的减小影响不断增大,当火灾热释放率分别为5.73、12.67 MW时,海拔5 000 m隧道内临界风速较海拔0 m时分别提高了26%和13%。基于高海拔隧道火灾热释放率及隧道火灾临界风速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典型双车道高海拔隧道火灾烟气控制临界风速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