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4 毫秒
1.
对25种沥青混合料,采用5种方法确定最佳沥青用量,试验数据统计表明我国现行OAC方法和美国Superave方法确定的沥青用量对应的体积指标均满足工程要求.两种方法确定的沥青用量差值平均仅为0.036 8%.说明我国现行规范规定的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确定方法是适合的.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沥青混合料的生产过程,提出了集料、燃料、设备和生产过程等对加热成本的影响,为沥青混合料生产中节约能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浇注式沥青混凝土是桥面铺装工程中常用的混合料类型。该文介绍了将废胶粉用于浇注式沥青混合料中,采用湿拌和干拌两种工艺拌制,研究了废胶粉改性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的性能。结果表明,采用废胶粉拌制浇注式沥青混合料是可行的,废胶粉改性浇注式沥青混合料性能能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但其高温稳定性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沥青搅拌站油改气后的使用性能及排放问题,以1台4000型搅拌站的油改气改造方案为研究对象,对分别以重油和天然气为燃料时的燃烧产物进行了理论计算,并通过试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以天然气替代重油为燃料时,NOx的排放量减少了85.8%,CO的排放减少了72.2%,CO2的排放量减少了40%,并且不会产SO2,生产出的沥青混合料各方面性能符合标准规定和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该文分别制备废胶粉/湖沥青复合改性沥青和废胶粉/岩沥青复合改性沥青,采用动态剪切流变仪和弯曲梁流变试验研究复合改性沥青的高温和低温流变性能,并结合红外光谱测试方法对复合改性沥青的改性机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基质沥青相比,胶粉/湖沥青和胶粉/岩沥青两种复合改性沥青62℃时复数模量分别提高了423.0%和562.6%;同时废胶粉能够减小甚至消除天然沥青对低温性能的不利影响,以胶粉/湖沥青复合改性沥青为例,在-12、-18和-24℃试验条件下,蠕变劲度较基质沥青分别降低了35%、43%和36%;在两种复合改性沥青中,废胶粉和天然沥青主要发挥物理填充作用。  相似文献   

6.
彭波  原万杰  陈忠达 《公路》2005,(4):148-151
利用不同方法测出的沥青混合料密度与实际密度相比,误差明显偏大,引起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丧失可信度。采用表干法、水中重法和蜡封法对不同级配沥青混合料进行测试,以数理统计方法为理论计算依据,以相关系数作为判断指标,综合考虑空隙率和吸水率与密度的相关性,确定与不同级配沥青混合料相适应的密度试验方法。结果表明:对同一种沥青混合料,不同密度试验方法实测结果差别较大,对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和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的影响不容忽视;以相关系数作为判断指标,以空隙率确定沥青混合料不同密度测定方法,为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方法的合理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7.
张硕 《华东公路》2012,(2):78-80
从对沥青的基本试验入手,研究了废胶粉沥青及其混合料的基本性能,取得了不同废胶粉掺加剂量的试验数据,从中筛选出废胶粉在沥青中的最佳掺加量。在此基础上,对沥青混合料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了检测。其结果表明,掺配废胶粉后的针入度指数、软化点、低温延度、流值等指标均大大高于未改性沥青,使基质沥青的技术性能得到明显改善,极大的提高了城市道路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8.
沥青混合料中沥青的用量对沥青混合料使用性能有重要的影响。文章引用了大量数据对5种沥青用量确定方法进行了比较,并提出了较合理的最佳沥青用量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沥青混合料设计中沥青用量的确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余叔藩 《公路》2002,(6):116-120
混合料足够沥青用量是沥青路面耐久性的保证,用体积分析法论述了沥青用量同混合料设计标准与体积参数的关系,并提出预估沥青用量与确定最佳沥青用量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LSPM)不同于传统沥青混合料,它由较大粒径的集料形成骨架和一定量细料进行填充,形成的单粒径骨架嵌挤连通空隙结构,空隙率较高,难以完全使用常规的马歇尔试验方法确定其沥青含量。笔者参考国内外排水性大粒径沥青混合料沥青用量确定方法,考虑沥青被集料吸收的比例,通过沥青膜有效厚度和集料比表面积初步确定沥青用量,提出了其计算方法,并结合设计空隙率、析漏试验与飞散试验综合确定LSPM最佳沥青用量。  相似文献   

11.
废胶粉改善沥青混凝土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伟 《中外公路》2012,32(4):303-306
结合郑开大道实际工程,以废胶粉改性沥青为研究对象,介绍了胶粉对沥青混凝土的性能改善情况,通过试验分析其混合料各项指标的作用效果、掺配比例等重要问题。结果表明:适当的胶粉配合比可提高混合料的承载能力,同时得出废胶粉改性沥青改善了沥青的高低温性能和水稳定性能。解决了将废橡胶粉应用在路面工程中的诸多问题,为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促进了废旧橡胶的循环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2.
间歇式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是目前国内大部分城市修筑黑色道路的关键设备.而砂石料干燥筒是沥青搅拌楼生产的关键.由于液态燃料(重油、柴油)较之气态燃料(煤气)和固态燃料(煤)具有热值高、无灰分、便于运输和操作等优点,因此国内外沥青搅拌楼绝大多数采用液态燃料作为砂石料干燥筒的能源。近年来,由于各地计划部门对计划内重油、柴油指标的分配实行与工业产品相挂钩的政策,没有工业产品的道路建设部门大多数靠计划外油源维持生产.价格比计划分配  相似文献   

13.
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最佳沥青含量范围估算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针对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马歇尔方法确定最佳沥青含量时因拟定的沥青含量范围宽而导致试验工作量大的情况,提出了估算最佳沥青含量范围的问题.即以空隙率和矿料间隙率计算公式联合解得沥青含量表达式,再依据体积指标的标准要求估算出最佳沥青含量范围.理论分析和工程实例表明,估算法必然能找到最佳沥青含量所在的局部小范围;然后在此小范围内进行马歇尔试验确定最佳沥青含量,可大大减少试验工作量,缩短试验时间.  相似文献   

14.
为确定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采用了马歇尔试验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了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方法,并针对3种不同级配类型情况下的沥青混合料,进行了标准马歇尔试验和浸水马歇尔试验的研究,分析了沥青混合料表现的不同特性。结果表明:在不同级配的沥青混合料条件下,得出的最佳沥青用量值并不相同,从而导致沥青混合料稳定度、流值、沥青饱和度以及残留稳定度等马歇尔技术指标特性有所差异;标准级配下的最佳沥青用量,使得沥青混合料特性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15.
再生沥青混合料沥青胶浆微观状态测试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直接测试分析热再生沥青胶浆的新旧沥青混合状态,研究采用未改性纳米氧化锌、改性纳米氧化锌作为新沥青示踪剂的可行性。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沥青中纳米氧化锌的分布特点,分析确定掺入沥青中纳米氧化锌比例。试验评价了添加纳米氧化锌对沥青性能影响,测试了 RAP沥青胶浆微观形态。试验结果表明:掺入4%的纳米氧化锌不改变沥青性能,且能均匀分布于沥青中,可作为标记新沥青的示踪剂,并用于分析再生沥青混合料沥青胶浆的新旧沥青混融状态。  相似文献   

16.
通过集料的表面积因子计算出SMA混合料的平均沥青膜厚度,以混合料可容许的最大平均沥青膜厚为限制值,确定对于不同级配SMA可采用的最大沥青用量,为防止SMA面层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泛油提供了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7.
刘斌清  宋柳  王选仓 《中外公路》2011,31(3):256-259
针对开级配沥青稳定碎石(ATPB)的材料特点,选用典型的设计级配进行试验研究,建立了以沥青薄膜法进行沥青用量预估、谢伦堡析漏曲线及马歇尔试验验证等步骤综合进行ATPB排水基层混合料的最佳沥青用量确定的方法.对设计的ATPB混合料进行试验研究表明:该材料具有较好的路用性能,文中所用方法确定的ATPB最佳沥青用量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8.
基于沥青膜厚度的纤维沥青混合料最佳油石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铁山  延西利  韩森 《中外公路》2007,27(6):152-155
纤维沥青是改性沥青的一种。通过对沥青膜厚度的估算和马歇尔法检验相结合的方法,为外掺纤维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的确定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沥青膜厚度估算素沥青混合料外掺纤维后的最佳油石比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排水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与普通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差距明显,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其进行介绍并与普通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进行比较。排水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首先利用空隙率与沥青用量关系曲线依据混合料的目标空隙率初步确定沥青用量,然后进行析漏试验和飞散试验检验,最终确定排水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沥青用量。  相似文献   

20.
依据旧沥青老化及再生机理,研发了一种沥青再生剂。该再生剂以中黏度芳烃油为基质油,添加70#沥青和非胺类沥青抗剥落剂配制而成,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进行了配方优化设计。通过再生沥青的针入度、软化点、延度及布氏黏度指标确定了再生剂的配方组分为:芳烃油∶70#沥青∶非胺类沥青抗剥落剂=15∶4∶1。再生沥青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研发的再生剂对老化的70#沥青和SBS改性沥青均有良好的再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