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被誉为"中国海洋第一展"的2014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以下简称"中国海博会")将于12月3日至7日在广东省湛江市举办。届时将有来自全球的海洋产业相关的知名企业、行业协会、经贸团体、科研院所及国内外著名滨海城市参展参会,展示海洋经济发展前沿成果,搭建海洋产业交流合作平台。这是记者从8月19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海博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海运集团未来5年将在广东投资200亿元人民币,用于航运、码头和修船基地等相关项目建设,支援广东海洋经济大省的建设。广东省政府与中国海运集团26日在广州签署了包含上述计划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相似文献   

3.
<正>据国家海洋局《2014年海洋科技工作要点》,2014年将主抓十个方面的海洋科技重点工作:(1)在顶层设计方面,将以《海洋科技创新总体规划》编制和海洋强国建设有关专题研究为"龙头",凝练确定海洋科技的发展思路和方向,增强海洋科技创新能力。(2)深入实施"科技兴海"战略,以打造产学研合作与服务平台为抓手,通过科技兴海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与发展,推动海洋经济转型升级。(3)进一步推动海洋经济创新  相似文献   

4.
白俊丰 《水运管理》2006,28(2):29-31,39
阐述以警察权为核心进行海洋综合管理的理论基础,分析中国海洋综合管理以警察权为核心的必要性,提出中国海洋警察队伍建设构想。  相似文献   

5.
《世界海运》2014,(5):12-14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目前,中国经济已发展成为对海洋有高度依赖的外向型经济,海洋经济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而建设海洋强国也成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海洋强国的核心是海运强国,中国是世界航运大国,然而由于软实力建设相对滞后,中国航运与世界航运强国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大连海事大学在深刻领会十八大会议精神、深度思考海洋强国战略的内涵和自身所承担的历史使命之后,经过精心筹划和准备,于2014年3月18日成立了世界海运研究中心,旨在为中国航运事业的发展,尤其在推动中国航运软实力建设上为海洋强国建设做出贡献。本次"中国航运大讲坛"的与会嘉宾集思广益,各抒己见,畅谈海洋强国战略下的中国航运软实力建设,探讨怎样加速通向海洋强国之路的步伐,共同为中国航运软实力建设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6.
海洋执法力量分散是阻碍我国发展海洋事业、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因素。新成立的中国海警局作为统一的海洋综合执法队伍,顺应了建设海洋强国,改革海洋管理制度的战略需要。作为新设机构,海警局将来正式履职必然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必要结合我国海洋行政执法的体制背景,分析典型海洋大国建设海洋综合执法队伍的实践经验,从而对海警局未来开展海洋维权执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品牌     
《游艇业》2014,(3):47-47
据悉,2014年4月16日一两年—度的劳力土中国海帆船赛(Rolex China Sea Race)将于2014年4月16日于香港维多利亚港盛大肩航,庆祝中国海帆船赛成立52周年。劳力士从2008年开始冠名赞助此世界一级离岸赛事,并成为与香港游艇会之间独家合作的一部分。在这段光荣历史中,劳力土中国海帆船赛已将对游艇的博爱精神敞播到香港这座城市。在远东地区,帆船还没有成为—项高度普及的赛事,但是海洋的影响和对大海的向往已经深深植根于香港人的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8.
《船舶工程》2017,39(11):后插16-后插19
正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简称中国海博会)将于2017年12月14日至17日在广东省湛江市奥体中心盛大开幕!经过四届的沉淀和磨砺,由国家海洋局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海博会已经迈入快速上升的崭新轨道,并获得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企业与专业观众的广泛认可和支持,行业影响力获得前所未有的提升。作为我国唯一保留的国家级综合性海洋博览会、国际性经贸展会,中国海博会即将迎来第五届的新突破、新蜕变!  相似文献   

9.
3月5日,广州航海专科学校航运经贸学院院长黄小彪在博客上发了最新的一篇博文.关键词是海洋金融. 博文的内容为:"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的试点城市,自古以来因海而兴,区位优势明显,海洋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海洋产业基础良好,海洋科技实力较强,海洋综合服务与保障功能比较突出,海洋经济产值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肯定广州市发展海洋经济成绩的黄小彪,又提出"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离不开高度发达的金融体系的支持".因此,他认为金融作为撬动海洋产业的支点,在海洋经济发展中处于先导和主导地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正>2011年4月4日从山东省青岛市人社局获悉,青岛拟建一个兼具人才服务、产学研基地功能的"中国海洋人才市场",建成后将使海洋人才汇聚,凸显青岛作为海洋城市吸引人才的"洼地"效应。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沙船源于江南平底海船,历史悠久,至清代时沙船航运已经具有相当大的规模.基于日本关西大学中国海洋史研究专家松浦章的珍贵考证资料,介绍清代上海沙船航运业从萌芽到繁盛、再到衰落的全过程,还原清代上海沙船航运业的全貌,希望能够为传承中国海洋文化以及建立“海洋文化自信”和建设“海洋强国”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梦想起航     
"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2500年前的古希腊海洋学家狄未斯托克早就点出了海洋的重要性。中国在历史上曾是一个海洋强国,在朱明王朝全面禁海之前,中国海上势力无论从技术还是规模上,都占有绝对的优势。郑和七下西洋,组织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舰队。  相似文献   

13.
《水道港口》2007,28(2):139-139
由中国海洋学会和广东海洋大学联合主办的“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拟定2007年第四季度在广东湛江召开”。议会主题是:海洋经济与文化。议会主要的内容为:(1)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国家海洋战略;(2)海洋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的协调性判定和实现路;(3)海洋资源利用中的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4)海洋领域社会资本的合理配置与集体利益的协调;(5)海洋领域的和谐社会建设与制度变迁;(6)适应海洋领域和谐社会建设的管理改革与转型;(7)海洋经济安全与应急体制建设;(8)海洋社会和谐性的量化指标体系;(9)“和谐海洋”概念科学性判断和含义研究;(10)国际海洋秩序和海洋关系和谐;(11)捕捞业渔民转产转业难点问题研究;(12)建设人海友好型社会的有关问题;(13)海洋循环经济模式;(14)海洋绿色发展战略和绿色核算体系;(15)海洋领域科学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邢丹 《中国船检》2013,(4):15-18,105
每次海上执法力量的发展变迁,都是国人海洋意识的进一步提升。日前,随着国家重新组建国家海洋局,以及国家海洋局将以中国海警局名义开展海上维权执法消息的披露,位于北京市复兴门的国家海洋局大门西侧的中国海监总队的牌子,不久将被换成中国海警局。触摸厚重的中国海上执法的历史年轮,海洋留下的记忆,都深深镌刻在每一个关心中国海洋事业的人的心里。从空白到璀璨,每次海上执法力量的发展变迁,都是国人海洋意识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中国海洋教育研究的基本历程进行学术史梳理,围绕海洋教育的概念、意义与价值、内容体系、评价体系、学科建设、实践现状、推进策略、域外比较与借鉴等方面的研究情况,论述中国海洋教育研究在理论研究、实践研究和比较研究三个方面的主要进展,提出中国海洋教育未来研究应进一步加强基本理论研究、拓展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以及加强研究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6.
中国海洋地貌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述了中国海洋地貌数据库系统的设计思想与原则,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海洋地貌数据库系统模块组成及功能应用。并针对海洋地貌的数据特点,给出了地貌数据库的数据结构。最后重点介绍了系统建设中采用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2011年7月,国务院批复了《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将我省海洋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随后,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努力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决定》,我省迎来了一个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18.
开篇寄语     
《世界海运》2014,(2):I0001-I0001
<正>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运大国,海运事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海洋经济的支柱产业。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应"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主持学习时进一步强调,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欲建设"海洋强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其道在于海洋强国之道、在海洋强国之德、在海洋强国之人、在海洋强国之至善,化古为今,凝炼为一句话:"伟大复兴之道,在海洋强国,海洋强国之道,在明明德,在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