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重金属污染河道底泥处理是城市黑臭河道治理中无法回避的问题。针对城市河道底泥的特性,以及对固化稳定化技术在重金属污染底泥处置中适用性及优势的分析和工程运用中影响因素的研究,最终提出基于固化稳定化技术对城市重金属污染河道底泥处置的全流程技术路线,实现底泥处置减量化、无害化、稳定化、资源化,为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种可行性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家与公众对乡村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如何对乡村河道进行有效修复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现以闵行区浦锦街道为例,在对其水生态现状调研基础上,解析河道污染特征与污染物来源.并基于绿色生态修复的原则提出了在空间上通过生态缓冲区、河道及植物种植的方式构建河道生态系统的修复思路.进一步根据水体污染特性,制定了底质改良、紫外催化、沉水曝气、底部生物载体、生态浮岛、漂浮草垫、点源净化的内源污染防治技术措施.对比治理前后河道踏勘与水质检测结果显示:治理后河道水生态恢复较好、溶解氧浓度大幅提升、总磷得到了有效控制.后期可根据水体溶解氧浓度对曝气调控以促进对氨氮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3.
天津市排污河道底泥的处置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 ,各级城市排污河道清淤产生的底泥已成为影响工程决策 ,防碍清淤实施的一大难题。本文以天津市大沽排污河底泥为例 ,对排污河道底泥性质进行了研究 ,对污泥处置技术方案进行了综述 ,并最终结合泥性 ,认为将排污河道底泥回用于建材工业 ,能够彻底达到污泥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 ,不但可以消纳污泥 ,而且可以利废增效 ,保护自然资源 ,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东台市西沟河现有污染情况调研显示:西沟河主要存在生态缺水、地下水水位较低、河流生态系统破坏与污染加剧情况等环境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对河道进行跨流域补水、河道疏浚、应用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与河道人工曝气技术的方式,实现了河道水量补充和生态环境修复。并进一步设置小型湿塘,实现了河道的生态化改造。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城市化过程中,过于重视城乡河道的防洪排涝属性,忽视其生态景观属性,导致河道污染严重、水质低劣的现状,对河道功能进行了梳理,并阐述了河道综合整治的原则。结合工程实例,从生态护坡技术、综合处置修复净化、河道景观设计等方面,对城乡河道生态景观工程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基于河湖底泥水热固化生产工艺的系统研究,结合河湖底泥资源化产品在G15嘉浏段拓宽改建工程项目的应用经验,提出河湖底泥在绿色道路建设方面的应用技术,包括路面砖、路缘石、排水构造物、护坡砌块等底泥制产品的设计指标及施工工艺。针对1块河湖底泥标准砖进行了LCA评价,相较于传统的黏土实心标准砖和混凝土标准砖,其具有6项环境影响类型指标优势,并根据生命周期3E影响评价结果给出了相应研究和生产建议。河湖底泥资源化绿色道路产品在工程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对城市河道生态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宁夏某水渠重金属底泥治理工程,包括底泥污染分析、底泥清淤工程、底泥脱水工程及底泥重金属固化稳定化工程。该工程的成功实施证明所采用的工程技术、措施是有效的,可为其他类似的治理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城市河道认识的日趋深化和更加理性,市民对河道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以上海市徐汇区河道为背景,对河道生态修复建设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索。认为城市河道生态修复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根据地域特点、河道现状,采取不同的生态修复技术进行组合应用,以促使河道水生态平衡系统的建立。  相似文献   

9.
韩柔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2,(9):283-287+28-29
河道生态空间是物质、人文景观资源较为丰富的开敞空间。在“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背景下,河道生态空间的片段化问题亟待解决。现选取天津市武清区黄花店镇永定河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永定河生态空间现状及问题,基于“织补”理念,对河道生态空间修复进行研究,以建设兼顾文化、生态、游憩、防洪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生态绿色廊道——绿道为“织补”手段,恢复河道自然生态,串联河道空间斑块,打造蓝绿交融生态格局,重焕河道两岸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0.
选取济南市广场东沟为研究对象,针对该条河道的概况及目前存在的水质污染、河道淤积、河道泄洪、生态效果较差等问题,提出了河道整治的必要性,研究并制定了河道治理措施。通过河道整治后的效果分析,验证了河道治理的可行性,提出了河道治理不再局限于河道功能性整治,更突出人水和谐的生态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上海某项目建筑规划及污染土分布特征,通过支护结构合理选型,使污染土治理措施与深基坑支护结构有效结合,快速、高效完成了污染土治理与修复,安全地进行了地下室基坑工程的施工。通过基坑监测数据分析,基坑支护结构和周边保护对象变形均在控制范围内,验证了污染土治理措施结合基坑支护结构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张卿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3):107-109,M0013
从控源截污、清淤修复、原位修复和活水循环四个方面对深圳X涌黑臭水体治理进行了全方位考虑,虽取得一定效果,但还没彻底解决黑臭。但通过工程总结,希望给后续相关工程一些启示。河道的截污是消除黑臭的根本,但截污要从污水来源、传输、处理终端每个环节进行分析;同时需要采用河道清淤、补水、原位修复等手段综合治理,方能初步改善河道水质。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介绍了荆州护城河生物治理试验。针对荆州护城河水体已严重污染的状况,选择全河段中污染相对最为严重的一段水体作为试验段,采用KIC河道污水生物治理工艺进行治理。治理后该段水体水质各项指标达到建设部《再生水回用于景观水体的水质标准CJ/T95-2000》,治理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4.
近十余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水污染不断加剧,城市水环境持续恶化,市郊结合部、尤其是城中村绝大部分河道受污染情况严重,地表水水质普遍劣于V类标准,一些水体甚至出现了黑臭现象.马漳河是该类河道的典型,通过对马漳河黑臭成因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消除黑臭河道的治理对策和措施,整治后面貌焕然...  相似文献   

15.
上海长江大桥桥墩冲刷坑深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长江口北港水沙条件以及河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局部三维泥沙数学模型和局部正态物理模型2种手段预测上海长江大桥桥墩冲刷坑的最大冲刷深度,三维泥沙数学模型和局部正态物理模型的边界条件由大范围的长江口二维水流数学模型的计算结果提供.结果表明,2种手段预测得到的桥墩冲刷深度较为接近,可为桥梁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浅析青草沙水库工程风险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草沙水库位于长江南北港分流口下游,河势、地形及水动力条件非常复杂,存在施工期的滩势变化与风暴潮影响以及运行期的水质恶化、咸潮入侵加剧、水污染突发事件与供水系统事故等多种风险因素。该文通过各方面的风险因素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保证工程的顺利建设和运行。  相似文献   

17.
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作为苏州市吴中区生态涵养区重要组成部分,乡镇的内河绝大部分沟通太湖,内河水质对太湖水质有一定的影响。由于周边地块内部雨、污水管道的混接、错接,加上周边农业面源污染,导致河道排河口非雨出流的现象严重,对周边水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故本项目根据《苏州生态涵养实验发展区规划》和《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1]提出的规划目标,结合对河道水质的监测结果,针对水质较差、断头浜等河道,采取控源截污、生态疏浚、生态修复等多种整治措施,确保河道水质稳定达标。后期结合农田面源污染控制、非雨出流溯源调查等多种手段,最终达到太湖东部湖区Ⅲ类水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曾文水库为台湾容量最大之水库,亦为嘉南地区最主要之水源。自1974年营运至今饱受坝前库床淤积之困扰影响蓄水总量,由于缺乏库底排砂设施因而规划新建一防淤隧道于水库左坝座,利用蓄清排浑之操作来减缓水库淤积以延长水库寿命。由于防淤隧道出水口河道并无足够腹地提供浑水消能,故于山体内设置一长190 m、宽23 m、高46 m之地下洞室。针对防淤隧道消能池室范围进行案例说明,并利用三维数值模型检核设计需求之稳定性,透过岩盘参数的假设说明及开挖支撑系统设计的检讨,来确保地下洞室开挖之安全,亦针对该区域遭遇之关键课题进行说明,其中包含闸室顶拱两翼岩盘承载力、隧道分岔区域岩盘处理对策、边坡浅覆盖偏压处理对策等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