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
近年,国家陆续对城市设计及城市更新提出了一系列要求。郑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2019年已开始着手进行街道提升改造工作,2019年6月编制完成了《郑州市街道设计导则》,从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等层面进行系统指导。结合郑州市经三路街道整治提质规划设计实践,以提升街道环境与品质功能为出发点,从优化道路通行空间、提升绿化景观层次、整治街道建筑立面、拓展街区文化内涵等方面,对街道街区的设计方案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在城市建设品质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针对南昌市象山路街道存在的问题和自身特点,从街道的交通环境、设施环境和周边环境3个部分着手,精细化设计街道整体空间环境,提出了非机动车等候区设置、双向错位人行横道布置、多杆合一布置、街道设施融入特色文化符号、强弱电箱柜隐形化处理、街道周边空间精细化协调衔接等处理方案,为街道沿线居民创造了一个以人为本、交通便利、休闲舒适的生活空间,同时也可为类似的旧城区街道改造提供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3.
以上海市田林路商业街(苍梧路—桂林路路段)为例,依靠城市意向、PSPL、实地访谈调研等活性研究方法,以人的感知与需求为导向对城市商业街区质量进行客观评价,有效了解和掌握人在商业街道空间中的行为特点,为慢行交通优化、城市公共空间品质的提升和改善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随着2019年《成都市公园城市街道一体化设计导则》(下称《导则》)的编制完成,成都市中心城区杉板桥路(二环路一中环路)被选为第一批一体化设计的示范街道,对《导则》进行实践和深化.遵循"以人为本、功能统筹、因地制宜"的规划原则,阐述了彰显工业遗产、创新经济活力、展现公园城市特色的规划愿景,从综合保障交通功能、提升街区活力、彰显区域文化、打造绿色通廊、塑造形态优美的界面、智慧集约市政设施6个方面,介绍了杉板桥路街道一体化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5.
历史风貌街区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道路更新在历史风貌街区的保护与改造中具有一定特殊性:一方面,它是城市道路老路改造的特例;另一方面,它需要历史文物保护、景观设计、城市规划等多专业的参与。为提升历史风貌街道更新工程的品质,给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在梳理历史风貌街区的三级规划体系、近年来各地相关政策及指导性文件的基础上,分析上海衡复风貌区、思南路、武汉中山大道、青岛路、黎黄陂路等典型工程案例,总结历史风貌街道更新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6.
这个夏天,东部城市最亮丽的一道街区风景由BMW325组成。7个赛段、21座城市,飞驰而过之后留下的不仅仅是魅影,而是动人心魄的震撼和回味无穷的力量。20辆车结伴同行的场面,井然有序地行驶画面,一次次感染了平静的小镇,唤醒了沉睡的街道。呼啸之余,体力、心智和心灵构成了走向胜利终点的核心,我们将要完成宝马赋予自己的独特使命——挑战极限,超越自我。  相似文献   

7.
以成都市公园城市街道一体化建设试点项目——杉板桥路(二环-中环)改造项目为工程背景,阐述了传统市政管线改造设计要点和公园城市街道一体化理念下市政管线改造设计要点。介绍了公园城市街道一体化设计理念在该项目中的应用实践。对改造项目进行了管线现状及需求分析和管线建设边界条件分析,详细介绍了市政管线改造采用缆线管廊、综合排管的创新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遗传算法在线网优化中的稳定性,在遗传算法过程中加入免疫因子的提取与注射,并设置局部最优的检测。改进后的免疫遗传算法能结合求解问题的特征信息对种群进行免疫接种,提高搜索速度和精度。通过路网验证,并与标准遗传算法进行比较,表明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完整街道”、“街道设计”等城市道路改造设计理念开始广泛应用于城市道路旧改等实际工程项目。然而,街道设计理念与传统的设计习惯、道路管理模式及使用者的接受程度,依然在现实应用以及工程实施上存在较大的分歧。以深圳市罗湖区道路设施品质提升工程和深圳市罗湖区精品示范路工程两个项目为工程背景,分别从宏观的街道空间改造和部分微观细节设计两个角度,分析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和优化处置方案,为后续工程实践以及相关街道设计导则优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古都风貌的整体保护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对老城区的整体保护和历史街区的保护理念不断完善,政府对历史街区保护项目的研究更为深入。为促进老城复兴,改善人居环境,带动城区旅游,促进历史街区经济发展,对历史街区的综合整治极为迫切。整治过程中,街区下管线错综复杂、管线破损严重、市政管线混接等问题突出,现状市政管线改造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及难题。结合实际情况,对现状改造问题进行分析并解决  相似文献   

11.
市域公路网布局优化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市域公路网布局的特点和要求,对传统的市域公路网布局单目标优化模型进行了扩展,通过将连续变量离散化和引入双层规划方法,建立了市域公路网布局优化双层规划模型,并将模拟退火算法应用于模型的求解,采用Visual Basic6.0语言开发了相应的算法程序,该算法尤其适合求解大规模路网优化问题。应用示例表明了所建模型及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王慧  程安徽  曹志超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5):21-23,M0005,M0006
华福大道为淄博市中心城区南部一条城市主干路。随着南部城区的建设,该区域新建了大量的居住区及沿街商铺。目前公路性质的道路断面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城区发展的需求,急需进行城市化改造,完善道路沿线的市政设施及交通设施,以便更好地服务于道路两侧的开发建设。同时,该道路的改造建设,可以与世纪路、西五路一起组成中心城区南部区域的重要城市出入口,缓解现状柳泉路的交通压力。现对华福大道改造设计从横断面形式选择、道路选线、交叉口渠化、路基支挡与防护及道路结构层设计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由于城市路网本身的规划布局不合理或者一些限制因素造成的设计不完善,成为了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同时,国内许多道路管理和设计部门更侧重于道路整体的把控而忽略了一些交叉节点的详细设计,这就造成了许多城市的新建道路存在交叉节点功能不完善、虽能通行却通行不畅或者通行期间存在着安全隐患,针对这类因前期设计缺陷而经成的畸形交叉口问题,提出了二次优化改造的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基于遗传算法的公路平面优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公路平面线形优化方法,将遗传算法应用于公路平面优化设计,更好地解决了目前传统算法难于处理的一些问题。首先根据平面初始解建立一个可行域,利用浮点编码选择平面坐标作为染色体,然后对可行域中的可能解用一个评价函数(适应度)来度量,利用交叉、变异算子在可行域中选择最优解。实践表明:该方法具有全局解空间搜索能力,从而实现了全局寻优的目的,对公路平面优化设计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内河改造后应如何统筹规划跨河通道,从跨河通道方式入题,定性分析国内外典型跨河通道布局方案,基本得出了合理的跨河通道间距。结合吴淞江工程(上海段)跨河通道的布局方案进行实例分析,最终确定了较为合理的布局方案,并对建成后的桥梁布局进行了交通适应性分析,定量验证了间距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相位差是区域信号协调控制的重要参数,其动态优化直接影响通行能力和路网延误。论文考虑交通流诱导与交通信号控制的协同运作,通过研究车队在停车线车头受阻和车尾受阻的不同等待状态,建立了相位差与诱导参数路段行程时间的相关关系,基于诱导控制协同的动态性考虑,提出基于预测型诱导用行程时间的信号控制相位差优化技术,阐述其优化算法流程。论文利用长春市长春大街含3个交叉口的路线进行算例试验,结果表明利用预测型行程时间优化相位差之后干线总行程时间最高节约12.9%左右,延误减少高达51.3%,达到诱导控制信息共享、协同运作提高路网运行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干线协调控制通常以干线方向通行效率最大为目标,导致一些小型交叉口次路方向延误较大。针对该问题,基于车路协同环境,研究了车速引导下的双周期干线多目标优化方法。针对上游交叉口饱和交通流与非饱和交通流2种情况,提出了考虑排队消散和相位差的动态车速引导模型。以干线延误、通行能力、停车次数,双周期交叉口次路方向延误为优化目标,构建了车速引导下的双周期干线多目标优化模型,采用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基于COM接口,采用Python和Vissim搭建车路协同仿真环境,以北京市两广路的3个路口为例进行仿真验证。对比了本文模型与原配时方案、无车速引导下双周期干线多目标优化模型的效果,结果表明,本文模型相比于原配时方案和无车速引导下多目标优化模型,干线平均延误分别减少19.6%,8.3%,通行能力分别提升5.6%,8.4%,平均停车次数分别减少11.2%,24.2%,双周期交叉口次路方向平均延误分别减少33.9%,5.8%,表明本文模型将速度引导与多目标优化相结合,提高了双周期干线的通行效率,降低了双周期交叉口次路方向的延误,达到了干线和双周期交叉口共同优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