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对广州的10多所高等院校及部分创业孵化基地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广州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广州高校创业引领工作、广州成功创业大学生和广州创业孵化基地的现状,建议在广州建设一个"立足广州、辐射全省,国内一流的示范性大学生创业创新实训孵化基地",推动广州大学生创业创新工作更好地开展.  相似文献   

2.
为了推动广州低碳智网型航运中心的发展,建设更加高效环保的集疏运体系,对服务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港口集疏运体系的发展及完善对策进行了研究。首先,剖析了广州港口集疏运体系的发展现状;接着,通过与国内外著名国际航运中心对比,分析了广州港口集疏运体系发展存在的问题;然后,对国内外国际航运中心集疏运体系建设的相应经验进行了总结;最后,在对广州港口集装箱集疏运体系配流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广州港口集疏运体系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广州虽然已经具备了较好的集疏运条件,但存在珠三角水网优势发挥不够充 分等问题,因此广州需要对标国内外著名航运中心,充分吸取外地经验,致力于打造“升级版”港口集疏运体系,如实施珠江流域战略等。  相似文献   

3.
2005年12月22日,广州五十铃对广州安迅保城巴士有限公司的12位驾驶员专门进行节油驾驶培训。这是广州五十铃”价值传递第八站”,是05年度的最后一站,也为广州五十铃2005年的”价值传递”计划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2004年,广州安迅与广州五十铃成功达成了机场快线的合作,28台广  相似文献   

4.
按照"老城市新活力"对广州工作的总体部署,阐述了广州在综合交通发展方面的若干思考。首先,回顾了广州市城市和交通发展历程,总结了广州综合交通发展对于城市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其次,围绕"交通强国"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的交通发展新要求,结合广州自身实际阐述了交通发展未来的机遇和挑战;最后,针对枢纽再驱动、交通物流融合和人本街道空间营造等三个关键问题,阐述了广州的交通发展策略和实践思考。  相似文献   

5.
1999年3月26日 本田雅阁 1998年6月30日,广州本田合资公司成立。起步3万辆,建成规模5万辆。1999年3月26日,广州本田生产的广州雅阁轿车2.3VTi下线。这一天,广州市政府专门为第一辆广州本田雅阁轿车下线举行了隆重的下线仪式。  相似文献   

6.
广州贸易竞争力指标分析表明,广州对外贸易竞争力仍然不强,其主要原因是广州大多数产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经济增长粗放,为提高广州对外贸易竞争力,必须制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大经贸战略,进一步推动外贸体制创新,大力推动外贸结构升级与转型,建立健全贸易促进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本文分析了广州对外贸易竞争力状况及其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对筻与恩者。  相似文献   

7.
《家用汽车》2012,(7):21-21
正2012年4月24日,中国(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组委会在北京新国际展览中心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广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危伟汉、中国对外贸易中心(集团)总裁、广州展联展览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润生、中国国际贸促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广州展联展览服务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王侠等出席了发布会。2012年,中国(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下称广州汽车展)将迈入其成长道路上的第十载春秋,意义非凡: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汽车  相似文献   

8.
《交通标准化》2009,(2):100-100
2008年12月16日,广州珠江黄埔大桥正式通车,这不仅填补了广州东部和南部没有跨江大桥的空白,还使广州到珠海真正实现了全程高速,对完善国家高速公路网有着重要作用。广东省副省长佟星、广东省交通厅厅长何忠友等为大桥通车剪彩。  相似文献   

9.
山水空间格局是广州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形态,越秀山构成了广州城的天然护卫屏障和景观视廊,水上交通运输系统促使了广州的繁荣兴盛。在"九五"和"十五"期间,广州城镇化和机动化水平急剧提高,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中心区的开发强度越来越高,导致了广州山水城市的特点逐渐淡化。步入社会主义新时代,广州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通过枢纽引领、网络提升和交通微改造,推动城市交通与山水空间格局的融合发展,使得城乡居民充分享受到生态创建带来的"红利"。  相似文献   

10.
7月30日,大沙头港湾广场一期基础工程广州港港口中心正式启用,广州港务局、广州港集团和广州港通讯调度指挥中心正式进驻运作。号称广州“外滩”的大沙头港湾广场初显雏形。  相似文献   

11.
针对国防交通工程生存能力评估具有很大模糊性的特点,在对国防交通工程生存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国防交通工程生存能力评估的指标体系,建立了国防交通工程生存能力评估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主张采用专家打分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最后对某一战略桥梁进行了评估,为提高国防交通工程生存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城市主干路路段行程时间估计的BPR修正模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提高城市主干路交通流平均行程时间的估计精度,根据路段上游检测器采集的截面流量,建立了3种BPR(bureau of public roads)修正模型,包括全状态累积流量BPR修正模型、分状态标定的BPR模型和分状态累积流量BPR修正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全状态累积流量BPR修正模型明显优于传统的BPR模型;分状态标定的BPR模型和分状态累积流量BPR修正模型可以进一步提高估计精度,且后者可将阻滞交通状态下的平均估计误差降低至8.05%.  相似文献   

13.
当私家车的使用可与公共交通结合时,人们会更倾向于乘坐公共交通出行. 因此,P+R(停车换乘系统)在为公共交通吸引客流的同时也为公共交通的运营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建立和运营P+R系统时,制定合理的用户收费政策是诸多影响因素之一. 事实上,收费政策作为调节手段之一,利用其鼓励或约束停车场的各类用户,将有助于交通部门管理和经营P+R设施. 基于社会经济水平,本文为确定停车设施最优定价方案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结合遗传算法,本文利用财务分析模型确定了P+R设施最优定价方案参数. 该模型应用于希腊雅典地铁网络的P+R设施. 结果表明,该模型可在短时间内提供近似最优定价方案. 另外,本文还在方便用户的计算机框架下结合该模型开发了相应决策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4.
一类车站选址问题的非线性优化模型及遗传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铁路枢纽辅助站选址问题的背景和由来 ,讨论了辅助站的加入对枢纽地方车流作业选择的影响和修正 ,构造了基于辅助站的选址和地方车流的优化组织为核心的数学模型。针对所建模型为大规模 NP- Hard问题的特点 ,提出了利用遗传算法求解模型的主要策略 ,并进行了仿真计算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分析多品种流交通网络的特性,在借鉴Ford-Fulkerson算法的基础上构造了求多品种问题最大流的基于多品种流的Ford-Fulkerson算法。然后分析了多品种流交通网络对特定品种在结点上的流量有要求的几种情况,并设计了这几种情况下交通网络求最大流的算法。在实际交通网络中多品种流问题普遍存在,对特定结点的品种的流量有要求的多品种问题更是不胜枚举,本文的算法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应用基础。  相似文献   

16.
支撑产业链协同的SaaS平台自适应演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产业链协同SaaS平台在运行服务过程中面向各企业群及其业务需求变化的动态演化支持,针 对平台企业联盟和用户的动态性,提出了基于动态绑定与隐式授权的企业联盟自适应演化管理和基于企业自治 模型的用户自适应演化管理方法;针对平台各企业联盟业务协同需求的动态性,建立了面向演化的业务功能与 业务数据管理模型,提出了业务功能在线更新与业务数据库的同步演化算法,建立了SaaS平台自适应演化机 制.通过在汽车零部件产业链协同SaaS平台研发过程中的应用表明,自适应演化方法能有效支持平台在不间断 服务条件下,通过业务功能和业务数据库的在线演化满足各企业联盟业务功能扩展和动态更新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在评价中,评价目标相同,不同的评价者会提出不同的评价指标集。本文提出了一套解决评价指标集并合的理论及方法,主要包括任何两个评价指标集相关性的度量方法,不同评价指标集的并合规则,及并合后评价指标集权向量的确定方法等。  相似文献   

18.
矿产资源资产估价的动态收益现值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随机时间序列理论和资产评估理论对矿产资源资产估价的收益现值法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待估矿产资源资产未来净收益的动态预测模型,提出了折现率历史数据的测算方法,据此,建立了与净收益预测模型相类似的未来折现率的动态预测模型。这些模型和方法为把现行的偏重于静态的收益现值法扩展为科学实用的动态收益现值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集装箱码头间的互拖是一种促进相邻码头资源重新组织与优化的协作方式,集装箱甩挂运输能够解耦互拖与港内作业之间的复杂耦合关系。为了提高互拖的集装箱甩挂运输的有效性,满足码头间协调的时间要求和对集卡资源的有效利用,提出了互拖集卡甩挂运输调度的两阶段方法。首先建立互拖任务之间的时间关系网络,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集卡调度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算例分析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演示集卡作业任务序列,分析其码头作业量分布对于港内作业调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提供了码头间互拖集卡甩运输的一种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20.
反复荷载下钢筋混凝土平面应力问题有限元非线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有限元法,对承受反复荷载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平面应力问题进行了非线性分析,提出了较为合理的材料本构模型。其中,对开裂后的混凝土考虑了裂面接触效应。本文采用了建立在等效单轴应变概念基础上的增量式正交异性模型来描述混凝土的双向受力性能,并对该模型中的主轴旋转规则进行了改善。采用以本文所述方法编制的程序进行了实例分析,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