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孟霞 《中国船检》2003,(11):12-14
美国人戴维拉格在《远东经济评论》撰文曰:“在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大批工人正紧张地忙碌着。这是一艘超大型船只,其名字“新望海”恰如其分地反映了中国造船业迅速赶超世界的现状…”  相似文献   

2.
杨培举 《中国船检》2015,(3):13-16,122
硬实力可以让我们迅速成为造船巨人,而软实力羸弱则会让巨人变得外强中干。2010年,中国在三大造船指标上全面超越日韩成为世界第一,之后又连续四年在三大指标上夺魁,使中国造船业一跃成为了世界造船巨人。然而,巨人间的较量,拼的是综合实力。显然,软实力的不足,不仅让我们在市场低迷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饱受折磨,而且,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难度也非常巨大。毫无疑问,作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软实力的提升已是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3.
一舟 《中国水运》2006,(8):22-23
2006年4月1日,国际船级社协会油船和散货船共同结构规范(CSR)正式实施。新规范带来新设计,新设计抢占市场先机。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共同结构规范的实施,对各国造船业都是一次平等的考验,使得我国在造船方面第一次与发达国家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也是——[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造船强国:路漫漫其修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去的一年,国际船舶市场急速攀升,世界造船产业加快向东方转移,令国人似乎看到了实现造船强国梦想的曙光。2003年中国不菲的造船业绩,使舆论和业界似乎都不愿再保持低调,赶超日、韩问鼎世界造船霸主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从情势看,这种推论似乎是成立的,我国造船业已跻身世界三甲,并且坐稳了第三的位置,同时,我国还具有劳动力资源丰富、工资成本低的优势,而这正是日、韩的软肋。然而,这是否意味着我国造船业已经具备了与日、韩抗衡的实力?未来世界第一造船强国的宝座非中国莫属吗?  相似文献   

5.
吕航 《中国船检》2003,(2):8-14
做造船强国要有多少底气 记者:程秘书长,朱镕基总理在2002年5月曾指出:造船应该是加速、更快、更大规模发展的一个产业.中国有希望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就吨位比较).那么我国提出这样一个目标的基础是什么?  相似文献   

6.
本文问题了韩国船舶工业的发展史,分析和阐述了韩国船舶工业发展的特点、发展策略的应用以及发展的创新,从而实现造船强国的竞争策略。  相似文献   

7.
本文回顾了韩同船舶工业的发展史,分析和阐述了韩国船舶工业发展的特点、发展策略的应用以及发展的创新,从而实现造船强国的竞争策略。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造船行业飞速崛起,技术水平有较大提高,但与世界先进造船国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造船是劳动、技术、信息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在全球市场一体化的今天,各国造船企业在技术、性能、质量和服务等范围内展开了全方位的角逐。中国造船行业虽然在量上领先,然如何从量变到质变,并针对与国外造船技术主要差距采取应对措施,真正从造船大国迈向造船强国很值得冷静思考。  相似文献   

9.
《船艇》1994,(10)
1990年5月,一艘代表当代世界造船工业先进水平的大型冷风集装箱船“柏林快航”号在上海沪东造船厂顺利交付德国船东。三年前,当沪东造船厂夺得该船订单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技术创新对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对目前我国船舶工业技术创新的现状与差距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船舶工业推进技术创新的主要思路和重点方向,并给出了依托技术创新实现造船强国目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经济危机令船舶工业寒冬骤至,新船成交降到冰点.然而,刚刚过去的2008年,韩国造船业却在船舶接单量、交付量和接单剩余量三项指标中创下连续6年居世界首位的佳绩,并再度与紧追其后的中国拉开了距离.  相似文献   

12.
吴佳华 《世界海运》2004,27(2):22-23
2003年世界经济复苏步伐加快,带动航运市场的迅速发展。航运市场的大好形势极大刺激了船舶所有人的订船热情,2003年世界各国的船台基本都已订满直到2007年。中国国内造船业开始空前规模的大扩张,未来既充满机遇又面临激烈竞争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Han Guang 《中国船检》2012,(5):50-51,110
在全球新造船市场一片哀鸣,特别是常规船型需求回升无望之际,LNG船市场悄然走出低谷。去年,全球共成交了51艘LNG新船。今年仅1~2月就成交10余艘。一些船东正计划扩大LNG船队规模,并持续下单。这一现象与三大主力船型的市场窘态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不仅仅是一次短期的恢复性行情,更给造船企业带来了持续性机会。  相似文献   

14.
15.
通过对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的现状、成就、挑战及发展趋势的展望,阐述了造船工业作为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的重要领域,提出了强化船舶工业信息化进程、提高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服务和水平是当务之急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港口船舶动态智能监控与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运用GPS技术、无线通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海图处理与显示技术 ,结合现有局域网和MIS系统 ,对港作船舶实行动态跟踪 ,在局域网内部实现实时监控 ,通过数据分析和处理 ,应用于调度、安全、技术、成本控制和质量保证体系的管理通过对广州港新沙和西基 2个分公司的 2个FCS系统改造项目的分析 ,阐述现场总线在FCS系统实际应用中的一些局限性 ,指出工业以太网技术将是工业自动化领域网络控制系统中的一个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刘玮 《中国船检》2011,(3):64-67,125
走过金融危机的恐慌之后,船舶融资市场在日益步入稳定与恢复的同时,市场主体间的分化也日趋明显。大型航运企业的低成本扩张,与普通航运企业的求贷无门,正并存于后危机时代的船舶融资市场。  相似文献   

18.
本文围绕造船企业在钢材套料切割生产过程,介绍FastCAM公司在敏捷造船和精益造船中的技术、软件和管理方法,包括在船体建模放样后的无纸化数据转换技术、零件BOM表生产数据管理,优化套料与高效切割,以及钢材存储管理与余料重复利用,在钢材切割下料生产过程实现敏捷造船和精益造船的信息化管理,以有效节省钢材。  相似文献   

19.
王荣生 《中国船检》2003,(10):10-15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基本实现工业化。我国船舶工业要按十六大精神要求,抓住这个战略机遇期,努力拼搏,沿着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竞争力,做大做强中国船舶工业。  相似文献   

20.
王国进 《水运管理》2002,(9):6-9,34
随着世界海运业的快速发展,船队规模越来越大,对国际海员的需求也呈上升趋势。但欧美一些发达国家海员数量却在骤减,菲律宾等一些传统的海员输出国因业务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原因发展缓慢,使得国际海员供给转向劳动力价格低廉、业务技能较强的中国海员市场。中国航运企业适时抓住这一机遇,制定了输出一流国际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