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水 《交通与运输》2014,30(4):30-30
当交叉路口人行横道线是绿灯、行人正在通行时,往往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形:有的右转(也有左转)机动车驾驶员让行人先行;有的则不依不饶地从川流不息的行人中间穿行。穿行的驾驶员自有理由:上海人口密集.等行人过完马路再走,要等到猴年马月?当然是能穿行则穿行。本期刊登5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各自的观点,其中有一篇叙述了搞好交叉口设计对改善路口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条件的意义。欢迎广大读者来稿各抒己见,在争鸣中逐步统一认识,营造良好的交通秩序和上海国际大都市的文明形象。  相似文献   

2.
一、交叉路口 交叉路口车辆和行人交织,交通流量大、冲突点多,同时由于道路上车辆、树木、建筑物对驾驶人视线的影响,形成的视线盲区较大,使得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增多。因此,驾驶人必须做到:一是注意交叉路口的交通信号和标志,服从交警指挥,不抢信号,车速控制在20公里/小时,在接近交叉路口50~100米时减速。  相似文献   

3.
基于城市交叉路口环境与行人过街安全,研究路口环境和行人过街行为,提出方便行人过街的设计方法和道路环境安全措施,以提高整体道路安全感,进而提高城市交通安全,使路口安全在更高层次上得到改变.  相似文献   

4.
在一些学校门口,有的学生站在斑马线一边,而一辆接一辆的小汽车就是不礼让;在雨天,有的老人打着伞,还有的抱着孩子,站在斑马线一边,一些司机眼看着车轮溅起水花,也不停车。如今这样的司机,在深圳市可能意味着500元的罚款。2012年以来,深圳市对没有信号灯的斑马线上不避让行人的机动车,已开出1万多张罚单。  相似文献   

5.
对适用于连续空间的基于力的行人仿真模型进行综述,并以社会力模型为例,指出了其本质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新的适用于连续空间的微观行人仿真模型:邻域决策模型.该模型使用"方向选择与速率调整"相结合的方法对行人的微观动作进行描述,并采用邻域作用原理驱动行人的决策过程.最后,通过一系列复杂场景内的单人行走仿真试验,分析了在不同参数配置下模型所模拟出的丰富的行人特性.说明该模型能够合理地模拟行人的非线性决策特征,与基于力的模型相比,更加符合行人的自然行走过程,证实了这种新的仿真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为保障老年人出行安全,一些国家和地区制定了<老人过街法>,其内容各有不同. 荷兰阿姆斯特丹:老人上街身上佩戴一条黄色绶带,使司机和行人一目了然.夜间过马路时,绶带闪闪发光,各种机动车和行人必须优先让老年人安全过马路.  相似文献   

7.
驾驶员都明白酒后驾车、打手机等都是危及安全的行为,但还有一种不在"违章"之列的行为恐怕还没引起大家的注意,这就是一些新手在行车中常遇到的"犹豫"心理.比如在会车时,对道路、对方车宽心里没数,能不能安全交会心里没底;超车时能不能超过去,你一时拿不定主意,到底是超还是等一会超;过红绿灯时,正好赶上信号即将切换,你是加快速度"赶上最后一班车",还是等下一个"轮回";尤其是过无信号灯指挥的人行横道线时,有的行人见有来车,又想抢在车前面快点过,又怕有危险欲停下,甚至走了几步又往回走等反常现象,而行人的"举棋不定"也会让你犹豫不决,不知道该加油还是该刹车,是加挡还是减挡.在很多驾驶场合,你既想这样,又想那样,犹豫不决,让来让去,反而会"让"出祸来.这种教训屡见不鲜.据日本学者统计:交通事故70%以上属驾驶员的责任,其中50%的原因是由于驾驶员犹豫不决,导致判断失误、措施不当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交通信号控制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交叉路口的交通管理手段,用来实现对车辆及行人的通行时间和延误的最小化。对于各个接近路口的交通流,交叉路口的信号控制充分利用道路提供的空间,通过分配时间间隔来控制车辆的移动。在印度尼西亚,主要使用定周期信号控制。定周期信号控制就是所有的信号配时参数事  相似文献   

9.
正斑马线前车让行人,传递的是一种人文精神与道德文明;行人快走,点赞回敬,感受到的是杭州这座品质之城的善意与温情。谈起杭州,不得不提"礼让斑马线"这张金名片……只要有行人通过斑马线,两侧的车辆就会主动停下礼让,而行人快速通行,回礼致敬也蔚然成风。从2018年首次倡导斑马线互敬日开始,"1·11斑马线互敬日"已经陪伴杭州人民走过了两年,正式迈入3.0时代。相比前两年,今年的活动立足"童心",以儿童的视角出发,挖掘"斑马线互敬"的B面,倡导行人在不影响通行效率的前提下向斑马线前主动礼让的司机回礼致敬,为正能量点赞。  相似文献   

10.
吸取社会力模型中行人运动受到社会力支配的思想,综合考虑行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建立了面向大型铁路客运枢纽环境的乘客行为仿真模型.针对人群集散时行人之间的差异性,依据目标驱动力及行人与行人或障碍物之间的心理排斥力、挤压力、摩擦力,动态改变行人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引入行人防止穿透决策规则,消除行人重叠现象.采取目标点局部极小化原则,设置辅助目标点,解决行人与环境之间动态避碰和绕行问题.以北京南站高架层为仿真对象,针对不同客流到达率对行人集散的影响进行计算机仿真并加以分析,从而对模型进行校核检验,表明该模型具有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家用汽车》2009,(3):56-56
汽车、行人共同使用道路的情况在全国各地很普遍;那么,汽车、行人,谁该让谁?不管你是司机还是行人,让我们听听你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湖北十大好司机名单揭晓,武汉公交集团"礼让哥"梁海斌和微笑大使余艳入选。先后担任608路公交和408路旅游公交驾驶员的梁海斌,长期礼让行人,得到了乘客和行人的点赞,被市民称为"礼让哥"。他细心记录每个路口的特点、人群类型、礼让要点,在营运过程中重复"减速、停车、左顾右盼,安全通过"等动作。38路公交司机余艳开公交17年来,始终做到文明礼让行车和细心、微笑服务乘客,职业生涯零事故、零违章、零投诉。  相似文献   

13.
9月24日上午,郑州市大石桥交叉路口旁,一执勤交警拦住了一辆轿车,“你为什么不系安全带呢?”交警向轿车司机发问,只见司机莫名其妙地升起车窗玻璃,然几秒钟工夫又落了下来,肩上多了条安全带,司机理直气壮地说:“你没看清楚吧,再看看有没有。”他的举动已被执勤交警随身携带的现场执法音像记录仪全程拍录下来。执勤交警不慌不忙地打开袖珍式的记录仪说:  相似文献   

14.
人不可一日无水,车不可一日无油!柴油荒一下子让看似表面平静的成品油市场炸开了锅,司机为加油、等油急得焦头烂额,加油站也为  相似文献   

15.
在南京市内4个典型交叉口调查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对4 000多个行人样本数据和相应交叉口不同时间段的自行车违章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了慢行交通的时空违章特征.行人个体违章在时空违章上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不同交叉口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行人的违章行为与性别无关,与年龄有关,少年的违章比例最低.由于交叉口断面形式、信号配时、运行秩序、交通管制、周边环境等方面的因素,自行车的行驶方向平均违章率和违章性质平均违章率在不同交叉口存在很大的差异性.针对慢行交通违章者安全意识淡薄且违章成本较低、交叉口的设计不合理等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和纠正违章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基于学区交叉口上下学时间段家长和儿童混合行人流过街特性,利用元胞自动机建立了学区交叉口行人过街模型.在模型中引入空格参数、方向参数和同向吸引参数,并综合考虑家长和儿童成对组合过街时的行为规则.通过仿真研究在双向行人流不均衡,以及家长和儿童组合比例不同的条件下,行人流速度—时间、速度—密度,流量—密度的关系,分析家长和儿童组合对过街行人流的影响.结果显示,当行人流中家长和儿童的组合超过一定比例时,会降低行人流过街的平均速度,加速行人流的拥堵,使得系统的临界密度值有所下降,并对行人流平均速度和流量在临界密度点的变化趋势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温哥华是加拿大西海岸最大的港口,全国第三大城市,人口有210万人.这个210万人口之众的城市,交通井然有序,不能不说是人家管理得好,市民综合素质高.当地导游告诉我们,你不必担心汽车会撞倒你,因为这里的司机都非常遵守交通规则,都是车让人,等行人通过以后才会通过.汽车再着急也要让行人和摩托车先过.行人在没有警察也没有车辆的情况下,也是等待人行道的绿灯亮了才在斑马线上通过.  相似文献   

18.
基于单出口场景,行人流建模与仿真的目的,充分考虑行人的异质性,引入个体模糊作用域描述行人在作用域选择上的差异,通过定义行人模糊作用域中个人空间与信息处理空间的作用力参数、个体邻域相对移动距离参数,构建了行人在方向模糊作用域下的改进场域模型,并对不同运动策略的行人流进行仿真研究,分析了系统规模、安全出口宽度、行人密度、策略选择对行人疏散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1)改进模型的仿真过程不依赖于各个参数的影响系数;2)改进模型有效描述了行人在个体作用域选择上的差异性;3)行人疏散时间与行人密度呈线性增加关系,与安全出口宽度呈负指数减少关系;4)当安全出口较窄时,让步策略有利于行人流疏散,当安全出口较宽时,竞争策略有利于行人流疏散.该研究可以为单一出口或单一瓶颈处行人设施的疏散策略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信号交叉口行人群体过街速度和延误影响因素,采用无人机和地面机位从高空和地面获取交通视频,并利用Tracker物理影像分析软件对视频数据进行分析。从城市信号交叉口的微观角度出发,建立了传统社会力模型和改进社会力模型,通过仿真场景模拟了行人过街情况。利用哈尔滨市两个交叉路口的实际参数对仿真模型进行了标定。实验结果显示,当人行横道宽度从4 m增加至7 m过程中,传统社会力模型下的行人过街平均延误时间分别为4.22 s、3.47 s、2.57 s和2.28 s;改进社会力模型下的行人过街平均延误时间分别为3.56 s、2.91 s、2.78 s和2.26 s。经过对比验证发现,适当提升人行横道宽度使行人实际过街速度更接近期望速度,从而降低行人过街的延误时间。结果表明,通过增加人行横道宽度可以有效改善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城市四交叉路口交通引导仿真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城市道路交通的拥挤和阻塞主要表现在若干个交叉路口的事实,提出了以四交叉路口为对象的交通引导仿真系统模型框架,并讨论了实际选取交叉路口应考虑的三个方面的因素。如果把每个交叉路口的车流看作排队事件,不同交叉路口的车流事件会发生冲突。轮询各个交叉路口的车流排队事件,用事件驱动状态转移与专家系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来疏解事件冲突,做出调整交通引导的决策。同时给出了仿真系统模型的目标、功能以及交叉口、车道、信号相位、信号周期等系统状态的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