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本课题采用分层横断面测查,从正面调查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一方面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年级差异与性别差异等;另一方面,研究心理健康与个体因素具有什么样的相关性,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化开展提供一定的现实依据.方法:使用SCL-90问卷对106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收集学业成绩、家庭经济状况等一般资料,最后用SPSS10.0建立数据库,并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江西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低于国内大学生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1).男女生在人际关系、强迫、抑郁、焦虑因子表现出差异,且具有显著性意义,其余因子差异无显著性;不同年级大学生问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一、二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略低于三、四年级;在诸多因素当中,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最重要因素是学业成败.结论:江西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偏低,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针对一、二年级学生;可以通过增强学业成就水平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人格影响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家庭因素在个体成长的过程中对人格究竟有哪些影响?其影响力有多大?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对江西省某高校的204名大学生进行随机化抽样调查,问卷是由基本家庭情况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注1)组成.基本家庭情况是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父亲职业、母亲职业、家庭教养方式、父母的婚姻、家庭经济状况;大学生的人格因素主要指心理健康水平及学生成就水平(注2).调查对象为大一年级学生,男生为112人,女生为四人.结果发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教养方式、父母婚姻、经济状况存在显著的相关,而学业成就水平则与家庭各因素不存在任何相关,我们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这对于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将会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目的是考察中部地区某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比较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为针对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参考.采用了SCL-90,随机抽取352名中部地区某高校大学生(男生187人,女生165人)进行心理健康情况调查,将结果与全国青年人常模、男女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本次调查的结论是该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水平偏低,有近三成的学生有轻度心理问题,不同性别的学生在症状上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学生过度使用网络现象比较严重,部分学生甚至网络成瘾,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无法正常完成学业。如何使学生从网络成瘾回归正途,是高职院校亟需解决的课题。采用网络成瘾问卷(Internet Addiction Test,简称IAT)和大学生人格问卷(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简称UPI),对学生的网络成瘾状况及其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网络成瘾的主要心理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5.
我院高职学生心理状况的抽样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当前我院高职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做出初步的、较为客观的评价,本文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我院各专业的学生中自愿参与的100多名高职学生进行了一次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我院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基本良好,但在环境适应方面还存在一些倾向性问题,我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仍需进一步开展与加强。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进入21世纪以来有关实证研究文献的分析,认为当前影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主要有家庭经济地位、父母受教育程度、父母职业、家庭结构、父母教育态度、家庭关系、家庭教育方式和家庭气氛等。然而,这些因素的作用机制有待通过若干方面问题的解决来进一步加以全面揭示。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研究生心理应激、应激感受与心理健康现状,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应激感受的中介效应。方法应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心理应激量表(CCSPSS)、应激感受量表(PSS)对705名在校研究生进行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及结构方程拟合。结果 研究生心理应激、应激感受及心理健康水平之间显著相关;中介效应检验显示,应激感受在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水平中有部分中介效应,心理应激对心理健康水平的直接效应为0.216,对心理健康状况的间接效应为0.126。结论 在校研究生的心理应激能够直接作用于心理健康,还可以通过增加自我应激感受,降低心理健康水平,表明自我应激感受有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据有关资料显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理想,大学生中有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当前高素质人才培养中必须引起足够重视的一个课题.根据多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应从合理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大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队伍建设、发挥主力军作用、充分利用心理委员、与家庭和社会力量联合五个方面,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人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发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要;同时,根据我们开设大学生心理训练课的初步尝试,提出了我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的 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特征 ,分析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方法 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90 )对 135 0名大学生进行整群随机抽样 ,对调查结果采用分类比较的方法比较不同类别间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结果 大学生SCL 90总均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全国青年常模 ,有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学生占总数的 13.6 % ,经分类比较 ,低年级、来自单亲家庭、专业满意度低、自感学习压力大、同学关系较差及有心理问题不愿求助于他人的同学SCL 90总均分及各因子分得分较高。结论 大学生有中度以上心理痛苦的同学占总数的 13.6 % ,低年级、来自单亲家庭、专业满意度低、自感学习压力大、同学关系不佳、有心理问题不愿求助等是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