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蒙高速公路软基处理方案优选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陕蒙高速公路软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充分利用地质资料、施工条件、工程经济及环境影响等综合因素,运用模糊相似优先的概念,构造了一个高速公路软基处理的优选模型。对每一个因素,分别建立了有效解与理想解之间的模糊相似优先关系。经过影响因素之间的两两比较,计算得到有效解与理想解之间的综合相似性序列,从而找到与理想解最相似的有效解,实现了软基处理方案优选。  相似文献   

2.
为合理考虑公路软基处理方案决策中诸多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与随机性,该文提出基于实例类比推理的方案决策方法.以同类工程的成功经验为基础建立软基处理方案的实例检索模型,引入归一化效用函数,将不同量纲的原始评估指标值转换到[-1,1]区间,建立当前实例与源实例之间的相似关系,最终实现当前实例的软基处理方案选择.将该方法应用于高速公路软基处理方案决策,结果符合实际情况.表明该方法概念清晰,简单实用,计算得出的相似度可以更全面地反映实例之间的相似信息.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公路软基处理方案优选的决策问题,针对软基处理方案优选决策多属性、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共存的特点,在分析了目前公路软基处理方案优选决策中存在的不足后,以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为基础,建立了基于语言变量和熵权的模糊物元决策分析方法:首先确定了基于语言变量的评价集,引入模糊数描述语言变量;采用熵权与决策者的主观权重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在模糊物元分析原理的基础上,用方案的各项评价指标及其相应的模糊量值构造复合模糊物元,通过计算与标准模糊物元之间的海明贴近度来实现方案的排序与择优,以此确定最佳软基处理方案。研究结果表明:该决策方法综合考虑了公路软基处理方案优选时经济、技术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通过模糊物元分析为处理评价指标值精确数与模糊数并存的决策问题提供了一条可行路径。最后实例研究证明了该方法应用于公路软基处理方案优选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案模糊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案决策中,影响因素众多,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随机性、模糊性的特点,结合模糊理论和软土地基处理的知识特点,构建了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案决策的过滤式模糊推理模型,确定了模型中的因素集和方案集,采用专家评判法确定两者之间的模糊关系矩阵。为使决策结果更合理,利用加权平均型算子进行综合评判,并采取具有一定筛选能力的过滤式模型对方案进行筛选。实例验证表明,该模型适宜解决公路软基处理方案决策问题,能有效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公路软基处理方案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模糊决策理论和层次分析法是系统工程理论中对非定量问题分析的实用决策方法。本文将模糊理论和层次分析法二者相结合,对影响软土地基处理方案选择的各因素进行分析,确定了评判层次和影响因素,其中,评语隶属度采用模糊理论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值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建立了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案选择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模型,成功地解决了多因素影响下的软基处理方案优选问题,并通过实例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针对道路不良路基施工方案的选择,构造了施工方案的优选模型,对每一个影响因素,分别建立了有效解与理想解之间的模糊相似优先关系。经过对各影响因素之间的比较,计算有效解与理想解之间的综合相似性序列,从而找到了与理想解最相似的有效解,实现了不良路基施工方案优选。  相似文献   

7.
基于模糊相似优先的范例推理方法,建立了黄土沟壑区湿软地基处理方案的决策模型。通过寻求湿软黄土处理目标范例的最佳源范例,实现其处理方案的决策。实例表明,湿软黄土的处理方案与实际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8.
基于模糊相似优先比的强夯有效加固深度范例推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模糊相似优先比的概念,构造了一个强夯有效加固深度预测的模型。对每一个影响强夯有效加固深度的因素,分别建立了目标范例与源范例之间的模糊相似优先关系。经过影响因素之间的两两比较,获得不同的影响因素下强夯地基的目标范例与源范例之间的相似性序列,计算得到强夯地基有效加固深度目标范例和源范例之间的综合相似性序列,从而找到与强夯有效加固深度目标范例最相似的源范例,实现了有效加固深度的预测。实例评价结果与实际有效加固深度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9.
针对公路软基处理方案决策中,影响因素多,存在大量不确定性、随机性、模糊性的特点,提出了基于灰色理论的沪苏浙高速公路江苏段软基处理方案决策模型。从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环境友好性的设计理念出发,确定了模型的经济技术指标,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通过计算比较各方案技术经济指标数据列与最优参考数据列的关联度的大小,采用"塑板+砂砾垫层+预压"方案处理公路软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李珏  刘焕 《中外公路》2019,39(3):307-311
公路工程项目设计方案比选时,传统价值工程(Value Engineering简称VE)模型考虑以最优成本实现项目必要功能,可能会忽略项目进度和风险,从而导致结果偏差,影响评价的科学性。该文在分析方案优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引入进度指标和风险评价,构建改进的价值工程模型,并以公路工程软基处理设计案例进行实证优选分析。模型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评价项目绩效指标和蒙特卡罗(Monte Carlo)模拟方法评价项目综合风险。改进的价值工程模型将为项目利益相关方提供一种方案评选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中江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路-桥方案的比选,分析深层软基处理方案在中江高速公路改扩建中的适用性及深层软基处理均方工程造价,总结不同路段、不同填土高度条件下路-桥方案的比选,比选分析路段长度与软基处理方案每m2工程造价的相关性曲线。结合现场施工条件,择优选取软基处理与桥梁方案,并通过工程实践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2.
董立  王琨 《路基工程》2009,(4):126-127
软基处理方案决策的影响因素具有模糊性及不确定性,因此要充分认识工程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考虑到理想点法可以运用欧氏距离进行多目标的决策分析,文中采用熵权法来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了基于熵权的理想点法的软基处理方案决策模型。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计算简便,具有较强的识别评判能力,对其他工程决策的评价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评价是一个既含有定量因素,又包括定性因素的问题,运用传统的数学方法来建立评价模型是比较困难的。该文利用模糊理论对非定量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将复杂的技术评价问题简单化、直观化,建立了多层次综合模糊评价模型,对津滨高速公路的软基处理技术分别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交通工程领域方案优选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以公路主枢纽布局规划为例,建立了枢纽布局方案优选的模糊决策体系。该体系在确定枢纽布局决策指标集的基础上,以模糊决策中模糊相似优先比的方法对定性指标一化,并以相对偏差距离为评判标准,建立了多目标模糊决策模型。  相似文献   

15.
文畅平 《路基工程》2008,(1):143-145
将属性识别理论应用于公路软基处理方案的综合评价,建立了基于客观性权重的评价模型,避免了主观确定权重的随意性,得到的结果能真实反映实际情况,保证了软基处理方案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准确性.实例分析表明,该模型计算简便,评价结果合理,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陈平  吴进良 《路基工程》2010,(2):147-149
根据影响软基治理方案决策的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建立了以工程模糊集理论为基础的软基治理方案优化模型。并以一实际公路软基治理方案的选择为例,计算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减少目标的客观权重与实际情况之间的误差,较易体现专家的意见且符合工程实际。该法计算量小,适应性强,对其他综合评价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模糊多属性决策在公路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将公路施工组织设计的方案选择视为模糊多属性决策问题,确定了影响方案比选的几个主要因素。根据影响因素的特点提出了应用模糊数来表示影响因素,并建立了决策模型。在方案决策方法中注重模糊数的完全应用,以满意度为基本衡量指标,根据相对效用函数的值来排列方案的次序,从而实现方案的优选。最后结合实例阐述了该决策方法在公路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以泉州市泉港区某道路采用抛石挤淤结合强夯法置换处理软基为例,阐述了软基处理方案的选择、设计与施工。采用钻孔揭露结合瑞雷波法对软基处理效果进行检测,通过计算校核检测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处理软基科学合理,能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19.
根据项目地质情况及软土特性,结合项目特点,对适用于该项目的常用软基处理方案进行了优缺点对比,并结合该项目中软基分布特点及软土层厚度,对江口桥软土路基处理进行了详细的方案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水泥搅拌桩在高填方软基路段的应用难题,以高恩高速公路K20+076~K20+513段软基处理为例,通过施工方案比选与工艺优化,对推荐方案进行了稳定性验算,对成桩后的水泥搅拌桩进行了承载力试验,对软基路段进行了应力和位移监测。结果表明,在填土高度8 m^14 m的软基路段,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综合处理方案可行,质量可控,造价合理,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