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起雾有两个条件,一个是湿度过高,一个是温度过低,两者缺一不可。原因一:在空气湿度一定的情况下,车窗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时,就会在车窗表面形成结露,这也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前风挡起雾现象。原因二:在车窗两侧出现一定的温差,温度低的表面水分的饱和蒸汽压低于周围环境的蒸汽压时,水汽就向玻璃表面聚集,以微小的水珠形式渗析出来而形成雾汽。如果露点温度高于零摄氏度,则形成结雾现象;如果露点温度低于零摄氏度则变成结霜。避免车窗起雾的方法:方法一:喷涂防雾剂等预防  相似文献   

2.
作为汽车的眼睛,伴随着汽车造型日新月异的变化,灯具也日益受到重视.灯具进水、起雾不仅影响灯泡寿命和外观,还严重影响照明和灯内电路安全.灯具进水属于质量问题,可以避免并且不允许发生;起雾属正常自然现象,并不意味着灯具进水,能在规定时间消散是允许的,因此进水、起雾应分别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邱志雷 《驾驶园》2010,(10):67-67
起雾有两个条件,一个是湿度过高,一个是温度过低,两者缺一不可。原因一:在空气湿度一定的情况下,车窗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时,就会在车窗表面形成结露,这也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前风挡起雾现象。原因二:在车窗两侧出现一定的温差,温度低的表面水分的饱和蒸汽压低于周围环境的蒸汽压时,  相似文献   

4.
小常识问答     
《驾驶园》2010,(5):61-61
1、车窗起雾怎么办? 车窗会起雾,这是大自然的现象。例如我们在夏天买了一瓶冰镇的冷饮,过一会儿饮料杯上就会有水珠产生,因为饮料杯内外的温度差异关系及环境空气含有水气的情形下,这时候在饮料杯外侧和它接触的空气温度会下降.如果降到露点(凝水点).就会在表面结露,  相似文献   

5.
汽车前照灯起雾一直以来是行业里的难题,尤其在中国市场,用户对于起雾现象接受程度不高,极容易被客户理解成车灯进水,导致引发售后抱怨及售后索赔。当使用环境较为苛刻、车灯起雾面积过大的话也会一定程度引起光分布的改变,使得远近光有效亮度降低,影响交通安全性。本文从原理角度分析了汽车前照灯的起雾机理,并且通过对试验测量的整灯内的温度分布及在温湿度试验箱做的各车型车灯起雾状态分析,提出整体优化框架及四种可行措施、并进行了对比试验,为各大主机厂提供了解决此问题的有效思路。  相似文献   

6.
《驾驶园》2014,(11):76-76
<正>寒冷的冬天就要来临,相信很多车主都有冬季行车的经验。冬季行车,车内玻璃常常是雾蒙蒙的,严重影响驾车人的视线和行车安全,因此除雾工作就变得相当重要。车窗与挡风玻璃起雾是因为车内外的温度相差大而造成的,当车内温度高、外面温度低时,玻璃就易起雾;常会看到许多车主拿布或纸来擦拭起雾的玻璃,但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7.
拨云见日     
在雨雪天气或温度较大的季节里,我们开车经常会碰到车窗起雾的现象。事儿不算大可是挺麻烦,不用着急,看完之后你就知道该如何处理了  相似文献   

8.
通过调研汽车行业的前照灯进水、起雾现状,以某车型为例,从人、机、料、法、环6个维度,从根本上分析前照灯进水起雾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优化对策,成功降低该车型的进水起雾故障率。  相似文献   

9.
根据实例对车灯内部起雾原理、雾气形成条件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车灯起雾的主要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国用户对汽车车灯冷凝起雾方面的期望越来越高,这使得起雾问题在汽车车灯的设计和开发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汽车车灯中的冷凝起雾是一个具有科学挑战性的课题,它受到物理原理的限制。传统的灯具气流系统既能将水分带进来,又能将水分带出去。因此,它的作用只是在外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机会去消除已产生的雾气,而并不能在任何天气条件下都避免结雾和消雾。本文提出一个不同于传统气流法的新方案,它将有机会解决灯具在全天候条件下的起雾问题。这个想法得到基本物理原理的支持,文中给出了一些概念样本和实验结果,最后对这个方案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良好的视野是所有车主共同的追求,正所谓“欲穷千里目”,但降雨、降雪、结霜、结雾等等问题却给我们的视线蒙上了一层阴影。这些“气象”问题,急剧降低了驾车者的观察能力,甚至使行车变成了“超视距”作战。应对这些雨雪霜雾,仅仅依靠传统的雨刷、空调和电加热除雾装置来应对,有点“亡羊补牢”的感觉,被动且缓慢。  相似文献   

12.
<正>车型:配置2.4L发动机、自动变速器。行驶里程:93687km。故障现象:该车辆正常行驶且开空调时前挡风玻璃出风口处外部起雾,时间越长这种现象越严重。空调的风向选择始终无法调节。故障诊断:根据经验玻璃外部起雾一般由于车内外温差过大或空调模式一直在前挡风玻璃除雾的情  相似文献   

13.
汽车前照灯光品质是衡量汽车照明系统安全性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商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软件Star-CCM+对汽车前照灯内部的流动情况、热力学特性以及起雾/除雾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表明,雾层厚度与分布主要与湿度、流动条件以及换热条件相关.探索了完整的大灯起雾仿真...  相似文献   

14.
<正>故障现象:外部照明灯起雾。故障诊断:在冬季洗车以及雨天、雾天、外界环境潮湿等工况下,车辆外部照明灯的灯罩内部往往会出现起雾现象。空气中的水汽有在温度低位置凝结的趋势。大灯开启时产生的大量热能通过空气流通开孔(开放系统)被排出。当车灯关闭冷却后,湿冷空气可通过通气孔被吸入灯内。湿气在车灯内部温度最低的部位凝结。对于大灯而言,温度最低的部位往往是灯罩。  相似文献   

15.
汽车前照灯配光镜内表面起雾问题是一个影响汽车照明和外观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是车灯行业的共性技术难题。为解决汽车前照灯配光镜内表面起雾而被客户误认为是进水的问题,本文通过水雾与水汽的形成机理,从前照灯温度场、气体流动场、材料特性等角度探讨前照灯雾气相应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6.
度过了寒冷干燥的冬季,气温已经开始逐渐回暖,虽说“春雨贵如油”,但进入春季后雨水已经开始渐渐多了起来,并且湿度与冬季相比明显加大。湿润的气候使我们自身感觉更加舒适,但同时我们会发现在开车的时候车窗起雾的情况也开始多了起来,要是再赶上车外雨下得大,真是“窗内雾,窗外雨”,视线一塌糊涂。对于车外的天气我们无法左右,只能尽量让雨刷保持在最好的工作状态,而对于车内的雾气则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将它们赶走。  相似文献   

17.
冬春两季,雨天都是车窗玻璃、后视镜容易起雾的时候。玻璃起雾,影响驾驶者的视线,带来极为严重的安全隐患,给众多驾驶者带来烦恼。《爱车》特别贡献“车窗除雾神功”秘笈一部,望能为你排忧解愁。[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张立平 《驾驶园》2011,(12):66-66
近来不少驾车人在开车时都会遇到车窗的玻璃被雾气遮盖的情况,不仅会影响到视线,还不利于安全行车。怎样才能解决这种情况呢?让前车窗起雾的原因起雾有两个条件,一个是湿度过高,一个是温度过低,两者缺一不可。原因一:在空气湿度一定的情况下,车窗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时,就会  相似文献   

19.
杨青 《汽车电器》2011,(3):16-17
YZK6482系列DUV车市场反馈车辆在下雨后,前雾灯内部起雾或积水,点亮后长时间不能消失,影响车辆行驶。鉴于此,针对前雾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和验证其起雾原因,制定整改方案并实施,整改后的产品符合相关法规要求,投入市场使用反响良好。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一些向具有室温和高压的静止空气中进行喷射的多孔柴油雾注之形状及相邻雾注间的空气运动的试验结果。 由这些实验可得出以下结论:(1)被测量的雾注的尖端贯穿度、锥角及当量锥角不受旁边其它雾注的影响。(2)多孔雾注的初始段长度和贯穿段长度大于单孔雾注。(S)在相邻雾注之间、沿喷咀尖端方向存在有空气运动。(4)壁面之间喷射雾注周围的空气速度是无壁面情况时空气速度的两倍。(5)喷咀尖端方向上火焰的增大是随喷孔数目的增加而发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