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与2005年整体车市比较低迷相比,汽车相关政策的频繁出台成为2005年车市的一大亮点,在中国入世4年以及汽车稳步增长之际,完善的法规将会使中国汽车产业逐渐受益。而《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汽车贸易政策》等政策法规的推出,必将对我国汽车业的未来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汽车服务业发展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制造业的激烈竞争使汽车产业的盈利向汽车服务业转移,加快发展汽车服务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提升广东省汽车产业的竞争力极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广东省汽车服务业的现状,指出汽车服务业在政策法规、服务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结合广东省的发展环境,在政策法规、服务体系、人才培养、服务理念和管理模式等方面提出本省汽车服务业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肖献法 《商用汽车》2005,(8):104-107
因1年之内发布、实施了一系列与汽车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政策、法规和标准,2004年被称为“汽车政策法规年”一点都不为过,如备受注目的新版《汽车产业发展政策》《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等。如果说2004年针对的主要是汽车的设计、生产、使用和管理,那么2005年以来发布的主要针对的则是汽车的使用、管理和服务,而且多以2004年发布、实施的重要政策、法规和标准为基础。下面,对2005年1—7月发布的与商用汽车有关的主要政策、法规和标准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4.
<正>日本政府积极布局自动驾驶汽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文件引导自动驾驶汽车发展。本文梳理了日本自动驾驶汽车政府管理职能,并从战略引导、技术创新、道路测试、法律法规等方面着手,分析了日本自动驾驶汽车管理体系,并得出对我国优化自动驾驶汽车政策法规的启示。当前,全球汽车产业都在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自动驾驶汽车代表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趋势。为了抢占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日本政府正积极布局自动驾驶汽车,将其纳入国家发展顶层规划,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文件,旨在通过发展自动驾驶技术,达到增强汽车产业竞争力、降低交通事  相似文献   

5.
对于每一个汽车从业人员来说,2004年都是刻骨铭心的年份。这一年政府出台了诸多政策法规,如《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汽车贷款管理办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和《中长期节能规划》等,这一年也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历程中出台政策法规最多的时期。从宏观环境层面上讲,我国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治理投资的异常高速增长,收紧信贷额度,采取有保有压的措施,成为近年来宏观层面整治力度最大的一年;从产业层面上讲,汽车市场由井喷阶段转入低速增长期,降价成为市场主旋律,竞争进入白热化状态,竞争从售前延伸到售后。汽车产品的对外贸易,出现了出口增长大大高于进口增长的良性态势。种种现象说明中国汽车产业出现了拐点。  相似文献   

6.
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SWOT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我国汽车产业进行自主创新的优势 1.汽车产业发展良好,前景广阔 中国汽车产业入世后发展良好,2002年汽车总量迈上了300万辆的台阶,随后几年,产量逐年递增,2004年已超过500万辆。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预测,2005年汽车产量将超过550万辆,我国将成为超过德国的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随着汽车市场的日益放开,我国汽车产业正在以积极的姿态融入国际市场。2000-2005年,我国汽车进出门贸易呈跨越式增长,2000年进出口总额为80亿美元,2005年已飙升至280亿美元。2005年1~6月份汽车进口总额为63亿美元,同期出口为90亿美元,如果按照这样的速度2005年的汽车货物进出口贸易总额将超过300亿美元,且出口大于进口。因此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也会成为汽车产业进出口大国。  相似文献   

7.
智能网联汽车是汽车产业未来的重要发展趋势,其中政策法规体系的建设是保障其从试验室步入消费市场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特殊性,分析了产业整体战略、产品关键技术、市场准入、后市场管理等环节政策法规建设的重点和要点,探索了该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无论是“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艰难出台,还是“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的应声落地;无论是《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施行和七部委联合治理公路运输超限超载,还是《遘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机动车安垒运行技术条件》等标准的发布实施;无论是“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的推出,还是第一个汽车节能强制性标准《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都说明了政策法规和标准在引导汽车产业规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2004年,影响汽车工业发展的政策法规的浓墨重彩为这一年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相似文献   

9.
美国智能汽车产业在全球走在前列,研究美国智能汽车政策法规体系,有利于学习其先进发展理念和政策方法,为我国发展智能汽车产业提供参考。本文首先理清美国在智能汽车领域的政府管理职能,然后从战略引导、法律与标准、创新支持、示范测试等方面探讨美国智能汽车政策体系构架,最终得出对我国发展智能汽车产业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2004年是汽车相关政策、法规出台数量最多的一年,相继出台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汽车贷款管理办法》等政策法规,并发布了《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汽车贸易政策》的征求意见稿。在多项政策法规推出的背景下,04年汽车工业结束了上两年的“井喷”,步入了平稳发展期。汽车产销双双突破500万辆.达到507.05万辆和50711万辆。  相似文献   

11.
一、我国汽车产业进行自主创新的优势 1.汽车产业发展良好,前景广阔 中国汽车产业入世后发展良好,2002年汽车总量迈上了300万辆的台阶,随后几年,产量逐年递增,2005年已超过570万辆。随着汽车市场的日益放开,我国汽车产业正在以积极的姿态融入国际市场。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也会成为汽车产业进出口大国。  相似文献   

12.
辛木 《重型汽车》2010,(5):33-37
近几年,随着低碳生活的逐步树立和深入人心,随着国家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政策法规的逐步建立和实施,随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步伐的加快,汽车节能已经成为汽车产业发展中的一项关键性研究课题。研究表明,减轻汽车自身重量是提高汽车燃油经济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智能汽车已经成为汽车市场重要的发展方向。本文首先介绍了智能汽车在庞大的中国市场上所取得的丰硕的成果;然后剖析了以下三个问题:当前智能汽车产业面对着公众对智能汽车缺乏认识、政策法规建立不到位和环境与智能汽车未协调发展。最后提出了三点建议:提高公众认可度、建立健全政策法规和加快道路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4.
《汽车与安全》2005,(5):6-6
专家预估,未来五年内,一辆汽车的电子装置成本将占整车成本的25%以上,对我国信息产业从业者而言是全新商机。据统计,2004年全球汽车电子业市场规模约为150亿美元,预估2005年可达到200亿美元。业者认为中国汽车产业的一系列政策颁布,将促进2005年汽车产业进一步健康发展,我国汽车电子也将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5.
《汽车工程》2005,27(5):639-640
在汽车产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汽车现代化管理面临的问题层出不穷。为了交流工作中的体会,共同探讨汽车产业管理技术的问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现代化管理分会定于2005年11月4日在上海举行“提高汽车企业核心能力研讨会”,会期一天。  相似文献   

16.
2005年8月10日商务部出台的《汽车贸易政策》涵盖了汽车销售、二手车流通、汽车维修与配件流通、汽车租赁、汽车报废与报废汽车回收、汽车对外贸易六个领域,而此前,有关汽车流通的这方面问题从未在一部政策中同时出现过。中国汽车产业在经历大起大落后,2005年市场开始回暖复苏,  相似文献   

17.
《汽车工程》2005,27(5):639-639
在国家发改委、国家科技部等14个部委司局指导下,由中国汽车技术中心、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联合发起并主办的2005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2005年9月27—28日在天津召开。600多名来自汽车及其相关行业的代表参加了会议,论坛围绕“十一五”期间汽车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广泛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产销能力不断扩大,已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合理配置资源、发挥区域经济优势有利于促进我国汽车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不断进步。但是,与汽车产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汽车市场集中度偏低,以2005年  相似文献   

19.
马亮 《时代汽车》2007,(12):20-21
《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是我国首部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法规,它的实施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对于中国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大有裨益。[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王晶 《上海汽车》2006,(10):30-34
1 2006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总体表现2006年是我国汽车产业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汽车产业进入WTO后过渡期的开端。受年初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影响,2005年市场持币待购所积累的汽车消费需求得到充分释放,中国汽车市场再度迎来了发展的春天。2006年上半年的汽车市场在2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