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6 毫秒
1.
四乙基铅中毒工人在中毒后21天,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测定法,测定尿中三乙基铅、二乙基铅及无机铅的含量。测定结果发现,中毒患者尿铅的构成50%为二乙基铅,48%为无机铅,2%为三乙基铅。四乙基铅中毒工人在中毒后30天,经靜脉注射CaNa_2-EDTA1000mg驱铅,发现尿铅增高3倍,排出的尿铅中大约98%是无机铅。Ⅶ(5):4,1982(俄文) 四川医学院附属职业病防治院李昌吉摘王宗全校  相似文献   

2.
作者在某钢厂测定了314名接触低浓度铅作业工人血及尿中某些酶活性与血中铅、锌、铜浓度。结果:(1)血铅水平与δ-ALA脱氢酶活性或原卟啉含量有明显关系,即δ-ALA脱氢酶活性随着血中铅量的增加而下降,而原卟啉含量却有所上升,特别是当血铅黾在24.6μg/dl以下和在24.7~32.7μg/d1时,δ-ALA脱氢酶表现有显著性差异(P<0.01)。尿铅含量与δ-ALA脱氢酶活性或原卟啉含量,也随尿铅量的增加而下降,原卟啉含量也同样上升。尿锌含量随血铅水平而升高;而尿  相似文献   

3.
据国外资料报道:铅关联的症状与锌原卟啉相关,而与血铅不相关。血锌原卟啉浓度是铅对正铁血红素合成、中枢神经系统、肾功能影响的敏感指标,并反映体内铅成分的生物学活性比其他可用参项如血铅和尿铅好。一般地说,血铅浓度仅表示最近或现时铅吸收情况。因此应认为血铅是现时暴露  相似文献   

4.
对接铅作业工人116名测定血铅、锌原卟啉的关系分析,相关系数r=0.61,呈中等相关。各年龄组的血铅与锌原卟啉相关分析见中等度或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的目的,在接触铅后,可早期诊断出对造血系统产生损害的δ-氨基-γ-酮戊酸脱水酶(ALAD)、红细胞中游离原卟啉(FEP)、尿中δ-氨基-γ-酮戊酸(ALAU)和尿中粪卟啉(CPU)等铅中毒的生化指标中,选择最适宜的检查项目,以预防在作业环境中因接触铅所致的健康损害。其次是探讨在长期低浓度接触铅的条件下,接触铅与血红蛋白(Hb)水平的关系。作者对170名(男96名、女74名)长期在低浓度下接触  相似文献   

6.
本文作者于非产铅区采集了近300例新生儿脐带血,测定其铅(Pb)、红细胞原卟啉(EP)、铁蛋白(FRT)和血红蛋白(Hb)的含量。测定结果:248份脐带血Pb平均为8±3.8μg/100ml。292份脐带血EP平均为61±26μg/100ml。114份脐带血FRT平均为165±107ng/ml。126份脐带血Hb含量:小于13.4g%占20%,13.5~16.9g%占69%,等于或大于17.0g%占11%。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了钙促排灵在驱镉过程中,对尿中锌、铜的排出,血清锌、铜浓度以及尿碱性磷酸酶、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尿乳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第一次肌肉注射钙促排灵0.5g后, 尿中锌、铜的排出量分别增加到注射前的5.79倍和2.15倍;肌肉注射该药0.5g/天三个疗程,血清锌、铜浓度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差别不显著;三种尿酶活性,在治疗期间和停止用药后都比治疗前显著降低。钙促排灵[CaNa_3·DTPA,简称CaDTPA(下同)]对多种放射性核素和金属具有促排作用,它的驱铅效果优于EDTA、Na-DMS、ZnDTPA。但该药在排出有毒金属的同时,也排出体内必需微量金属而引起络合综合症,在大剂量时可引起动物肾脏损害。为此,我们在试用此药对长期接镉人群进行驱镉治疗试验的过程中,观察了它对尿中锌、铜排出,血清锌、铜浓度以及反映肾损害较敏感的指标一尿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全面评价该药的治疗效果和副作用,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此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作者将调查对象分为:A组,持续接触铅,133名。B组,间断接触铅,111名。C组,无铅接触史,79名。 1.铅吸收和铅生化效应指标:血铅值三组有显著差别,在接触第一年升高明显,以后随接触时间延长,增加不显著。血锌卟啉值的分布与血铅相似。血铅与锌卟啉仅在A、B二组呈高度相关。 2.症状;疲劳、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食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在诊断铅中毒患者时,若根据职业史及临床表现疑有慢性铅中毒而尿铅不超过正常值者,可进行驱铅试验以辅助诊断。但由于地区、对象、用药途径和剂量的不同,驱铅结果的阳性指标尚不一致。为了探索铅作业工人使用驱铅药物后尿铅排泄水平,我们在铅中毒普查工作的基础上,对115名铅作业工人进行了驱铅试验,并作部分非铅接触者加以对照。现将资料整理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基层职防机构用于铅中毒诊断的主要指标是尿铅、尿中δ-ALA、尿中粪卟啉(CP)半定量,尿CP定量及驱铅尿铅值(简称五项指标)。近年来结合职业病普查,也提出了一些值得讨论的问题。因此,为了探讨一次晨尿五项指标在铅危害中的诊断价值,我们对铅接触者五项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1.
铅毒性的早期监测,实验室检查颇为重要:随着劳动条件的改善,重症工业铅中毒已消灭,故需寻找较为灵敏的特异指标。近年来,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及锌卟啉已列入检测项目,但二者均为反映卟啉代谢障碍的指标;而且大部报道的均为横断面调查资料,有关铅对其它主要靶器官如肾脏等的影响尤其是超微结构的改变国内所见甚少。本文用兔作实验,研究了某些铅毒性指标的动态变化及主要靶器官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2.
在国内,驱铅治疗普遍应用的药物是依地酸二钠钙。依地酸二钠钙是一种稳定的络合剂,能溶于水,经肾排出。治疗铅中毒及驱铅的给药途径可分为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和静脉点滴四种。此药物在体内不被分解,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但不能透过血脑屏障,故驱出的铅是血浆和体液中的铅,血浆中的铅和依地酸二钠钙络合排出后,红细胞和组织内的铅即释放出来。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红细胞锌原卟啉(Zinc Protoporphyrin,缩写ZPP)的测定及作为铅作业危害的防治和诊断指标已日益广泛被各地采用。从国內各地所测的ZPP正常值来看,各地的结果之间存在着地区差异,而且男女之间的检测结果亦具有显著性差异。由于新线铁路施工单位流动性较大;且人员以男性为主,因而在使用ZPP值作为铅作业职业病的防治和诊断中,很难以某地区的正常值为固定参考值。故摸索和制订一个本系统的;以男性为主的ZPP正常值,可以认为是必要的。为此,本文采用国产血液荧光测定仪对施工现场561名体检正常的  相似文献   

14.
体重3.7~3.9kg雌兔分成三组:(1)胆管造瘘给铅组(2只);(2)给铅未造瘘组(2只);(3)造瘘未给铅组(1只)。给铅动物以12mg/kg(相当于 2/3致死剂量)的四乙铅兔耳静脉注射,24小时后采样测定胆汁、肠内容物、脏器、血和尿中的总铅、三乙铅、二乙铅和无机铅的含量。 1.胆汁排铅情况:造瘘给铅组中,给药后24小时约8%给药剂量的铅由胆汁排出(其中胆囊胆汁约1%,胆管胆汁约7%)。胆汁总铅中约97%为二乙铅,无机铅约2%,三乙铅约0.1%。给药后6~12小时铅的总排出量最高。随时间增长,胆管胆  相似文献   

15.
我们选用电池厂从事铅作业工人,工龄在5~7年,经体检均存在不同程度神经和消化系统的临床症状和阳性体征,经反复测定尿铅超过0.08mg/l,初步确定为铅吸收者,共计10人,其中男性4人,女性6人,为了观察中西药物对驱铅的效果,根据性别分为男子组和女子组。男子组:住院进行驱铅治疗,选用依地酸二钠钙,每日1g,加5%葡萄糖500ml,靜脉点滴,7  相似文献   

16.
以往用测定血δ-AlA-D活性、血铅、尿铅来了解一般生活环境下居民微量铅暴露程度。以上检验多数受检者不易接受。而唾液采集容易,因此用测定唾液铅浓度来反映环境中微量铅暴露状况,此法简单。取0.5ml唾液加入0.01NHNO_31ml将其pH值调至3~5ml,再加1ml1%吡咯烷二硫化氨基甲酸胺(APDC)螯合唾液中的铅离子,振搖30秒后再加甲基异丁基甲酮(MIBK)0.5ml,振搖30秒,离心10分钟(4500r/min),萃取,进行无焰原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内外很多学者对铅中毒的发病机理和早期中毒的诊断指标进行了广泛的、深入的讨论和研究。但是,由于很多的生化指标都是非特异性的,故尚未得到满意的结果。铅中毒早期诊断在生化指标方面研究得最多的是铅对机体的卟啉代谢和酶的影响。本文试以探索铅接触者中铅对红细胞游  相似文献   

18.
钙EDTA所致的尿中排铅量,根据给药方法(特别是给药速度)将有何种变化,对12名铅作业工人(22~66)岁男子,血中铅10~60微克/100克进行了探讨研究。 (1)6名铅作业工人饮用水500毫升后,立即快速静脉注射钙EDTA20毫克/公斤体重,从静注开始,分别于1、2、4、8、12及到24小时后,测定尿铅排出量。尿铅排出量从1~2小时后达到顶峰后逐渐减少。由静注开始4小时后可见到24小时铅排出量的50%。 (2)对9名铅作业工人将钙EDTA20毫克/公斤体重溶于5%葡萄糖250毫升,以不到1小时速度静脉滴注完毕。同样从静脲点滴开始到24小时后测定尿中铅排出量(平均0.55毫克/24小时)。平均每单位时间尿铅量从静脉点滴开始1~2小时后出现最高值,自点滴后5小时可看到50%值。 (3)对8名铅作业工人,将钙EDTA40~60  相似文献   

19.
二乙烯三胺五乙酸三钠锌治疗铅中毒的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乙烯三胺五乙酸三钠锌(ZnDTPA,商品名锌促排灵)是国内外还没有推广应用于临床治疗铅中毒的有效络合剂。24例轻度铅中毒和8例铅吸收患者隔日肌注0.5g/d共3~17次后,大多数症状、体征和化验异常逐步恢复,并有明显的尿驱铅作用,但不如依地酸钙和钙促排灵那样突出。它的优点是用药期间不排锌而补锌,因此治后δ-氨基酮戊酸脱水酶(ALAD)的活力有所恢复。  相似文献   

20.
蓄电池的翻修,极栅的组装与修理,是铁路机辆部门、汽车修配厂经常接触的一项作业;由于蓄电池所用之极板含98.5%的铅,其表面涂料,又分别由红丹(四氧化三铅)和黄丹(氧化铅)所构成;所以在拆、装、焊接时,均可产生大量的铅烟、铅尘和铅的蒸气。在作业时,如无局部通风、排毒设备,使长期接触铅作业工人,极易引起职业性铅中毒。我站曾对局属19个从事该项作业的厂、段(队)进行了劳动卫生学调查,发现不少单位没有局部排毒设备,加上缺乏必要的防护制度和合理的卫生设施,作业工人不仅可以经呼吸道吸入铅,而且还可以经消化道食入一定的铅,这就更增加了中毒的机会。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