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本文对老路的混合料的回弹模量和劈裂强度进行了测定,并与实际路况进行了病害调研分析,对相关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  相似文献   

2.
采用快冻法研究了盐冻条件下不同含气量水平的路用混凝土的抗盐冻能力、抗Cl-渗透、抗压强度和耐磨性等长期路用性能。结果表明:含气量的增大对提高混凝土抗盐冻能力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含气量为6%以下时,对提高混凝土抗渗性能有益;单纯的含气量增加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和耐磨性能并没有贡献,相反会降低这两项路用性能;当含气量为6.31%时,强度衰减的程度较低;综合分析含气量对各性能的影响,认为含气量为6.0%~6.3%是一个相对于各项路用性能都较为有利的合理范围,推荐为构造物混凝土适宜含气量范围。  相似文献   

3.
影响土体抗剪强度参数的因素较多,不同的因素对抗剪强度的影响不一,即使同一因素,其影响的程度也不同。现以第四系冲洪积成因的粉质黏土、黏土的室内试验结果为基础,运用灰色关联度理论计算了常用的8个物性指标与强度参数粘聚力c和内摩擦角φ的关联度;通过比较关联度的大小确定了粘聚力c和内摩擦角φ受这些物性指标影响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针对河北省重冻区张承(张家口—承德)高速公路主线沥青路面,借助ABAQUS分析软件构建考虑沥青面层粘弹性的二维模型,同时考虑当地特殊环境温度场对路面应力的影响,分析不同荷载作用轴次、速度及超载工况下重冻区沥青路面结构的永久变形。结果表明,在高速公路通车前期,车辙的产生及深度增加主要与荷载作用频次成正相关;随着行车速度的增大,车辙深度减小;车辆轴重对重冻区沥青路面永久变形的影响较明显,随着载重的增加,车辙加深。  相似文献   

5.
李锋 《上海公路》2021,(4):105-109
现将固化土应用于公路基层中,替代水泥/二灰稳定碎石,以节省大量砂石资源,降低工程造价.再通过采用高聚物固化剂,结合水泥、石灰,对稳定土进行综合稳定.研究了固化剂类型、固化剂掺量、浸水时间和养生时间这四种因素对稳定土强度的影响,并与水泥石灰土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高聚物固化剂对稳定土强度的影响最大,石灰次之,水泥影响相对最...  相似文献   

6.
吹填软土结构强度形成的影响因素很多。通过试验,从围压、偏压、排水条件以及时间效应等方面,研究了吹填软土结构强度的形成。研究结果表明:吹填软土在排水条件下,其结构强度较不排水时有明显提高;当外荷载不超过土体结构屈服应力时,施加围压的同时施加偏压,比仅施加围压时结构强度增长效果要好,且偏压越大结构强度的增长越快;在有利于结构强度形成的条件下,沉积时间的长短对吹填软土结构强度影响较大,沉积时间越长,其结构强度越大。  相似文献   

7.
季冻区路基土回弹模量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黑龙江省内3条试验路段进行路基含水率调查,并选取黏性土、粉质土和砂性土3种有代表性的路基土,采用承载板法对所选土样进行室内回弹模量试验,分析其和含水率、压实度及冻融循环次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3条试验路段路基平均含水率均大于最佳含水率;3种土样的回弹模量对含水率变化的敏感性非常大,都随含水率的升高而降低;土样回弹模量随压实度的降低而降低;冻融作用对土样回弹模量有衰减作用,但6次冻融之后,回弹模量值趋于稳定;3种变量对砂性土回弹模量的影响较黏性土和粉性土小.基于以上结论,建议对在用道路的排水设施及时进行检测及养护;在季冻区路面结构设计时,建议选取6次冻融之后的回弹模量作为路基强度设计值.  相似文献   

8.
水份迁移和温度场变化是引起路基冻胀融沉的直接因素.针对冻区高氯盐渍土,经水热场耦合作用后水份迁移和温度场分布规律进行了室内动态试验,研究了水热耦合作用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向冻结过程中,水份向温度较低的地方迁移,迁移量随土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水热耦合作用后的土体冻结强度有不同程度上升,提升后的强度随土体深度增加而降低,远离冻区端因盐晶析出导致土冻结强度有所回升.  相似文献   

9.
冬季寒冷地区路面易积雪结冰,常使用除冰盐进行融雪除冰。除冰盐的使用会对路面材料产生侵蚀。本文通过室内冻融循环试验分析盐冻融循环对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性能的影响。实验中考虑了温度、除冰盐浓度和冻融循环次数三个因素,按照正交原理进行试验,试验测得了试件的孔隙率和劈裂强度。经分析发现,随着盐浓度和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孔隙率逐渐变大。说明冬季路面使用的除冰盐对胶粉改性沥青的破坏较严重,不宜大量使用。  相似文献   

10.
11.
采用光纤式结冰传感器,利用凝冰实验室和高低温试验箱模拟路面结冰环境,测得了不同降水温度和路面温度条件下的路面结冰厚度和结冰完成时间以探测沥青路面的结冰过程.试验研究表明:采用光纤式结冰传感器测得电压-时间曲线主要分为2种类型,与结冰的厚度有关;路面结冰完成时间整体上随着路面温度的降低而减少,2℃以下的雨水温度在约-2℃的路面温度情况下,形成1 mm冰所需要的时间基本不超过10 min,能覆盖沥青路面的构造深度;结冰完成时间整体上随雨水温度增大而上升,4℃雨水在路面温度处于-1~-3℃条件下,形成6 mm以下冰的时间不会超过30 min.  相似文献   

12.
纤维封层层间粘结强度形成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纤维封层层间粘结强度变化机理,阐述纤维封层的应用和开放交通后纤维封层面层的变化,对改性乳化沥青破乳后和集料的粘结机理进行分析。理论分析表明,纤维封层层间粘结强度在铺设初期成非线性增加并趋于稳定值,而后层间粘结强度受交通荷载和环境影响逐渐减小,并进行了相关的试验分析。机理分析为粘结强度试验方案、纤维封层施工后的初期养护和后期的养护方法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3.
耐高温环氧树脂胶粘剂在钢桥面粘结层中的应用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正交异性钢桥面铺装特性,自行开发了耐高温环氧树脂胶粘剂,进行了力学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其不但具有良好的高温抗剪、抗拔强度,而且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有良好的韧性。  相似文献   

14.
低附着弯道路面车辆制动力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车辆ABS系统在弯道制动时存在的横向稳定性问题,提出了一种低附着弯道路面车辆制动力控制策略.它综合考虑车轮防抱死与车辆发生侧滑时所能承受的最大侧向力,根据两者所允许的最大制动力中较小值确定施加于车辆的制动力.所进行的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能提高车辆在低附着弯道路面上的横向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人工冻结法已作为苏州地铁连通道施工的辅助工法之一,但目前尚缺乏与设计配套的苏州地区冻土强度归一化参数,以人工神经网络为基本工具,利用其强大的非线性映射能力,综合考虑温度、含水率、干密度等影响因素指标对苏州地铁典型冻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建立了抗压强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BP网络具有较高的求解能力,预测值与实测值接近,其精度远高于其他方法,且简单实用,这为获取试验中无法实现的参数值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通过抗压强度试验、抗折强度试验、凝结时间试验与水泥净浆和水泥砂浆的搅拌工艺试验,研究了聚丙烯酰胺改性水泥净浆和水泥砂浆的性能及改性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聚丙烯酰胺对水泥砂浆的搅拌工艺和凝结时间有显著影响,而且对提高水泥砂浆的抗折强度与抗压强度有显著作用,并可降低压折比。  相似文献   

17.
为了使贵州玄武岩残积土合理用于路基,通过采用石灰、粉煤灰、水泥三种改性材料按不同含量对其进行单掺、双掺、正交试验研究,同时考虑未浸水与浸水两种状态,测其抗压强度,得出最佳配比。实验结果表明:①单掺试验,改性残积土的抗压强度随着改性材料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石灰处理的改性土浸水时在8%达到最大值,粉煤灰处理的在未浸水时在15%达到最大值,同时浸水的试样全部崩解。②双掺试验,抗压强度均是随着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且石灰:粉煤灰=1:l的抗压强度比石灰:粉煤灰=112的高。③正交掺试验,得出试样的最佳配比为石灰8%,粉煤灰8%,水泥2%,同时得出石灰对玄武岩残积土的抗压强度影响最大。石灰、粉煤灰、水泥三种材料处理玄武岩残积土,其抗压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故考虑三种材料混合处理玄武岩残积土对以后路基填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综合运用流体动力润滑理论的能量守恒定律,提出了接地面部分溶化条件下冰面上汽车轮胎的摩擦力或牵引力的理论计算模型。证明了正常工作条件下,接地面上冰产生溶化的可能。对不同制动和驱动条件下轮胎摩擦力进行了计算,取得了同试验数据吻合很好的预测结果。并同已有预测模型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表明:本文依据严格的润滑理论所推导出的冰面轮胎牵引力模型比其它已有理论模型更接近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9.
利用粉煤灰取代矿粉制备路面基层专用水泥,研究了粉煤灰的掺量对路面基层专用水泥的凝结时间、强度、胀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煤灰在掺量为15%的条件下,路面基层专用水泥的凝结时间、微膨胀性能均满足相应的施工要求,强度明显高于P·C32.5级水泥力学性能的指标.且采用粉煤灰取代矿粉生产路面基层专用水泥有效降低了水泥的生产成本,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网栅土工砌块的强度特性,对其进行了室内大型单级剪切试验,得到了不同干密度下剪应力一剪切位移关系曲线及强度变化曲线,并采用摩尔库伦强度理论得到其峰值强度与残余强度的拟合强度指标。试验结果表明:网栅土工砌块的峰值强度及残余强度,随着干密度及法向应力水平的提高而提高;残余强度为峰值强度的80%-90%;摩尔库伦强度理论能很好的解释峰值强度与残余强度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