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城市交通流诱导系统结构框架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城市交通流诱导系统理论模型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交通诱导系统的结构框架。城市交通流诱导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它是“智能运输系统”研究的核心部分,也是我国开展智能运输系统研究的主要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2.
《交通与计算机》2006,24(5):F0002-F0002
为促进海峡两岸在智能运输系统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共同探讨智能运输系统的前沿课题和发展方向、智能运输系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海峡两岸在智能运输系统领域的研究与合作模式,由武汉理工大学与台湾中华大学主办的2006年海峡两岸智能运输系统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3.
《交通与计算机》2011,(2):F0004-F0004
海峡两岸智能运输系统学术研讨会于2001年由武汉理工大学、台湾淡江大学等发起,已先后在武汉、北京、台北、台中等城市成功举办。研讨会的主要目的是交流与分享智能运输系统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促进海峡两岸在该领域的理论、技术与经验交流。  相似文献   

4.
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需求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智能运输系统的研究在中国方兴未艾,中国智能运输系统框架研究已基本完成.但有关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方面问题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文章通过分析国外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研究方面的成果,提出在中国发展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研究的基本研究方向与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致力于新兴交通科技,如智能运输系统(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s,ITS)的研究和应用,以应对目前严峻的交通环境。笔者综合应用道路检测器检测的交通流量数据以及路段交通流量与路段行程时间的内在联系,运用增量加载最短路优化的方法对智能运输系统的核心技术—城市交通流诱导系统(UTFGS)中的中心式动态路径诱导系统中的行车路线优化技术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6.
美国国家智能运输系统体系结构概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体系结构对智能运输系统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美国国家智能运输系统体系结构的开发目的,开发历程作简要介绍,然后以美国运输部于1998年9月分布的国家智能运输系统体系结构为蓝本,对美国智能运输系统未来发展和实现的用户服务,逻辑结构、物理结构和接口通信的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智能运输系统体系框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章从系统科学的发展过程和知识表示出发,根据智能运输系统的层次结构,分析了如何建立智能运输系统的体系框架及其作用。最后对我国智能运输系统体系框架研究的初步成果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8.
基于高阶神经网络的城市交通诱导理论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交通诱导是智能运输系统的主要研究内容和解决城市网络局部拥挤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智能运输系统的功能与组成,美国、日本与欧洲的智能运输系统发展概况及未来运输系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周允  张西文 《汽车运输》1998,(11):19-22
本文综 智能汽车及智能汽车运输系统的发展,并提出我国实施智能汽车运输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公交车辆运行微观交通仿真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与吉林大学共同开发的微观交通仿真系统MTSS的体系结构;建立了公交网络描述模型、公交车辆产生模型、乘客需求模型、公交站点事件反应模型和公交车辆运行模型;以微观交通仿真系统MTSS为仿真平台构建了公交车辆运行微观仿真模型;对上海市斜土路非港湾式站点与华山路港湾式站点进行了实地数据调查,利用实测数据对建立的公交车辆运行微观交通仿真模型进行了验证,测量值与仿真值之间的误差在10%以内。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公交车辆运行微观交通仿真模型可以较好的描述公交车辆的运行过程以及与其他交通流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12.
智能公交系统运营优化数据库建立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公共交通运输是城市客流运输的主要形式之一,智能公交系统是公共交通的发展趋势.在分析智能公交系统数据处理流程和公共交通客流采集技术的基础上,研究了智能公交客流基本数据采集技术,探讨了常规公交、轨道交通和出租车交通客流的筛选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3.
李作敏 《公路交通科技》2006,23(11):150-154
分析了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针对性地提出了建立公路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路和原则,并构建了交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详细解释了指标所应用的数学模型。最后应用该指标体系对我国公路交通1985年至2005年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总体上我国公路交通一直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但在生态保护、能源利用方面还需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为了得到理想的航空系统客运量预测结果,引入了系统动力学预测方法。在对航空运输系统主要因素及因果关系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航空运输客运需求量系统动力学模型,并采用历史统计数据对模型进行了仿真和验证,结果证明该模型有效可行,可以较好地克服传统预测方法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5.
常规公交作为一体化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重要一环,其运行特征是影响乘客出行方式选择以及公交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研究公交运行特征对于进一步增强公共交通的吸引力,提升公共交通服务质量、缓解交通拥堵等方面具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基于公交GPS数据,对宁波市常规公交运行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和建议为提升宁波市常规公交运行效率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大数据技术提供了一种观察系统整体规律的重要手段,其渗透力是广泛的,基于大数据的规划方法正将交通规划行业引入新的范式。本文基于手机信令数据和导航地图数据,分析城市交通可达性特征、产生吸引特征、通勤特征、通道特征等,并以淄博市快速路系统规划为例,验证了数据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准确把握公共交通通勤乘客的目的地,有助于明确乘客出行需求,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基于北京市1个月的公共交通出行数据和RP调查数据,通过关联分析乘客公交卡号与公共交通刷卡数据和线站数据,匹配获得563名通勤乘客完整出行链数据,并利用关联规则实现302名公交通勤乘客高、中、低出行稳定性辨识.引入XGBoost集成学习算法,...  相似文献   

18.
韩印  刘闯 《交通与计算机》2007,25(6):74-76,80
应用BP神经网络自动生成公交线网的调度方式,研究了公交线路上各站点的客流量统计和预测方法,将BP神经网络与城市公交系统紧密结合,确定了输入变量的构成、变量数据的获取,输入量和输出量的对应关系及实现从输入到输出的对应关系.应用BP神经网络算法确定智能化调度中变量转化,最终自动生成正班车、快车、区间车、准点控制和放车调度等5种调度方式,结果表明采用BP神经网络的结构和方法能够更好地反映城市公交调度层次与模式,是一种研究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调度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基于公交IC卡的公交换乘数据获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能否正常和高效地运营不仅取决于道路和车辆等设施条件,更有赖于运营管理手段和技术手段的先进性。传统的人工调查方法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而调查结果却很难达到理想效果,所得数据不能动态反映城市公交出行的长期变化趋势。文中以公交Ic卡为切人点,通过对乘客2次刷卡间的时间分析以及利用公交GPS时间点的数据进一步分析乘客换乘所用的时间,判断出乘客2次乘车是换乘行为还是2次出行。  相似文献   

20.
将系统动力学理论应用于区域综合货运系统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影响定量分析中,通过分析货运供需系统因果关系,研究货运需求、货运缺口、经济发展、运输投资等系统影响因素之间的反馈环路。在此基础上建立系统流图,构建货运系统与区域经济互动关系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仿真试验,分析了运输投资比例、产业结构等与货运生成总量及货运缺口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运输基础设施投资比例的提高,能有效改善货运供给能力的不足,使得货运缺口减小,促进经济的增长;第1、2产业对于货运生成总量的贡献较大,第3产业对货运生成总量的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