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用透明、软X线造影及组织学切片技术,对100例家兔左心空壁内动脉进行了观察,并与人心左室壁内动脉作了比较讨论。家兔左心室壁内动脉的分布类型在许多方面与人的相似。分枝型动脉(ClassA血管)供应心肌全层,包括心内膜下层;直型动脉(ClassB血管)主要分布到乳头肌、肉柱。乳头肌肉动脉分布可分为节段型、轴型和混合型。室间隔左心室侧壁内动脉分布比较紊乱,无明显规律。在心脏横切面中,毛细血管与心肌纤维方向平行,呈袢状分布。  相似文献   

2.
腹腔动脉的X线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分析腹腔动脉的X线解剖,旨在指导介入治疗。方法对186例肿瘤病人在介入治疗前行腹腔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其中行肠系膜上动脉DSA21例。结论腹腔动脉及其分支的X线观察,对肝癌、胃癌等介入治疗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对正常青春期睾丸各血管的解剖及血流动力学进行研究 ,建立正常青春期睾丸动脉血流参数的正常值范围。方法 CDFI观察 181例正常青春期青少年的睾丸及睾丸动脉 (TA)、睾丸包膜动脉 (CA)、睾丸内动脉 (ITA)、精索外动脉的走行及分布 ;测量时间平均峰值流速 (TAMX)、收缩期峰值流速 (PSV)、舒张末期流速 (EDV)、搏动指数 (PI)和阻力指数 (RI)。结果 TA、CA、ITA显示率均为 10 0 % ,精索外动脉显示率为 98.6 %。建立了青春期这 4支动脉血管各血流参数的正常值范围。PSV、PI、RI均按TA→CA→ITA的顺序 ,呈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 CDFI可以准确可靠地显示正常青春期睾丸的血管解剖及其血流变化特征 ,有助于青春期青少年睾丸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CSC)始发病变在视网膜色素上皮 (RPE)还是在脉络膜毛细血管 (CC) ,以探讨其发病机理。方法 对 81例 86只眼CSC患者应用荧光眼底血管造影 (FFA)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 (ICGA)结合临床经过进行分析。结果 首次造影者RPE病变处与之相对应部位的CC均有病变 ,且范围较大 ;病变发展到一定时期 ,症状存在时CC病变依然存在 ,但RPE的病变部位已恢复正常。待症状消失时CC病变及RPE病变全部消失 ,ICGA、FFA均正常。结论 CC功能的变化与CSC转归相一致 ,RPE的病变在CSC的某一阶段出现 ,证明CSC的始发病变由CC功能紊乱所致 ,RPE病变是继发于CC病变。  相似文献   

5.
将111例人心分为成人、儿童、婴儿三组。用三种研究方法即:X射线血管照相法、显微解剖法和腐蚀铸型法。得出以下结果:室中隔血供共有五个来源:1.前室中隔动脉——为供应室中隔的主要动脉,分布于室中隔前2/3区域。2.后室中隔动脉——供应室中隔后1/3区域。3.房室结动脉——分布于室中隔后上1/5区域,为房室结区的一条重要动脉。4.后上室中隔动脉——出现率为70%,分布于室中隔后上1/3~1/4区域。5.降中隔动脉——出现率为64.8%,分布于室中隔上、中部、是前、后室中隔动脉潜在侧支循环通道。本文对室中隔内动脉行走规律及分布范围,以及室间孔出现时,其动脉分布特点等进行了讨探。  相似文献   

6.
研究兔髂动脉内皮剥脱时血管壁细胞的反应特点和 c- myc基因的表达规律。用标准血管成形导管髂动脉球囊损伤 1 2只家兔的右髂总动脉后 ,分别于 3、7、40 d处死动物 ,用透射电镜观察术后 3d平滑肌细胞 ( SMC)超微结构的变化 ,光镜观察术后血管壁细胞的反应特点和 c- myc蛋白表达规律 ,同时对术后 40 d动物行血管造影。结果发现 :术后 3d兔髂总动脉中层 SMC由收缩型转变为分泌型 ,并向内膜下迁移 ,可见管腔内有血栓形成 ,1周时弹力板不完整 ,中膜 SMC排列紊乱 ,术后 40 d增生的 SMC和细胞外基质形成新生内膜 ,血管造影显示管腔狭窄 5 0 %~ 80 % ;球囊损伤段髂总动脉新生内膜 c- myc蛋白免疫组化染色为阳性 ,而对照组为阴性。结论 :球囊损伤髂动脉后可引起 SMC迁移、增生 ,其和细胞外基质一起形成新生内膜 ,管腔狭窄 ;SMC增生和 c- myc基因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IS导管局部导入c myc反义寡核苷酸及c myc反义寡核苷酸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  2 1只家兔 ,对照组 6只 ,反义寡核苷酸治疗组 15只。用IS导管导入c myc反义寡核苷酸 (1mg)于球囊损伤的髂动脉后 ,动脉血管造影。病理切片 ,图象分析测定新生内膜、中膜、面积和厚度 ,c myc蛋白免疫组化染色。 结果 动脉造影对照组 5 0 %~ 80 %局限狭窄 ,给药组 10 %~ 30 %局限狭窄。光镜观察结果显示 :血管内膜增生面积给药组为 (4.0 4± 1.0 2 )× 10 5μm2 ,对照组为 (7.6 6± 3.7)× 10 5μm ,(P <0 .0 5 ) ;对照组c my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 ,给药组血管c my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弱阳性或阴性。结论 IS导管可在体局部导入反义寡核苷酸于动脉损伤靶点 ;c myc反义寡核苷酸可抑制SMCs迁移、增生及新生内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作者解剖了颈动脉三角区血管共200侧。对颈总动脉分叉高度、颈内、外动脉起始部位置关系及粗细比较,以及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面动脉的起始部位、起始高度及类型等进行了观察与统计。为国人体质调查增添了资料、并就临床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氯化汞对家兔主动脉缩血管作用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氯化汞 (HgCl2 )对离体兔动脉环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离体血管张力实验法 ,观察氯化汞对离体主动脉环的作用及其作用是否依赖于血管内皮、细胞外钙和硝苯地平敏感的钙通道。结果 氯化汞 (HgCl2 ) 1~10 0 μmol·L- 1 可浓度依赖性地触发兔动脉环的收缩反应 ,酚妥拉明或去除血管内皮均不能改变此作用 ;在换用无钙营养液时仍有此作用 ,但最大收缩幅度下降了 (6 1.2± 3.3) % ;硝苯地平能呈浓度依赖性抑制HgCl2 的最大收缩反应。结论 HgCl2 引起的离体兔动脉环收缩反应主要与HgCl2 促进细胞外钙通过硝苯地平敏感的钙通道内流和细胞内钙释放有关 ,并且以细胞外钙内流为主 ;而与血管内皮和α 肾上腺素受体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结肠癌患者癌动脉的收缩功能。方法取结肠癌癌患部位动脉、癌旁10 cm处动脉、非癌患者动脉,用动脉张力描记法记录血管活性物质收缩血管的量效曲线。结果去甲肾上腺素(NA)引起正常人结肠动脉的最大收缩(Emax)和最大收缩浓度的负对数(pD2)分别为(97±19)%和5.94±0.17;结肠癌动脉NA收缩的Emax和pD2明显低于癌旁动脉(P<0.01)和正常人结肠动脉(P<0.05)。ETB受体激动剂S6c在结肠动脉不引起收缩。ET-1对正常人结肠动脉收缩的Emax和pD2分别为(106±7)%和8.85±0.17;ET-1引起结肠癌动脉的Emax明显低于癌旁动脉(P<0.01);引起结肠癌动脉的pD2与癌旁动脉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α受体和ETA受体是结肠癌动脉的主要缩血管受体。  相似文献   

11.
我院于1991~1996年对50例拟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椎动脉动脉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研究,对于血管狭窄部位,采用计算机自动分析几何或密度法测定,在头颈转位子血管同侧和对侧动态观察病变程度,结合临床发病和转颈试验进行分析,提出动态观察血管病变和计算机自动分析狭窄程度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治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院于1991~1996年对50例拟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椎动脉动脉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研究,对于血管狭窄部位,采用计算机自动分析几何或密度法测定,在头颈转位子血管同侧和对侧动态观察病变程度,结合临床发病和转颈试验进行分析,提出动态观察血管病变和计算机自动分析狭窄程度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治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大鼠提睾肌血管壁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alcitoningene relatedpeptide ,CGRP)免疫反应性纤维的分布特点。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大白鼠提睾肌动脉各级分支的CGRP免疫反应阳性纤维的分布特点进行观察和研究。结果 大白鼠提睾肌动脉各级分支血管均有CGRP广泛分布 ,一、二级动脉壁上呈密集颗粒状分布 ,局部有密集的团块。三级以下除颗粒状可见到横行或网格状分布 ,且CGRP阳性反应纤维的密度随分支级别的增加而减少。在毛细血管壁上仍可见到网格状阳性纤维的分布。结论 CGRP阳性纤维的分布可能与大鼠提睾肌动脉的生理调节和微循环有关。本研究结果为微循环的神经调节研究模型打下了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1.用血管造影法和腐蚀法对110例狗心左室乳头肌动脉分布进行了观察,并结合分布特点计论了冠状动脉阻塞时对乳头肌可能产生的影响。2.前、后主要乳头肌均为附着型。前乳头肌平均长1.96厘米,宽1.10厘米。后礼头肌平均长2.04厘米,宽1.2厘米。3.前乳头肌血供来源Ⅰ型(由前降支供应)最多,占71%,Ⅱ型(前降支和左旋支的分支)次之,占18%。后乳头肌血供来源Ⅰ型(左旋支的分支)最多,占91%,其中65%来自左室后支。4.乳头肌内部血供特点:(1)均来自直走型动脉支;(2)均呈节段性分布。每肌接受2—9支,5,6支最多;(3)动脉支在肌内分布有一定的对称性;(4)动脉的排列形式以混合型最多;横行型次之;(5)动脉支在乳头肌心内膜下层吻合成心内膜下丛,中上部较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利用Myrian系统构建胰腺周围主要血管的3D结构的方法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方法通过GE64层CT采集60例胰腺部位扫描数据,利用Myrian软件系统对胰腺周围动脉血管群、静脉血管群的分布情况进行3D重建,并测量血管长度、夹角、汇入情况等数据。结果腹腔的主要动脉,如腹主动脉、脾动脉、肝总动脉,以及腹腔的部分静脉,如门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的重建率可达100%;门静脉干长度平均(46.37±11.48)mm,其中大于45mm的优势长度占45.54%;胰后干长度为(34.88±9.13)mm,其中大于35mm的优势长度占57.21%。门静脉与脾静脉的夹角为锐角的有17例(占28.33%),为直角的有11例(占18.33%),为钝角的有32例(占53.33%)。肠系膜下静脉的汇入方式为脾静脉的有19例(占31.67%),为肠系膜上静脉的有34例(占56.67%),为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交汇点的有7例(占11.67%)。结论 Myrian系统可用于对胰腺周围血管的3D结构重建,而且重建率较高,可用于指导临床手术实施的可行性分析,减少手术过程中因不清楚血管分布情况而导致的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6.
症状性颅内血管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治疗前后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Wimgspan支架、Apollo支架与常规药物治疗在中国人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效果差异。方法通过对经脑血管造影证实症状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颅内动脉狭窄超过70%的患者90例,分为3组,标准化药物治疗组、Wimgspan支架治疗组和Apollo支架治疗组,进行为期1年随访,观察各组疗效的差异。结果两种支架到位成功率均为96.7%,两种支架系统之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并无差别;解剖路径为Mori分型B型的手术成功率(83.3%)远低于Mori分型A型(100%);Wimgspan支架治疗后即刻残余狭窄率很高,与Apollo支架治疗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1年后随访病变血管狭窄率两组之间差异减小,再狭窄比率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现支架治疗的两组患者1年内终点事件,尤其是与狭窄血管相关的卒中和死亡明显低于标准内科治疗组;1年随访结束时两组支架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及MMSE评分与标准化药物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专用颅内支架治疗严重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优于单纯药物治疗,支架治疗后可能对神经功能恢复有益并同时改善血管性认知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诊断及评价介入性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血管内超声对 41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行了研究 ,并观察了介入性治疗前后血管形态学改变。结果 血管内超声可清晰显示血管壁的形态结构 ,测量血管面积、管腔面积和面积狭窄率 ;血管内超声对斑块检出的敏感性高于冠脉造影检查 ,血管造影低估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后血管腔面积和血管面积增加 (P <0 0 5)。结论 血管内超声为定性和定量评价冠状动脉病变和介入性治疗效果提供了可靠的技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丹参及其提取物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丹参素异丙酯是在进行复方丹参滴丸体内作用基础物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本研究旨在探讨其扩血管作用及机制,为丹参素异丙酯临床用于治疗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大鼠肠系膜动脉为标本,以敏感的离体药理学实验方法记录血管平滑肌张力。分别利用内皮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钾通道阻断剂和β受体阻断剂作为工具药,研究了血管内皮、钾通道、β受体对丹参素异丙酯扩血管作用的影响。结果丹参素异丙酯(10-10-10-5mol/L)能显著舒张NE预收缩的血管;丹参素异丙酯能浓度依赖性的非竞争性抑制NE、CaCl2,5-HT的量效曲线;在去内皮的情况下,丹参素异丙酯能明显抑制NE诱导的细胞内钙释放;TEA能抑制丹参素异丙酯的扩血管作用;美托洛尔不影响丹参素异丙酯的扩血管作用。结论丹参素异丙酯有明显的扩血管作用,其通过抑制受体介导的外钙内流和内钙释放而舒张血管,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钾通道参与了丹参素异丙酯的扩血管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MR相位对比脉冲序列在胸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正常健康志愿者 10例 ,其中男5例、女 5例 ,应用PhilipsGyroscanNT 1.5T磁共振成像仪 ,采用 2D QF序列在垂直于降主动脉、肺动脉干、上腔静脉和右肺上叶动脉长轴走行的方向上进行单层扫描。结果 通过MR相位对比脉冲序列扫描 ,分别获得各血管的模数图和相位图。模数图中 ,各血管断面为圆形 ,呈现为高信号影 ;相位图中 ,血管内实际血流速度与流速编码方向一致时 ,呈现为亮信号影 ,与流速编码方向相反时 ,呈现为暗信号影。结论 采用MR相位对比脉冲序列扫描 ,不仅可以对较大动脉进行成像 ,而且对于静脉和较细小的动脉亦可获得高质量的图像 ,运用流动分析软件即可进行血流动力学方面的测量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肝癌患者病理性血流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癌复发和转移的原因。方法 对 62例肝细胞癌 (Hepaticcellcarcinoma ,HCC)中的 50例做了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 (Selectioncavityartery ,SCA)检查 ,对 48例行氰基丙烯酸正酯 (TH胶 )肝动脉支铸型栓塞治疗。结果 发现肝内、外侧支交通 1 5例 (2 4 2 % ) ,肝动脉与门静脉和肝静脉瘘 2 1例 (33 8% )。肿瘤血管栓塞完全 30例中 ,9例生存超过 2年 ,4例超过 7年 ;栓塞不完全病例中 ,仅 1例生存 2年。栓塞完全者 ,生存率高于栓塞不完全者。经统计学处理 ,P <0 0 5,有显著性差异。TH胶栓塞治疗后发现肝动脉 -门静脉、肝动脉 -肝静脉瘘 5例 ,其中 4例 7个月内死亡。结论 肝内、外侧支动脉供血是影响栓塞治疗疗效的关键 ;动 -静脉瘘是肝癌向门静脉、肝静脉方向转移的通道。也是小肝癌切除术后转移、复发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