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简称NAG;E.C.3,2,1,30)是一种重要的溶酶体酶,广泛存在于微生物,动植物和人体组织内。主要水解糖蛋白和尿蛋白等分子内的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1→4)糖苷键。溶酶体对细胞内外环境变化敏感,因此与许多生理或病理过程密切相关,故测定尿液NAG活性的变化有重要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正常人系本院大学生及献血员,年龄19—40岁,儿童系小学生,年龄了—12岁,均经体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SD大鼠肾脏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对肾功能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酶)的影响.方法 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结扎右肾蒂,分离左肾动脉,暴露30 min)、缺血-再灌注(IR)组(结扎右肾蒂,左肾动脉阻断45 min后恢复血供)、缺血后处理(IPO)组(在IR组处理基础上,左肾动脉给予10次的再灌注20 s-缺血20 s).检测不同时间点肾功能和尿NAG酶.结果 IPO组比IR组的血尿素氮及肌酐均显著降低,6、12、24 h下降最明显(P<0.05).IR组和IPO组尿NAG酶均高于对照组,IPO组较IR组6、12h降低明显(P<0.05).结论 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以减轻血尿素氮及肌酐水平,减少肾小管损伤.  相似文献   

3.
<正>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会定于1987年10月26~29日在西安召开全国肾小球疾病专题学术会议,会前(10月21~25日)举办全国肾脏病进展学习班,邀请国内外知名肾脏病学者作专题讲授,内容包括肾脏生理学、肾脏内分泌以及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肾小管一间质性疾病、泌尿系感染、中毒性肾病、返流性肾病、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的发病机理、病理改变、诊断和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先天性脊柱畸形合并泌尿系畸形患者的肾功能。方法前瞻性收集先天性脊柱畸形合并泌尿系畸形的患者和年龄、体质量相近的健康人,并分成肾脏畸形组、尿路畸形组和健康对照组。检测血肌酐、尿素、胱抑素C、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用于评估患者的一般肾功能;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LB)、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和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用于评价患者的早期肾功能。结果共募集到肾脏畸形患者16例、尿路畸形患者14例、健康对照组20例,3组之间的血肌酐、尿素、胱抑素C以及eGFR均在正常范围内,且各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之间的mALB、α1-MG以及NAG浓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β2-MG浓度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肾脏畸形组的mALB以及NAG浓度显著高于尿路畸形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α1-MG浓度在两组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先天性脊柱畸形合并泌尿系畸形患者存在肾功能早期损害,且相较于尿路畸形患者,肾脏畸形患者的肾损害程度更严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二甲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冷冻割断技术处理正常兔肾脏,在扫描电镜下研究肾脏的超微结构。在正常肾小体超微结构的基础上,研讨肾病综合征某些症状形成的机理。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61例受检者~(131)I-OIH肾图及有关肾功能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试图探讨~(131)I-OIH肾图在双肾实质病变时的价值。结果表明:血、尿β-MG均和肾脏指数相关(n=20 γ_血=0.5125 γ_尿=-0.61624),尿β_2-MG和15min残留率相关(n=20,γ=0.6020)。正常人(n=19)与肾病综合症Ⅱ型(n=6),正常人与慢性肾盂肾炎(n=5)间,肾病综合症Ⅰ(n=5)、Ⅱ型间及急(n=5)、慢性肾盂肾炎间肾脏指数存在差异,15min残留率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肾功能组间肾脏指数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说明:肾脏指数可以反映肾小管、肾小球的功能,而15min残留率主要反映肾小管功能。  相似文献   

7.
作者探讨了NIDDM肾病尿PGs的来源,变化的机理及意义。结果提示它们主要来自肾脏;肾病早期尿TXB2、PGE2以及PXB2/PGE2比值即显著升高,6-酮-PGF1a无明显变化;TXB2升高与肾病恶化有关,可提示肾脏早期受损;PGE2升高则属肾病的自身保护反应。这些变化可能与肾小球病损及肾脏血流动力学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8.
<正> 血清肌酸磷酸激酶(简称CPK)活性的测定在诊断骨骼肌疾病和甲状腺功能减退时都是很有意义的。近年来发现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清CPK活性也显著增高,发病4—6小时就开始升高,24—36小时达高峰,并超过正确值几倍到十几倍。3—7天后恢复正常。其活性的变化幅度和持续时间与心肌组织的坏死程度成正比关系。此酶诊断心肌梗塞较其它酶(GOT、GPT、LDH)的特异性高,具有酶活力升高出现早,增高幅度大且不受肝脏疾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肾疾病患者的肾脏巨噬细胞(M_?)浸润情况,探讨肾脏M_?与肾功能损害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取肾脏病临床患者的肾穿刺活检标本110例和11例正常肾组织标本,石蜡包埋切片,用M_?标记物CD68免疫染色,随机选取视野,计算每例患者肾脏M_?浸润程度,并对肾脏M_?浸润程度与肾功能及肾组织纤维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类型肾疾病患者的肾组织均可见M_?浸润,主要发生在肾小管间质区,M_?浸润程度自高向低依次为狼疮性肾炎、系膜增生性肾炎伴慢性间质或血管病变、IgA肾病、糖尿病肾病、紫癜性肾炎、膜性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除系膜增生性肾炎外的其余各组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各类型肾疾病的肾脏M_?浸润程度与患者血液的肌酐、尿素氮、胱抑素C水平呈正相关,与肾小球滤过率显著负相关,与肾脏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肾脏M_?浸润程度在不同类型肾疾病中存在统计学差异,与患者肾功能损害程度、肾脏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提示M_?与肾疾病的类型和转归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肥胖儿童早期肾脏损害的敏感指标及影响肾损害的相关因素。方法按照尿中微量白蛋白(MAU)的水平将肥胖儿童分为肥胖肾损组、肥胖非肾损组,并选择正常体重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组间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白蛋白(ALB)、尿IV胶原纤维蛋白(CIV),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水平。并用多元线性回归进一步分析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尿MAU、CIV在3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用LSD检验发现CIV两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尿MAU在肥胖非肾损组与肥胖肾损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对照组与肥胖非肾损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标准化分值(SDS-SBP)、BMI标准化分值(SDS-BMI)、CIV、TNF-α与尿MAU显著相关。结论肥胖儿童主要以肾小球损害为主;CIV预测肾小球损害是更灵敏的指标;SDS-SBP、SDS-BMI、CIV、TNF-α为儿童肥胖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正> 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并不十分少见,大约占椎间盘突出手术治疗病倒的1—3%,临床表现典型者诊断不困难,但其多数极不典型,故误诊率较高,张荣勋1979年报告16例,术前确诊仅有2例。本院1956—1978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共26例,其中颈椎8例、胸椎2例、腰椎16例,术前确诊者11例。现就其诊断、鉴别诊断、误诊原因和手术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 水痘和带状疱疹是临床常见的两种疾病,均由同一种病原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所致.水痘多见于儿童,初次感染可发生水痘,愈后可长期携带病毒,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病毒又可重新激活,导致带状疱疹发生。这两种疾病一般情况下症状较轻,但严重者可引起脑炎、肺炎、宫内胎儿感染等严重疾病.免疫功能低下或患有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非透析患者在不同疾病发展阶段血内脂素水平变化情况,并分析血内脂素与肾功能的关系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非透析患者病例104例,健康对照(NC)18例。病例组根据24h尿微量白蛋白及血肌酐分为糖尿病无肾病组(DM)、糖尿病肾病肾功能正常组(DN)、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不全组(CRF)。测量所有受试者生理指标,检测生化指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空腹血清内脂素水平,校正简化的美国肾脏病膳食改善实验(MDRD)公式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并分析各指标的关系。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M组、DN组及CRF组患者空腹血清内脂素水平均低于N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M组、DN组及CRF组,内脂素水平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内脂素与尿素氮、胱抑素、收缩压、血糖呈负相关(r=-0.295,-0.303,-0.280,-0.252,P<0.05),与白蛋白、血红蛋白呈正相关(r=0.243,0.288,P<0.05)。胱抑素是血内脂素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内脂素可能参与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并且与肾功能有关,可能具有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微量转铁蛋白尿作为NIDDM肾病早期指标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价微是一转铁蛋白尿在诊断NIDDM患者早期肾病中的价值。方法NIDDM组61例,对照组25例,排空夜尿后留取第一次晨尿,测尿常规、UCr,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酶克法测定TRF、Alb。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血清5′—ND比色测定法观察了163例患者和50例正常人血清5′—ND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此酶对肝癌的诊断,特别是对2—FP阴性的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肝癌与肝硬化,肝癌与急性黄疸肝炎等疾病的鉴别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 同功酶是指一组生化功能相同而其酶蛋白分子结构有所差异的酶。1952年Neiland首先证明乳酸脱氢酶(简称LDH)以多种形式存在,其后由Marhert等命名为同功酶。同功酶的发现,研究和临床应用,把临床的酶学提到高分子水平。目前血清LDH同功酶谱的分析已经成为临床诊断上一项有价值的工具。为此,本实验室也开展了此项工作。在参考比较国内外各种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本室条件建立了血清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实验性心肌梗塞(MI)大鼠模型。动态观察了肌注睾酮对非梗塞区心肌线粒体Ca~(2+)—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MI后1d,非梗塞区心肌线粒体Ca~(2+)—ATP酶活性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之后,随梗塞时间的延长,Ca~(2+)—ATP酶活性逐渐降低;肌注睾酮可明显增加MI大鼠心肌线粒体Ca~(2+)—ATP酶的活性(P<0.05),防止或延缓MI后非梗塞区心肌线粒体Ca~(2+)—ATP酶活性的过度降低。  相似文献   

18.
<正> 采用免疫荧光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特异性IgM早期诊断流行性出血热(EHF),其缺点是易受类风湿因子(RF)干扰而出现假阳性。有人试图以热凝聚IgG及乳胶结合IgG吸附血清中的RF或用抗人IgM(μ—链)作为固相包被抗体消除其影响,但效果均不理想。本文采用Duermeyer等所建立的酶标F(ab′)_2结合物ELISA检测EHF-IgM抗体技术具有两大优点:(1)通过固相抗人IgM将IgM从待检血清中分离出来;(2)使用抗EHFV—IgG—F(ab(?))_2结合物以消除RF的干扰。本文用酶标F(ab(?))_2 IgM—ELISA及传统IgM—ELISA法平行检测15例RF阳性血清(无EHF—IgM)结果证实上述论点。作者将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原发性IgA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经肾脏活检确诊的192例IgA肾病患者不同性别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肾脏病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男性患者发病年龄高于女性,肾活检前病程长于女性,水肿的比例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脏穿刺时,男性平均动脉压、血红蛋白、24h尿蛋白定量高于女性,男性高血压、高尿酸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比例高于女性;而男性肾小球滤过率(eGFR)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病理类型的性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66,P<0.05),均以U-ab型、MP型为主;24h尿蛋白、CKD分组的性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18、Z=-3.246,P<0.05)。病理Lee分级、免疫荧光类型无性别分布差异(Z=-1.881,χ~2=-0.187,P>0.05);肾小管-间质病变分级(TIL分级)的性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432,P<0.05);肾小球硬化评分、肾小管间质评分两指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P<0.05)。结论原发性IgA肾病患者临床和病理改变存在一定性别差异,男性患者临床病理改变较女性严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原发性小血管炎患者多系统的临床表现和肾脏病理特点。方法选取我院1996年1月至2007年8月间明确诊断的原发性小血管炎患者共78例,患者均有肾脏损害,并行肾活检,总结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78例中15例胞浆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cANCA)阳性,均识别蛋白酶3(PR3);62例环核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阳性,均识别髓过氧化物酶(MPO)。临床表现呈多器官受累:不规则发热;浮肿、血尿、蛋白尿、肾功能减退;咳嗽、咯血、胸痛、肺部浸润;鼻塞伴有脓性分泌物;关节肿痛等。肾活检可见小血管壁节段性纤维素样坏死,新月体多见。免疫荧光无免疫球蛋白或微量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沉积。治疗采用糖皮质激素联用细胞毒药物或吗替麦考酚酯,部分患者同时给予透析治疗,治疗有效率达85.9%。结论原发性小血管炎并不少见,且以显微镜下型多血管炎居多;患者以中老年为主;ANCA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及复发判断;及时治疗可逆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