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机动车环保尾气检测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随着新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既定的机动车环保尾气检测方法和限值已无法适用于部分车辆;另一方面机动车环保尾气检测设备的生产厂家繁多,由于各个厂家对机动车环保检测标准的解读存在差异,导致不同厂家生产的检测设备的检测程序也不同,造成检测结果也存在差异。下面笔者结合在机动车环保尾气检测实践中遇到的标准滞后、检测程序差异等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对广大同仁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力度加大、"机动车环保检测合格标志管理规定"的实施以及各地机动车尾气工况检测方法的推行,机动车尾气超标治理难题已成为越来越突出的矛盾,并由此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3.
刘颖 《时代汽车》2022,(9):16-18
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日益加重,机动车环保检验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为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应加强对其的检验和管理.本文就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管理问题进行探究,给出相应的机动车环保检验技术,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目前机动车环保检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尝试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进一步提高机动车环保检验管理的严谨...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国家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力度的加大,"机动车环保检测合格标志管理规定"的实施以及各地机动车尾气工况检测方法的推行,机动车尾气超标治理难题已成为越来越突出的矛盾。并由此带来一系列问题。许多地区由于不能有效的帮助汽车用户解决尾气超标问题导致汽车用户  相似文献   

5.
正90%的机动车尾气污染来自排放超标车辆,机动车环保检测是控制机动车排放污染的重要关口,但机动车环保检测弄虚作假是长期痼疾,环保部门虽然三番五次下大力量整治却都收效甚微,笔者长期从事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在10多年时间里,接触了全国100多家检测场,发现机动车环保检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按照我国法律,非营运车辆(包括私家车辆)要定期进行安全技术检验和机动车尾气检测。机动车尾气检测归环保部门管理,一般在安检机构的尾气检测点或专门的机动车环保检测线进行。许多车主反映,不知怎样办理车辆环保标志?车辆环保检测时需带什么证件?检测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尾气检测周期是多长时间?带着车主们的种种疑问,记者走进机动车环保检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国家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力度加大,"机动车环保检测合格标志管理规定"的实施以及各地机动车尾气工况检测方法的推行,机动车尾气超标治理难题已成为越来越突出的矛盾。并由此带来一系列问题。许多地区由于不能有效的帮助汽车用户解决尾气超标问题导致汽车用户与环保部门和检测机构产生很大矛盾,导致有些地区环保部门不得不降低检测标准以缓解矛盾,还导致有些地区检测机构弄虚作假。  相似文献   

8.
樊立杰  尚圣 《交通科技》2009,(Z1):129-131
分析了机动车尾气排放对城市人居环境的危害,论述了实施在用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制度的重大意义,同时对国外及国内各大城市在用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制度的实施情况做了简要的阐述,通过对大量数据和论据的分析推论,提出在洛阳市推广机动车尾气检测新技术——"简易瞬态工况法"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四川中自尾气净化有限公司创建于2005年,由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与四川中自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组建,是一家专业从事机动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  相似文献   

10.
正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随着我国汽车市场潜力持续释放,汽车保有量持续快速增长,2014年中国民用汽车保有量突破1.5亿辆,2015年汽车保有量达1.710 3亿辆。虽然机动车环保标准逐步提高,但快速增长的机动车保有量,加上大众汽车尾气门事件反映出的数据造假等问题,机动车尾气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已成为我国大中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其中代表城市杭州PM2.5污染源的组成如图1所示。机动车尾气中含有上百种不同的化合  相似文献   

11.
四川中自尾气净化有限公司创建于2005年。由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与四川中自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组建,是一家专业从事机动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虽然在行业中是一名新秀,但是经过短短2年多的发展,公司已颇具规模,在行业中的知名度与日俱增。如今,已拥有从事高性能稀土储氧材料、耐高温高比表面材料和机动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研发的一流专业科研队伍,自主创新能力很强,其自主研发的机动车欧Ⅲ高性能尾气净化催化剂和高性能稀土储氧材料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08年北京奥运“绿色奥运”项目、四川省重大产业化项目和四川省节能减排示范推广项目。该项目成果通过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四川省科技厅联合组织的鉴定,产品性能国内领先,并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  相似文献   

12.
2010年,广东一家企业出资20万元想买泉爽公司机动车尾气超标诊断技术及治理技术,当时,为了保持泉爽在机动车尾气治理市场上的领先优势,没有将此技术卖给广东企业。今天,为了让中国人呼吸上更多的新鲜空气,为了让更多的维修企业参与到控制汽车污染环保事业上来,为了让中国天空变蓝,泉爽公司毫无保留地将此技术全部奉献出来!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技术大全"产品。是由《中国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技术》一书和治理汽车尾气污染试用产品组合而成,所以在系统了解和掌握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技术、理论同时,还能充分了解和掌握汽车污染治理产品的性能和效果。世界发达国家通过以下技术路线解决了机动车尾气污染问题:1.通过不断提升新车排放标准实现机动车尾气污染降低。  相似文献   

14.
正截至2018年3月31日,江苏省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以下简称环检机构)达443家,环保检测线1 223条。环检机构作为在用机动车尾气排放是否达标的鉴定机构,其人员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车辆排放的判定结果,因此,机动车环保检验的规范化操作就显得尤为重要。1江苏省在用机动车环保检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四川中自尾气净化有限公司是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与四川中自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组建,专业从事机动车尾气净化三效催化器产业化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一流的专业从事机动车尾气净化催化材料和催化剂研发的专家队伍和自主创新实力。开发的欧Ⅲ高性能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和高性能稀土储氧材料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08年北京奥运会科技奥运项目和四川省发改委科技攻关项目。荣获多项国家发明专利,产品性能居世界领先地位。专业为摩托车和ATV尾气净化进行匹配和开发。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以石油为代表的石化燃料的减少、空气污染、全球变暖、酸雨等问题进一步严重.汽车在给经济带来繁荣的同时,也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在我国,机动车尾气对大气污染导致城市交通干线NOx、CO等严重超标.以北京为例,机动车尾气排放对大气污染物NOx、CO及HC的分担率分别为46%、63.4%和73.5%;非采暖期这一分担率更高,分别为54.8%、80.3%和79.1%.另外据预测,世界已被证实的石油贮量约1400亿吨,以目前的消费速度,这些贮量只能维持40余年.因此无论从环保还是节能方面来说,发展高效、清洁的机动车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7.
无锡威孚力达催化净化器有限责任公司是以汽车(摩托车)尾气净化为主导产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位于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公司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一支高、中、初级科技人员组成的高科技开发队伍,形成了自主的科技创新体系,具有国内产品开发能力和综合测试检验能力较强的催化剂技术研究中心,建成了与国际接轨、高度机械化的催化剂及净化器生产线,形成300万升催化剂、100万套汽车尾气催化转化器、300万套摩托车和非道路机械尾气催化转化器的年生产能力,是中国机动车尾气催化净化装置规模最大的供应商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为贯彻落实国家环保部《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管理规定》和《合肥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的规定,配合即将在合肥市开展的新一轮机动车尾气检测工作,掌握车辆维修中的新技术以及车辆尾气排放的技术要求。日前,合肥市运管处在安徽汽车专修学院举办了合肥市机动车尾气治理技术培训班,全市46家汽车维修企业的135名技术负责人和维修技师参加了培训。此次培训特别邀请国内知名汽修专家于洪波老师授课,  相似文献   

19.
《摩托车技术》2004,(11):109-109
广东金煌科技环保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机动车尾气排放治理的高科技环保企业,公司成立于2001年,自创建之始就与跨国集团公司芬兰化学工业巨头KEMIRA集团旗下的金属催化转化器公司Ecocat Oy紧密合作,致力于向中国市场推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先进的金属催化转化器产品。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加,造成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同时也导致了更为严重的交通污染问题。随着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的日益加剧,对其研究也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关于尾气排放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2个方面:(1)机动车尾气排放研究,从微观层面、中观层面、宏观层面对其进行研究,包括尾气排放获取数据的方法、机动车行驶周期及尾气排放模型的研究。(2)机动车尾气扩散研究,主要是其扩散模型的研究。此外排放控制策略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其研究趋势逐步由针对发动机改进等降低单个车辆的排放发展到整个路网的排放量改善的交通控制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