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着区域多制式轨道交通复合网络的快速发展,研究不同制式轨道交通的衔接问题对提升线网服务水平和运输效率十分重要。本文围绕轨道交通跨制式衔接模式及其适应性评价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衔接模式的影响因素,从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建立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层次分析法(AHP)和粗糙集(RS)法计算主/客观权重并将两者线性加权得到组合权重,从而建立评价模型;最后以重庆市市域铁路江跳线与地铁5号线的衔接模式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线路衔接模式的适应性评价等级为优,与实际情况相符合,验证了评价模型的正确性,为轨道交通跨制式衔接模式适应性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公路行车状况、道路线形、公路景观、驾驶特性及经济影响等方面的分析,构建了沙漠公路后评价体系,并结合塔里木沙漠公路进行了验证,为沙漠公路的后评价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通过文献整理及分析,构建由6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的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指标的评价标准。然后将熵权法、层次分析法(AHP)与优劣解距离法(TOPSIS)相结合,构建组合权重下的TOPSIS评估模型,对某高校的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进行实证研究,并基于评估结果进行分级。最后设计一种基于离散型Hopfield神经网络(DHNN)的分类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验证了该评价指标及理论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对区域轨道交通系统进行概念界定,并对区域轨道交通系统进行量化描述。运用协同理论,构建区域轨道交通系统序参量模型,并利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及函数极值的思想设计模型的求解算法。以北京市区域轨道交通为例,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城轨营业里程及区域轨道交通客运量分别是北京市铁路系统、城轨系统及区域轨道交通系统的序参量,同时,序参量分别主导着各自系统演化的过程及结果。  相似文献   

5.
薛锋  罗桂蓉 《综合运输》2018,(11):56-61
我国轨道交通产业发展迅速,但产业链结构不均衡、不协调。结合产业链“双链”模型,分析轨道交通产业链结构特征,并将轨道交通产业链产业环节划分为中心、重要和辅助三个环节。选取控制力、发展能力和经济效益三方面的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灰色聚类法对产业链中各主要产业环节进行定量评价,并对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建设施工以及运营管理的发展路径进行探讨。该评价方法可为进一步优化轨道交通产业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轨道交通站自行车换乘停车设施选址的影响因素较多,需要构建指标体系和评价比选方法以选择出最优方案。从服务水平、空间影响和建设投入三个层面出发,建立包含8项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各项指标的具体定义和量化方法。提出基于集对分析的自行车换乘停车设施选址方案比选方法,即采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值权重,根据集对分析对备选方案进行排序,比选出最优方案。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南京市轨道交通朝天宫站的交通接驳一体化规划中。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对站点选址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7.
为突出网络化风险管控重点,上海轨道交通不断探索研究网络化风险管理规律、方法和应对措施。介绍了上海轨道交通构建的标准体系、指标体系、评价体系、应急体系等多方面网络化建设风险管理体系,分析了上海轨道交通的网络化建设以风险管理经验为指导,形成网络管总体、线路管单点的风险管理模式。通过上海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风险管控模式的实施,应急抢险次数不断下降,风险管控能力不断增强,在提升风险管理水平的同时也为未来高质量发展趋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建设绿色生态航道对于构建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发展低碳交通运输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绿色生态航道评价中不可避免的模糊性和随机性特点,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云模型参数,并计算各指标的熵权,构建指标体系下的云-熵模型,计算绿色生态航道等级的确定度。对绿色生态航道评价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最后对提升航道绿色生态水平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节理发育是隧道塌方事故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文章针对节理面不利组合发育的围岩,分析了围岩塌方的影响因素,构建了节理面不利组合下围岩塌方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引入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运用乘积标度法确定塌方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值,采用单值隶属函数确定指标体系定性的隶属度;基于评价模型,给出了节理面不利组合下围岩的塌方安全指标体系中二级指标的定性和定量分级标准。通过对丁家湾隧道进行塌方安全评价,并对评价模型进行验证分析,其结果与实际施工中的塌方概况大体相同,验证了模型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动态掌控区域轨道交通系统的协同发展程度,本文运用协同理论的思想,构建了协同发展度模型,并基于熵权法的思想进行了相应改进。本文基于2001~2015年北京市区域轨道交通系统发展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北京市区域轨道交通系统协同度在近十年快速提高,该系统如今已经处于成熟的高水平协同阶段。研究发现,所构建模型对于区域轨道交通系统协同发展评价问题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以为其它城市的区域轨道交通系统协同发展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及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前,有关高烈度地震区山岭隧道地震安全性分析与评价的研究尚不多见。文章以国道318线黄草坪2#隧道为工程原型,在数值模拟计算和振动台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从洞口边坡、洞门建筑、洞口段衬砌及围岩三个部位对该隧道洞口段进行地震安全性分析,并结合各部位拟设抗、减震措施,对其进行了整体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该隧道洞口段在设计地震作用下是足够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换乘枢纽的适应性、合理性及人性化三个层面出发,建立了轨道交通换乘枢纽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熵值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了基于物元分析法的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枢纽评价模型。通过实例应用分析,证明了该评价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徐杭  刘苏  王琳 《综合运输》2023,(1):58-63
关键节点识别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可靠性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当前节点关键节点识别方法无法对网络中节点综合属性进行评价的不足,本文综合考虑基于传输效率的重要度贡献矩阵以及节点的介数和度构成的节点综合特征指标,构建节点重要度评价矩阵,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关键节点识别方法。以成都轨道交通为例构建拓扑网络并进行关键节点识别,对识别出的30个关键节点的重要度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本文方法克服了单一指标无法判断节点重要度的缺点,并与既有方法做连锁故障仿真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方法下的网络效率下降得更快,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校车安全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充分保障校车安全,已成为一个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开展针对校车安全的分析与评价具有积极地研究意义与现实意义。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开展了针对校车安全性评价的研究,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各个指标的权重,建立了评价函数,为正确合理的评价校车安全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文章针对高地温隧道施工安全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并进行综合评价,首先,运用DSR模型建立环境驱动力-监控量测状态-措施响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利用变权理论确定指标权重;再次,通过云模型理论得到综合云模型数字特征值并生成云图,并结合所计算的最大隶属度确定评价等级;最后,将此评价方法运用于工程实例中加以验证。该工程实例所得结果显示其安全状态为中略偏较差,并筛选出了导致其安全等级下降的指标。结果表明:采用DSR模型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全面且具有针对性;变权理论使得指标权重客观且符合实际;运用云模型化解了评价过程中定性概念模糊、随机的特性,使得评价结果更加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生态环保、品质提升、安全高效、绿色低碳、信息智慧5个方面来构建覆盖全寿命周期的指标体系,综合利用AHP—熵权组合赋权法、物元分析理论和云模型建立绿色生态型市政道路评价可拓云模型,并实现了绿色生态评价的可视化云图分析。最后,以重庆市广阳大道进行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广阳大道绿色生态水平处于Ⅴ级,指标落实情况较高,与该项目实际考核情况基本一致,验证了本文的可拓云模型的科学性,可为绿色生态型市政道路项目评价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文章针对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评价存在的数据收集困难、危险源独立等问题,研究构建了一种基于危险源评级与灰色关联度法的高速公路施工危险评价模型。结果表明,模型方法的危险识别准确性平均值为91.05%,与真实值相差2.76%;模型方法在危险评价过程中的稳定性平均值为96.61%,比LEC的稳定性平均值高出3.42%。这验证了构建模型在高速公路施工危险评价中具有很好的稳定性,能够有效地识别出施工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对于指导高速公路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客流预测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客流预测的目标、要点、年限和内容,建立了包含出行生成预测、出行分布预测、交通方式分担预测和交通分配预测的四阶段法预测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兰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四种方案进行了客流预测,得出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9.
文章针对百林桥爆破拆除施工实例,介绍了桥梁爆破施工的安全性监控意义及方法,阐述了桥梁爆破过程中相关参数的理论验算方法和地震波动力监控情况,并通过验算分析炸药量、安全距离、飞石距离、振动速度及频率,探讨了爆破安全参数的合理性和周边建筑结构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山地景区地势复杂,其发展普遍受交通所限,为了提高山地景区的运营效益、带动经济发展,国内部分景区规划和修建了山地旅游轨道交通。本文列举了山地旅游轨道交通特征及线路规划模式,从地理环境、自然环境、供需环境及与常规公交的关系四个角度分析,对应建立四个子系统,并选取具有山地旅游轨道交通特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变异系数法组合赋权重,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的评价模型,据此判断线路规划方案适应性的优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