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零件的加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相互联系的工序尺寸组合,这些相互联系,且按一定顺序排列的封闭尺寸组合称为工艺尺寸链.在工艺尺寸链计算中常采用极值法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既烦琐又易出错,本文利用极值法计算原理归纳出“列表法”来进行工艺尺寸链的计算,既简单又不易出错.  相似文献   

2.
结合实际生产情况,对高速电力机车转向架上的连杆结构进行了工艺分析,找出其加工工艺难点是如何保证形位公差.文中对相关尺寸的形位公差进行了工艺分析、尺寸链计算,提出了保证形位公差的最佳加工方案.  相似文献   

3.
根据地铁车门门扇再装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装配尺寸链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再装配工艺的因素,采用合理的调整措施,恢复门扇再装配精度。  相似文献   

4.
吴雪  李莹  高磊 《机车车辆工艺》2013,(5):23-24,44
基于高速列车部件精密装配和质量精准分布原则,结合內装系统部件的装配精度要求,计算了内装部件装配的尺寸链,对比了连续定位与基准定位的公差范围,确定基准装配的精确性。将基准定位技术引入高速列车內装系统制造过程中,并确定了有效的实施工艺。  相似文献   

5.
根据地铁车门门扇再装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装配尺寸链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再装配工艺的因素,采用合理的调整措施,恢复门扇再装配精度。  相似文献   

6.
按照ISO 9000:201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ISO/TS 22163:2017《铁路应用质量管理体系》、GJB 9001C—2017《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规定,产品设计工作需输出特性分析表。轨道客车车体重要特性包括车体设计中的尺寸链数据:车体总成长度公差、大部件长度公差、车体总成宽度公差、大部件宽度公差、车体总成高度公差,大部件高度公差、车体横断面对角线长度差限值、车顶四角对角线长度差限值、底架四角对角线长度差限值、车体挠度范围、枕梁中心以外底架端部下垂公差。轨道客车车体大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多种多样,对铝合金、不锈钢、碳钢车体总成中的尺寸链构建方式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对应的工艺控制技术。通过所述尺寸链构建方式及工艺控制技术,车体的重要特性数据得到了有效控制,达到了特性分析表的要求,保证了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7.
对EMD连杆进行工艺性分析,绘制计算毛坯图,制定了连杆锻造工艺方案。利用Deform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杆身工字形截面成型过程进行模拟,确定了杆身截面预锻和终锻模膛尺寸,解决了连杆模锻工艺难点。  相似文献   

8.
在零部件的组装焊接过程中,生产作业一般不是按照设计图纸进行生产而是依据工艺设计图纸;尤其是在进行工件组装作业中,组装工艺图纸的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将各设计尺寸转化为工艺尺寸,制订焊接工艺尺寸来指导生产;选择合理的工艺尺寸,对控制零部件的焊后尺寸、简化组装过程都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简要介绍了铸造CAE技术。根据箱盖的结构、尺寸、材料等特点,对零件的铸造工艺进行设计:包括分型面的确认,零件补缩系统和浇筑系统的计算。并用CAE技术对铸造工艺进行凝固过程模拟、分析和优化,实现了箱盖铸件的成功开发。  相似文献   

10.
热处理后尺寸超差是耐磨衬套厂制中的难题。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是将热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变形一部分通过压缩机加工公差带的方法进行补偿,另一部分则设法在组装时消化掉。通过对前后二次工艺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说明了确定机加工后和组装前内控工艺尺寸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首先通过理论计算和有限元模拟两种方法,计算出压装后轴套内径收缩量,并与实际测量值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再以收缩量为依据,根据工程应用的不同要求,提出3种轴套工艺尺寸的评估方法,分别为修配法、间隙优先法和概率法。最后,分别运用3种方法进行实例计算与分析,归纳出各方法的适用条件,为科学、合理的确定轨道车辆制动系统轴套配合的工艺尺寸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铁路机车焊接工艺工时计算中存在的耗时长、技术门槛高、计算误差大的问题,文章以回归分析计算法为基础,结合铁路生产企业常用的焊接工艺规程,提出了一种等效速度计算方法,将焊接工艺参数与原工时计算公式融合转化,简化计算过程,同时选取实际生产样本进行理论计算与实测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道岔设计及制造公差的尺寸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尺寸链分析引入到道岔设计中,介绍了道岔设计尺寸链分析的基本方法,并应用该方法对道岔尖轨基本轨相对降低值尺寸链进行了具体分析,提出了道岔生产和组装过程中控制道岔组件配合公差的措施,为选配和修配在道岔生产和组装过程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针对货车钩分离,从零部件折损、车钩防跳失效、闭锁尺寸超限、车钩高互差过大、钩体链松余量过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多项措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160km/h快速货车转向架轴箱的加工工艺,制定了合理的工艺方案,制作必要的工艺装备,有效地解决了轴箱内孔及其余位置尺寸和形位公差要求较高的工艺难题。  相似文献   

16.
动力链部件的耐久性不仅取决于曲柄机构激扰力,而且还受结构部件振动的影响,但这一点往往被人们忽略。本文中介绍了混合分析法,其特点是不把动态负荷看作离散的静负荷,而是根据包括动态结构性能的实时运行条件计算部件耐久性。研究工作是针对一台GE机车的GEV016型柴油机动力链展开的,其包括一台V16型柴油机和一台由它直接驱动的交流发电机。对油底壳和集成式前端(IFE)进行了模拟,并通过测量对模拟结果加以确认。混合分析法综合利用两种广为采用的分析形式——多体分析(MBA)和有限元分析(FEA),以模拟部件动态负荷、组装负荷和热一机械负荷。基于有限元法导出的简缩模型,在多体分析环境下,将相关动力链部件(发动机机体、油底壳、集成式前端、曲轴以及交流发电机壳体)作为挠性体加以模拟。采用这种MBA模型,对若干燃烧循环进行模拟,其中动力链组件的挠性体承受气体力、活塞侧向力、轴承力和交流发电机反作用力矩的激扰。这种模拟方法可以将发动机机体变形和激扰力之间的相互影响加以考虑。还对动力链各部件之间的相互影响给予了足够重视,以逼近实测的发动机振动性能。部件变形可利用模型尺寸系数由动态MBA模拟导出,通过叠加到有限元模型进行转换,结果生成包含三雏应力分布(以时间为自变量)的有限元模型。三维应力分布用于深入的动态疲劳分析,计算应力幅值和平均应力,再求出疲劳安全系数和/或疲劳寿命。为验证计算结果,对测定值和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动力链在曲轴箱和交流发电机壳体上配有一组加速度计,在油底壳和集成式前端安放应变片。对比结果表明,不论是总变形还是局部应变,都可达到良好的吻合。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DF11G型机车轴箱体的加工工艺分析,总结了DF11G轴箱体机加工过程中存在的154-0.415 -0.515mm开档尺寸超差质量问题,提出铣削加工工艺、测量误差是导致154-0.415 -0.515mm开档尺寸超差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结合薄壁件的结构及尺寸特点,分析其制造工艺,制定了合理的铸造浇注工艺以及机加工工艺,包含机加工夹具方案的设计,并介绍了浇注工艺以及夹具设计的改进优化过程。实践证明,该设计使得薄壁件加工质量明显提高,增加了薄壁件加工的工艺积累。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泰国TPI水泥罐车支承板的加工工艺,对模具进行了设计计算,介绍了模具的结构、工作过程以及使用该模具后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C3型3TEU集装箱平车底架及其中梁的结构与组焊工艺,介绍了通过预制上挠度、设置工艺尺寸及使用工艺装备来保证底架质量的制造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