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介绍了MSTP设备和RPR技术构成以太环网的网络结构和功能,并根据工程设计的要求,对MSTP以太环网的带宽共享、保护倒换、流量控制、VLAN业务功能的测试方法和步骤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阐述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骨干网的3种组网方案,即单环网、独立双环网、级联双环网;分析3种方案各自的特点,讨论网络中不同地点发生故障时的数据流情况.结合目前主流综合监控系统软件平台,论述各自的网卡及切换机制和软件对网络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宁波地铁1号线天童庄车辆段的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BAS)的两种网络设计方案:总线方案和环网方案的优缺点,选择了更为实用、经济的光纤环网系统方案实现对车辆段所有机电设备的监控。但无论哪一种方案,在控制技术方面都较为成熟。就目前而言,总线方案在地铁设备监控系统中使用较多,环网方案尚未使用。环网方案在宁波地铁1号线车辆段中的成功应用对后续地铁车辆段的系统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轨道交通昌平线轨道工程工程量大、工期紧、施工难度大,项目部采取分段组织施工、分阶段实现节点目标的组织手段,有效地履行了合同约定。对昌平线轨道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质量管理、工期管理、成本控制进行阐述、总结,交流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施工在组织和管理上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1系统概述 广州地铁1号线全长18.48 km,全线共有16个车站,1个车辆段;其供电系统的主供电源为交流110 kV/33 kV,牵引电压为直流1 500V.各牵引站由交流33 kV环网供电,降压变电所为动力、照明、信号等提供电源.电力监控系统将对下列各变电所的供电设备及接触网电动隔离开关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视控制和数据采集.  相似文献   

6.
TCN列车网络管理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简化TCN设备的配置组态过程,同时为监测机车状态、分析故障等提供依据,开发了列车网络管理软件,实现了TCN标准规定的各种网络管理服务.主要阐述了TCN列车网络管理的实现机理,以及网络管理软件的设计方法和实现过程.利用该软件,用户可以通过操作上位机工具软件NCMS,实现对TCN网络上的各种二类以上设备的配置组态,并获取远程设备的状态和监视信息,以帮助TCN网络的测试、调试、运行及维护.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输能力的定义,分析了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输能力发挥的因素,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输能力与服务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了城市轨道交通子系统运输能力计算的方法.结合北京轨道交通昌平线实际运营条件,分析昌平线现状运输能力以及制约运力提升的关键因素.结合西二旗车站结构、上下车人数、客流流线、列车时刻表以及换乘比例,运用仿真方法,对昌平线的协调运输能力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轨道交通系统运输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文章结合南宁市轨道交通1号线分段开通的工程建设情况,基于最小化修改原设计方案及便于后期全线贯通测试为原则,分别从分段开通线路范围的选择、联锁要素的防护和处理、数据通信系统(DCS)骨干网环网设计、自动列车监控(ATS)、临时调度控制中心(OCC)设计及自动列车控制(ATC)边界设计等方面,研究分段开通信号系统的核心要点,为后续其他线路分段开通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北京地铁昌平线城轨车辆轮对踏面剥离故障,通过对电制动与空气制动防滑数据的详细分析,发现防滑控制系统电制动滑行状态判断缺陷,提出优化、完善滑行判断条件的措施。由此得出城轨车辆防滑控制要同时结合减速度与速度差进行滑行状态检测,防滑时首先实施电制动防滑控制,失效时切除电制动,由空气制动防滑控制系统进行防滑控制。改进后的昌平线防滑控制系统运行正常,没有再出现由于滑行状态判断不良导致车轮抱死踏面擦伤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结合北京轨道交通昌平线及地铁13号线共建新西二旗换乘站实例,对新建西二旗站建设情况进行简要介绍,重点描述了直接关系行车运营的设备专业在新旧西二旗站间的倒接情况,介绍了在倒接实施中各种项目管理的控制要点,体现了科学的项目管理方法对倒接实现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轨道交通AFC系统的广泛使用和快速发展对其终端设备有了更高的要求.硬币处理模块的高效快捷是AFC终端设备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介绍了轨道交通AFC系统使用的硬币处理模块的技术原理、功能和处理流程,分析并比较了北京1号线,北京昌平线,杭州1号线的硬币处理模块技术特点,提出了适用于轨道交通大客流高负荷需求的硬币处理模块的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基于国际铁路联盟UIC513标准,结合北京地铁的特点,提出了北京地铁乘坐舒适度计算模型和评价方法,采用ASP.NET MVC+EntityFramework+Bootstrap+JQuery架构,结合Oracle数据库、HighCharts、Matlab等技术设计开发了北京地铁乘坐舒适度管理信息系统。为了验证系统的有效性,在2018年7月26日—10月17日间对北京地铁1号线进行了9次数据采集,通过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的乘坐舒适度较差和较好的站间区间与2018年10月旅客乘坐舒适性调查结果一致。试运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及开发的北京地铁乘坐舒适度管理信息系统是科学有效的,可用于北京地铁乘坐舒适度的管理工作中。  相似文献   

13.
先进、可靠的安检设备是地铁安检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从寿命状态条件、健康状态条件以及技术性能条件3个方面,归纳总结现有的安检设备更新改造标准,并针对北京地铁2008年投入使用的安检设备的实际运用情况,分析该批安检设备的更新改造需求。根据相关行业安检设备使用寿命标准,该批安检设备的使用时间已到更新改造年限。通过分析该批安检设备的平均故障率、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平均停工时间等可靠性指标的变化情况,表明该批安检设备的可靠性显著降低,其健康状态已难以满足地铁安检的高要求。此外,为满足北京市相关标准对安检设备的性能要求,该批安检设备亦存在技术升级改造需求。因此建议:北京地铁相关管理部门应在近期对该批安检设备进行更新改造,以确保北京市轨道交通安检工作质量,保障轨道交通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行车综合自动化系统构成,包括硬件系统、软件系统以及北京6号线TIAS系统的总体布局和特点,描述了各个子系统的主要功能。该系统将ATS、PSCADA、BAS等统一纳入一个综合数据信息平台之内,从而使各系统的信息形成一个紧密结合的整体,在TIAS系统的统一信息平台之上实现对车、电、机的统一监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北京地铁2013~2015年的历史事故数据,发掘数据存在的规律及各种因素对事故发生的影响。基于P-中位模型,结合数据分析结果及车站客流量、线网结构、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情况等影响因素,建立以救援代价最小为目标的应急维修人员分配模型,使用MATLAB运用遗传算法完成模型求解。最后,对北京地铁运营三分公司所辖线网中信号系统的应急维修人员进行了案例分析,共选出24个应急站,满足硬性约束条件,分配结果能够同时满足实际维修和均衡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基于列车制动的超级电容型储能系统的参数设计与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吸收城市轨道列车再生制动产生的能量和维持供电网络电压的稳定,提出了一种基于非隔离双向DC-DC变换器的大功率超级电容型储能装置。分析了该储能装置的工作状态,并通过计算北京地铁5号线单列车再生制动反馈到电网的参数确定了该储能装置的主要参数。根据储能装置的数学模型和设计参数进行了储能装置双闭环控制器的分析,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控制器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为降低安全回路故障对列车运行造成的影响,分析了安全回路的工作原理,以及安全回路的常见故障原因。提出了采用固态继电器,加入转换开关的双重安全回路控制方式,以及软件控制安全回路等针对性措施。站台门安全回路的可靠性措施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在北京地铁7号线、昌平线二期及其它新建线路站台门系统中。经对实际运行结果的观测,上述措施获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显著提高了站台门安全回路的可靠性提高。  相似文献   

18.
关于深大基坑回弹监测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北京地铁8号线二期某明挖基坑临时立柱沉降监测的数据和分析结果,提出了关于深大基坑回弹监测实施的一种新方法,并与其他基坑回弹监测方法进行优缺点的对比,对该方法在技术及经济上的可行性进行了阐述,并提出对基坑稳定状态评估中关于基坑回弹指标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客流冲击对北京地铁网络化运营安全的影响日益突出。通过统计分析北京地铁各线路日常运营的客流量数据,总结北京地铁运营网络的客流规律和大客流冲击地铁线网结构产生的运营风险特点。结合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构建地铁网络化运营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和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实证研究部分以北京地铁客流量较大的1号线为评价对象,计算该条线路上22个车站的风险值,风险值大小能够反映出不同站点对地铁网络化运营风险大小的影响程度。其中国贸站、大望路站风险值达到0.7以上(属于高风险),需要作为运营风险管理的关键站点,以期为今后进行地铁网络化运营关键站点风险管控研究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20.
北京昌平线地铁车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安 《机车电传动》2011,(3):56-60,82
介绍了北京昌平线地铁车辆,包括车辆的编组和主要技术参数,以及车体、转向架、牵引系统、制动系统、辅助电源系统、列车控制和诊断系统等主要部件和系统的基本特点,并对北京昌平线地铁车辆的主要技术特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