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靓川 《铁道货运》2011,(8):37-40,54
从货运作业过程、货运安全管理体系、货运职工队伍素质、货运外部环境方面分析铁路货运安全现状。提出加强作业过程控制,加大货运安全基础设施投入;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推进货运安全基础五大系统建设;加强专业技术培训,优化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加强与公安机关的合作,创造货运安全防范的良好环境等提高铁路货运安全防范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铁路货运组织改革带来了货运收入管理和分析方法的重大变化,做好货运收入分析工作有利于增运增收及经营管理工作的开展。针对当前货运收入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货运收入分析的措施,即加强货运收入全过程分析、健全货运收入分析体系、灵活运用各种分析方法、扩展货运收入分析范围、加快货运收入分析与决策系统的研发等,以更好地为货运组织改革服务。  相似文献   

3.
王瑶 《铁道货运》2013,(5):11-14
针对我国铁路货运量下滑现状,从货源市场现状、铁路运能、货运服务质量3个方面分析铁路货运市场份额下降的原因,分析未来铁路货运市场的功能定位.为扩大铁路货运市场份额,提高铁路货运网络与通道运输能力,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货运新产品,优化市场营销策略,实现铁路货运物流化等是铁路货运发展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4.
铁路货运系统坚持"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工作主题,积极推进货运组织改革,强化基础建设,探索建立铁路货运安全技术管理体系。从建立货运安全技术管理规章体系、完善货运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健全货运安全和服务质量评价机制、加强货运集装化运输、加强货运技术创新力度等方面,分析国家铁路货运安全技术管理现状。在此基础上,探讨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要求、货运安全技术发展政策、客户服务需求多元化、新技术新设备支撑条件等铁路货运安全技术管理影响因素,研究提出国家铁路货运安全技术管理优化策略,即:健全货运安全技术管理规章体系、深化货运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促进铁路货运绿色发展、加强货运资源开发经营管理、推进货运安全技术管理创新和强化货装队伍素质提升,为国家铁路货运安全技术管理优化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5.
《铁道货运》2013,(5):54
日前,上海铁路局成立了货运营销中心,优化整合货运营销职能,积极适应铁路货运全面走向市场的需要,进一步推进货运组织改革,实现货运组织由内部生产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上海铁路局货运营销中心为行政职能管理机构,主要负责全铁路局货运营销工作,承担市场研  相似文献   

6.
2011年,铁路货运工作成绩显著。货运安全保持持续稳定,多元化经营取得较大进展,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信息化建设不断强化,装卸管理工作逐步加强。2012年,铁路货运工作要加快推进货运发展方式的转变,着力构建货运安全风险控制体系,大力推动传统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型,切实提高货运服务质量,积极推进货运设备设施现代化,大力推进多元化经营。  相似文献   

7.
邓永贵 《铁道运营技术》2007,13(4):12-13,16
根据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针对铁路货运"大而全、小而全"的现状,结合铁路货运改革实际,从实行货运业务集中,扩大货运规模经营,大力发展货运代理,提高环境适应力,改革相关制度5个方面提出铁路货运集约化经营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新型货运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包括货运生产信息化系统和货运服务信息化系统,其中货运生产信息化系统整合铁路既有五大货运信息系统,构建了全新的货运生产作业组织流程,实现了货运作业集约化管理;货运服务信息化系统借助于成熟的互联网技术,保证了配货信息的时效性和互动性,提高了发货效率,降低了业务办理差错率。整个系统能够满足铁路货运体制改革后货运作业需求。  相似文献   

9.
北京局集团公司以"公转铁"为主攻方向,深入推进铁路货运增量行动,提高货运产品供给质量,提升货运市场竞争力,实现货运稳定增长,引领铁路货运高质量发展。通过阐述北京局集团公司货运发展现状,从货运增量任务艰巨、物流市场竞争激烈、货运站场能力亟需补强、信息系统缺乏有效整合等方面分析影响因素,探讨北京局集团公司货运高质量发展对策,即:多措并举,实现货运稳定增长;提质增效,提升货运产品供给质量;创新驱动,引领货运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通过阐述货运检查站货运交接检查作业的内容,从传统模式和货检安全集中监控系统模式?2?个方面分析货运检查站货运交接检查作业流程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货运检查站货运交接检查作业流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通过岗位设置优化和货运交接检查作业内容优化,实现对货运检查站货运交接检查作业流程的优化。  相似文献   

11.
随着铁路"政企分开"改革的不断深入,铁路货运市场结构也在持续地发生变化,目前已经形成了相对独立的铁路货运市场。为促进铁路货运市场的健康发展,应对货运市场进行必要的监管。分析目前铁路货运市场发展现状,针对铁路产权货车和铁路货运市场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铁路货运市场监管创新发展策略,即完善铁路产权货车管理、规范铁路货运市场行为、加强铁路货运市场监管、完善铁路货运市场规章制度,以推进铁路货运市场监管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提升北京局集团公司货运票据电子化工作质量,根据实际货运作业流程,按时间先后对需求提报受理、进货、装车承运、列车出发、途中作业、列车到达、卸车、交付等8个作业环节中常见货运票据电子化作业问题进行分析,阐述货运票据电子化作业问题类型,分析对货运票据电子化作业质量影响程度,提出计算货运票据电子化作业问题严重性的量化方法。针对北京局集团公司货运票据电子化作业情况进行量化计算,根据问题严重性得分,分析北京局集团公司存在的重点货运票据电子化作业问题,提出货运票据电子化作业质量提升对策,为铁路局集团公司货运票据电子化管理、货运信息化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铁路货运标准成本可以推动站段主动寻找作业成本差距,积极降低货运作业成本,促进全面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从铁路货运作业的流程划分、铁路货运作业成本归集和铁路货运作业工作量完成情况3个方面分析铁路货运作业成本法;针对货运作业标准成本、铁路货运作业标准成本制定、降低铁路货运作业标准成本途径,探讨作业成本法下铁路货运作业标准成本。在此基础上,从增加货运作业饱和程度、逐步消除历史因素影响、规范站段财务报表填制等方面,提出降低铁路货运作业标准成本途径,为铁路货运作业标准成本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4.
冉雄英 《铁道货运》2012,(4):1-4,29
针对现行货运事故理赔服务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既有货运事故理赔业务流程的优化调整,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研发一套基于互联网的货运事故理赔服务系统与货运电子商务平台对接,从而提升货运事故理赔服务质量。在阐述货运事故理赔服务系统实施步骤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环境下货运事故理赔服务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货运产品是铁路货运开发市场、吸引货源的有效载体,货运产品设计开发是市场营销的重要环节。在阐述国外铁路货运产品开发和组织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我国铁路货运产品设计开发的现状,基于铁路货运产品设计理论,提出我国铁路货运产品设计的优化思路,即开发"定制化、准时制"的大宗物资运输产品,打造"快速、客车化开行"的快运产品品牌,开发"多样化、个性化"的铁路货运特色产品。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哈尔滨铁路局绥化车务段货运现状的基础上,针对车务段货运概况及传统货运组织方式存在的问题,从拼装整车、属地运输、近地组织、承揽运输4个方面进行货运业务流程再造,最后根据绥化车务段货运改革创新实践提出努力发挥优势资源、实现铁路货运与客户之间的双赢、强化服务宗旨等提高铁路货运组织方式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铁路货运票据电子化的实施是铁路主动对接互联网+、物联网、电子商务等信息化手段的有力实践,是提高铁路货运信息化程度的关键,对实现货运数据共享,现场作业规范,服务效率提高至关重要。结合现场实际,从货运岗位、货运作业流程2个方面,阐述铁路货运现场作业现状,分析货运票据电子化实施影响,提出铁路货运票据电子化实施对策,即:完善货运票据电子化系统功能、深化货运票据电子化操作、实施集约化管理、优化作业人员结构等,不断提升铁路货运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18.
铁路货运规章是铁路顺利进行货物运输生产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为促进铁路货运规章制度更好地与货运市场需求相适应,提高铁路货运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通过对我国铁路货运规章与市场需求的适应性进行分析,得出铁路货运规章存在信息化程度不高、部分规章有待完善、部分规章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提出加大货运规章信息化建设、完善货运规章制度、加强货运规章日常管理等对策,为铁路货运规章进一步适应市场需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鞍山车务段货运安全工作的调查研究,归纳了货运人员、货主、技术设备、车站管理4个影响货运安全的因素,对车务段货运安全工作进行了评估,提出了确保货运安全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增强铁路运输保障能力,提高货运服务供给质量,结合货运市场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围绕昆明局集团公司货运增量行动方案和曲靖车务段生产经营目标,阐述曲靖车务段货运现状,从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2个方面对曲靖车务段货运市场进行分析。提出曲靖车务段货运增运创效对策,即:拓展运输市场份额,增强货运服务供给能力,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优化运输组织模式,提升货运服务水平,提高货运人员素质,为进一步实现货运增量目标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