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旨在从池莉近二十年的创作中,探寻她的“新写实小说”三部曲生成的原因,三部曲虽经历了主题、题材、艺术手法的变化,不过是新写实在社会转型期的一种变异与成熟,体现了作家向现实主义回归的一种写作趋势。也体现了市场经济下,作家的一种自下而上的对“人心似海”时代社会的理性关注与思考,池莉是在不断的自我超越中成熟的。  相似文献   

2.
作为女性主义作家的林白在其近年来的作品中有了明显的风格转变,从长篇《万物花开》到新作《致一九七五》,不仅在题材方面有所超越,更重要的是作家的创作视角和观念发生了转变,尤其在《致一九七五》中明确地展示了注重底层社会和人们的情感世界的民间立场,由此显示了一种作家走向更为成熟和宽广的创作道路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文学总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反映着社会生活的变迁。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今,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随之变化。透过此期走红的畅销书作家池莉的作品,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社会转型期文学精神的变异和分化,它体现着中国当代文学甚至是当代文化的一种世俗化倾向。  相似文献   

4.
贾平凹是当代文坛实力派作家,他的小说风格多样,艺术成就很高,小说之外创作的大量的散文更是脍炙人口,颇受评论家和读者喜爱,本文从其艺术特质出发,论证了他的散文成就,认为他的散文有深厚的文化意蕴,忧患意识和批判情结,阳刚和优柔合一的风格,古典的雅洁和西北口语交融的语言等特色,同时,也对他的近期散文中出现的颓废,没落的情调进行了批评。  相似文献   

5.
从20世纪40年代的延安文学到解放后的十七年文学,集体主义始终是左右作家创作的主导思想。不仅人物塑造要工农兵化,而且作家主体也需集体化,任何打有个体印痕的私人话语都在工农、人民等集体概念改造、消融下趋于式微,“谁在说话”、“说什么话”的政治立场成为衡量文学作品的唯一标准。  相似文献   

6.
海明威与福克纳是美国现代文学中的最具代表性的两位作家,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对于深入理解与把握美国文学的发展脉络、深入理解创作文本的主题,颇有价值。本文略论了两位作家创作主题的共通之处在于:都继承了英美文学对人的悲剧命运进行阐释的传统,都有着强烈的悲剧意识和悲剧情结,都有着强烈的关注人命运的道德感。他们的不同之处在于:海明威创作多与自身丰富的经历有关。他取材范围的广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主题深度的开掘。因此其悲剧主题往往是与社会历史、社会环境相冲突而引发的,是一种道德层面上的冲突,是性格的悲剧。福克纳是一位“纯粹”的美国作家。他文本取材的范围很窄。却更有利于对悲剧主题的深入开掘。福氏的悲剧主题与悲剧冲突是心灵层次和命运层次上的。更多的体现的是人与自然、与土地、与灵魂本身的矛盾与抗争。是人性自身的悲剧。  相似文献   

7.
宗璞是当代文学史上一位独特的作家,他的父亲冯友兰是中国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秉承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他认为只有提升了人的道德品质,人人达到“圣人”境界,我们的民族才会走向和平和繁荣。在冯友兰的思想影响下,作家宗璞在人生价值取向与创作观念上与冯友兰先生有着较大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以来甘肃文坛活跃着一批风格迥异的女性作家,她们的女性书写充满了灵性和动感,突破了西部文学"苦难"的主题和苍凉的风格,使甘肃的小说创作呈现出刚柔相济的良性发展态势。但她们还需要走出女性主义的窠臼,获得更广阔的艺术视域、更高远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9.
王安忆、池莉是当代文学史上描写女性成长较有代表性的两位作家,本文以她们近年来的两部长篇《桃之天天》、《所以》为研究文本解读,发现在女性成长过程中,女性的命运挣扎和生命痛感方面呈现出较多的相同性,表现出潜在一致的叙述主基调。论文试从母女关系、恋爱婚姻、男性“死亡”三个层面分析女性成长中的生命律动。女性在成长道路上历经磨难,饱受男性的伤害,但她们没有走向另类与乖僻,而是认真向善,自尊自强,显示了女性独有的精神之美、人性之光辉。  相似文献   

10.
陈铨是“战国策派”的主要代表,以往对他提出的“民族学”口号及其创作,都是从政治角度进行批判。本试图就“民族学”口号提出的背景,其内涵与理论来源、陈铨的创作与理论的关系作一探讨,指出“民族学”的倡导是“战国策派”化重建构想的一部分,他们以纠编为目的,却走向了另一种偏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