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2 毫秒
1.
开姆尼茨--德累斯顿A4号联邦高速公路上的现有4车道桥梁是1936年建成的,现在要求用并列的上部结构扩建成6车道。高达65m的现有天然石桥墩,在经过详细检查并增建向两侧伸出的预应力混凝土悬臂墩帽以后,将于度用来支承新的高速公路桥面。在整个施工期间,必须保护完整的4车道交通,并要求第一个新建上部结构进行横移。在设置临时墩时必须考虑从前的银矿矿井。  相似文献   

2.
选取天津市快速环路的路段为仿真背景,在主线为双向6车道和8车道时,分别进行多功能车道设置的必要性分析。采用VISSIM微观仿真软件,在主路车道数相同时,将设与不设多功能车道两种情况下事故车辆每车停车时间均取为15 min,仿真每种情况在事故停车率分别为0.05%、0.1%下的通行能力及延误。通过比较设置与不设置多功能车道在车辆紧急停靠时主线的通行能力及其它车辆延误,来分析多功能车道设置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正>高速公路应急车道是指在高速公路上设置的供车辆遇紧急情况临时停放、等待救援或遇有交通事故等突发事件造成交通中断,保障交警、消防及救援等车辆赶赴现场的应急通道。应急车道在遇有交通事故等突发事件造成交通中断时,抢救伤员、快速处置事故现场、及时恢复交通发挥着重要作用,被誉为高速公路的"生命通道"。然而由于各方面的因素,非法占用高速公路应急车道的违法行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载货车桥壳的产品类型和冲压工艺性,分区讨论了成型过程中桥壳不同部位变形状态对产品精度的影响及其改善措施;分析了载货车桥壳成型模具的结构特点、调试和维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路侧交通标志设置数量及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任锐  李文权 《公路交通科技》2006,23(11):111-115
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通常将内侧车道设置为小车道,外侧车道设置为大车道,这将有可能导致内侧小车驾驶员视线被遮挡,无法及时获得路侧交通标志的信息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引发交通事故。通过对驾驶员对路侧交通标志视认过程的分析,提出了计算单个路侧交通标志被遮挡概率的计算方法,并运用概率论的知识建立了求解连续多个路侧交通标志设置数量的数学模型和标志设置位置的计算公式,提出了路侧交通标志设置的具体步骤。通过计算示例证明理论模型及算法实用可行。  相似文献   

6.
连续长陡下坡路段重特大事故频发引起了道路设计者的重视。应用实践证明,在长陡下坡路段设置避险车道对提高道路交通安全和减少交通事故经济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广梧高速公路双凤至平台段长陡下坡路段避险车道设计为依托,介绍了避险车道设计需注意的问题,包括避险车道工作原理与设置位置;避险车道路线与路基路面设计;服务车道、施救及附属设施设计等。  相似文献   

7.
通过UCWin Road Ver. 9驾驶模拟仿真平台,研究主线为直线的紧急避险车道渐变型服务车道的设置位置,以及制动床宽度对渐变型服务车道设置位置的影响。提取了最小转向半径、最大风险位置、起弯点、方向调整时间、转向角幅值指标,对5名男性驾驶员48次驶入避险车道的参数进行两因素方差分析,检验渐变型服务车道设置位置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制动床宽度为9. 0 m且服务车道设置于制动床右侧时,车辆行驶稳定性强,驾驶员需要的引道长度短;制动床宽度为4. 5 m时,渐变型服务车道的设置位置对驾驶员驶入紧急避险车道的指标不存在显著影响。综合以上分析,渐变型服务车道宜设置于制动床右侧。  相似文献   

8.
设置主线上跨/下穿是缓解城市道路节点交通供需矛盾的一种常见手段。在对上跨/下穿车道规模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案例,限定道路用地条件,设定不同的主线上跨/下穿车道规模方案和交通需求条件,进行交通仿真,分析不同车道规模的交通适应性,提出相关建议,供相关从业者和决策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避险车道偏角设置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截止目前,我国避险车道的发展已达14a,但在设计中,避险车道的偏角仍然没有可靠的理论设置方法,设计者多根据经验通过主观判断确定避险车道的偏角设置,造成偏角设置不合理,降低避险车道的防护安全性。根据失控车辆从主线偏转进入避险车道过程中的行驶安全特点分析,提出了合理的避险车道偏角设置方法,为避险车道偏角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两相位交叉口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获取典型交叉口的流量、流向和其他运行数据,利用VISSIM仿真软件构建三导向车道两相位交叉口仿真模型,以交叉口平均延误和排队长度为优化指标进行不同渠化方案对比仿真研究。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现有专用导向车道设置依据不完全适用于两相位交叉口,尤其是左转导向车道存在较大偏差;当左转流量比例大于或等于直行时,宜设置专用左转导向车道;当右转流量占比大于15%且小于25%时,是否设置右转车道对交叉口通行效率的影响不大;当右转流量占比大于25%时,宜设置专用右转导向车道。  相似文献   

11.
上海将在2005年底前新辟20km公交专用道。专家们建议:新建公交专用道最好采用“路缘外侧型”,即设置1条公交专用道,其邻侧1条车道可作为公交车与其它机动车混行道,保留1~2条其它机动车专用道。公交专用道上,宜采用港湾式公交车站,须有4个停靠泊位、60m长的停靠段;公交线路不多或缺乏拓宽设置条件的,可使用3个停靠泊位、40m长的停靠段,以保持道路畅通。  相似文献   

12.
关于城市道路潮汐车道的设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华 《交通科技》2012,(3):116-119
针对城市道路早晚高峰单向拥堵难题,分别对已建和新建存在潮汐车流的道路进行了分析,对设置潮汐车道的条件进行了论证,并对潮汐车道道路的管理进行了研究。通过论证分析,明确了已建道路和新建道路设置潮汐车道的条件及设置潮汐车道要解决的问题,对设置潮汐车道的道路提出了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单开口式(即仅有1个预信号开口)逆流左转车道(即通过预信号控制动态借用的出口车道)的长度与左转交通需求匹配效果不佳的问题,通过对单开口式逆流左转车道的设计进行分析,提出1种双开口式(即设置2个预信号开口)逆流左转车道的设计及控制方法。结合逆流左转车道的车辆运行规则,分析单开口式、双开口式逆流左转车道上车辆排队行为特征差异,构建逆流左转车道通行能力计算模型和延误计算模型。考虑主预信号协调控制、饱和度、交通波传递等约束条件,以车均延误最小为优化目标,采用0-1变量表示各个预信号开口是否启用,将常规设计、单开口式、双开口式信号配时整合到1个统一的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优化模型中,并给出逆流左转车道长度的设计依据。通过案例分析发现:①在逆流左转车道长度为80 m时,交叉口通行能力提升幅度最大;②当通行能力满足需求时,逆流左转车道长度越短,交叉口延误降低越明显;③若为保证通行能力而采用较长的逆流左转车道时,双开口式逆流左转车道通行效率优于单开口式;④综合考虑延误、通行能力等因素,单开口式逆流左转车道长度宜设置为40~60 m,而双开口式宜设置为80 m左右;⑤双开口式逆流左转车道可根据需要选择是否启用每个预信号开口,应用较为灵活,适用于各种流量场景。   相似文献   

14.
孟凡超 《公路》1989,(7):23-27
1.绪言达梅角桥(DAME POINT BRIDGE)全长6600英尺,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杰克逊维尔,它横跨圣约翰河并是环绕杰克逊维尔城的东通道的一部分;桥面设有6条分向行驶的公路车道,移动式的混凝土中央分隔带可调整桥面的车道布置。主桥为混凝土斜拉桥,主跨1300英尺,两边跨各650英尺;主跨通航净高175英尺,桥下可通过大型海轮。主桥建成后是全美和西半球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些城市信号交叉口各流向交通流量分布不均导致的左转车道拥挤问题,为减少交叉口的道路资源浪费,提出在交叉口出口道设置左转专用可变车道的交通组织方法.结合已有理论研究,归纳出左转专用车道的静态和动态适用条件,并确定左转可变车道的长度、开关时间等参数的计算模型.以威海市某信号交叉口为例,通过交通调查与分析,提出设置西进口左转专用可变车道的可行性,并使用Vissim微观仿真的方法对左转可变车道的应用效果进行模拟分析,最后给出该交叉口的交通管理设施设置方案.方案实施前后仿真结果表明,可变车道设置后的20个周期内,左转车流的延误降低51%,排队长度降低72%,左转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   相似文献   

16.
避险车道作为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被动应急措施,就是专为失控车辆紧急避险、安全停车而设置的休止车道。结合国内外参考文献、作者完成的避险车道设计文件,系统地总结了避险车道的设置必要性、设置位置、几何结构参数、配套交通与安全设施等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桥梁避险车道结构分析和计算,为复杂山区地形中长大下坡不能设置道路避险车道的路段设置桥梁避险车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赵阳 《汽车电器》2021,(2):44-45,49
1研究背景在驾驶中,驾驶员80%以上的路况信息是依靠视觉获得的。据统计,在中国因视觉盲区造成的车祸约占30%,在高速公路上因变换车道所发生的车祸,其中有70%是由于后视镜盲区造成的。与轿车相比,重型载货汽车的盲区更为严重,盲区分为半盲区和全盲区。除了本身的盲区和半盲区,重型载货汽车还有巨大的内轮差。巨大的盲区和内轮差导致重型载货汽车事故起数最多,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仿真手段,模拟了不同流量条件下,在长陡坡路段设置爬坡车道前后的平均速度和延误率的变化规律,提出了爬坡车道设置后2个指标的调整系数及爬坡车道下游的影响长度,并推荐了分析设置爬坡车道后平均速度和延误率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20.
车道偏离预警系统是一种通过听觉警告、视觉警告以及触觉警告等方式辅助驾驶员减少汽车因车道偏离而发生交通事故的系统。针对目前大部分车道偏离预警系统不能实时监控车辆偏离情况,文章提出了一种实时监控的车道偏离预警系统,该系统将车速划分为若干个不同区间,在每个速度区间内设置不同的阈值,这样就可以解决当前车道偏离预警系统只在大于某一速度值下才发挥作用并且只设置一个阈值的问题,通过验证该预警系统能够有效起到车道偏离预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