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浅谈怠速正常高速断火原因及排除发动机在怠速运转时工作很正常,可是在高速运转时,则出现断火的现象,这时,排气管还会发出”突、突、突”的响声.其原因主要有:  相似文献   

2.
发动机在高速运转时,消声器发出不规则的"突、突"声;摩托车高速行驶时,有明显的一冲一顿的感觉,这种现象称为发动机高速运转不良.  相似文献   

3.
为防治岩溶隧道突水涌泥给隧道施工造成灾难性后果,以广佛肇高速公路罗仔山隧道为例,研究管道型岩溶隧道突水涌泥致灾机理及预测计算。通过分析发生突水涌泥的灾害特征和机理,建立相关力学模型,以研究隧道突水涌泥的极限状态。研究得出:1)隧洞发生突水涌泥时围岩最小防突厚度的界限条件;2)充填体在充填介质渗透、滑移失稳时的稳定系数K,以此来判断该处是否发生突水涌泥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周军伟 《隧道建设》2011,31(4):504-509
白云隧道地质情况极为复杂,同时穿越F1,F2及F3 3个断层。在开挖至D3K334+733时发生了突水、突泥,为了消除其给施工安全和施工进度带来的极大影响,通过迂回导坑对隧道突水、突泥地段进行横向注浆及设置横向管棚,并结合正洞内全断面帷幕预注浆和大管棚,对该段进行了注浆堵水和加固处理。实践证明,所采用方法合理有效,拱顶沉降控制在合理范围,最终安全地通过了隧道突水、突泥段。  相似文献   

5.
故障现象:一辆化油器式桑塔纳轿车,起动困难,运行中排气管发出"突、突"声,且高速时比低速时明显,急加速时偶尔还会有排气管"放炮"、化油器"回火"现象.  相似文献   

6.
10.一辆99新秀桑塔纳乘用车。发动机怠速不稳、加速时排气管有“突、突”的响声故障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故障现象:一辆宝马528轿车,进厂时排气管后面白烟滚滚。故障诊断:对该车加速,白烟更大了,且后面还喷出了乳白色的物质,类似于机油和水的混合物。怠速时,排气管发出“突、突”声。急加速,感觉明显发闷。由于排气管有”突、突”声,冒白烟,还有白色混合物,给人的第一印象即是哪一个缸或者多缸进水了。发动机熄火后,拔出机油标尺,打开气门室盖上的加机  相似文献   

8.
我单位一辆北京吉普车,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动力不足,油耗增加、发动机在高、中低速时排气管消声器均发出有节奏的"突、突"声,并轻微冒黑烟.根据上述现象判断,故障为发动机缺缸,而且故障出在点火系.  相似文献   

9.
任文光  江林峰 《公路》2013,(8):323-326
浅埋偏压地形、软弱围岩、突泥突水等地质灾害同时出现在隧道施工中时,施工方案应事先考虑并配合有力的技术措施。介绍大乘山隧道进口段掘进后,由于地质灾害产生的初支变形、塌方产生原因和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0.
故障现象:一辆红旗CA7180A2E型轿车,行驶时动力不足,加速无力,最高车速只有140km/h,原地加油至4000r/min时,发动机出现"突、突"声,且转速不能再升高.  相似文献   

11.
刘军 《汽车电器》2005,(12):49-49
故障现象 一辆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1993年出厂的上海桑塔纳GX型轿车(化油器式,JV型发动机,已行驶31万km),起动困难,在汽车运行中出现排气管“突、突”声,且高速比低速时明显,急加速时偶尔还会有排气管放炮、化油器回火现象。  相似文献   

12.
为了避免胶州湾隧道在穿越多条断层破碎带施工时,发生坍塌、冒顶、突水、突泥等事故,结合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工程设计和施工,通过采用风险分析和评价的方法对过断层破碎带施工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风险的应对措施,风险评估结果可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故障现象:一辆桑塔纳轿车,发动机温度升高后经常出现加不上油的现象。即使将加速踏板踩到底,车速也提不起来,特别是上坡时,排气管发出严重的"突、突"声。当发生加不上油的故障时,熄火停  相似文献   

14.
结合贵都高速公路工程木垴山隧道突泥处理实例,介绍隧道施工中遇岩溶发育引发突泥地表塌陷等特殊事件时的处理措施及处理后的工程情况,并对突泥形成机理进行初步分析,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5.
故障现象:一辆红旗CA7180A2E型轿车,行驶时动力不足,加速无力,最高车速只有140km/h,原地加油至4000r/min时,发动机出现“突、突”声,且转速不能再升高。  相似文献   

16.
例1故障现象:一辆桑塔纳2000GLi乘用车,发动机怠速时有轻微的不规则抖动现象;停车空加油时,排气管有“突、突”声;行驶过程中急加速,汽车有“后坐”现象,且超车时很费力。  相似文献   

17.
佘林辉 《隧道建设》2012,32(2):164-168
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涌突水是常见的施工灾害之一,严重威胁着现场施工安全及进度。为了能更准确地预测预防涌突水的发生,减少危害,从常规地质方法角度进行研究,从地下水补给、流通、存储和水压等几方面进行系统分析,解析涌突水的原因以及可能性;对几个隧道涌突水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探索,并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提出一些勘察、预报时容易忽视的地方,以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8.
青岛黄岛区某地铁区间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时发生突水涌砂地质灾害,为保证隧道施工安全及后续顺利开挖,对富水断层破碎带突水涌砂原因及力学形成过程进行分析。富水断层破碎带稳定性差,未进行有效加固,在开挖卸荷和爆破扰动双重作用下,岩体防突水层厚度超过临界状态,进而导致掌子面发生突水涌砂。考虑到地铁暗挖隧道施工空间狭小、材料运输不便等特点,采用以地表模袋注浆为主、洞内堵水注浆为辅的综合处治措施。结果表明:注浆加固后的掌子面湿润无流动水,浆脉清晰可见,渗漏水量小于1.5 L/(min·m),渗流通道得到有效封堵,保证隧道顺利通过突水涌砂段。  相似文献   

19.
为了获得已探明有溶洞存在时的隧道发生涌水突泥的风险等级,针对叙大铁路有溶洞存在的中坝隧道,选取了针对性的指标体系:溶洞规模,建立了相应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项风险指标的权重,从而得出在有溶洞存在时这一特定条件下,隧道发生涌水突泥风险级别。  相似文献   

20.
为了给岩溶区隧道掌子面突水灾害的预警与防治提供理论支持,针对岩溶隧道掌子面断续节理防突岩体,从断裂力学角度分析了地应力和岩溶水压力等自然营造力作用下断续裂纹的压剪起裂属性以及分支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随水压和支裂纹扩展长度的变化规律,推导了断续节理岩体发生轴向张拉贯通破坏突水的临界水压力。运用两带理论和推导的临界水压力公式,建立了基于最小安全厚度的岩溶隧道掌子面断续节理防突层失稳突水判据,并分析了掌子面前伏岩溶水压力、断续主裂纹长度、断续裂纹排距及裂纹与最大主应力夹角等对防突层最小安全厚度的影响规律。采用可考虑流固耦合效应和岩体结构特征的三维离散元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了岩溶隧道近接前方高压富水溶腔顺序开挖中掌子面防突层岩体位移场、渗流场等演化规律及其临突特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岩溶掌子面的不断推进,掌子面防突层岩体挤出位移逐渐由单一卸荷引起向卸荷和前伏岩溶水压共同影响过渡;掌子面各测点位移及位移增加幅度均持续增大;掌子面挤出位移和掌子面水流速度在突水通道即将形成时出现激增和突升现象,具有明显的突水前兆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