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提高三峡船闸的通过能力,分析了船闸通过能力影响因素,提出提高一次过闸平均吨位是提高三峡船闸通过能力的主要途径,进而提出从提高闸室水深利用和闸室面积利用两个角度来提高一次过闸平均吨位,优化船舶运输组织,即优化船型和过闸船舶组合.研究结果表明,在现有条件下,一次性过闸船舶的组合是2艘5 000t机动船和一个一顶三的驳船队(每驳船载重1 000t)的船队组合,可在闸室水深利用最大化和闸室面积利用最大化的双重提下提高三峡船闸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2.
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航运效益巨大,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和长江黄金水道建设的实施,三峡过坝货运量持续增长,2011年过闸量超过船闸1亿t的设计通过能力,2013—2015年过坝货运量均达到1.2亿t,超过设计能力20%,建设三峡新通道十分必要。简要介绍了三峡新通道研究进展情况,包括三峡新船闸建设方案和葛洲坝船闸扩能改造方案及主要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船舶过闸时间的解析,得到船舶过闸时间计算的关键在于弹性时间的计算,并利用京杭运河苏北段某梯级船闸的过闸数据,结合船舶长度和吨位的关系及交通流理论中的Greenshields模型,提出了船舶过闸时间的运动学计算方法,该方法较好地表达和计算了混合船型船舶的过闸时间,具有普适性,也可用于预测或估计船闸的可能通过能力及优化船舶调度.  相似文献   

4.
船闸通过能力计算中的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随着一些大型船闸的建设并投入使用,逐渐暴露出了目前船闸通过能力研究中还存在诸多不足.结合苏北船闸的运行情况,分析船舶过闸作业程序,推导了不同情况下一次过闸时间的计算公式及其适应条件;提出了改进一次过闸平均吨位的计算方法,建立了其连续函数表达式;并讨论了通过能力计算中的单向和双向问题.  相似文献   

5.
针对船闸在特定设施条件和服务水平条件下的最大通过能力,自行开发了一套仅对岷江下游航道船闸适用的船闸通过能力仿真系统。该仿真系统以船闸固定作业周期为前提,对船闸作业和服务水平进行了动态分析,直观反映了船闸通过能力与船闸待闸时间、待闸吨位及船型组合之间的关系,弥补了传统计算方法的不足,并较全面地反映和预估了不同条件下船闸的...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船闸的通过能力,优化船舶进闸调度,分析了三峡船闸船舶的平均过闸间隔时间,提出了闸外编排的概念,分析了船舶在进闸调度中的操作流程,以安全性和进闸耗时为目标,建立了闸外编排的数学模型,设计了相应的启发式求解算法,将模型的目标和约束条件通过启发式方法生成船舶在闸外的排序法则。数值试验分析结果表明闸外编排数学模型切实可行,排序算法可以生成安全高效的进闸方案,闸外编排的实现考虑了船舶进闸时间和安全性原则,缩短了闸次间隔时间,提高了日开闸次数,有效地提高了通航设施的整体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7.
船闸待闸时间的确定及服务水平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从船闸的实际运行情况出发,对个体待闸时间和整体待闸时间进行了统计分析,提出了计算过闸船舶的待闸时间的几种方法,并对船闸的压船时间、船闸通过能力与服务水平之间的关系作了探讨。发现施桥船闸中船队的日待闸时间主要分布在0~4h,机动船的日待闸时间主要分布在4~8h;上行船舶的日待闸时间主要分布在0~4h,下行船舶的日待闸时间主要分布在0~8h。结果表明,船闸的待闸时间和通过能力及运行情况密切相关,因而可以从待闸时间的角度,结合船闸的实际通过能力,评价船闸的服务水平和运行状况。  相似文献   

8.
基于串联排队网络的三峡-葛洲坝水利枢纽联合调度模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了提高三峡-葛洲坝水利枢纽的整体通过能力,分析了三峡-葛洲坝水利枢纽联合调度的实际需求,建立了三峡-葛洲坝水利枢纽联合调度数学模型,考虑了闸室面积利用率最大、整体待闸时间最小两个目标函数和船舶编排过程中的八个约束,应用串联排队网络理论求解模型。算法将申报船舶按照航向分成四个船舶序列,动态计算每艘船舶的权重,兼顾船舶长度与宽度优先,待闸时间约束、葛洲坝船闸通航条件限制和任务均衡的要求,循环排船,逐步优化。应用结果表明应用该数学模型和编排算法编制一个计划期的两坝五闸计划仅需2 min,编排时间短,葛洲坝2#船闸的闸室面积利用率高于70%,并且客船和旅游观光船均排在前面的闸次中,说明客船的待闸时间约束是满足的,并且在航向上是上下航向交替运行,没有出现倒闸情况,编制的计划满足实际调度需要。  相似文献   

9.
基于排队理论的京杭运河船闸通过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船闸营运方式的调查,结合苏北部分船闸的营运情况,将排队服务系统模型研究方法引入船闸系统的研究中,建立带有两个顾客等级的M/G/K服务系统排队模型,通过模型的求解,得出船队过闸等待时间、船舶排队长度等与船闸服务能力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到船的随机性对船闸最大通过量的影响情况,并引出船闸基本通过能力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三峡永久船闸的建成,极大的改善了长江上游的航行条件,降低了船舶的运营成本,增强了水运同其他运输方式的竞争力,但是,由于现阶段各种条件远远达不到设计条件,造成船闸前船舶积压严重,船舶过闸等待时间过长等问题,增加了航运成本,影响了航运发展.本文介绍了目前的过闸现状及其影响,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充分利用机会成本原理,以货物时间价值损失、货物经时损失以及船舶额外营运成本为评价指标,构建船货匹配的经济损失评估模型,为高效航道运输系统建设和区域社会发展评估提供参考。其中,货物时间价值损失测算模型运用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思想,考虑长江水文特征、船舶待闸时长及船闸通行能力等因素,构建包含待闸时间敏感系数和船闸饱和度的货物时间价值损失测算公式;货物经时损失测算模型考虑货物品质和货物占用资金的使用效率,利用微分方程,构建分段损失率的货物经时损失测算公式。估算结果显示,当前三峡枢纽碍航造成的经济损失达76亿元,其中集装箱及船舶受损最严重。因此,三峡枢纽管理部门可结合经济损失优化船舶调度计划。  相似文献   

12.
江口水电站枢纽船闸是浈江河上修建的第一座船闸,船闸的建成可改善航道8 km,促进下游梯级电站船闸的兴建,为浈江全线通航开辟了“黄金水道”。本文介绍了江口水电站枢纽船闸的布置、运行方式和船闸各部位的功能及尺寸。  相似文献   

13.
三峡库区水域滚装船运输风险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库区滚装船运输存在较大事故风险,这些风险存在于运输的各个操作过程中.结合三峡库区滚装船的运输情况,提出用于库区水域滚装船运输风险识别的基于过程的风险因素层次分析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三峡库区滚装船风险识别.应用结果表明,滚装船风险与历史统计数据具有较好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三峡库区水上安全形势的分析,探讨了虚拟仿真在三峡库区水上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提出了三峡库区水上安全虚拟仿真系统的设计思路,给出了三峡库区水上安全虚拟仿真系统的总体构架。  相似文献   

15.
大水位差架空直立式集装箱码头结构型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结合三峡工程建成蓄水后库区港口航道水域特点和地形特点,充分考虑长江航运发展、长江上游重庆航运中心的建设等需求,以及码头建设对长江航运通航条件、通航环境安全及行洪能力的影响,对各种适合集装箱装卸的码头结构进行了全面归纳、分析、筛选,提出了在长江上游30 m以上大水位差条件下5种比较适合于集装箱装卸的码头结构方案。  相似文献   

16.
大水位差架空直立式集装箱码头结构型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三峡工程建成蓄水后库区港口航道水域特点和地形特点,充分考虑长江航运发展、长江上游重庆航运中心的建设等需求,以及码头建设对长江航运通航条件、通航环境安全及行洪能力的影响,对各种适合集装箱装卸的码头结构进行了全面归纳、分析、筛选,提出了在长江上游30 m以上大水位差条件下5种比较适合于集装箱装卸的码头结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