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宋巍 《驾驶园》2010,(10):68-68
"速差",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同向行驶的两辆车之间的速度差异。对速差大小的把握虽由后车决定,但从实际情况看,许多前车驾驶员的一些不文明开车行为,会使得原本合理的速差突然变大或变小,造成后车处置不当而引发事故。对速差的把握准确与否,是高速行车安全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1 引言 随着我国现代化的建设和发展,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已遍布全国,随之而来的汽车追尾事故也在日趋增多,这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许多不应有的损失。 针对汽车追尾,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措施,积极做好预防工作,主动防止追尾的发生,尽量设法减少损失。应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交通法规。2 追尾的原因 众所周知,造成汽车追尾的直接原因是后车制动不及时,撞上了前车;而间接原因是前车的制动没能及时被后车驾驶员发现,当后车驾驶员稍后再发现时,为时已晚。然而,造成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驾驶员开小差、打瞌睡以及…  相似文献   

3.
安全不是梦     
尾撞事故也称追尾事故,.它是指运动中的汽车,后车正面与前车尾部相撞的交通事故。其原因通常是前车突然制动、转弯、倒车,后车盲目超车、跟车距离过近、处置情况不力等而造成的在尾撞交通事故的处理中,由于少数办案人员及驾驶员对《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的理解和应用不同,  相似文献   

4.
在高速公路出口路段,经常会发生车辆追尾、碰撞、横滑、侧翻等车辆交通事故,造成该路段事故多发的原因,大多是前车驾驶员违法驾驶、盲目操作,后车速度快,跟车距离近,驾驶员警惕性不高,处置措施不当等。  相似文献   

5.
开祥 《驾驶园》2002,(6):23
驾驶员在避让时常常会有一些错误的举动: 1.让车不主动.引起让车不主动的原因是,大多数驾驶员认为自己车速快,快要转弯,快到目的地,道路灰尘大,前面有情况不便让车等.也有极少数驾驶员故意不让,开斗气车.不论是故意或无意不让车,均会引起超越车驾驶员的反感或急躁,如遇到性急的驾驶员会强行超车,有报复心理的驾驶员,超车后会做出报复行为.即使超车驾驶员有礼貌,不发火、不报复,但长时间不让车,后车紧跟前车也难免造成险情和事故.  相似文献   

6.
雨重行车     
《汽车与安全》2016,(5):167-167
春夏季节雨水较多,机动车驾驶员一定要提高警惕。交警提示:雨天行车,后车应随时注意前车动态,保持安全距离,避免因前车紧急制动或急转方向而发生事故。如果在山区道路遇雨天泥泞,机动车要与道路边缘保持适当距离,选择道路中间坚实路面行驶,防止路基松软坍塌造成险情。  相似文献   

7.
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对全地形履带式卫生急救车的水上行驶稳定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对车辆在水上的行驶性能进行了试验,将试验结果与数值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前车和后车的前后部流体流动发生分离现象,在前车和后车之间区域以及后车后部形成涡旋运动,涡旋运动会形成低压区;前车和后车周围存在不同的压力分布,形成压差阻力;在前车和后车的前部均产生兴波现象。  相似文献   

8.
陈奇峰 《驾驶园》2008,(9):77-77
道路交通肇事中,很多是因为驾驶员跟车方法不当,或不能保持合适的跟车距离而造成的。因此,掌握正确的跟车方法,保持合适的跟车距离,对减少事故有重要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同车道行驶的机动车,后车应当与前车保持足以采取紧急制动措施的安全距离。  相似文献   

9.
基于驾驶员认知过程的车辆跟驰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基于认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提出一种将驾驶员的直觉、分析和推理三者相结合的驾驶员认知结构基本框架,在此框架体系下对车辆跟驰过程中驾驶员的认知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合五轮仪试验系统采集的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确定出对驾驶员的车辆跟驰信息提取过程有独立作用的4个因素,包括前车位移、前车速度、前车加速度和后车位移,相应地将驾驶员认知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构建了跟驰过程中驾驶员的认知结构模型,并对各个阶段做出了具体分析,建立了相应的车辆跟驰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基于驾驶员认知过程的跟驰模型可以较好地揭示跟驰过程中的驾驶行为。  相似文献   

10.
《汽车与安全》2009,(4):59-59
追尾相撞事故发生频发的原因:一是惟恐其他车辆加塞或自行车、行人穿行而采取紧随前车行驶的方法,前车刹车,后车刹车不及:二是后车驾驶人精神不集中.前车刹车情况发现晚.采取措施慢;三是超车或借道行驶时不注意安全距离,强行超车变更车道发生追尾碰撞:四是前车刹车灯或后车制动系统不合格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