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评价和改善街道的步行友好性,对于引导城市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步行友好性的相关理论研究,综合考虑出行目的地类型和空间分布、步行距离、步行环境等因素,利用POI与街景图片等多源数据,构建步行友好性量化评价模型与方法.以长春市商业、办公、居住、学校等用地集中区选取的典型街道为例,首先结合长春市作为寒地城市的特征,参考W...  相似文献   

2.
在经历了机动化的迅猛发展给城市带来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后,越来越多的城市为宜居性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着想,主张打造步行友好的城市交通体系,全球主要城市相继推出"街道设计导则",从微观尺度指引街道空间重构。城市建成区既有步行系统的改善需要对既有步行网络设施进行全面客观的认识和评价,以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改善步行空间。鉴于此,本文从步行者的主观感受和实际需求出发,提出了"连续、安全、便捷、舒适"四个维度共13个二级指标的评价体系,用于评价城市和街区尺度的步行系统,并以广州旧城区步行系统为例进行了评价,为重新认识广州旧城区步行系统现状提供了基础,也为今后步行系统改善的评价工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从步行空间现状存在的问题入手,从交通性、服务性、公平性三个方面建立步行空间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对步行空间进行综合的分析评价,可以为步行空间的改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姜涛  王妍 《交通标准化》2006,(2):152-154
从步行空间现状存在的问题入手,从交通性、服务性、公平性三个方面建立步行空间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对步行空间进行综合的分析评价,可以为步行空间的改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比较全球近60座城市的交通发展模式,针对中国中小城市以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为主的出行特征,提出C模式概念,即步行和自行车导向型交通模式。以河北省沧州市为例,分析C模式下的典型问题与居民出行需求。基于此,提出适应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发展的C规划3C理念,即具有中国特色、步行和自行车友好、跨越用地边界的街道规划。C规划的重点是利用并连通既有城市支路与街巷,形成步行和自行车优先通行的廊道网络;C设计的重点是基于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特征和公众意愿,通过跨界设计实现不同出行群体的和谐共生。以沧州市核心区为例进行规划实践并展示典型街巷设计案例。  相似文献   

6.
历史文化街区步行性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步行不仅是历史文化街区的主要出行方式之一,更是其保持活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本文结合现有研究,针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环境特征和步行需求,提出了兼顾可达性、安全性、便捷性、舒适性和审美性的步行性评价指标体系及数据调查方法。通过构建模糊关系矩阵和隶属度函数,实现了感知指标和环境指标间的转化。利用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历史文化街区步行性分析模型,并运用模型对南京夫子庙地区的步行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对其制订合理改善目标、确定现有步行设施的不足和改善潜力等方面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研究专项规划阶段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的综合协同发展策略,有利于规划建设与城市土地利用相协调、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良好、高品质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从三个方面阐述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协同策略:规划编制方面,提出与上、下位规划以及同位相关规划的内容及程序的协调策略;外部关系方面,探索与城市自然地理特征、其他交通方式、土地利用及环境景观的协同策略;内部关系层面,探讨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之间的和谐共处策略。同时,从四个层面提出维护协同关系的策略。最后,以济南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示范项目为例,阐述协同策略的具体落实。  相似文献   

8.
城市步行交通系统规划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市步行交通系统问题日益凸显,亟须探索符合城市可持续交通发展的步行交通系统规划设计方法。采用理论研究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三个层面阐述了步行系统的规划方法和规划要点。宏观层面,解决步行交通系统的连续性问题,结合步行分区和集计模型考虑步行主出行链的出行需求;中观层面,考虑不同类型步行子系统中的次出行链;微观层面,结合非集计模型考虑步行支出行链的行人随机行为。最后,指出城市步行交通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中国对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规划策略及规划方法层面,对系统评价缺乏标准。首先对步行和自行车出行进行需求分析,提出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安全性、平等性、便捷性和心情舒畅需求。在对系统组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交叉分析法提取初选指标体系,并逐个检验优化,最终构建包括10个设施输入指标和6个运行输出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各个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给出明确定义并确定其计算模型。以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为例,选取6个区域作为评价单元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评价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人类生活的终极目标在于追求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如何重新定义与发展交通系统,使其符合未来节能、环保、健康、安全、高效的共同需要,已经成为城市交通规划的主流意识。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不消耗化石能源,属于绿色交通,不仅是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的一  相似文献   

11.
概况——现代步行街系统发展历程 最早的步行街系统是德国埃森市的林贝克大街(Linbecker street)。林贝克大街始建于1926年,当时只是在原有交通要道基础上禁止了机动车辆通行。1930年,林贝克大街建为林荫大街,获得商业经营上的成功,被视为现代商业步行街的雏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依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示范项目”,以常熟市步行交通调查分析为例,归纳总结苏南发达地区中小城市步行交通系统运行特征和基本问题,探索步行系统的规划体系、设计要点及改善方案.提出苏南发达地区中小城市步行系统规划体系框架.围绕宏观的特色化分区、中观的特色化单元、微观的特色化空间,连续的步行网络和步行通廊...  相似文献   

13.
14.
向晓夏  刘烨 《交通与运输》2021,34(z1):225-231
儿童独立出行能力,是衡量一个城市儿童友好程度的重要指标.各国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实践和各类机构出台的原则指引为现阶段实现儿童友好出行提供了参考,包括"儿童出行路径""儿童友好步行路径""步行巴士"以及相应安全、便利、舒适、多功能性基本优化原则.以深圳市福海街道为例,探讨在旧厂区、城中村和外来非户籍人口集中的城市建成区,...  相似文献   

15.
缩短公交出行起始步行路程和最终步行路程是提高公交出行便捷性、扩大公交出行分担率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本文介绍了缩短公交出行起始步行路程和最终步行路程的主要途径、某一公交站台起始步行路程和最终步行路程的计算办法和某一公交线网起始步行路程和最终步行路程的评价办法,并对利用站台覆盖率这一指标评价公交线网起始步行路程和最终步行路程的不足之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的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在城市交通规划体系框架内,找寻突出步行和自行车优先发展的切入点。首先对现行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体系框架及工作流程进行剖析。提出在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中,应明确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的地位和作用、构建独立于机动车道路分级系统的步行和自行车通行道(路)体系,以及在中心城区进行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分区。重点探讨如何在道路网络、轨道交通线网、枢纽布局、公共交通、停车系统等交通专项规划中突出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的相关规划要求。最后,探讨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在交通设计工作中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根据国家城市交通管理畅通工程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一套科学的运用于城市交通管理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同时给出了同类同等级城市间的排序方法.运用此方法对2004年30个地、州、市、县进行了试算评价,同时对同类同等级城市间的排序也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适应性,能客观地反映城市交通管理水平状况.  相似文献   

18.
19.
伴随着城市机动交通的快速增长,步行活动在街道上受到排挤。基于对城市街道公共生活视角的研究,阐述了街道对城市步行化公共生活具有重要意义,而城市中机动交通对街道的主宰、建筑与街道的疏离等问题导致了街道步行化公共生活的凋敝。面对现状,街道对公共生活的意义在理论与实践层面被重新认识与探索。最后提出了以激发步行化公共生活为导向的城市街道重塑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从儿童特有的行为特征出发,总结儿童对街道的4个核心诉求,建立4类特征、五大系统的儿童友好型街道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详细梳理27个指标要素,包含指标的详细说明和计算、判别方法。该指标体系可为街道公共空间的适儿化改造提供支持,有助于改善儿童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